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性试验在醛固酮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胡枫湫;黄娟;黄慧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卡托普利试验, 盐水负荷试验, 高血压
摘要:目的 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性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临床诊断醛固酮瘤的佳指标及其切点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67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醛固酮瘤组(93例)、原发性高血压组(74例),并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对卧位醛固酮,盐水负荷试验、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5项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绘制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醛固酮瘤组卧位醛固酮水平更高,高血压3级患者的比例更高,血钾均值更低,体位改变和盐水负荷后醛固酮变化率更小(P<0.05).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167例高血压患者中诊断醛固酮瘤,卧位醛固酮的AUC为0.975,盐水负荷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的AUC为0.984和0.680(P<0.001),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的AUC为0.949和0.538(P<0.001).以卧位醛固酮/肾素比值(ARR)>30且卧位醛固酮>17.8 ng/dL为初筛阳性条件时,敏感性96.8%,特异性90.5%.以14.59 ng/dL为盐水负荷试验后醛固酮切点值时,诊断醛固酮瘤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97.3%.以19.11 ng/dL为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切点值时,敏感性为88.8%、特异性为95.9%.结论 以卧位ARR> 30加卧位醛固酮>17.8 ng/dL为初筛阳性条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盐水负荷和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水平绝对值是确诊醛固酮瘤更合理有效的指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claudin-2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了解claudin-2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疾病组织标本库选取6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标本中claudin-23基因的表达量.构建稳定过表达claudin 23的结直肠癌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验证后,采用CCK-8、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过表达claudin-23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生长、增殖以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laudin-23的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中减少(P<0.05),过表达claudin-23后HCT15细胞间的黏附性降低,细胞呈离散型生长,并且可促进HCT15细胞的生长增殖,此外,过表达claudin-23可使RKO细胞及HCT15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claudin-23可显著提高人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提示claudin-23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

    作者:陈薇;朱肖男;王瑾;王一平;杨锦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对系统性硬皮病皮肤厚度定量评估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定量评估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皮肤厚度的价值,为SSc患者皮肤厚度的临床评估寻找一种客观定量、简单可行的评价方法.方法 确诊为SSc患者82例(SSc组),6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与SSc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测量皮肤厚度,测量部位包括双侧手指、双侧前臂,胸壁,腹壁.SSc患者进行改良Rodnan皮肤评分(mRSS).比较SSc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皮肤厚度有无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高频超声在SSc中的诊断效能,分析皮肤厚度与mRSS的相关性.结果 SSc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身高、体质量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组皮肤厚度在手指及前臂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评估SSc皮肤厚度,在右、左手指,右、左前臂,胸、腹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8、0.905、0.608、0.586、0.398、0.321;其中,右、左手指的AUC>0.9,可用于诊断,其皮肤厚度诊断SSc阈值分别为1.35 mm、1.26 mm时,其敏感性分别为84.1%、86.6%,特异性分别为95.5%、89.6%.各检测部位mRSS评分越高,皮肤厚度值越大;皮肤mRSS评分之和(mRTSS)与皮肤厚度总和的相关性为r=0.599 (P<0.001),各部位mRSS评分与其皮肤厚度的相关性为0.400~0.623(P<0.001),相关性在腹壁低,右侧手指高.结论 高频超声能敏感反映SSc患者皮肤受累程度,其诊断SSc在手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频超声有望成为评价SSc病情及治疗随访的有效定量指标.

    作者:孙偲;杨裕佳;王丽芸;唐远姣;邱逦;苏白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王枣子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王枣子中总黄酮(TFIA)对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制备AA模型大鼠后随机分为4组:AA组、AA+TFIA 50 mg/kg组、AA+TFIA 100 mg/kg组、AA+TFIA 150 mg/kg组,每组10只.另设空白对照组大鼠,不造模(n=10).造模后4d,TFIA各剂量组大鼠采用TFIA灌胃治疗,分别按上述3个剂量灌胃,每天1次,共24 d,空白对照组和AA组灌胃生理盐水.治疗第12天、16天、20天、24天采用大鼠关节炎评分法评价TFIA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治疗第24天处死各组大鼠,分离大鼠滑膜组织,原代培养各组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ELISA检测各组FLS中白细胞介素(IL-1)表达,MTT检测各组FLS增殖活力,real time qPCR检测各组FLS miR-152和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基因[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cnd1)]表达.向AA大鼠FLS转染miR-152 mimics和对照NC mimics,向TFIA 100 mg/kg剂量组大鼠FLS转染miR-152 inhibitors和对照NC inhibitors,36 h后检测miR-152、β-catenin、ccnd1、IL-1表达和FLS的增殖.结果 TFIA各剂量灌胃治疗均能抑制AA大鼠关节炎评分,抑制β-catenin、ccnd1、IL-1表达和FLS增殖活力(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A组FLS中miR-152表达降低(P<0.05),向AA组FLS转染miR-152 mimics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的miR-152抑制β-catenin、ccnd1、IL-1表达,抑制FLS增殖(P<0.05).向TFIA100 mg/kg剂量组FLS转染miR-152 inhibitors,与对照组相比,抑制了miR-152的表达,促进了β-catenin、ccnd1、IL-1表达,促进了FLS增殖(P<0.05).结论 TFIA对AA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miR-152的表达,影响经典Wnt信号通路实现.

