郭万里;尹铎天
各种原因导致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如严重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皮肤软组织坏死,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等,在骨科临床上处理均较为困难。近两年我院采用小腿各种带蒂皮瓣、肌皮瓣、肌瓣修复小腿、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6~1998年我院共收治各种原因导致小腿、踝部、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1例。其中,开放性骨折致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其缺损大面积12.0cm×7.0cm,小面积1.5cm×2.0cm,骨、内固定物外露。慢性骨髓炎2例,窦道、贴骨瘢痕切除后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其缺损面积分别为12.5cm×6.0cm、9.0cm×4.0cm。双侧足跟Ⅲ°冻伤后致双侧跟骨硬化性骨髓炎、窦道、贴骨瘢痕1例,其缺损面积左9.0cm×6.0cm、右8.0cm×4.0cm。足跟部皮肤鳞癌切除后1例,其缺损面积为8.0cm×6.0cm。分别选择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修复2例,逆行比目鱼肌肌瓣修复2例,邻位筋膜皮瓣修复3例,带腓浅神经的足背岛状皮瓣修复3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例。2 结果 11例病人所转位的全部带蒂皮肤瓣、肌瓣、肌皮瓣全部成活,仅1例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痊愈。1例邻位筋膜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仍有骨外露,经再次筋膜皮瓣转位痊愈。2例创面感染者经彻底清创,反复清洗创面,保留内固定物,在转瓣的同时置管闭式冲洗,皮瓣全部成活。
作者:邓长青;严建华;胡兆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10年来,皮下埋植避孕技术在我国被广泛采用,但因各种原因需取出被埋植药棒而终止避孕者也逐渐增多。笔者介绍一种用输精管结扎器械皮内固定钳及分离尖钳取出药棒的方法。1 器械 输精管皮内固定钳1把,分离尖钳1把,蚊氏血管钳1把,刀片1把,5ml注射器1具。2 方法2.1 切口位置选择:若病人原系埋植的两根药棒,我们一般选择在两根药棒之间距离较近处;若为六根药棒者,则切口选择在第3与第4根之间或者药棒较密集处,并用笔作一标记,以示切口位置。2.2 操作方法: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在切口标记处注入2%的利多卡因1ml左右,横行切口0.3~0.4cm长,先用尖钳轻轻分离皮下组织后将皮内固定钳伸入皮下并打开钳环,术者左手将其中一根药棒推至固定钳环内,然后闭合钳环,并将药棒移至切口处,用分离尖钳分离药棒表面上的结缔组织膜,露出药棒,用血管钳轻轻将药棒抽出。同法固定取出其他药棒。切口不需缝合,如有出血,可压迫止血,用创可贴盖住伤口,外用绷带包扎。2.3 术中注意要点:①麻药用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mt。过多的麻药会引起组织水肿,增大取出的难度。 ②固定钳固定时尽量避开皮下组织,药棒应全部推至钳环内。 ③用尖钳分离时动作要轻柔,钳取药棒时,用力不要过大,以免将药棒剌断或夹断。3 讨论 笔者曾用血管钳取出避孕药棒,该法易致药棒断裂,切口较大,常需多个切口,手术时间较长,不易于临床操作。后改用输精管结扎用的皮内固定钳及分离尖钳取出药棒完整、无损伤,一般只需一个切口,手术1~2分钟即可完成,病人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医生便于掌握,值得计划生育临床推广。
作者:廖超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8分钟,平均出血40ml,术后保留尿管平均3.8天,排尿通畅。随访3月~2年 97例,I-PSS从30.53下降到9.3分,大尿流率从9.6ml/秒增加到22.6ml/秒。结论:TUVP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视野清晰、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作者:毛普德;王继忠;丁晓东;曾德朗;邓显忠;鲜述彦;姜果;龚志勇;王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酶法测定血清HDL-ch沉淀分离的条件选择是整个实验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我们对四种温度下沉淀分离后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 观察对象 2000年4~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10名,年龄18岁~45岁。