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阻断肝血流的肝尾叶切除术15例报告

黄纪伟;吴泓;杨家印;曾勇

关键词:肝肿瘤, 肝尾叶切除术, 不阻断肝血流, 超声吸引刀(CUSA)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不阻断肝血流的肝尾叶切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采用超声吸引刀(CUSA)配合双极电凝解剖第三肝门的方法切除肝尾叶15例,均不阻断出入肝血流.结果 成功实施肝尾叶切除15例,其中单纯尾叶切除13例,尾叶联合左半肝切除1例,尾叶联合肝中叶切除1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术后30 d)死亡,无术后大出血,除1例出现术后顽固性腹水外,余无胆漏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平均失血750 mL(350~1200 mL),术后平均住院14.1 d.结论 不阻断肝血流的肝尾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吉非替尼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受体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gefitinib)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丙烯醛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建立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不予以任何干预),模型组(B组,丙烯醛雾化吸入),药物干预组(C、D、E 组,在丙烯醛雾化前30 min,分别以10 mg/kg、20 mg/kg、30 mg/kg的吉非替尼灌胃),药物对照组(F组,生理盐水雾化前30 min,以30 mg/kg 吉非替尼灌胃),每组6只大鼠.上述处理持续3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并取其肺组织,分别进行RT-PCR检测黏蛋白MUC5AC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气道MUC5AC和EGFR的蛋白表达,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氏染色(AB-PAS)检测杯状细胞数目.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UCSAC、EGFR表达增强,杯状细胞数增加;吉非替尼对丙烯醛引起的MUC5AC表达、杯状细胞数增加均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吉非替尼对EGFR信号通路中EGFR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丙烯醛活化EGFR使MUC5AC过度表达,吉非替尼通过对EGFR信号通路的调节,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官秋玥;徐治波;文富强;王伯丁;冯玉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高游离脂肪酸血症对SD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游离脂肪酸(FFA)血症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FFA组.对照组及FFA组大鼠分别经颈静脉插管输入生理盐水或20%脂肪乳+肝素6 h.输液结束后采集血清标本测定血中FFA、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NO水平.处死动物后取出主动脉,测定主动脉内皮细胞匀浆液中eNOS活性及eNOS mRNA水平.结果 FFA组血FF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4倍,血清NOx水平明显降低,内皮细胞eNOS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FA组血清ROS、MDA以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GSH水平降低.结论 高FFA血症可抑制内皮细胞eNOS活性及表达,其机制可能涉及FFA所诱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作者:余叶蓉;李宏亮;张祥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叶枯唑原药对亚慢性染毒大鼠甲状腺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叶枯唑原药对亚慢性染毒大鼠甲状腺的影响.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不同剂量叶枯唑组,分别给予 0、7.0、27.9、111.7、447.0 mg/kg 叶枯唑原药灌胃 90 d.实验结束取甲状腺称重并测定脏器系数.光镜下观察甲状腺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甲状腺中的表达.结果 27.9、111.7和 447.0 mg/kg 叶枯唑组甲状腺湿重和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学观察见甲状腺滤泡增生,但增生表现不一致;27.9、111.7和447.0 mg/kg叶枯唑组PCNA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长期染毒叶枯唑原药能引起大鼠甲状腺增生,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炯林;徐培渝;王正书;庞定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运动对 MNU 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运动对大鼠诱发乳腺癌发生、生长的影响.方法 4周龄雌性SD大鼠60只,腹腔注射致癌剂 N-甲基-N-亚硝基脲(MNU),单剂量 25 mg/kg,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ON组,n=30),放入静止的跑台不运动,30 min/d,实验组(EX组,n=30)、跑速25 m/min,15%坡度,30 min/d.观察并记录乳腺肿瘤发生的潜伏期、发生率、瘤体的质量及荷瘤数,进行统计分析.造模16周后,处死大鼠对乳腺肿瘤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①平均潜伏期:EX组明显长于CON组[(102.69±19.21)d vs (89.1±23.4)d,P<0.05];②乳腺癌的发生率:EX组明显低于CON组(38.5% vs 72.4%,P<0.05);③平均荷瘤个数:CON组与E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9)个vs (1.3±0.2)个,P>0.05];④平均荷瘤质量:CON 组与 EX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9±1.229) gvs(1.175±0.210)g,P<0.05],⑤病理诊断:两组肿瘤均为乳腺导管癌.结论 运动可以抑制 MNU 诱导雌性 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和生长.

