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沉自动化分析的质量控制

朱学涛;杨海燕;史沛芹

关键词:血沉仪, 自动化分析仪, 红细胞沉降率, 准确性, 标准化, 多因素影响,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经典方法, 进口产品, 检验医学, 测定结果, 操作步骤, 质控品, 全过程, 分析前, 仪器, 校正, 误差, 普及
摘要: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测定的经典方法是Westergren法.随着检验医学的飞速发展,血沉自动化分析仪已相当普及,血沉自动化分析虽避免了人为主观误差,可完整记录红细胞沉降的全过程,但结果的准确性却受许多因素影响,对仪器的校正、操作正确与否等因素都会影响自动化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操作步骤的标准化和质控品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目前使用的血沉仪既有进口产品,也有国产产品,为了有所比对,有所溯源,血沉检测的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也成为紧迫的任务之一.笔者从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对血沉自动化分析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MS-972系列Ⅱ型电解质分析仪一例常见故障排除及保养

    IMS-972系列Ⅱ型电解质分析仪是深圳市希莱恒医用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测定人体血液、尿液、脑脊液中钾离子(K+)、钠离子(Na+)、钙离子(Ca2+)、氯离子(Cr)、pH值的自动化分析仪.仪器性能稳定,标本用量少,不需要稀释标本(尿液除外),仪器中设自我诊断程序,具有方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安全、环保等优势.但是,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故障[1],其中以电极漂移较为常见[2],现将其原因、排除方法及仪器的保养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杨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K-4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工作中故障及错误信息处理

    K-4500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日本东亚公司的产品,该仪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故障率低等优点.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现介绍几例故障及错误信息的处理过程,供同行参考.1仪器报警显示压力异常检查分析及处理:①进入压力调节菜单,观察压力显示屏,转动压力调节旋钮,发现压力数值无明显变化.②检查废液瓶瓶口密封胶圈,未发现漏气.检查进气孔和进气管,发现进气管内壁有许多黑色的灰尘且在进气管一端内有一小段竹片.将进气管内的灰尘及异物清理干净,再进行压力调节,仪器恢复正常,错误信息消除.原因是进气管内过多的灰尘及异物阻碍了气体的进入,使仪器达不到所需工作压力而显示压力错误.

    作者:韩文君;张瑞;陈海城;李继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CR-RFLP分析HBV核心启动子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HBV核心启动子(BCP)基因突变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CR扩增HBV BCP区(nt1642-nt2027)基因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Mbo Ⅰ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BCP(nt1762/nt1764)基因突变情况,同时应用定量PCR测定了HBV DNA含量.结果149例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BCP基因突变在HBeA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和HBV无症状携带者(ASC)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相应的HBeAg(+)组患者(P<0.01);在HBeAb(+)和HBeAg(+)重症乙型肝炎(Severe hepatitis B,SHB)组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BCP变异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比相同模式的野毒株感染高(P<0.05).结论PCR-RFLP检测HBV BCP基因突变方法简单方便,结果与测序分析一致,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适合临床应用;BCP区基因突变可能是HBeAb(+)患者HBV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BCP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重症化有一定关系.

    作者:祝文彩;张冬雷;鞠少卿;王惠民;李立人;施健;徐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阴道脱落细胞苏木紫-伊红染色法步骤的改进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在防癌普查中有很大作用,苏木紫-伊红染色法是常用的染色方法,根据自己多年来组织参加防癌普查大批量标本实际情况对该方法染色步骤及染色时间进行改进,加快了检验速度,染色效果不影响检验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跃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与精子活动度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个体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用OLYMPUS显微摄影系统等自动分析精子的运动情况.结果一氧化氮浓度在60~93μmol/L之间时显著促进精子的运动,一氧化氮浓度过高(>93μmol/L)和过低(≤59 μmol/L)都会抑制精子的运动.结论精子运动能力与个体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有关.