2 材料与方法2.1 试剂:温州东欧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酶试剂盒,其中沉淀剂为磷钨酸——Mg2+。2.2 方法:受检者均在早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取试管4支,各加血清和沉淀剂0.1ml,混匀,分别置4℃、10℃、25℃、37℃ 15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液待用,以下步骤按操作说明书进行。3 结果与讨论3.1 结果:沉淀剂加入后放置4℃、10℃、25℃、37℃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18±0.22、1.20±0.22、1.33±0.24、1.35±0.23mmol/L。3.2 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HDL-CH随沉淀剂加入后设置温度的不同而出现波动。在4℃~25℃之间尤为显著,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0.298,P<0.01);25℃~37℃之间亦有波动,但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87,P>0.05)。
作者:吴冬梅;刘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瞬间试验是鉴别伪盲或癔病盲时一重要试验。其方法是将健眼用绷带包扎,用锐利的或尖锐的带刃物作突然猛刺盲眼之姿势,观察其有无反射性的眨眼运动[1]。如为真盲则无反应,伪盲者、癔病盲时立即出现眨眼运动。近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试验对部分戴角膜镜受检查者无效。典型病例如下: 例1,女,25岁。因头痛1天(d),双眼视物不能2小时(h),于1996年10月15日入院。入院前1d病人与男友发生矛盾后,出现前额部阵发性疼痛,入院前4h视物模糊,入院前2h视物不能,眼球胀痛,收入我院眼科病房。查体:血压15/10 kpa,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双裸眼视力光感,双瞳孔等大,直径为3 mm,光反应灵敏,眼底视盘边界清晰,色泽正常,A∶V=2∶3,视网膜未见渗出,瞬目试验无眨眼运动。次日,患者双下肢无力,步态蹒跚,疑诊为“多发性硬化”转入神经内科。头颅CT正常,腰穿脑脊液检查正常。给予暗示治疗。症状完全缓解,追踪观察3年,症状无复发。病人双眼裸视力0.3,配戴角膜镜。 例2,男,30岁。双眼失明,双下肢无力10d,于1998年3月16日由某县医院转入我院就诊。入院前10d,患者被他人殴打后突然双眼失明,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无括约肌功能障碍,右枕顶部有一大小为3cm×4cm的头皮血肿,经当地医院治疗,头皮血肿消散,失明、双下肢无力无改善。查体:头颅无异常,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双眼裸视力HM/50cm,双瞳孔等大,光反应灵敏,外眼正常,眼底正常,眼压正常。瞬目试验无眨眼运动。头颅CT正常,腰穿脑脊液检查正常,给予B族维生素、针炙、理疗等无效。后经法院调解,对方经济赔偿,症状完全缓解。该男性双眼裸视力0.2,配戴角膜镜。
作者:何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手术治疗是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作为直肠癌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减少直肠癌的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1]。对于不能手术或复发的患者,特别是盆腔部位的肿瘤放射治疗在缓解症状上具有一定价值[2]。现就我科21例直肠癌术后放疗的护理作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34~71岁,平均53岁,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其中直肠癌术后预防放疗4例,术后复发并有盆腔转移行放疗17例;其中人工肛门16例,保留肛门的5例。1.2 放射方法:均采用广东威达公司生产的直线加速器6MV-x线做体外照射,分后一野及二侧野的三野照射法,放射剂量为45~60Gy/5-6周。1.3 放射反应:会阴部皮肤较薄易出现皮肤反应:16例是Ⅰ度红斑反应,占76.19%;5例呈Ⅱ度反应占23.81%。8例在接受放疗5—7次后出现全身反应如头晕、恶心和食欲不振,占8.09%;4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占19.05%;3例出现放射性直肠炎,大便频,5~8次/天,稀便、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占14.28%;5例有放射区皮肤及骶尾部疼痛加剧,占23.81%,其中2例曾因剧烈的疼痛而无法忍受产生轻生念头。2 护理体会2.1 放射前的准备是实施治疗的保证:重视心理护理:癌症患者的思想负担重,情绪波动大,他们不仅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而且要承受因人造肛门产生精神上的压力,甚至为生命是否延续感到恐惧,从而丧失了治疗信心。有两例就曾有轻生念头,这就要求护士对患者抱有极大的同情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信任与合作,此两例轻生的患者在我们耐心说服对症治疗后积极配合放射治疗。 做好基础护理及卫生宣教工作:告诉患者保持放射区皮肤的清洁干燥,穿松软的内裤,避免增加刺激。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做好常规检查特别是血细胞计数的检查,为开展治疗做好准备。