    作者:蒲劲松;王玉;刘彦娜;杨天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鼠BPDE-DNA加合物生成及其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目的 研究苯并(a)芘(BaP)诱导大鼠产生(7R,8S)-二羟基-(9S,10R)-环氧-7,8,9,10-四氢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的生成.建立以血液为样品的检测染毒大鼠BPDE-DNA加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选用清洁级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苯并(a)芘二甲基亚砜溶液(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溶剂)100 mg/kg,5 h后取股静脉血.提取抗凝全血中的DNA,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DNA的提取效果.将提取的DNA在 0.1 nmol/L HCl、90 ℃恒温水浴箱中酸水解4 h,乙酸乙酯提取酸水解产物--四醇-苯并(a)芘.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确认.结果 BaP 染毒组与溶剂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有新的色谱峰产生,质谱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四醇-苯并(a)芘一致.结论 本实验的染毒方法能使大鼠产生 BPDE-DNA 加合物;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血液为样品检测 BPDE-DNA 加合物.

    作者:杨柳桦;刘渠;孙成均;郭淑妍;林少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模型建立及异氟醚制动机制探讨

    目的 建立并验证选择性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的山羊模型,并初步探讨异氟醚的制动机制.方法 18只成年山羊随机平分为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组(动脉组)与乳化异氟醚全身麻醉组(静脉组).动脉组和静脉组分别经降主动脉起始处和耳缘静脉以微量注射泵泵人乳化异氟醚.调节泵入乳化异氟醚速度至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达到1个肺泡气低有效浓度(MAC)后,维持平衡20 min.比较平衡后两组山羊不同取血部位(股动、静脉和颈动、静脉)血液中的异氟醚分压(Piso).结果 静脉组山羊各部位血液中 Piso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组山羊颈动、静脉血 Piso比较,股动、静脉血 Piso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股动、静脉血中 Piso[分别为(11.15±6.06)mmHg、(9.28±5.07)mmHg,1 mmHg=0.1333 kPa]约为颈动、静脉血中Piso[分别为(6.07±3.60)mmHg、(5.36±2.99)mmHg]的2倍(P<0.05).静脉组山羊各部位血液中Piso与动脉组股动、静脉血中Pis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约为动脉组山羊颈动、静脉血中Piso的2倍(P<0.05).结论 成功建立选择性山羊脊髓给予乳化异氟醚模型,并提示脊髓可能是异氟醚制动作用的重要部位.

    作者:杨静;龚春雨;柴云飞;罗楠;罗南富;刘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老龄SD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功能研究

    目的 观察3组不同月龄SD大鼠糖脂代谢指标变化,了解在基础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结构变化与老龄糖耐量减退的关系,探讨老龄糖耐量受损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细胞体视学、透视电镜等方法观察5~6、11~12、20~24月龄SD大鼠胰岛及胰岛β细胞形态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将胰岛β细胞分离后与两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培养,观察葡萄糖刺激下老龄大鼠β细胞胰岛索分泌水平.结果 20~24月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增高;11~12、20~24月龄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增高;对葡萄糖刺激出现峰值降低、达峰时间延迟;胰岛β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老龄胰岛β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空泡变性.从11~12月龄大鼠开始,胰腺中平均胰岛面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但每个胰岛中平均胰岛β细胞的面积比例却有增加.结论 老龄鼠在空腹血糖正常时即已具备胰岛素抵抗的某些特征;老龄大鼠胰岛β细胞虽然有面积比例增大,但β细胞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减低.提示一旦糖代谢受损出现糖尿病,应尽早考虑胰岛素治疗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王双;李峻;李秀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研究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心肌细胞损害的机制,为法医学实践中哮喘猝死案例的死因鉴别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建立支气管哮喘模型.实验组分别予以肾上腺素、氨茶碱治疗,应用 HE、TUNEL 及流式细胞术,对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PI)和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哮喘时间延续,PI和凋亡率均明显增加,至第8周高.实验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依次为:肾上腺素组>肾上腺素加氨茶碱组>哮喘模型组>氨茶碱组.结论 哮喘促进心肌细胞凋亡机制的激活引起心肌细胞凋亡是哮喘心肌损害的分子病理机制中一个重要因素,哮喘心肌细胞凋亡与哮喘发作时间及某些哮喘治疗药物如β2 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的使用有一定关系.

