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干化学法尿隐血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熊劲芝;王朝晖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尿隐血
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腹部疾病,临床表现各异,目前尚缺乏一种可靠的实验诊断指标.常规测定血和尿中的淀粉酶是诊断AP的主要实验方法,但其特异性差,灵敏度低,约19%的病例无高淀粉酶血症.我们发现利用尿分析仪测定尿隐血有助于AP的诊断,报告如下.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纯化质粒DNA分离方法

    质粒DNA的分离纯化是分子生物学操作中的重要环节.在众多DNA纯化分离方法中,寻求操作简便、耗时短、安全无污染的方法已成为各实验室的首选方案.本文介绍一种高纯化质粒DNA快速分离方法.

    作者:饶国洲;许援朝;孙斌;徐昆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标本放置时间过短会引起JT细胞分析仪单核细胞分类计数假性增高

    我们使用JT血细胞分析仪测定门诊急诊血常规标本时,遇到部分标本单核细胞分类计数偏高,复查后结果又正常.经对56例单核细胞分类假性增高标本研究发现此现象与标本采集后放置的时间有关,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毅;林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NOVACRT16急诊生化仪的保养及常见故障处理

    美国NOVACRT16全自动急诊生化分析仪,采用电极法测定钠、钾、氯、血葡萄糖、尿素、肌酐、总二氧化碳,根据以上结果还可以计算出阴离子间隙和渗透压.

    作者:冯磊;年士艳;徐文波;罗曼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溶血程度的划分及其意义

    所谓溶血是指在采集、运送、分离或保存血液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操作不当所引起的红细胞在体外破裂.

    作者:陈彦;王丽;孙鑫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低胆红素血症与冠心病

    目的探讨低胆红素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法对95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进行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中低总胆红素者82例(≥416μmol/L)占86.3%,与健康对照组血总胆红素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在冠心病组中,对总胆红素与HDL-C、TC、TG进行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BIL与其它三项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低胆红素血症与冠心病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是独立于血脂之外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作者:张连凤;朱广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HBV标志物及肝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ALT、AST)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ELISA检测21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和HBV标志物,并与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re S1抗原在HBeAg阳性模式中的阳性率(66.2%)高于HBeAg阴性模式中的阳性率(22.1%)(P<0.01);HBeAg和Pre S1抗原的阳性率随HBV-DNA拷贝数的升高而升高;HBV-DNA(一)组与HBV-DNA(+)组的ALT和AST差异显著(P<0.01),而HBV-DNA(+)组之间HBV-DNA拷贝数与ALT和AST无相关性.结论Pre S1抗原、HBeAg和HBV-DNA含量三者彼此相关,均反映了HBV复制活性,其中HBV-DNA是理想的指标;HBV-DNA能用于粗略判断肝功能是否正常.

    作者:邓君;饶绍琴;杜琼;文安阳;杨明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真空管采集血样用于生化检验时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现在,临床用真空管采集血样已经越来越普遍,我们在日常工作和急诊中曾多次出现血钾假性升高的现象,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操作不当,做完血糖后(氟化钠/草酸钾抗凝),吸管未更换或洗涤就直接吸取血清做电解质造成的.

    作者:姚振华;张宝华;李淑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尿液HIV-1抗体EIA-PRC法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尿液HIV-1抗体EIA试剂盒进行特异性与敏感性的评价.方法收集尿液标本进行HIV-1尿液EIA-PRC法检测,对比血液标本进行HIV(1+2)抗体EIA初筛检查(双抗原夹心法).结果在5000例所调查的正常人群中,有54例尿液HIV-1初检为阳性(54/5000),复检为阴性结果.对48例AIDS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尿液HIV-1检查,结果均为阳性(48/48).结论对尿液行HIV-1抗体的初筛检测,标本易得,且无创伤性,既减少了HIV交叉感染和传播的风险,又适宜于大批量的人群监测与普查工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国基;郑长青;于剑;杨林;孙辉;黄妍;陈兰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邻苯二甲醛双试剂法测定血清尿素的探讨

    目的对邻苯二甲醛双试剂自动分析测定血清尿素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用优选法对试剂成份进行优化组合.以含邻苯二甲醛67 mmol/L、硫酸1.6 mol/L和磷酸1.6 mol/L的混合溶液作为第一试剂;以含偏钒酸铵4.3 mm01/L,安替比林0.21 mmol/L的混合溶液为第二试剂测定血清尿素.结果线性范围0~35 mmol/L,回收率98.1%~101.1%,平均回收率为99.6%;批内CV:低尿素含量血清为1.32%,高尿素含量血清为0.91%.批间CV:低尿素含量血清为2.04%,高尿素含量血清为1.08%.与UV-GLDH法比较,r=0.992,回归方程Y=1.02X+0.127,P>0.05;脂肪乳糜和溶血标本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结论该法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回收率高,试剂配制方便、稳定,易于保存,适用于手工操作和自动化分析.

    作者:刘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变化规律的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散射比浊法对20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21例正常对照儿童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进行测定.结果哮喘组与对照纽相比,IgG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gE含量显著增高(P<0.01)且IgE异常率高达68.9%,差异极显著(P<0.01),IgM降低(P<0.01),IgA增高(P<0.01);另外一部分IgE正常患儿其IgG、IgM含量则降低(P<0.05,P<0.01).结论哮喘患儿普遍存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含量改变,抗感染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哮喘综合治疗的两项必要措施.