作者:陈劲松;李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导尿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常常用到。外科手术前为了彻底排空膀胱,减少术中膀胱受损的危险性,常需留置尿管。近几年通过对外科手术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先给予夹管,能自行解小便后再拔管与按医嘱直接拔管两种方法的对照现实,前者具有明显的优点,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分组:选1998年4月至1999年6月45倒胸腹部、妇产科手术术前留置尿管病员,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18~55岁作为试验组,45例同样条件的手术病员作为对照组。1.1.2 材料:选用广东省番禺市金桥新技术医用导管厂生产的金桥牌乳胶球术导尿管,品名:22腔标准型,规格:14~18号,10ml;14~18号,30ml。1.1.3 适用对象:胸腹部手术病员,妇科手术,剖腹产手术病员。1.2 方法 两组病员术前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置入22腔球术导尿管,气术内按规格注入10~30ml空气或无菌生理盐水固定好尿管。术后回病房,神志清梦者立即给予夹闭尿管,全麻病员待神志清楚后夹闭导尿管,待病员有便意后带管自行解小便,自解成功者给予拔管,不能自解者给予放开尿管排尿后再夹闭,直到病员能带管自解小便后拔管,对照组遵医嘱常规于术后24小时拔除尿管。2 结果 两组病员留置尿管时间,再置管次数和逆行感染发生人次,对照情况见表。
作者:袁旭琼;张天英;文宗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肺癌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青年人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2]。由于青年人肺癌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有不同的并发症,易导致临床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纤支镜等活检病理证实为肺癌而临床X线误为其他疾患病例的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青年人肺癌的认识。1 一般资料1.1 本组病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6.7岁。病程15天(d)至10月不等。1.2 病理类型与部位:误诊的8例中鳞癌5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1例。中央型肺癌4例,周围型肺癌3例,肺泡癌1例。1.3 误诊情况:本组中误诊为肺结核5例、肺炎2例、肺炎性假瘤1例。误诊时间:长7月,短15d。2 病例介绍 例1,男,35岁。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15d就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109个/L,中性0.85,淋巴0.15,血沉25mm/h,尿常规正常,肝、肾功正常,门诊以肺炎收入院。入院后首次X线胸正侧位片示:右上肺第2、3前肋间内中带见斑片状、絮条状阴影,右肺门影增浓。X线拟诊:右上肺炎。经抗炎治疗2周后复查,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胸片示:右肺病灶无明显改变,遂考虑为肺结核,行抗痨治疗,6月后复查:右上肺病灶仍无明显改善,右肺门区见一大小约2.5cm×2cm的类圆形结节影,遂行纤支镜检,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鳞癌。 例2,男,28岁。因咳嗽、咳痰、胸痛1月余入院。曾有肺结核病史,自诉“治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正常。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锁骨下区中带见一大小约1.5cm×2cm左右的结节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其外下方见斑点状、条索状阴影。X线拟诊为左上肺结核球,行抗痨治疗3月后,复查胸片示:左上肺结节灶增大致2.5cm×3cm左右,边缘有分叶,其周围斑片、条索状阴影似增浓,仍按结核治疗,6月后再次复查胸片示:左上肺块影增致3.5cm×4.0cm左右,并见边缘不规则,有分叶现象,其内见一大小约1cm×1.5cm不规则空洞,X线改诊为左上肺癌可能,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为左上肺周围型鳞癌。