    作者:陈继梁;杨静;陈锐;胡玲;彭其毅;刘敏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 fractalkine 的变化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氧组,每组10只,低氧组以常压低氧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右心导管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图像分析法测量肺小动脉壁厚度,计算出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fractalkine mRNA的表达和酶联免疫法观察肺组织匀浆fractalkine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mPAP为(16.3±2.1)mmHg(1 mmHg=0.133 kPa),低氧组为(28.7±3.8)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大鼠WT%为(10.20±1.56)%、WA%为(38.11±2.30)%,低氧组大鼠WA%和WT%分别为(21.28±4.60)%和(67.08±9.4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氧组大鼠肺组织fractalkine mRNA的含量较对照组增加[(0.49±0.05) vs(0.29±0.02),P<0.01],肺组织匀浆 fractalkine 浓度亦高于对照组[(7622.6±938.4) pg/mL vs (4168.5±403.5) pg/mL,P<0.01).相关分析表明,fractalkine mRNA 和蛋白与WA%和WT%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慢性低氧大鼠肺组织fractalkine的合成和释放增多,fractalkine增加可能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作者:郑碧霞;程德云;陈小菊;杨莉;夏秀琼;苏巧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川芎嗪对重型脑损伤组织BDNF、bFGF表达的影响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重型脑损伤后损伤部位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型脑损伤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每组各40只大鼠,治疗组和模型组采用 Feeney 模型造成脑部自由落体打击伤(重型),治疗组予以川芎嚓注射液腹膜注射干预.3组动物分别于造模后7 h、24 h、72 h、168 h处死,处死前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各时间窗取受伤部位脑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bFGF的表达,尼氏染色观察尼氏体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在24 h、72 h、168 h处死动物前取血 2 mL,放射免疫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川芎嗪治疗重型脑损伤后,损伤区脑组织 BDNF、bFGF 的表达较模型组增多(P<0.05).血清SOD水平上升,MDA 减少(P<0.05).对神经元尼氏体和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结论 川芎嗉对脑神经元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潞;刘文科;张跃康;鞠延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SOCS1 受抑的新型肝癌树突状细胞疫苗制备及功效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抑制 SOCS1 表达对 LIGHT 激活的肝癌树突状细胞疫苗效应的作用.方法 用重组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 4(rmIL-4)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产生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体外负载肝癌细胞 HepA 可溶性抗原,并用LIGHT和SOCS1反义寡核苷酸(AS1)处理DC,制备负载肝癌抗原DC疫苗;流式细胞仪检测疫苗细胞 CD40 及CD86表达和ELISA测定其IL-12、IL-1 分泌水平以确定DC疫苗细胞的成熟度;通过体外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 IL-6、TNF-β分泌水平测定分析疫苗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结果 负载肝癌抗原DC疫苗在 LIGHT 和AS1的双重作用下,疫苗细胞的成熟标志CD40、CD86、IL-1 和 IL-12 增高(P<0.01),能增强诱导 CTL 活性、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6、TNF-β能力(P<0.01).结论 抑制SOCS1能提高肝癌DC疫苗的成熟度,并增强疫苗细胞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作者:刘战培;张洁;林苹;王修杰;王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川芎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及脑脊液中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浆和脑脊液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探讨川芎噱对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制作SAH模型.实验组经腹腔给予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和空白组仅给予生理盐水.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造模后72 h和168 h血浆和脑脊液ET和NO水平,并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①SAH后,脑脊液中对照组的ET水平较实验组和空白组增加(P<0.05),且168 h水平高于72 h;血浆中对照组ET水平亦高于实验组和空白组(P<0.05),空白组和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SAH后,脑脊液中对照组NO水平较空白组和实验组低(P<0.05),3组的NO水平随着时同的推移变化不大;血浆中对照组 NO 水平亦较空白组和实验组低(P<0.05),空白组和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各时点上实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川芎嚎治疗后,血浆和脑脊液中ET水平有所下降或ET上升受到抑制,而NO水平则有所上升或NO下降受到抑制,提示川芎嚓对SAH后CVS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张跃康;刘文科;马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ski 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c-ski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力、肌成纤维细胞分化、Ⅰ型胶原分泌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内c-Ski蛋白的表达,并在转染c-ski基因后,利用 MTT 法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Ⅰ型胶原分泌、α-SMA 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肌成纤维细胞分化的改变.结果 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内有 c-Ski 蛋白的表达,且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c-ski 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力,并可降低Ⅰ型胶原蛋白和 mRNA 的水平,但不改变皮肤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过程.结论 c-ski 促进细胞增殖但降低胶原分泌的作用可能对促进创伤愈合、降低瘢痕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霞;李平;张恩;刘苹;周元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应用颗粒细胞部分剥除法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率和植入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颗粒细胞部分剥除法对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率和植入率的影响.方法 140个冻融周期共完成122例移植.实验组70个冻融周期共374个胚胎冷冻前采用颗粒细胞部分剥除法培养,对照组70个冻融周期共392个胚胎冷冻前颗粒细胞完全剥除后培养.复苏后胚胎经激光辅助孵化,培养0.5~3 h后移植.比较两组冻融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和植入率.结果 对照组完成60个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 20.00%.植入率7.87%;实验组完成62个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 37.10%,植入率 14.77%,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颗粒细胞部分剥除法可以提高IVF-ET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率和植入率.