    作者:顾文莉;周慧君;王玫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美国杜邦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报警的处理

    杜邦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其美观典雅的设计,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而受到实验室人员的喜爱.

    作者:易元杰;符水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乙肝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分析

    当前乙型肝炎的诊断上,由于PCR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过分的依赖基因诊断技术,把HBV DNA检测作为HBV感染的唯一指标,甚至不再进行血清学指标检测,为了探讨这些检测指标的关系,笔者对288例HBV DNA检测结果与HBV血清学标志物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张新利;党淑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MD-10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参数的选择方法

    目的为提高MD-10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用葡萄糖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类型速率法和终点法,对MD-100型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参数进行选择.结果该仪器在340 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ε=6 331±263,CV=4.15%,与NAD(P)H的摩尔吸光系数6 220相比,相差1.8%.葡萄糖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分别为300 s和720 s.让7名工作人员每人按终点法测得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 459±322,6 427±501,6 507±377,6165±187,6 070±245,6 212±419,6 329±261;CV分别为4.99%,7.81%,5.81%,3.40%,4.05%,6.76%,4.12%.吸液量分别为400,500,600 μl时排空和不排空状态下的吸光度影响率分别为2.82%,0.94%,0.39%和1.66%,0.41%,0.11%.结论应定期对仪器的摩尔吸光系数进行检查与校正,并对使用终点法测试的项目应对反应达到平衡即延迟时间进行选择,提高该仪器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及仪器测试速度.在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试剂用量,降低试验的成本.测定时应设定为非排空状态.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培养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正常人血液是无菌的,当细菌侵入血流时,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血培养检查的快速和准确性对于诊断和治疗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项明洁;彭奕冰;刘明;孙景勇;倪语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Excel 2000软件在即刻法质控中的应用与改良

    目的在即刻法用于免疫学实验的质控中,探讨一种更简便、快速、准确且直观的操作方法.方法应用Excel 2000对质控数据的自动统计、分析及评价并绘制出即时累积的L-J质控图,将此改良的操作方法用于日常质控中进行评价.结果改良后的即刻法能自动、快速地完成质控操作,结合即时的质控图能更准确的进行评价,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即刻法.结论Excel 2000软件改良的即刻法质控图能更准确、高效地实现免疫实验的质控,并可以推广于现代检验医学各专业的质控,成为替代手工质控的一种必然趋势.

    作者:刘峰;胡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口腔、鼻咽等部位,临床常引起疖痈及外科创伤切口等局部化脓性感染,播散入血后可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如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肺炎和深部脓肿,以及体内多种因素常致该菌缺壁为L型.

    作者:钮博;王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硬化Child分级与骨转换指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肝硬化Child分级与骨转换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33例肝硬化患者(男23例,女10例)和30例健康人群(男19例,女11例)的血清钙(Ca2+)、磷(PO-3)、碱性磷酸酶(AKP)、尿钙/肌酐(Ca2+/Cr)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D)的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Ca2+、PO3-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AKP、尿Ca2+/Cr以及尿DPD水平则逐渐升高.其中以尿DPD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呈现出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强的特征;尿DPD是反映骨吸收的一项敏感而特异的指标,动态监测骨转换指标特别是尿DPD的变化,对肝硬化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石胜;许鸿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A组溶血性链球菌膜抗原吸附心肌抗体金标免疫渗滤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A组溶血性链球菌膜抗原吸附心肌抗体(HRA),探讨其对风湿性心脏病诊断的意义.方法DIGFA检测各组心脏病HRA,阳性血清用膜抗原吸附后再检测HRA.结果风湿性心脏病患者HRA阳性率53.8%(28/52);原发性心肌病阳性率41.7%(15/36);病毒性心脏病阳性率42.8%(15/35);缺血性心脏病阳性率21.1%(8/38);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HRA阳性血清经A组溶血性链球菌膜抗原吸附后,风湿性心脏病吸附阳性率75.0%(21/28);原发性心肌病吸附阳性率13.3%(2/15);病毒性心脏病吸附阳性率13.3%(2/15);缺血性心脏病吸附全部阴性.风湿性心脏病膜抗原吸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结论DIGFA检测A组溶血性链球菌膜抗原吸附HRA,可提高风湿性心脏病诊断的特异性.该法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陈国庆;古洁若;黄建林;陆才生;魏秋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西安、宁夏、西藏地区部分汉族、回族、藏族Yt血型基因频率研究

    1956年Eaton[1]在交叉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的抗体Yta,被该抗体检测的抗原在白种人中的频率高达99%.Yta的对偶抗原Ytb在1964年由Giles[2]等发现,Ytb抗原在白种人中的频率为8%左右.

    作者:刘孟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凝血试验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

    在生理条件下血液是一流动的液体,处于凝血和抗凝的动态平衡,如这一平衡破坏血液将会在血管内凝固.为了解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即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水平,设计了一系列检测血液凝固状态的试验.血液所处的凝固状态依靠试验数据来评价,试验数据是观察血液凝固状态的唯一依据,检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至关重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血凝试验准确性进行探讨:

    作者:李美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