作者:罗才旭;青建芳;秦胜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白内障为首位致盲性眼病。近年来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术后恢复更好的视力,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我院1999年10月~2000年10月采用上方巩膜小切口(弦长5.5mm~6.0mm)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86例(286眼)白内障患者中,男性132例,女性154例,老年性206例,占72.03%;并发性52例,占18.18%;外伤性18例,占6.29%;先天性10例,占3.5%。年龄4~87岁,平均60.7岁。术前视力光感~0.05者201例,>0.05~0.3者85例。 术前准确测量角膜曲率(K1和K2平均分别为43.75D和43.25D,角膜平均散光为0.5D),A超测量眼轴长度,输入电脑计算所需人工晶体度数。1.2 手术方法:按白内障摘除手术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及麻醉[1]。做以上方穹隆为基底结膜瓣,手术区电凝止血,于12点方位距角膜缘1.5~2.0mm处作巩膜直切口或倒眉状切口,弦长5.5~6.0mm深达1/2巩膜厚度,用巩膜板层分离刀在巩膜内做隧道至透明角膜内1mm,用3.2mm穿刺刀进入前房,于颞上方或鼻上方角膜缘内0.5mm处作前房穿刺以备术中使用,前房内注入粘弹剂,行直径约6mm的环形的撕囊,水分离,充分游离晶状体核,扩大切口,用晶体圈娩出晶体核,吸出残留皮质,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吸出前房内粘弹剂,注水维持前房深度。切口自动闭合,无需缝合,烫合球结膜瓣。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2.5mg。术眼单眼遮盖。手术时间约15~25分钟。
作者:何旭红;蒋浪;兰长骏;廖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膀胱、盆腔异位前列腺国内及国外有个例报道,但腹膜后异位前列腺增生症实属罕见。我院50年来遇见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37岁,农民,因发热转移性的右下腹部疼痛12h,于2000年2月25日以急性阑尾炎急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较好。体温38.6°,脉搏110次/分钟,Bp150/90mmHg,营养差,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阳性。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无异常,胸片、心电图、尿常规检查正常,WBC 16×109/L,临床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中见阑尾充血、肿胀,粗大、切除阑尾后,在回盲部深处的腹膜后触及一质硬肿块并随之切除送病检。病理检查:(阑尾从略)送检后腹膜不规则,肿块一个,大小为3.2cm×2.1cm×1.7cm,表面不光滑,灰白色;切面呈结节状及蜂窝状,肉眼可见碎米大的多个小囊,其周围包绕宽窄不等的作漩涡状排列的灰白色区域。镜下:见大小不等的多个前列腺腺体,由丰富的纤维组织及少许平滑肌,但分隔形成较宽的间质,并围绕增生的腺体呈波纹状起伏,腺体形态各异,上皮细胞呈柱状,多为双层排列,胞浆丰富而淡染,在增生的区域有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组化氨基肽酶反应活性增强。病理诊断:1.腹膜后异位前列腺增生症;2.脓肿性阑尾炎。讨论 异位前列腺增生是男性生殖腺的一个发育畸形,我们认为它是在胚胎早期原始生殖腺外侧的腹膜上皮增生所形成的苗勒氏管,其部分脱离主体,移位于腹膜后而孤立;在发育过程中生长分化而成熟。至于迁离的前列腺组织继之发展为增生,可能与激素刺激有关,由于仅见1例,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本病异位于腹膜后无症状,无体征,只能靠手术切除,病理确诊。
作者:吴胜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患者易出现内环境紊乱,其低氯血症十分常见,本文重点总结110例肺心病患者发生低氯血症的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依据,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科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所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1],其中110例有低氯血症,在作血氯Cl-测定的同时,行血气分析等常规检查。
