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创伤的CT检查

黄志勤;李昕生;时维东

关键词:胸部创伤, CT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创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胸部创伤患者CT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肺挫裂伤61例,肺血肿10例,创伤性湿肺5例,肺囊肿2例.结论:CT能明确创伤病变的部位、性质、程度,为临床诊断和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胸部创伤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钼靶X线诊断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临床比较少见,但近年国内外陆续有相关报道.作者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结合临床来探讨其钼靶X线诊断.

    作者:张毅力;杜红文;张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友病性假肿瘤(附4例报告)

    血友病性假肿瘤发生率仅占严重血友病人的1%~2%.本症由Starker于1918年首先描述,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首次报道.本文总结了1980~2000年间我院4例患者的有关资料.

    作者:丁可;邱维加;刘满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垂体微腺瘤的MR成像(附25例分析)

    目的:探讨MR尤其是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明确诊断的25例垂体微腺瘤MR增强前、后扫描资料.结果:增强前11例显示垂体内低信号或略低信号(44%),等信号14(56%).增强扫描后低信号显示率88%.标准剂量增强12例中由增强前显示7例(58%)低信号上升到11例(91%),半剂量法增强8例均显示垂体内低信号(100%),非动态增强5例中,3例显示低信号.结论: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动态增强扫描,尤其是半剂量法增强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常规方法.

    作者:李文进;杨贵昌;邵明利;高国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对14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灌注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TIMI 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根据Modified Rank Score (MRS)分为好结果(MRS 0~Ⅲ)、差结果(MRS Ⅳ~Ⅵ)两类.结果:7例患者为TIMI 0~Ⅰ,溶栓后6例患者部分/完全再通,1例未再通;另7例患者为TIMI Ⅱ, 溶栓后除1例外均完全再通.溶栓后30d,14患者中12例为好结果,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经平均18个月的随访(0.5~2a)12例生存患者均为好结果.结论:动脉溶栓对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可行安全的,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对溶栓前脑动脉未完全闭塞患者长期效果尤佳.

    作者:张青;金征宇;黄一宁;杨宁;刘巍;潘杰;崔丽英;高山;叶健;徐蔚海;陈君;戴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伞状二尖瓣畸形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

    1 病历简介患儿,男,2岁半.心脏杂音2年入院.2年前发现心脏杂音.无喜蹲踞及发绀史.查体:发育可,无紫绀及杵状指、趾.心界略扩大,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样,未扪及震颤.心率11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Ⅲ-Ⅳ肋间及肺动脉瓣区可闻及Ⅳ/6收缩期杂音,P2亢进.超声检查:左房、右室增大,右室壁增厚为6mm,肺动脉主干内径增宽为20mm,分支动脉发育正常.

    作者:王叶斌;唐红;黄德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PET、RT-PCR、IHC方法检测肿瘤转移灶的比较

    目的:评价PET、RT-PCR、IHC三种方法检测肿瘤转移灶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1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进行FDG-PET全身扫描、骨髓组织标本的RT-PCR、IHC检测.结果:PET、RT-PCR、IHC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1.8%、72.7%、54.5% .PET、RT-PCR检测转移灶的灵敏度均高于IHC;PET与RT-PCR之间无差别,但是FDG-PET能显示病灶的位置和范围.结论:FDG-PET是一种对肿瘤转移灶有价值影像学检查.

    作者:丁勇;田嘉禾;杨武威;张书文;尹大一;姚树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CT引导下经皮注射醋酸治疗肾上腺醛固酮腺瘤(附9例分析)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注射50%醋酸治疗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9例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注射醋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醛固酮、血钾的变化.CT平扫或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和坏死情况.结果:1 血醛固酮水平:1月后复查血醛固酮,9例患者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随访2月~3年,6例患者血醛固酮均在正常范围内,3例未再查血醛固酮.2 血钾水平: 9例患者1月后复查血钾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随访2月~3年,9例患者血钾均在正常范围内.3 血压变化:术后用降压药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数量和剂量减少,1月后停服所有降压药,7例患者血压一直在正常范围内;另外2例患者,术后1月血压邻近正常,服小剂量降压药可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降压药数量和剂量较以前明显减少.4 肾上腺CT扫描:6例患者进行了肾上腺CT扫描复查.CT表现为原肾上腺肿瘤结节消失或残留一些瘢痕组织.结论:CT引导下经皮注射醋酸治疗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是一种具有简便、微创、安全、费用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廖正银;张金山;范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和方法:采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在超声引导下将射频集束电极针放置于肝肿瘤内进行治疗.结果:30例肝癌患者(肿瘤大直径≤5cm,23个病灶;肿瘤直径>5cm,23个病灶)经过治疗,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占54.3%(25/46).半年生存率93.3%,1年生存率为75%.除2例出现肿瘤细胞针道种植转移外,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肿瘤直径≤5cm的肝癌治疗效果较佳;对于肿瘤直径>5cm者,应提倡配合其他局部介入的综合治疗.