    作者:李蕾;李尚为;靳松;黄仲英;秦朗;马黔红;李培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组织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状况及其在 ICP 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胎盘组织P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ICP患者胎盘组织PR mRNA(0.890±0.074)和蛋白表达(IOD值1.508±0.037)与正常妊娠妇女胎盘组织中PR mRNA(0.885±0.098)和蛋白表达(IOD值2.303±1.071)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可能与胎盘绒毛PR无关.

    作者:罗丹;刘淑云;邢爱耘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组织工程牙胚异体异位发育的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组织工程牙胚在体内不同部位移植的生长与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明确组织工程化牙齿的体内构建探寻合适的生长环境.方法 采用出生后大鼠/猪第一磨牙牙胚为种子细胞,与不同生物材料相复合构建组织工程牙胚,分别植入裸鼠皮下、猪肠系膜内、SD 成年大鼠肾被膜下,特定时间点取材,HE染色观察移植牙胚的发育情况.结果 移植于裸鼠皮下、肠系膜内的移植物未见进一步发育趋势,皮下构建的组织工程牙胚部分从皮肤脱落而丧失,在肠系膜内可见大量浸润的淋巴细胞;而移植于大鼠肾被膜下的牙胚生长良好,可见釉质和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结论 肾被膜下的种植环境有利于异体组织工程牙胚的生长,可为牙齿体内组织工程化方式及进一步发育提供良好的微环境.

    作者:聂鑫;金岩;龙洁;吴凌;敬伟;林云锋;田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心律对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687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心率波动幅度将其分为4组,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对部分心律不齐或异常患者采用了多时相重建(n=76)及心电编辑技术(n=21).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5.040,P<0.001),心率波动幅度越大,图像质量越差.采用心电图编辑软件处理后图像质量有明显提高(Z=-3.385,p=-0.001).76例患者采用了多时相重建技术,对于75%R-R 间期重建不满意的病例,40%R-R间期重建有助于提高右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Z=-4.209,P<0.001).结论 心律是影响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采用合适的后处理技术有利于图像质量的改善.

    作者:李真林;郭应坤;胡刚;马恩森;袁元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川芎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研究

    目的 研究川芎油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探求其佳处方配比.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正交筛选和三相图的绘制,以形成乳剂的乳化程度、未乳化油的体积和所得乳滴的粒径大小为指标,对川芎油处方中的药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潜溶剂的用量比例进行筛选,寻找出佳的搭配和处方配比.结果 在川芎油的自微乳化制剂处方中,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用S1、潜溶剂选用C1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乳化效果.结论 川芎油自微乳化制剂的佳处方比例为川芎油:S1:C1=10:9:1.

    作者:蔡勤;梁隆;侯世祥;黄艳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小鼠窖蛋白-1 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 应用AdEasy重组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携带小鼠窖蛋白-1(caveolin-1)编码区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 Ad-caveolin-1.方法 将质粒 pTRE2-caveolin-1 中的小鼠caveolin-1编码序列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CMV-caveolin-1,酶切线性化后转入已含有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 的大肠杆菌中进行同源重组.筛得的病毒质粒pAd-caveolin-1 经酶切鉴定后,在293细胞中包装成重组腺病毒.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表达.扩增并纯化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和重组病毒插入片段的序列.结果 重组腺病毒质粒经酶切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携带 caveolin-1 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293细胞后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并观察到绿色荧光的表达,caveolin-1 基因测序鉴定与 GenBank 中公布序列一致.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2×109pfu/mL.结论 应用 AdEasy 系统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 Ad-caveolin-1,通过该系统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基因可直观检测靶细胞转染和外源基因表达的情况.为进一步研究 caveolin-1 在牙齿发育中的作用莫定了基础.

    作者:杨林;何永红;沈永岱;刘磊;汤炜;郑晓辉;田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ATP1B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

    目的 构建 Na+,K+-ATP 酶β1亚基(ATP1B1)真核表达质粒,为利用 ATP1B1 进行肿瘤基因治疗莫定基础.方法 以白细胞文库为模板扩增 ATP1B1 cDNA,定向插入到 pEGFP-C3 真核表达质粒中,构建pEGFP-ATP1B1 重组质粒;经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后,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胃腺癌 SGC-7901 细胞,利用 real-timePCR 检测转染后 SGC-7901 细胞的 ATP1B1基因表达,并进行其ATP酶活性检测,MTT 法测定转染后 SGC-7901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重组质粒经鉴定证实含有ATP1B1 cDNA 序列,转染pEGFP-ATP1B1的SGC-7901 细胞ATP1B1基因表达增高达129.2%,ATP 酶活性增强为(2.95±0.210)%,细胞生长增殖显著受抑.结论 成功构建了 ATP1B1 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利用ATP1B1研究恶性肿瘤基因治疗莫定基础.

    作者:熊竹娟;林苹;张洁;王修杰;王琪;任婧婧;杨洪亮;王静;吴亚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