    作者:缪成贵;熊友谊;秦梅颂;陈浩;常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缺失场景下各缺失值不同处理方法的结果比较

    目的 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部肿瘤患者住院病案信息数据,探讨不同缺失场景下数据缺失值通过完成者数据集法、期望-极大化法(EM)、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MCMC)3种方法处理后的标准化住院天数对标准化住院费用对数值的回归系数估计值r的优劣.方法 运用R 3.4.1软件,采用蒙特卡洛模拟,通过设定缺失比例和缺失机制模拟不同场景的缺失数据集,运用完成者数据集法、期望-极大化法、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法估计不同缺失场景的模拟数据集中标准化住院天数对标准化住院费用对数值的回归系数估计值r,并与完整数据集的回归系数估计值rc结果进行比较,从准确度(各种方法估计的r与rc比较)和精确度(各种方法的r的变异程度s)两个角度进行评价.结果 3种缺失值处理方法的优劣在不同的缺失场景中均有所差异,完全随机缺失(MCAR)和随机缺失(MAR)(1∶2)机制下,当缺失比例小于30%时3种方法的估计值r均在可接受范围(rc±0.5sc);MAR(比例=2∶1)机制任意缺失比例下3种方法的估计值r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任意缺失场景下用EM法估计的r的标准误s小,且与rc的标准误sc为接近.结论 在选择缺失值处理方法时,应该考虑数据的缺失比例和缺失机制.

    作者:邱建青;周雨秋;岳廷妍;裴姣;税春燕;李晓松;张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毒品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毒品认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所有中学中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样,确定调查点.自制调查问卷.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对毒品错误认知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合格问卷10 749份,中学生对毒品危害性持错误观点的比例为10.1%(1 087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生、该地区少数民族、低学段、学习成绩自评为差,姊妹较多,有同学吸毒、家族有HIV感染者是学生毒品错误认知形成的危险因素;父亲职业为农业劳动者、长期共同生活的父母人数越多、居住城区或乡镇、家庭经济自评为中1/3位和下1/3位、社区同龄人人学率(自估)>50%、有家人吸毒是学生对毒品错误认知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 凉山州艾滋病重点地区中学生对毒品持错误认知的比例较高.影响学生毒品认知的因素较多且权重分散,需进行综合干预.

    作者:余琳;王仁利;白双;张石则;董玲玲;归冰;杨宏;沈进;宛小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32 573名在我院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空腹血糖(FPG)、尿酸(UA)、血脂、肝功能水平,并搜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相关病史.根据肝脏超声检查分为实验组NAFLD,对照组(non-fatty liver,非脂肪肝).对各检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根据年龄、性别、BMI、血脂、血压、TG、UA建立不同模型,分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SCH)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研究人群中,实验组5 183例,对照组27 390例.实验组BMI、血压、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SH、FT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性别、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的混杂作用后SCH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439).结论 SCH不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甲状腺激素与对NAFLD发生发展产生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梁珊珊;王霞;秦恳;何訸;王辉;罗开宏;安振梅;黄亨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华蟾素抗胶质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华蟾素对U87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华蟾素(0.5~20 μmol/L)处理U87细胞6h、12 h、24 h、48 h后,用CCK-8试剂盒进行做细胞活性检测,观察华蟾素对U87胶质瘤细胞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的华蟾素(1~20 μmol/L)分别处理12 h、24 h后,用Hochest33342试剂检测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华蟾素处理24 h后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AKT(T308)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华蟾素(1~20 μmol/L)处理24 h后与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激酶(p-PI3K)、苏氨酸308位点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T308)]、丝氨酸473位点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S473)]、磷酸化核糖体S6蛋白激酶(PS6)、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p-4EBP1)}和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的表达情况.结果 华蟾素可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活性、诱导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反应.华蟾素作用后可使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BAX的表达水平增高,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T308)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华蟾素可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诱导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这可能经由影响PI3K-AKT-4EBP1与BAX-caspase的信号通路实现.

