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诊断胃部病变的应用价值及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35例患者进行不同含气量胃螺旋CT扫描及工作站后处理,获得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覆盖成像(SSD)、透明成像(Ray sum)三种图像,逐一与胃镜/手术证实.结果:CTVE、SSD对病灶的检出率相同,均为86%(30/35),Ray sum的病灶检出率为66%(23/35),前两者与后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0.4cm的隆起病灶,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均为100%.不同含气量对不同部位的胃壁显示不同,大气量比小气量显示好.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是一种无创、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在对病灶的解剖定位、肿瘤的TNM分型方面是胃镜较好的补充手段,以SSD为优.
作者:徐覃莎;楼望林;闻吾森;刘志申;黄洁红;王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干骺端发育不良是以管状骨干骺端软骨发育异常为主的一种骨发育障碍性疾病,较为少见.1病历简介患者,女,13岁.智力正常.2年前,无任何诱因家人发现患儿行走时跛行,但无疼痛感,未做治疗.近1年症状加重,直立行走困难,左下肢出现畸形.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作者:王鲁方;刘士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影像学对联体儿分离术前的作用和意义.材料和方法:对两对(四婴)联体儿在分离术前的各种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注意事项.结果:两对联体儿术前的X线、CT和超声学资料比较全面、准确的显示了患儿联体畸形的部位、程度和相关的解剖学资料.结论:联体婴儿术前多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是保证分离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文献;戴书华;孙清荣;张冬;陈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双头联体畸形(Dicephals)罕见,笔者遇见1例.鉴于国内未见存活病例的完整的影像学表现描述,特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1病历简介患者,系足月剖腹产出女性联体儿(G1P0孕39).一般状况良,父母亲体健,否认孕早期放射线,毒物接触史.
作者:程建敏;李建策;王以文;黄汉津;虞志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例历简患者,女性,63岁.因贲门腺癌于2000年7月行根治术.病理检查食道、胃切缘及淋巴结未见癌细胞,属早期腺癌,术后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渐出现进食梗阻感.入院时仅能进流食.胃镜检查示吻合口狭窄伴水肿,直径约0.6cm.
作者:刘晋波;王文新;王留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Infantile cortical hyperostosis,ICH)是-一种少见骨骼系统疾病.检索1990年至2000年国内文献,共100余例报道,近年来有增多趋势[1-5].本文报道2例着重讨论其X线表现.
作者:王永光;郑阿迈;柳向朋;邬子临;余旭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28岁.平素体健,无自觉不适及活动后心悸气短,亦无经常感冒史.因数天前体检中发现心脏杂音来诊.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胸廓、肺部无异常发现.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6肋间,心浊音界向左下稍扩大.
作者:王勇;陈丽;王瑞华;杨付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83年,Guglielmi等报道了电解解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GDC)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GDC以及稍后开始应用的机械解脱弹簧圈(machine detachable coil MDS)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标志着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的成熟.
作者:李国均;祖茂衡;徐浩;顾玉明;魏宁;王诚;许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婴幼儿心胸X线摄影是诊断胸部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近2年155例婴幼儿胸部X线摄影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婴幼儿X线摄影的因素及防范方法.1临床资料1.1本组155例,其中男婴85,女婴70.年龄几小时~1.5岁,平均8个月.
作者:管晶;樊红霞;仇瑞征;孙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钝性伤致十二指肠破裂较为少见,具有特征性CT表现,我们遇到1例,经手术证实,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女,13岁,因车祸撞击腹部致腹痛急诊入院.体查:腹部皮肤完好,无破裂、无瘀斑,腹平坦,上腹轻度压痛,腹部立位X线片未见异常.
作者:李浩;孙宪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14岁.发现右上纵隔阴影23天,患者无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查体: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5次/min,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0 × 109/L,血沉15mm/h,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无异常发现.X线胸部后前立位平片示:右上肺野内中带有一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其内缘与纵隔相连,基底宽紧贴壁层胸膜.
作者:李秋芬;李志强;有涛;陈巨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组病例年龄20~80岁,经超声检查,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60例,其中双侧囊肿6例,囊肿大小3~20cm不等.有痛经史39例、手术后复发9例、不孕者5例,均经妇科治疗,超声随访3个月囊肿无明显变化(排除卵巢瘤及有恶性倾向),后采用超声引导囊肿穿刺及硬化治疗.
作者:李伯义;吕国荣;周云清;王静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气短7年伴胸闷半年,进行性加重,劳累后明显.无胸痛、咳嗽及咯血.查体:全身浅淋巴腺不肿大,胸、腹部均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X线检查:胸部正侧位片示右肺门区椭圆高密度影,边缘清楚,有浅分叶,密度均匀,上下径大于左右径(图1,2),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
作者:王毅安;王铭朝;赵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肺淋巴瘤的X线与CT表现,提高对肺淋巴瘤的认识,减少误诊.材料和方法:对23例肺淋巴瘤进行胸部常规CT扫描(15例)及X线检查(13例),全部病例均经各种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为结节型、肺炎型、间质型、肿块型、粟粒型、混合型,其中以混合型常见,占60.9%.16例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CT对病灶的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结论: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常见为结节型与肺炎型并存,其次为结节型与间质型并存或肺炎型与间质型并存,常伴支气管气像,有一定特征性.CT优于X线.
作者:向东;袁书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包虫囊肿及其破裂感染的CT表现及诊断意义.材料和方法:本组7例患者均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结果:3例单纯型囊肿,2例表现为肾实质内水样密度的囊性肿物,其边缘光滑:4例多子囊型囊肿,内部含有多个更低密度子囊.2例破裂/感染型,其内外囊分离,1例囊腔内有塌陷折叠并且钙化的内囊膜;另1例囊周水肿并增强.结论:CT对肾包虫囊肿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分型以及破裂感染的判断颇为准确,是目前诊断肾包虫囊肿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莉;洪润环;刘文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48岁.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21年,1980年曾服用强的松10mg/次,一日三次.一个月后逐渐减量至5mg/日,一年后病情复发,服用强的松15mg/次,一日三次.
作者:闫文颖;李大庆;张在仁;王勤;王贵甫;杜厚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含碘造影剂是目前常规X线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常用的造影剂,CT增强扫描和绝大多数介人治疗操作也都需要使用含碘造影剂.一般认为,含碘造影剂的安全系数较高,毒副反应发生率低,特别是在新型非离子型造影剂在临床应用以后,有关碘剂毒副反应的报道大大减少.
作者:王仲朴;孙永光;王茂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分析总结了1998-08~2001-06对10例乳腺微小病变患者进行钼靶X线引导下的病变导丝定位检查的临床效果.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患者,年龄33~70岁,均因病变小或深在,不能触及,外科手术无法定位切除,而接受本检查.
作者:杜红文;张蕴;盛薇;贾宗良;张月浪;张毅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肿瘤,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病例70万例以上.自1980年以来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在北美地区,1998年统计乳腺癌发病及死亡人数分别为180,300和46,300.尽管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是女性肿瘤致死的主要病因.
作者:张书文;丁勇;田嘉禾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