作者:石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65岁。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加重伴消瘦2月,门诊以“结石性胆囊炎”收入院。体检:BP21/13kpa,右上腹压痛,莫非氏征阳性,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辅查:全腹B超显示:胆石症,胆囊炎;双肺胸片及食道吞钡镊片均未见异常。术中见:胆囊明显增大约8.5cm×5cm×5cm,胆囊完全变形增厚,浆膜面有多个黄豆大小的质硬结节。剖开胆囊,腔内见70多枚小结石。肝脏表面光滑,未见结节状病灶,胆囊三角处见肿大淋巴结。临床诊断:结石性胆囊炎。 病理检查:巨检:已剖胆囊组织,大小约8.5cm×5cm×2.5cm,壁厚约0.5-1.5cm,粘膜面大部分坏死脱落,局部可见多个灰白色小结节隆起,切面见胆囊壁各层结构消失,为灰白色组织取代。镜检:胆囊壁结构破坏,粘膜面仅见少量残存的柱状上皮细胞,大部分粘膜上皮鳞状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及癌变,粘膜下层及肌层可见大片鳞癌组织,癌细胞异型性小,可见细胞间桥,癌巢中央可见角化珠。 病理诊断:胆囊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讨论:胆囊鳞癌属胆囊癌的罕见类型,目前国内文献偶有报道[1]。其组织起源多系粘膜上皮鳞化后发生癌变。本例的组织学特征支持这一观点。在诊断胆囊鳞癌时必须排除转移癌,本例以胆囊病变为首发症状,同时临床辅查无其它原发灶,故属胆囊原发性鳞癌。
作者:刘明国;喻廷碧;王琼;周继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口底蜂窝织炎是口腔颌面部严重的炎症之一,通常波及口底部多个间隙,可化为脓性,也可以腐败坏死,后者更为严重。诊断明确,抗生素有效,切开引流及时是本病处理时疗程缩短、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现将1993~2000年间我科收治的11例口底蜂窝织炎进行分析,诊治体会如下:1 一般资料 1993~2000年间,我科收治的口底蜂窝织炎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3~61岁,平均31岁。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8例,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3例。农民9例,城镇居民2例。牙源性感染10例,腺源性感染1例,无损伤及血源性感染,均在1周左右治愈。2 典型病例 病例1,女性,61岁,入院前1周左侧下后牙出现疼痛不适,1天后左侧颌下开始肿胀、疼痛,并迅速波及到颏下及右侧颌下,张口受限,在当地卫生院应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等治疗,效果不佳,于1993年10月4日转我院。检查:体温38.5℃,神情倦怠,双侧颌下、颏下广泛肿胀、压痛,有副性水肿,可触及捻发音,张口度约一指,十67残冠,颊沟处肿胀、压痛,口底粘膜水肿,舌体抬高,左侧颌下穿刺抽出灰黑色脓液,有腐败组织臭味,血象示白血球总数13.0× 109/L。诊断为口底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立即于局麻下在双侧颌下、颏下作“T”型切口,充分分离口底肌肉,建立引流,引流出灰黑色脓液约20ml,用3%双氧水冲洗脓腔,并将脓液作脓培养加药敏试验,全身支持疗法并给予先锋霉素V5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入院第二天,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咽后壁肿胀,左侧颈部及锁骨上窝也出现肿胀,穿刺肿胀区抽出灰黑色脓液,立即行锁骨上窝及咽后壁处切开引流,引流出灰黑色脓液约25ml,拍摄胸片及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入院第四天,脓培养结果为变形杆菌生长,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卡那霉素1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此后,局部及全身情况逐渐改善,1周后治愈。 病例2,男性,56岁,入院前10天左侧下后牙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在当地卫生院给予抗感染治疗(用药不详),左侧颌下切开引流,效果不佳,且肿胀逐渐波及颏下及右侧颌下,张口受限,吞咽困难。于2000年4月30日来我院就诊,收治入院。检查:体温39℃,急性痛苦病容,双侧颌下、颏下肿胀,压痛明显,表面张力高,皮肤发红,并波及面下部颈部,左侧颌下有一长约4cm的切口,左侧口底肌肉已切断,渗血较多,内有黄稠脓液,无臭味,切口内填有大量纱条,张口度约一指半,十6残根,颊沟肿胀、压痛,口底粘膜充血、水肿,右侧颌下穿刺抽出黄稠脓液,血象示白血球总数14.3×109/L。诊断为口底蜂窝织炎。入院后给予大剂量青霉素8×105静滴,每日一次,全身支持疗法,清除左颌下切口内纱条,置橡皮引流条一根引流,同时行右颌下切开引流,第二天局部肿胀减轻,全身情况改善,住院1周出院。
