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联合酶建立BALB/c鼠枯否氏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郑雪莲;严茂林;廖大清;周总光;陈珂玲

关键词:联合酶, 枯否氏细胞, 分离, Balb/c, 鼠
摘要:目的 用作用功效不同的酶联合消化分离 BALB/c 鼠枯否氏细胞(KC),建立简便易行,产量、活性,纯度较稳定的 KC 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将0.1%Ⅳ型胶原酶、0.2%链霉蛋白酶、0.01%Dnase Ⅰ酶按1:1:1比例混合原位灌注和离体消化肝组织,经 Percoll 梯度离心,贴壁培养纯化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吞噬功能实验进行鉴定.结果 KC获得率为(2~3)×106/鼠肝,细胞存活率达 96%,免疫组化和吞噬实验鉴定细胞纯度达 92%.KC 贴壁后形态大小不规则,呈多角形或星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溶菌酶阳性,胞浆内见吞噬的碳素墨汁颗粒.结论 用作用功效不同的酶联合消化KC,经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可获得高产量、高活性、高纯度的 BALB/c 鼠 KC,为进一步研究KC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对 MNU 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对大鼠诱发乳腺癌发生、生长的影响.方法 4周龄雌性SD大鼠60只,腹腔注射致癌剂 N-甲基-N-亚硝基脲(MNU),单剂量 25 mg/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ON组,n=30),放入静止的跑台不运动,30 min/d,实验组(EX组,n=30)、跑速25 m/min,15%坡度,30 min/d.观察并记录乳腺肿瘤发生的潜伏期、发生率、瘤体的质量及荷瘤数,进行统计分析.造模16周后,处死大鼠对乳腺肿瘤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①平均潜伏期:EX组明显长于CON组[(102.69±19.21)d vs (89.1±23.4)d,P<0.05];②乳腺癌的发生率:EX组明显低于CON组(38.5% vs 72.4%,P<0.05);③平均荷瘤个数:CON组与E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9)个vs (1.3±0.2)个,P>0.05];④平均荷瘤质量:CON 组与 EX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9±1.229) gvs(1.175±0.210)g,P<0.05],⑤病理诊断:两组肿瘤均为乳腺导管癌.结论 运动可以抑制 MNU 诱导雌性 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和生长.

    作者:蒲劲松;王玉;刘彦娜;杨天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吉非替尼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受体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B组,丙烯醛雾化吸入),药物干预组(C、D、E 组,在丙烯醛雾化前30 min,分别以10 mg/kg、20 mg/kg、30 mg/kg的吉非替尼灌胃),药物对照组(F组,生理盐水雾化前30 min,以30 mg/kg 吉非替尼灌胃),每组6只大鼠.上述处理持续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其肺组织,分别进行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气道MUC5AC和EGFR的蛋白表达,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检测杯状细胞数目.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UCSAC、EGFR表达增强,杯状细胞数增加;吉非替尼对丙烯醛引起的MUC5AC表达、杯状细胞数增加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吉非替尼对EGFR信号通路中EGFR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丙烯醛活化EGFR使MUC5AC过度表达,吉非替尼通过对EGFR信号通路的调节,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官秋玥;徐治波;文富强;王伯丁;冯玉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心肌细胞损害的机制,为法医学实践中哮喘猝死案例的死因鉴别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实验组分别予以肾上腺素、氨茶碱治疗,应用 HE、TUNEL 及流式细胞术,对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PI)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哮喘时间延续,PI和凋亡率均明显增加,至第8周高.实验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依次为:肾上腺素组>肾上腺素加氨茶碱组>哮喘模型组>氨茶碱组.结论 哮喘促进心肌细胞凋亡机制的激活引起心肌细胞凋亡是哮喘心肌损害的分子病理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哮喘心肌细胞凋亡与哮喘发作时间及某些哮喘治疗药物如β2 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的使用有一定关系.

    作者:陈继梁;杨静;陈锐;胡玲;彭其毅;刘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颅神经嵴干细胞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诱导的体内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诱导颅神经嵴干细胞(cranial neural crest stem cell,CNCSC)后的裸鼠体内成牙本质样细胞表型分化,探讨CNCSC用于牙再生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颅神经管组织块无血清条件培养法获取CNCSC,体外经成纤维生长因子8(FGF8)、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牙本质基质非胶原蛋白等因子诱导后,与胶原一壳聚糖三维凝胶支架复合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型胶原表达、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表达,鉴定其成牙本质样细胞表型分化特征.结果 诱导后CNCSC植入体内后1月表现为Ⅰ型胶原及DSPP阳性表达,2月后DSPP表达增强,局部区域可见极性栅栏状排列的细胞分布,并可见明显的细胞外基质形成.结论 CNCSC在体内可向成牙本质样细胞表型分化,为进一步开展牙再生研究莫定了基础.