    作者:朱武军;王义光;杨兴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三种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系统检测常规血标本结果的分析

    目的通过同一临床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系统对新鲜血检测结果的比较,了解它们之间对同一标本检测结果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方法按照EP9-A文件的要求,以Coulter ACT-diff Ⅱ型血细胞分析仪为比对仪器,以Sys-mex 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Coulter Gen-s型血细胞分析仪为实验仪器,用门诊病人的新鲜血对WBC、RBC、HB、MCV、PLT等项目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对它们之间的预期偏差和相对偏差进行评估.结果在所检测的5个项目中,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当同一实验室内有不同系统的血细胞分析仪,尤其是系统不匹配的情况下,应以其中一台结果可靠的仪器为比对仪器,定期进行比对,了解检测结果的偏差,并进行校准,才能保证实验室内检测结果的准确稳定.

    作者:周红艳;崔贵成;沈佐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OLYMPUS AU 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我科室自2000年9月份购进OLYMPUS AU 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至今已将近4年.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报警提示和仪器故障,都作了详细记录,现将其中较常见的报警提示、仪器故障的产生原因和排除方法加以总结,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任伟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新疆喀什地区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分析

    蓝氏贾第鞭毛虫是一种可引起肠道感染的致病性原虫,属于医学原虫中的鞭毛虫纲,在我国分布广泛,但总的感染率不高.新疆喀什地区为游牧民族聚集区,受其生活和饮食习惯影响,属于高发区.根据10年来对两家医院住院、门诊患者大便标本的常规检查统计,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陈长春;龚天美;牟小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IgA型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诊断及意义

    目的探讨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M成分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用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法对110例IgA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M成分定性分析,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重链及轻链定量.结果110例IgA型骨髓瘤中IgA-κ型MM47例,IgA-λ型MM63例;本周氏蛋白阳性51例,κ轻链阳性18例,λ型轻链阳性33例.讨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学分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晏冬;翟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嗜血细胞综合征细胞形态学诊断分析

    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一类少见的、死亡率很高的疾病[1],该病本质上属于良性疾病,但由于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与一些恶性疾病如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相似,加之我国对该病的研究较少,很多基层医务人员对HPS缺乏了解,经常造成误诊和漏诊,耽误治疗时机和佳治疗方案的采用,导致死亡率很高.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我们对我院近期收治的一例患者进行全面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孔晋星;付荣明;周凤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双重突变特异性引物PCR检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线粒体突变

    目的建立双重MSP-PCR检测Leber2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突变的方法.方法收集视神经病变者109例,应用双重MSP-PCR分析其线粒体DNA11778和3460的突变情况,并用或序列测定比较分析.结果用双重MSP-PCR分别检测出线粒体DNA11778和3460突变36例和1例,其正确率与SSCP及序列分析一致.结论双重MSP-PCR是检测线粒体DNA11778和3460突变的特异、简便的方法,适用于常规检测和研究.

    作者:贾小云;郭向明;黎仕强;张清炯;郭莉;肖学珊;申煌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日立7150生化分析仪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7150型生化分析仪是日立公司生产的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加样量少、操作简便、性能稳定等优点,应用非常广泛.现将我们使用该仪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作一简要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成守金;罗云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冷凝集素试验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实验室资料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一组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使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引起的贫血.国外报道,原发型AIHA占49%,其余为继发型,可继发于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肿瘤细胞疾病(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及各种感染.依据自身红细胞抗体的特性可将AIHA分为温抗体型AIHA(红细胞与自身红细胞抗体结合的佳反应温度为37℃)、冷抗体型AIHA(红细胞与自身红细胞抗体结合的佳反应温度为4℃)和温冷双抗体型AIHA(在同一患者红细胞上既有温型自身红细胞抗体又有冷型自身红细胞抗体)[1].

    作者:赵玉平;徐艳;沈琳;刘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组织胞浆菌与黑热病杜利小体骨髓涂片几种染色方法鉴别

    组织胞浆菌病与黑热病分别是组织胞浆菌和黑热病杜利小体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相似,由于两病原体骨髓涂片中大小、形态接近,较难鉴别,极易引起误诊.笔者复习了相关文献并加以总结,发现组织胞浆菌与黑热病杜利小体骨髓涂片在瑞-姬氏染色、糖原染色(PAS染色)和HE染色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仔细辨别,可以将两者区分开.现报道如下,供同道们共飨.