作者:曾明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感染性疾病中占多数。近几年来发现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越来越多原来可以用于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失去治疗作用[1]。为此我们对常用的8种抗生素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1.1 临床菌株:取自1998年7月—2000年7月我院住院病人及门诊患者,共计87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标本来源有:血液、小便、胆汁、痰、咽拭子、分泌物、大便等。1.2 药敏纸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1.3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购自卫生部药品检验所。2 方法2.1 细菌培养鉴定:按新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2.2 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试验规程按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操作。
作者:王成果;林永祺;陈惠玉;何加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经导管化疗过去报道较多,但经导管化疗及栓塞的报道尚少,现就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12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进行介入化疗和栓塞的效果及化疗栓塞后外科手术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34~78岁,平均51岁,均是我院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经X线气钡双对比灌肠造影,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而确诊;乳头状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6例。1.2 介入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后超选择进入直肠上动脉,灌注抗癌药物:5-Fu1000mg,MMc10mg,卡铂200mg,后用明胶海绵颗粒(1mm×1mm)与造影剂混合后匀速注入直至完全栓塞,退出导管至腹主动脉下端造影,确认双侧髂内动脉后分别进入双侧髂内动脉,再超选入直肠下动脉和/或髂内动脉脏支(肿瘤供血动脉);灌注抗癌药物5-Fu125mg,MMc4mg,卡铂50mg,同样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1.3 手术时间:化疗栓塞后2天(d)内手术者5例,3d内手术者4例,4d内手术者1例,5d内手术者1例,7d内手术者1例。2 结果2.1 血管造影征像:血管造影后见肿瘤供血动脉增粗,有不规则的新生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栓塞后造影证实所栓靶血管闭塞。2.2 临床症状:所有病人大便困难、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1],血便消失,大便次数恢复正常。2.3 手术情况:所有病例均于化疗栓塞后7d内手术,术中见肠管呈缺血状,病灶段与正常段肠管分界较清,肿物易于剥离;术中术野出血明显减少,10例达到根治性切除(10/12),手术切除率为83.3%,未见肠管缺血坏死。
作者:肖成明;李木生;朱毅;谢步东;代小兵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在我们的教学与训练中,经常有同学发生扭、挫伤。经过调查,得知:我院40%的同学身体锻炼集中在篮球、足球两项上。由于篮球、足球的专项技术对踝、膝、腰、手指要求特别高,加之同学们对这些体育项目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扭、挫伤的发生。发生后更不知及时处理与医治,延误了治疗的时间。给同学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1 急性踝关节扭伤1.1 踝关节内侧为三角韧带,呈扇形分布,粗状,面积大,互相作用,外踝三条韧带细小,完全独立。所以踝部外侧易扭伤。1.2 处理方法:伤后立即用拇指指腹压迫痛点,止血,随即进行冷处理,如冷水管冲洗或敷冰块于患处,并抬高患肢。24小时后用川北医学院附院自制活血散进行散淤、消肿、止痛。