    作者:吕国荣;李新丰;李拾林;叶超平;王文清;李伯义;姜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B超诊断腹膜后单侧隐睾合并精原细胞瘤1例

    1病历简介患者,男,36岁.自幼睾九右侧缺如,但体健.近期觉右下腹有一包块,增大迅速而就诊.

    作者:屈维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CT导引下经皮活检术在诊断胸腹部病变中的应用

    CT导引下经皮活检和介入治疗是介入放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胸腹部病变仅仅依靠影像学资料很难做出明确诊断.本研究总结分析了42例胸腹部病变患者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并做出相应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的有关资料,以探讨CT导引下经皮活检术在诊断胸腹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占吉;景会玲;张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6例分析

    目的:分析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其胃肠双重造影、超声及内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年龄33~66岁,平均47岁.临床表现腹痛5例,腹泻3例,恶心4例,呕吐3例.6例全部进行了胃镜和小肠造影检查,4例进行结肠镜检查,2例进行胃超声检查.结果:本组病理证实病变累及食道1例,胃部5例,十二指肠4例,小肠3例,结肠2例.结论:胃肠道双重造影和内镜检查时,胃肠道粘膜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关键.

    作者:王爱英;林三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精囊腺癌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男,47岁.肛门坠胀不适2个月,大便次数增加20天.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坠胀不适,便后无缓解.近20天来大便变细、次数增多,日达4~5次,无脓血便及粘液便,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体检:神清,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

    作者:宛四海;宋金钧;傅森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双胎纸样儿1例

    1 病历简介孕妇,23岁,第一胎,孕2、4、6、8个月时分别在卫生院超声检查提示宫内双活胎.孕38周时因胎膜早破来本院住院,超声检查示:胎位LOA,胎心、胎动可及,双顶经8.3cm,股骨长6.5cm,胎盘附着子宫前壁Gr-II级,羊水平均深度约3cm.提示宫内单活胎.

    作者:徐加英;韩绯;殷妮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大部囊变1例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大小不一,直径在3~5cm的居多数,据统计29%伴有囊变,表现为巨大囊变的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坚;赵廷强;白友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B超诊断外伤性胰腺假囊肿2例

    胰腺假囊肿多见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少数为胰腺外伤所致.现报道本院所见2例外伤性胰腺假囊肿,并探讨其声像图特点.

    作者:徐新民;江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Pinpont立体定位导引系统在介入穿刺中的应用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引下,利用经皮穿刺技术和导管技术等对某种疾病进行穿刺并可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甚至生理、生化学等信息的一门新兴学科.高精度、低辐射和微创技术已成为目前介入放射学的重点研究课题.Pinpont立体定位导引系统就是这一新技术的发展结果.现收集我院2001-02~2002-05应用Pinpont 立体定位导引系统经皮穿刺活检的37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此技术在影像学介入穿刺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立安;王东;张明祥;周洪超;胡佳寿;王玉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价值比较

    阴道超声和宫腔镜作为检测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规检查手段,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收集1999年6月~12月期间行两种检查的患者对其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价值作比较.

    作者:谢晴;雷小莹;方镇冰;郑瑜;张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8F-FDG PET显像在健康查体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18F-FDG PET在健康查体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健康查体为目的行18F-FDG PET检查者367人的资料,定性与半定量法(SUV值)分析PET图像,并与随访结果比较.结果:PET显像阴性者260例(70.8%);阳性者107例(29.2%),其中良性病变99例(27.0%),恶性病变8例(2.2%).结论:18F-FDG PET显像在正常健康查体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勇;田嘉禾;陈英茂;曹丽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左侧颈动脉体瘤1例

    1 病历简介患者,女,46岁.因左颈部肿块2年,颈部不适2个月就诊.查体:左侧颈动脉分叉高度可触及一大小为2.5cm×2.0cm的肿块,边界清,质中等,有压痛,余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前方见一个2.3cm×1.8cm×1.3cm的偏低密度回声团,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有散在管道样结构(附图).彩色多普勒检查见包块内血流信号丰富,脉冲多普勒测及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0.31m/s,RI:0.52.超声诊断:左颈总动脉分叉部实性占位病变,考虑颈动脉体瘤.

    作者:雷进;王峰;段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Mirizzi综合征的影像诊断

    Mirizzi综合征,又叫肝管梗阻综合征,是一种缺乏典型表现的、以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引起肝总管狭窄或阻塞,并发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

    作者:袁芳;吴新淮;尹致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