    作者:江宏兵;田卫东;刘磊;汤炜;郑晓辉;陈希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体外组织培养模式的构建及转化生长因子促进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目的 通过构建体外组织培养模式,观察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力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促进作用.方法 获取人第三磨牙牙髓组织,剪碎后与牙本质陶瓷粉(CDP)及2 μg/mL TGF-β1 混合,将混合物以骨基质明胶(BMG)为载体构建牙髓组织培养模型,在培养3、7、14和21 d后,通过HE和组织特异性染色鉴定有无骨-牙本质基质成分形成,免疫组化检测细胞有无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结果 牙髓组织经 TGF-β1诱导培养后可进一步矿化,甲苯胺蓝和Mallory染色表明在牙髓组织的中心出现骨一牙本质样基质的沉积,免疫组化检测牙髓细胞开始出现DSP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体外牙髓组织培养模型,该模型能维持牙髓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可用于体外对牙髓细胞的诱导分化观察;该模型模式下 TGF-β1 可明显促进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诱导潜能.

    作者:聂鑫;金岩;龙洁;吴凌;敬伟;林云锋;田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舌癌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舌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建立口腔CAFs与舌癌细胞株 Tca8113的交互作用模型,对 Tca8113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术,观测口腔CAFs对Tca8113增殖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CAFs和Tca8113直接混合培养组的Tca8113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发生变化;与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相比,CAFs增强了 Tca8113 的增殖活性(P<0.05).并提高了处于S期和 G2 期的癌细胞的比例(48.1%vs40.0%).结论 口腔CAFs可在体外促进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增殖,提示其在口腔鳞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林靖雯;陈谦明;李胜富;宋惠云;龙丹;周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阻断肝血流的肝尾叶切除术1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并总结不阻断肝血流的肝尾叶切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采用超声吸引刀(CUSA)配合双极电凝解剖第三肝门的方法切除肝尾叶15例,均不阻断出入肝血流.结果 成功实施肝尾叶切除15例,其中单纯尾叶切除13例,尾叶联合左半肝切除1例,尾叶联合肝中叶切除1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术后30 d)死亡,无术后大出血,除1例出现术后顽固性腹水外,余无胆漏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平均失血750 mL(350~1200 mL),术后平均住院14.1 d.结论 不阻断肝血流的肝尾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作者:黄纪伟;吴泓;杨家印;曾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龄SD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功能研究

    目的 观察3组不同月龄SD大鼠糖脂代谢指标变化,了解在基础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结构变化与老龄糖耐量减退的关系,探讨老龄糖耐量受损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细胞体视学、透视电镜等方法观察5~6、11~12、20~24月龄SD大鼠胰岛及胰岛β细胞形态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将胰岛β细胞分离后与两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培养,观察葡萄糖刺激下老龄大鼠β细胞胰岛索分泌水平.结果 20~24月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增高;11~12、20~24月龄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增高;对葡萄糖刺激出现峰值降低、达峰时间延迟;胰岛β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老龄胰岛β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空泡变性.从11~12月龄大鼠开始,胰腺中平均胰岛面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但每个胰岛中平均胰岛β细胞的面积比例却有增加.结论 老龄鼠在空腹血糖正常时即已具备胰岛素抵抗的某些特征;老龄大鼠胰岛β细胞虽然有面积比例增大,但β细胞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减低.提示一旦糖代谢受损出现糖尿病,应尽早考虑胰岛素治疗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王双;李峻;李秀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影响,探讨糖尿病导致骨质疏松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4种不同浓度葡萄糖(5.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培养基连续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观察葡萄糖对细胞增殖、分泌活性产物的能力、凋亡以及矿化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结果 升高的葡萄糖浓度对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增多的细胞数量并没有带来相应细胞活性的增加.相反,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能力以及矿化能力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下降,且在不考虑渗透压因素情况下,细胞凋亡比率增加.结论 本实验证实了高糖环境对细胞活性,特别是矿化能力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工作中严格控制血糖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程萌;陈德才;卢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两株耐酸耐胆盐人肠源菌株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目的 对两株来源于健康人肠道的耐酸耐胆盐菌株R92-2和R111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以筛选优良的宿主菌株为终构建能高效表达和分泌β-半乳糖苷酶的工程菌奠定基础.方法 表型特征分析后,利用163 rDNA 两端的保守序列作为PCR引物,扩增两株菌的168 rDNA序列并测序,测序结果于GenBank中Blastn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表型特征分析初步鉴定两株菌为乳酸菌.R92-2 的 16S rDNA 序列与 Weissella cibaria的 16S rDNA 序列同源性为 100%;R111 的163 rDNA序列与Enterococcus faecium 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 R92-2 为 Weissella cibaria;R111 为 Enterococcus faecium.两株菌有望用于构建能高效表达和分泌β-半乳糖苷酶的工程菌.