    作者:孔冰;左明荣;刘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健康肥胖表型老年前期人群代谢综合征组分随访研究

    目的 研究健康肥胖表型老年前期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进展过程及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0~2016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686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基线年龄在45~59岁之间,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疾病病史的健康肥胖表型的老年前期人群,以2010年的临床资料为基线资料,纵向比较2010~2016年连续7年间该部分人群MS组分变化情况和进展为MS患者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7年的纵向随访研究,健康肥胖表型人群MS组分数目不断增加,终有11.0%的研究对象进展为MS,其中男性118例,年龄(53.29±4.00)岁,吸烟率高达66.95%,既往吸烟率5.93%,饮酒率24.58%;女性67例,年龄(52.01±4.06)岁,吸烟率26.87%,既往吸烟率1.49%,饮酒率11.94%;新发MS组分构成排前三位的依次是空腹血糖(FPG)升高、血压升高和三酰甘油(TG)升高;有44例研究对象由基线时的腹型肥胖(1项MS组分异常)转变为健康状态(0项MS组分异常),其中女性27例,男性17例.年龄(β=0.549 5,OR=1.732,95%CI:1.594~1.882,P<0.000 1)、吸烟(β=1.972 5,OR=7.188,95%cI:4.311~11.986,P<0.000 1)及饮酒(β=1.382 7,OR=3.986,95%CI:2.283~6.959,P<0.000 1)依次为MS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其进展为MS的趋势逐年递增,且吸烟和饮酒是影响其进展为MS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老年前期健康肥胖表型人群定期监测MS相关代谢性指标,早期纠正吸烟和饮酒的不健康行为.

    作者:鲍婷;洋翰玮;王佑娟;唐怀蓉;黄燕;吴琳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清可溶性CD36与慢性肾脏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究血清可溶性CD36 (sCD36)在合并/不合并糖尿病的慢性肾脏病(CKD)各期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4~2015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住院并确诊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161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慢性肾脏病合并糖尿病(DM+ CKD)组;慢性肾脏病非糖尿病(non-DM CKD)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是否合并粥样硬化斑块;收集患者空腹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36水平,根据CKD分期,分析随着肾脏疾病的进展,血清sCD36的表达状况.收集临床指标,分析其与sCD36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61例患者,其中DM+ CKD组87例(54%),non-DM CKD组74例(46%).两组间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Cys-C)、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白蛋白/肌酐、IMT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on-DM CKD组相比,DM+CKD组血清sCD36水平(U/L)较低(4.58±1.06 vs.4.97±1.28,P<0.05),但进行CKD分期分层后,两组间血清sCD36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 CKD组中,血清sCD36与肾功能指标BUN、sCr、Cys-C呈负相关(r=-0.355,-0.336,-0.323;P<0.01),与eGFR呈正相关(r=0.399;P<0.01),而与TG、Chol、LDL-C、IMT无相关性(P>0.05);在non-DM CKD组中,sCD36与TG、Chol、LDL-C呈正相关(r=0.251,0.298,0.292;P<0.05),与Cys-C呈负相关(r=-0.287;P<0.05),而与eGFR、BUN、sCr、IMT无相关性(P>0.05).随着CKD的进展,血清sCD36水平逐渐下降(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CKD患者中,血清sCD36水平与肾功能指标和CKD分期相关,而与脂类代谢指标无关.