    作者:卢其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关节液中HA检测

    HA(透明质酸)是关节滑液及软骨基质的主要成分,属黏多糖物质.应用HA进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在我院骨科临床应用研究已三年,检测关节腔中HA的含量对于临床指导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伶;赵巍松;蒋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清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PSA(T-PSA)的比值(F/T)对鉴别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检测123例前列腺癌(Pca)和15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T-PSA、F-PSA,计算其F/T比值,并比较各F/T比值的总有效率.结果Pca组和BPH组血清T-PSA和F/T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当T-PSA在4.0~10.0ng/ml区间时,两组患者血清T-PSA无显著差异(P>0.05),但Pca患者组的F/T比值却明显低于BPH组(P<0.01).通过总有效率的分析,F/T比值取20%作为临界值较为合适.结论F/T比值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在诊断灰区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董晖;李明;陈达强;王嬿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目的评价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在HCV基因分型中的初步应用及意义.方法对117例抗HCV阳性和33例抗HCV阴性的血清标本同时进行基因芯片分型检测,并与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CV基因分型芯片共检测出阳性92例,其中1b型71例(77.2%),2a型8例(8.7%),其它1a型3例(3.2%),3b型6例(6.5%),6型1例(1. 1%),la+1b型2例(2.2%),1b+2a型1例(1. 1%).结论HCV基因分型检测芯片可以用于血清HCV RNA的检测并进行基因分型,拥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作者:陈连英;王跃国;施英娟;曹金德;张冬雷;毛红菊;赵建龙;毛丽萍;王惠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的巨细胞病毒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并对骨髓移植病人进行巨细胞感染监测.方法构建基于LightCycler-TaqMan探针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并抽提外周血DNA,检测正常人与骨髓移植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结果经反应条件的优化,该方法的敏感性在10个拷贝数以上,批内与批间差异分别控制在较小范围,对骨髓移植病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监测发现病毒拷贝数与病程进展和恢复呈较好的相关关系.结论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为临床对移植患者的感染提供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

    作者:刘莉;蔡刚;张军;方超平;李闻捷;沈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尿红细胞形态在鉴别肾性与非肾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通过对尿红细胞各种形态的观察,为肾性与非肾性疾病提供快速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对尿红细胞进行活体染色(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采用相差显微镜进行观察和分类计数,对各种尿红细胞形态分类计数值应用ROC曲线进行评价.了解不同形态红细胞在肾性与非肾性血尿中的检测意义.结果棘形、靶形红细胞及变形小红细胞只出现在肾性疾病组;皱缩、环形、影形红细胞在肾性和非肾性组均可出现;用ROC曲线评价正常、皱缩、影形、环形红细胞其AUC面积分别为96.5%,77.5%,63.3%和50%;临床诊断佳分界值分别为13%,11%,12%和36%;灵敏度分别为98%,84%,81%和77%;特异度分别为91%,60%,49%和40%;准确度分别为94%,76%,65%和78%.结论尿红细胞活体染色各种形态分类计数佳分界值对鉴别肾性与非肾性血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棘形、靶形红细胞及变形小红细胞的检出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曹研;陈玲;牛华;孙武;乔树本;苏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肠球菌耐药趋势研究及抗感染用药建议

    目的分析该院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肠球菌感染的治疗对策.方法应用Vitek微生物系统回顾性统计分析近3年来该院肠球菌的耐药情况.结果3年来,肠球菌属的构成比发生改变,屎肠球菌分离率有增加趋势;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部位有差异,屎肠球菌主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47.3%).不同标本来源粪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明显不同,粪肠球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可选用呋喃妥因或万古霉素.万古霉素对粪肠球菌的MIC50呈上升趋势;四环素MIC50呈下降趋势;呋喃妥因、青霉素-G的MIC50无明显变化;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对粪肠球菌的MIC50趋势不定.呋喃妥因对屎肠球菌MIC50呈上升趋势;氨苄青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MIC50呈下降趋势;环丙沙星、青霉素-G的MIC50无明显变化.结论临床医生应合理选用抗生素,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使肠球菌耐药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颜英俊;刘华;喻华;杜琼;黄文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