1.3 恢复与预防:急性期抬高患肢、休息,肿胀疼痛缓解后,点按太溪、丘墟、昆仑、沪胶、阳陵泉等腧穴。每穴位约3秒。积极进行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及屈伸活动,逐渐参加一般锻炼。患处无疼痛时,可完全进行体育活动。为了预防踝关节扭伤,平时应加强提踵、跳绳、足尖走路等练习。2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急性损伤2.1 膝关节上下杠杆长,构造复杂。篮球、足球运动要求膝于半屈曲位(130°~150°)屈伸、扭转与发力。[2]这个角度恰恰是膝关节的解剖弱点,易扭伤。2.2 处理方法:轻者;停止活动2~3天,置膝于微屈曲位,外敷活血散,后开始进行步行锻炼,用舒活灵作按摩治疗,主要点血海、膝眼、梁丘、足三里、解溪、风市等腧穴。重者;先止血、止痛,一般采用弹力绷带压迫包扎,用托板将患膝固定于微屈位,抬高患肢休息。2~3天后除去压迫材料,进行按摩治疗,隔日一次。2.3 恢复与预防:伸膝运动局部疼痛时,加强股四头肌与膝屈肌的静力性锻炼。疼痛消失时,在粘膏带支持及弹力绷带固定下参加一般活动,2~3周无异常反应,恢复正常运动,为了预防再次发生,平时进行负重、深蹲、半蹲等练习。
作者:彭波;何汝益;魏秀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科于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重症药疹45例,现作回顾性分析,并就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5例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15个月至76岁,平均35.5岁。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BEN)1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SEM)和剥脱皮性皮炎型(ED)各17例。BEN型和SEM型潜伏期4小时至20天(d),平均5.5 d;ED型潜伏期1 d 至120 d,平均26 d。 BEN型:水疱、大疱、糜烂皮损占皮肤面积5%—7%,尼氏征阳性6例(55%),粘膜损害6例(55%)。SEM型:伴皮肤水疱、大疱、糜烂者10例(59%)。ED型:伴粘膜损害者4例(24%)。1.2 致敏药物:病前均有明确用药史。既往有药敏史者6例(13%)。解热镇痛类12例(26.7%),抗生素类10例(22.2%),磺胺类及别嘌呤醇各8例(17.8%),镇静抗癫痫类4例(8.9%),环磷酰胺、青霉胺、麦角胺各1例(2%)。BEN型:解热镇痛类5例(45%),磺胺类2例(18%),链霉素、环磷酰胺、别嘌呤醇、麦角胺各1列(9%)。SEM型:解热镇痛类5例(29%),磺胺类4例(24%),抗生素类4例(24%),镇静抗癫痫类2例(12%),别嘌呤醇和青霉胺各1例(5.8%)。ED型:解热镇痛类2例(12%),别嘌呤醇6例(35%),抗生素5例(29%),磺胺类、镇静抗癫痫类各2例(12%)。1.3 并发症:45例中,伴发热者22例(49%),其中BEN型7例(64%),SEM型6例(35%),ED型9例(53%);伴白细胞升高者17例(38%),ED型5例(45%),SEM型7例(41%),ED型5例(29%);伴肝损害者10例(22%),BEN型2例(18%),SEM型3例(18%),ED型5例(29%);伴皮损细菌性感染者11例(24%),BEN型6例(55%),SEM型4例(24%),ED型2例(5%)。伴肺炎者4例(9%),SEM型和ED型各2例(12%)。其中BEN型尚有3例(27%)伴低白蛋白血症;3例(27%)伴尿路细菌性感染;2例(18%)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3例(27%)伴白细胞降低;2例(18%)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SEM型2例(12%)伴大便隐血阳性;ED型4例(24%)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作者:冯大瓶;张谊芝;周光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支气管肺泡胞癌(简称肺泡癌)临床少见,占肺癌总数的2%~5%,极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确诊为肺泡癌误诊1例报告如下,以引起临床医师及相关功能科医师的重视,尽量减少误诊。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6岁,因反复咳嗽、咯痰1年多,再发伴气促20d(天)入院。患者近1年多来反复出现咳嗽、咯粘稠泡沫痰,痰量达1000ml/d左右,院外及我院门诊按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咳嗽时消时现,痰量时多时少。于20d前因为上述症状再发,伴发气促、发热(体温39℃)而住本市某医院,胸片示右下肺大片状阴影而诊为右下肺炎,经多种抗生素治疗18d,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T38.5℃,P110次/分,P31次/分,BP14/11kpa,神清合作,表浅淋巴结未扪及,混合性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胸无畸形,双侧语颤一致,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双肺闻及较多湿罗音,心、腹无异常。