    作者:王一婷;郭睿坤;李治成;张芮;李丽;李含雨;张俊林;韩倩倩;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即释吗啡联合缓释吗啡滴定对中重度肺癌疼痛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即释吗啡联合缓释吗啡滴定方案的镇痛效果及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7~12月的初治中重度肺癌疼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即释吗啡(初始剂量:中度疼痛2 mg,重度疼痛5 mg,随后给药时间及剂量参考按常规进行剂量滴定,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同样方案(剂量及用法同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缓释吗啡(中度疼痛10 mg,12h,重度疼痛30 mg,12 h)进行剂量滴定(在第一次注射吗啡同时口服缓释吗啡).比较两组患者在滴定早期即滴定后2h内(包括滴定开始时、滴定后30 min、滴定后2 h)以及滴定后24 h的疼痛数字评分;比较两组滴定期间吗啡解救次数及相关护理时间以及患者的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吸烟、嗜酒、合并慢性病、肿瘤分期、疼痛程度、心理痛苦及焦虑抑郁状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及滴定后30 min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在滴定后2h疼痛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滴定后24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吗啡解救次数及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控制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患者在药物效果以及药物特点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即释吗啡联合缓释吗啡用于肺癌中重度疼痛患者的早期疼痛缓解率优于即释吗啡,并能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

    作者:陈林;李俊英;郑儒君;余春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苯丙氨酸对C2C12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及与mTOR-p70S6K通路的关系探讨

    目的 观察苯丙氨酸对小鼠成肌细胞系C2C12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以及刺激后细胞内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S6K信号通路分子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C2C12细胞,分化诱导为多核的肌管细胞后进行饥饿处理,然后分别用不同浓度苯丙氨酸(1.25、2.5、5、10、20 mmol/L)处理细胞,以KRB平衡液作为对照.通过检测2-NBDG评价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mTOR、p70S6K、胰岛素受体底物(IRS)-I、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KRB平衡液对照相比,5 mmol/L亮氨酸使C2C1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下降了约30%(P=0.001),5 mmol/L苯丙氨酸使C2C12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上升了约40%(P<0.01),且苯丙氨酸的这种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苯丙氨酸对细胞内mTOR Ser2448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除1.25 mmol/L外,其它浓度苯丙氨酸均能抑制p70S6K Thr389的表达.亮氨酸使IRS-1Ser636/639磷酸化水平表达增高(P<0.01),除1.25 mmol/L外,其它浓度的苯丙氨酸均有抑制IRS-1 Ser636/639表达的趋势,但与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1).高浓度短时间的苯丙氨酸刺激对C2C12细胞内的AktSer473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苯丙氨酸可能通过减少p70S6K的磷酸化,继而减少p70S6K对IRS-1的刺激作用而使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增强.但苯丙氨酸对mTOR-p70S6K通路的抑制作用不通过Akt的激活.

    作者:杜蓉;杜涓;田浩明;陈涛;高赟;龙洋;刘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shHOTAIR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裸鼠致瘤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发夹RNA(shRNA)降低人上皮性卵巢癌SKOV3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HOTAIR基因表达后对SKOV3细胞的侵袭、裸鼠致瘤能力及锌指转录因子snai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RT-PCR检测SKOV3细胞lncRNA HOTAIR的表达;构建靶向人lncRNA HOTAIR基因表达的干扰质粒shHOTAIR,经脂质体转染SKOV3细胞后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HOTAIR在SK()V3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小室基质胶侵袭试验及裸鼠致瘤实验,检测不同转染SKOV3细胞侵袭及裸鼠致瘤能力,获取荷瘤鼠肿瘤组织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荷瘤鼠肿瘤组织中snail蛋白的表达,qRT PCR检测E-cadherin、snail mRNA的表达.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SKOV3细胞表达lncRNA HOTAIR;成功构建干扰质粒shHOTAIR,稳定转染SKOV3细胞(sh HOTAIR-SKOV3)后,与对照组scramble-SKOV3细胞比较,lncRNA HOTAIR表达下降(P<0.01);shHOTAIR-SKOV3细胞与对照组scramble-SKOV3细胞相比,对transwell小室基质胶侵袭能力、裸鼠致瘤能力下降、荷瘤鼠肿瘤体积下降(P<0.01),荷瘤鼠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nail蛋白表达降低(P<0.05),qRT-PCR检测显示,荷瘤鼠肿瘤组织snail表达降低(P<0.05)、E-cadherin表达增高(P<0.05).结论 lncRNA HOTAIR表达下调可引起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nail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增高,并使卵巢癌细胞侵袭及裸鼠致瘤能力降低,提示lncRNA HOTAIR作为治疗靶点,可能具有靶向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周育夫;陈登宇;褚一凡;郑庆委;徐志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毒胡萝卜素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钙泵抑制剂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对体外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内钙离子(Ca2+)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TG组,后两组均用5 ng/mL TGF-β1诱导24 h,TG组在诱导后再用4μmol/L TG作用24 h.细胞处理48 h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内Ca2+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示,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较少,TGF-β31组无明显凋亡细胞,TG组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凋亡.TGF-β1组Ca2+水平和caspase-3蛋白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TG组细胞内Ca2+水平和caspase-3蛋白水平均较TGF-β1组、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TG可使小鼠肺成纤维细胞细胞内钙稳态失衡,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闫宇;肖坤;梁晓飞;张梦柔;毛凯璇;封帆;肖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艾滋病和非艾滋病相关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艾滋病和非艾滋病患者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CNM患者共73例(非艾滋病CNM患者30例,艾滋病CNM患者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结果 两组患者均表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与艾滋病CNM组相比,非艾滋病CNM组脑脊液中有核细胞及蛋白含量高(P=0.000,P=0.041),初次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率更低(70.0% vs.93.0%,P=0.009),误诊率更高(43.3% vs.14.0%,P=0.005);住院时间更长[(112.27±105.42)d vs.(52.64±39.17) d;P<0.05];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80% vs.30.2%,P=0.000).而在艾滋病组中,40例患者(93%)首次确诊艾滋病并未行抗病毒治疗,治疗效果较非艾滋病CNM组差,病死率更高(30.2% vs.13.4%,P=0.000).结论 CNM诊疗困难,在不同免疫状况的人群中表现有差异,预后差,建议合并艾滋病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及时行抗真菌治疗.