    作者:汪川;张朝武;陈会超;余倩;裴晓方;刘衡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川芎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研究

    目的 研究川芎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探求其佳处方配比.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正交筛选和三相图的绘制,以形成乳剂的乳化程度、未乳化油的体积和所得乳滴的粒径大小为指标,对川芎油处方中的药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潜溶剂的用量比例进行筛选,寻找出佳的搭配和处方配比.结果 在川芎油的自微乳化制剂处方中,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S1、潜溶剂选用C1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乳化效果.结论 川芎油自微乳化制剂的佳处方比例为川芎油:S1:C1=10:9:1.

    作者:蔡勤;梁隆;侯世祥;黄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利用膜片钳技术对小鼠嗅感觉神经细胞电生理学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初步探讨小鼠嗅感觉神经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方法 取生后7~14d的昆明小鼠的嗅黏膜,用胰蛋白酶消化组织,获取单个嗅感觉神经细胞,并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急性分离的嗅感觉神经细胞的离子通道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 急性分离的小鼠嗅感觉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良好,在膜片钳记录过程中细胞与记录电极之间能形成高阻封接,并可记录到电压门控性的内外向电流.内向电流具有快速激活和失活的特性,并可被 0.1 靘ol/L 河豚毒(TTX)完全阻断,说明内向电流主要由 Na+介导;外向电流包含有瞬时成分和持续成分.并可被CsCl完全阻断,说明外向电流主要由 K+介导.结论 急性酶分离的小鼠嗅感觉神经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的初步研究,为嗅觉传导机制和药理学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

    作者:倪茂美;唐玥玓;廖大清;刘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中MMP-9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间质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PQ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染毒组用 PQ 50 mg/kg 灌胃染毒,对照组代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1、3、7、14 和28 d分离和提取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观察MMP-9蛋白及其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 PQ灌胃后1 d,肺间质成纤维细胞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即增高,7 d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MMP-9 蛋白及其mRNA在 PQ 灌胃后1、3、7 d与对照组比较升高(P<0.05),MMP-9 蛋白在28 d,MMP-9 mRNA 在 14 d 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PQ灌胃后,肺间质成纤维细胞MMP-9的表达上调,损伤肺泡基底膜,启动肺纤维的发生.

    作者:杜晓冬;周毅武;何斌;张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ATP1B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

    目的 构建 Na+,K+-ATP 酶β1亚基(ATP1B1)真核表达质粒,为利用 ATP1B1 进行肿瘤基因治疗莫定基础.方法 以白细胞文库为模板扩增 ATP1B1 cDNA,定向插入到 pEGFP-C3 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pEGFP-ATP1B1 重组质粒;经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胃腺癌 SGC-7901 细胞,利用 real-timePCR 检测转染后 SGC-7901 细胞的 ATP1B1基因表达,并进行其ATP酶活性检测,MTT 法测定转染后 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重组质粒经鉴定证实含有ATP1B1 cDNA 序列,转染pEGFP-ATP1B1的SGC-7901 细胞ATP1B1基因表达增高达129.2%,ATP 酶活性增强为(2.95±0.210)%,细胞生长增殖显著受抑.结论 成功构建了 ATP1B1 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利用ATP1B1研究恶性肿瘤基因治疗莫定基础.

    作者:熊竹娟;林苹;张洁;王修杰;王琪;任婧婧;杨洪亮;王静;吴亚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糖低脂膳食对健康青年血脂比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短期高糖低脂膳食对健康青年血脂比值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log(TG/HDL-C)、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的影响.方法 在校大学生自愿者56名(22.89±1.80)岁,于7 d平衡膳食后给予高糖低脂膳食6 d,分别在第1 d、8 d、14 d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TG、TC、HDL-C、LDL-C浓度,计算TG/HDL-C、log(TG/HDL-C)、TC/HDL-C、LDL-C/HDL-C值.结果 高糖低脂膳食后,TG/HDL-C、log(TG/HDL-C)在女性显著升高(P<0.05),男性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按BMI或WHR分析发现,高糖低脂膳食后 TG/HDL-C、log(TG/HDL-C)在正常女性显著升高(P<0.05),而在一般肥胖或腹型肥胖女性无显著性改变;不同BMI或WHR男性高糖低脂膳食后TG/HDL-C、Iog(TG/HDL-C)无显著变化.TC/HDL-C、LDL-C/HDL-C在高糖低值膳食后均显著下降(P<0.05).且不受性别、BMI、WHR 的影响.结论 高糖低脂膳食诱导的TG/HDL-C、log(TG/HDL-C)改变因性别及BMI或WHR不同而不同,TC/HDL-C、LDL-C/HDL-C的改变则不受其影响,对指导相应人群改变膳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甘婵芬;龚仁蓉;林佳;李正科;汤慧;黄鑫;李蓉辉;方定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687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心率波动幅度将其分为4组,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对部分心律不齐或异常患者采用了多时相重建(n=76)及心电编辑技术(n=21).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40,P<0.001),心率波动幅度越大,图像质量越差.采用心电图编辑软件处理后图像质量有明显提高(Z=-3.385,p=-0.001).76例患者采用了多时相重建技术,对于75%R-R 间期重建不满意的病例,40%R-R间期重建有助于提高右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Z=-4.209,P<0.001).结论 心律是影响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采用合适的后处理技术有利于图像质量的改善.