入院后作痰病理学检查(三次)查见癌细胞,肺CT检查提示右肺中、下叶及左肺舌叶、下叶见大片状及结节状高密度灶,边界不清,其内可见“支气管相”及“小泡”征,结论为右肺中、下叶及左肺舌叶、下叶肺泡癌。病人拒治出院。2 讨论 本例病人有如下特征:①中年女性,②咯大量粘稠泡沫痰,每日达1000ml,③查体时双肺闻及湿罗音,④肺CT检查提示肺泡癌,⑤痰病理学检查见癌细胞。据上述特征,该病人诊断肺泡癌明确。 然而,该病人在门诊及院外长期误诊慢性支气管炎,且在入我院前在本市某医院误诊为右下肺炎,究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①病史询问不仔细和缺乏认真分析,本病人是以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似乎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一致,但是该病人咳嗽、咯痰病史仅1年多,且无胸片及肺功能等辅助检查,未达到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且亦未作有关检查排除引起咳嗽、咯痰的心、肺疾病;②对肺泡癌特异性症状认识不够,肺泡癌病人咳痰症状较特殊,痰量可达每日数百毫升甚至上千毫升,且痰呈泡沫粘稠状,这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痰呈泡沫状或黄痰不一致,且每日痰量仅数毫升至数十毫升;③院外放射科医师对肺泡癌的X线胸片表现不能正确识别,以致该病人在某院住院时误诊为大叶性肺炎,亦未能给临床提供该病人肿瘤的信号,从而未进一步用有关检查;④外院临床医师对诊断为肺炎病人,正规抗炎治疗疗效不理想时,未想到肺癌之可能。
作者:陈绍平;刘力兴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患者,男,27岁,体检发现胸骨左缘三肋间有三级收缩期杂音,临床诊断为先心病。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右房明显增大,其内可见一个大小为5.8cm×6.1cm的实质性不均质肿块附着于右房顶部右上方,包膜完整,边界尚清楚,活动差。肿块致三尖瓣狭窄,经瓣口血流速度加快。再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除经胸超声发现的情况外,还可见下腔静脉入右房处的管腔变细,管壁增厚,不光滑,有纤维侵润表现。超声诊断:右房实质性占位性病变。 手术发现:右房前壁及侧壁可见由房内向房壁浸润的球形包块,质硬不活动,右房右侧壁、前壁及下腔静脉壁增厚、纤维浸润。在下腔静脉入口处可扪及腔内质硬包块。从右心耳伸入手指检查发现:右房包块大小约为7.0cm×5.0cm,质硬,有较完整的包膜,并向右侧壁、前壁、下壁、腔静脉浸润生长。活检病理报告:心脏原始神经外胚叶瘤。 心脏原始神经外胚叶瘤为心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极为罕见。经胸超声检查能观察肿瘤形态、大小、数目及活动度等情况,但对肿瘤的性质及房壁、腔静脉浸润等情况了解不足,而经食道超声能进一步观察肿瘤向周围组织生长、侵润的现象。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相结合,可以使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虽然超声检查不能作出心脏肿瘤的细胞病理学诊断,但由于对肿瘤检出率较高,同时还可以了解肿瘤的形态、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优于其他现代心脏病影像诊断技术,包括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术,因此,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贾梨;顾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治疗视神经外伤较好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开展了经鼻内窥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结果:采用经鼻内窥镜鼻内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5例,其中3例视力由术前的无光感、光感恢复到术后的0.2~0.4,讨论了手术时机、手术进路的优点和不足、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认为经鼻内窥镜筛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出血少,有更大的实用性,是治疗视神经损伤较好的手术方法。视神经外伤后应行减压术,并越早越好。
作者:刘春万;罗光明;颜文全;张登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