    作者:房晴晴;蒋维;冯萍;陈立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疑难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例报告

    患者,女,40岁,因“停经32+5周,四肢皮肤瘙痒,伴纳差、厌油2周”转入我院.入院查肝功示:丙氨酸转氨酶(ALT)158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1358 U/L,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 72 U/L,总胆汁酸(TBA)30.2 umol/L,胆红素水平正常,肝炎标记物(甲、乙、丙、丁、戊肝),EB病毒、巨细胞病毒均为阴性,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全套及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凝血功能筛查均未见异常,肝胆超声未见异常.入院后诊断为肝功能异常待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遂联合熊去氧胆酸及S腺苷蛋氨酸(SAMe)降胆汁酸治疗,还原型谷胱酰泰、多烯磷酸胆碱保肝治疗.

    作者:李涛;万里;游泳;李林;彭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结核杆菌CRISPR-associated Csm4(Rv2820c)诱导iNOS表达对耻垢杆菌胞内存活的影响

    目的 研究Csm4蛋白在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中的表达及其影响胞内存活的机制.方法 PCR扩增Csm4基因,构建重组pMV261-Csm4穿梭表达质粒,将重组质粒和空白质粒电穿孔进MS生成重组菌MS_Csm4和对照重组菌MS_V,采用Western blot对重组菌Csm4蛋白表达进行检测.体外培养观察MS Csm4和MS_V生长曲线,并检测活性氮、活性氧环境下的集落形成单位(CFU)变化.MS_Csm4和MS_V重组菌感染人源巨噬细胞THP-1,计数CFU反映胞内存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基因(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指标.结果 Csm4蛋白在MS Csm4中成功表达,且其表达不影响MS_Csm4的生长情况;MS_Csm4在体外活性氮、氧环境中CFU下降,与MS_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菌MS_Csm4作用于THP-1细胞后诱导iNOS表达上调,促进NO的释放以及减少胞内生存,与MS_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菌MS_Csm4不能耐受体外活性氮、氧压力环境,可诱导宿主细胞iNOS表达上调,促进NO释放,从而影响其胞内生存能力.