    作者:李真林;郭应坤;胡刚;马恩森;袁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ski 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c-ski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肌成纤维细胞分化、Ⅰ型胶原分泌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内c-Ski蛋白的表达,并在转染c-ski基因后,利用 MTT 法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Ⅰ型胶原分泌、α-SMA 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改变.结果 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内有 c-Ski 蛋白的表达,且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c-ski 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并可降低Ⅰ型胶原蛋白和 mRNA 的水平,但不改变皮肤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过程.结论 c-ski 促进细胞增殖但降低胶原分泌的作用可能对促进创伤愈合、降低瘢痕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霞;李平;张恩;刘苹;周元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刺激人子宫平滑肌细胞白细胞介素8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 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刺激离体培养的人晚期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IL-8 表达和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足月未临产的子宫平滑肌细胞,10μg/mL LPS 与经浓度分别为 0(生理盐水对照,NS)、5、10、15 mmol/L 的NAC预处理的子宫平滑肌细胞作用8 h,以及10 mmol/L的NAC或NS预处理的子宫平滑肌细胞经LPS干预0 h、3 h、6 h、12 h、24 h、48 h,收集细胞免疫印迹检测 NF-κBP65合成情况、RT-PCR 检测IL-8 mRNA表达及上清液ELISA检测IL-8浓度.结果 ①NAC 在5~15 m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LPS刺激IL-8蛋白合成和mRNA表达.②随着NAC浓度由低至高,NF-κB P65合成由强到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变化趋势与 IL-8 mRNA 一致.结论 NAC能抑制LPS刺激晚期妊娠子宫平滑肌细胞 IL-8 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可能与其抑制 NF-κB 激活有关.

    作者:蒋学风;曾蔚越;蒲杰;刘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过表达牙本质涎磷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部分牙向和骨向分化基因的表达

    目的 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过表达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后的形态学改变,并研究其部分牙向及骨向分化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BM-MSC,通过腺病毒介导的方式将DSPP基因转染小鼠 BM-MSC,通过标记基因GFP检测转染效率,观察转染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RT-PCR 方法检测过表达 DSPP 的 BM-MSC 有无成牙和成骨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成功获得小鼠BM-MSC,经腺病毒介导的DSPP 基因转染 BM-MSC 的转染效率可达42.7%,转染后的细胞出现分化,似成牙本质样细胞.转染后细胞表达DSPP、DMP1、Msx1/2、Pax9、Lhx6/7、Sox9、Cbfα1、Osx、ColⅠ等多种牙向和骨向发育分化基因.结论 过表达DSPP 的 BM-MSC 出现细胞分化,并可表达多种牙向及骨向发育分化的基因.

    作者:朱锋;聂蓉蓉;吴凌;刘磊;汤炜;田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GA对 BALB/c和C57BL/6小鼠创伤耐受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 BALB/c 和 C57BL/6 两品系小鼠的创伤耐受能力差异与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关系.方法 观察在正常情况下和给予 HSP90 特异阻断剂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后,二品系小鼠在全身冲击伤(whole-body blast injury,WBBI)时的整体死亡率和大体变化.结果 WBBI后,C57BL/6小鼠的总体死亡率低于BALB/c小鼠(P<0.05),GA处理后C57BL/6小鼠的总体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而 BALB/c 小鼠总体死亡率随GA 剂量增加而增大(P<0.05).结论 两品系小鼠的HSP90对 GA 敏感性不同提示 HSP90 的差异可能是C57BL/6 小鼠具有较强的创伤耐受能力的重要原因.

    作者:赵艳;申海鹰;王华;熊仁平;李平;周元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