    作者:翟小倩;鲍朗;罗涛;彭璇;孙长峰;杨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85例胎儿淋巴水囊瘤的染色体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胎儿淋巴水囊瘤(fetal cystic hygroma,FCH)的胎儿染色体情况及妊娠结局,为临床优生优育咨询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例FCH相关病例资料,随访其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或引产胎儿病检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FCH包块大径中位数为2.3 cm (0.7~9.6 cm),多集中分布于1.0~4.0 cm.FCH包块多发生于颈背部,占95.1%(176/185).孤立性FCH占39.5%(73/185),非孤立性FCH占60.5%(112/185).有分隔FCH 121例,占65.4%(121/185),其中有75.2%(91/121)合并胎儿其他异常;无分隔FCH 64例,占34.6%(64/185),其中有32.8%(21/64)合并胎儿其他异常,有、无分隔FCH合并胎儿其它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的96例FCH中有38例(38/96,39.6%)染色体异常,以45X0(Turner综合征)多见.孤立性FCH染色体异常率(24.0%,12/50)低于非孤立性FCH染色体异常率(56.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的68例有分隔水囊瘤胎儿中染色体异常率(44.1%,30/68)高于无分隔水囊瘤胎儿染色体异常率(28.6%,8/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185例FCH中,引产137例,官内死亡24例,自然流产9例,14例孤立性FCH及1例非孤立性FCH胎儿染色体检查结果正常,且足月生产后或生后行儿外科治疗后随访正常.孤立性FCH宫内死亡十自然流产率(16.4%,12/73)与非孤立性FCH宫内死亡十自然流产率(18.8%,21/1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孤立性FCH足月生产率(19.2%,14/73)较非孤立性FCH足月生产率(0.9%,1/1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CH易合并胎儿其它异常及胎儿染色体异常.相对孤立性FCH,非孤立性FCH更易发生胎儿染色体异常,预后更差.

    作者:蔡越;罗红;宋清芸;杨太珠;杨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耳蜗毛细胞miR-30b对Dynamin基因靶向调控的研究

    目的 观察正常成年小鼠耳蜗毛细胞中miR-30b的表达,研究其对靶基因(Dynamin1,DNM1)的调控是否会影响内毛细胞中突触囊泡内吞关键蛋白Dynamin的表达.方法 取正常成年C57小鼠耳蜗基底膜行原位杂交,观察耳蜗毛细胞中miR-30b的表达分布;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变化明确DNM1是否为miR-30b的靶基因;通过耳蜗圆窗显微注射过表达miR-30b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14 d后通过real time-PCR检测miR-30b和DNM1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Dynamin蛋白表达.结果 miR-30b在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胞质和胞核均有表达;miR-30b可抑制DNM1载体的荧光表达(P<0.05),而突变型DNM1载体的荧光表达无抑制作用;转染AAV-miR-30b后miR-30b的相对表达量增高,DNM1和Dynamin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miR-30b在小鼠耳蜗内、外毛细胞均有表达;miR-30可以靶向下调DNM1基因从而抑制Dynamin蛋白表达.

    作者:李洋;唐小林;余菲;李华君;袁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效度评价

    目的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自行编制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于2016年4月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四川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采用Lisrel8.70软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5%,共2562名住院患者纳入分析.自行编制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具有较优的结构效度,终模型拟合结果显示,x2/df=8.36,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 =0.054,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0.021,适配度指数(GFI) =0.93,调整后GFI(AGFI) =0.91,比较适配指数(CFI) =0.98,非规准适配指数(NNFI) =0.98,简约GFI(PGFI)=0.74;外生潜变量的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59~0.94,AVE为0.52~0.87.结论 终模型的拟合指标均达到统计学要求,拟合效果理想,适配度良好,问卷的效度佳,可应用于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评价.

    作者:陈芍兵;杨薛玉;张黎;张菊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性试验在醛固酮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目的 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性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临床诊断醛固酮瘤的佳指标及其切点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67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醛固酮瘤组(93例)、原发性高血压组(74例),并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对卧位醛固酮,盐水负荷试验、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5项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绘制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醛固酮瘤组卧位醛固酮水平更高,高血压3级患者的比例更高,血钾均值更低,体位改变和盐水负荷后醛固酮变化率更小(P<0.05).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下降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167例高血压患者中诊断醛固酮瘤,卧位醛固酮的AUC为0.975,盐水负荷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的AUC为0.984和0.680(P<0.001),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绝对值和下降率的AUC为0.949和0.538(P<0.001).以卧位醛固酮/肾素比值(ARR)>30且卧位醛固酮>17.8 ng/dL为初筛阳性条件时,敏感性96.8%,特异性90.5%.以14.59 ng/dL为盐水负荷试验后醛固酮切点值时,诊断醛固酮瘤的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97.3%.以19.11 ng/dL为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切点值时,敏感性为88.8%、特异性为95.9%.结论 以卧位ARR> 30加卧位醛固酮>17.8 ng/dL为初筛阳性条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盐水负荷和卡托普利试验后醛固酮水平绝对值是确诊醛固酮瘤更合理有效的指标.

    作者:胡枫湫;黄娟;黄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