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军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检验试剂商品化且质量稳步提升,检验结果的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已经普遍重视,特别是多水平质控物和Westgard多规则控制技术的广泛使用.对大型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仪以及完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LIS)都具有自动绘制多水平质控的控制图功能并根据预设多规则控制程序自动报警.但是,许多检测项目,因分析仪功能、分析方法、实验室条件等限制因素无法自动绘制质控图,只能靠手工绘图.手工绘图时,其步骤繁琐,不能直观判断且不易保存.为克服手工绘图的缺点,现采用大家熟悉的EXCEL绘图,简介如下:
作者:罗士来;庄晓青;魏江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库尔特ACT.diffTM是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可用于检测18项参数的血细胞分析仪,其检测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我院使用该仪器已有两年余,随着就诊量的增加以及使用频繁,仪器也出现了一些故障.本文对常见故障的处理及有关经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金晓娟;李早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科于2003年5月购买了一台日立7600自动生化分析仪,该仪器由一个P模块+ISE单元组成.由于缺乏对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了解,使用后才发现该仪器有一致命弱点,样本急查速度太慢,远不如日立7150和7180等自动分析仪急查速度快.如果不买日立7600全自动分析仪的D模块,只买P模块+ISE部分,还不如买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济适用.比较二者测试速度相同,并且日立7180在输入急查项目后几分钟左右就立即测定急查样本,只需10 min便可出急查结果,而日立7600在日常工作状态下插入急查样本,要等已经进入的6架共30个待测样本测定完后才开始测急查样本.倘若每个日常样本平均测25项,则急查样本从输入项目到出结果至少需50 min,再加上样本处理时间,日立7600急查需一个多小时,若急查结果有疑问需要复查,则急查就需两个多小时,这时急查就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了解决日立7600分析仪急查太慢这一难题,本人经过一段时间摸索,设计了以下急查提速方案,供检验同仁参考.
作者:徐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尿液沉渣分析从传统的手工镜检法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检测手段还是检测结果的精确度灵敏度等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尿沉渣分析仪目前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尿沉渣直接镜检再进行影像分析得出相应的技术资料与实验结果;另一类就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流式细胞术分析仪.我科近年购置的UF-100就是采用了流式细胞术的尿沉渣分析仪,它主要采用了流式细胞和电阻抗的原理,通过捕获和检测到光电信号从而区分得出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它具有操作流程简便,工作效率高,精确度高,互染率低等特点,同时还可对尿中的红细胞的形态进行鉴别.因此,目前来说UF-100是比较先进的一种尿沉渣分析仪.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实践知道,惟有作好UF-100的质量控制,方能发挥出仪器的先进性能和作用,从而为临床提供一份及时、准确、真实的诊疗信息.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如何作好UF-100的质量控制.
作者:余大海;薛冰蓉;徐鹏;周玉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日立7080是一款智能、性能良好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使用中我们发现:在双试剂测试项目中总是R1液尚多而R2或R3液却已用完,随着检验次数的累积,这种效应越加明显,使检验人员很困惑,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经仔细分析原因后,我们采取了以下解决办法,收到良好的成效,愿与同行交流.
作者:魏志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检查脑脊液中的新型隐球菌传统法一直使用印度墨汁染色,但如遇到脑脊液有红细胞,印度墨汁染色视野背景就显得不佳,并且印度墨汁不易购到.现介绍一种快速简便容易判断的方法.
作者:王永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日产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电阻法、电导体、激光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尿液中的各种有形成分,使尿检定量化、标准化,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该仪器具有快速、稳定、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笔者通过二年多实际操作,对该仪器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故障、原因及如何处理积累了一些经验,以期与同道共同探讨.
作者:陈治水;袁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化妆品中砷、汞元素是必检的有害元素(砷不得超过10 mg/kg,汞不得超过1 mg/kg[1]).目前样品预处理多采用湿式消解、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其检验方法无论是冷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等都是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测定化妆品中砷、汞含量,本文研究了阶段微波消解化妆品,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砷、汞含量的分析方法.
作者:王红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四种试剂自动化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方法选择AxSYM、Alisei、SYM-Bio自动免疫分析仪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四种试剂对636例筛选的血清标本进行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等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并以AxSYM结果为参照,对项目结果不符及项目结果不一致进行分析.结果对636例筛选的血清标本,Alisei KHB、Alisei Murex、SYM-Bio与AxSYM比较,其总的项目结果不符率和总的项目结果不一致率分别为12.4%和3.5%,11.1%和2.6%,7.5%和8.6%,各项目结果不符率以Alisei KHB、Alisei Murex的Anti-HBe和SYM-Bio的HBeAg/Anti-HBc高,分别为5.0%,5.8%和2.2%;各项目结果不一致率以Alisei KHB、Alisei Murex的Anti-HBs和SYM-Bio的Anti-HBe高,分别为2.3%,1.6%和3.2%.结论仪器、方法、试剂不同可导致血清标志物结果的差异,各项目的报告单位、判断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应建立完善的检测血清标志物量值溯源体系.
作者:成军;孙长贵;谢珏;唐兴洲;王旭明;王国政;孙关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H-1型国产手持式全血乳酸分析仪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标准电阻条、标准乳酸锂溶液与新鲜静脉抗凝全血/指血系统评价仪器的准确度、精密度、可报告范围,并与常规生化分析仪的酶法进行方法学比较试验以及确定参考范围.结果标准电阻测量结果的偏差均小于5%;高、中、低3个水平的乳酸回收率为88.5%~90.5%;精密度试验:低、高两个乳酸水平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0%,5.4%;检测系统可报告范围为0.5~17.5 mmol/L;三个批号试条的批间差为6.6%;该法与传统的酶法之间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6 4);该系统测试健康人群末梢全血乳酸参考范围为0.44~21.6 mmol、L.结论 H-1型国产手持式乳酸分析仪进行全血乳酸检测具有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与自动生化分析仪的酶法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夏良裕;鄢盛恺;宋耀虹;李元光;葛增梅;李君;庞新;何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R-显带后玻片上的应用.方法对17例初诊为M3患者,应用PML/RARa探针在R显带标本玻片上直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6例显带质量差的标本中5例确认为PML/RARa阳性,1例阴性;2例疑似复杂易位的标本均确证为累及第三条染色体的t(15;17)复杂易位,并精确定位;9例核型检出t(15;17)的标本均证实分子水平上存在PML/RARa融合基因.结论 R显带联合FISH方法在复杂变异易位的鉴定方面与传统的核型分析和直接FISH检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未知异常染色体的检出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薄丽津;李承文;秦爽;刘世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与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适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2例,随机分成C(体外循环,CCABG)组和O(微创术,OPCABG)组各21例.分别留取术前24 h(T0)、术中(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四个时段的尿液及血液标本,记录尿量,通过血、尿标本中的肌酐测定结果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计算尿蛋白或酶排量(蛋白或酶浓度与Cr之比).结果①Ccr:两组病人T1明显高于T0,T2、T3快速回降低于T0(P<0.01).组间比较,T1Ccr水平C组明显高于O组,T2、T3Ccr水平C组明显低于O组(P<0.05);②尿ALB/Cr:两组病人T1ALB/Cr值明显高于T0水平,T2、T3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仍高于T0(P<0.01).T1ALB/Cr,C组明显高于O组(P<0.01);③尿RBP/Cr、NAG/Cr:T0两组病人尿RBP/Cr、NAG/Cr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并在T1-T3各时点持续上升高于T0(P<0.01).两组T1、T2、T3各相应时点值比较,C组明显高于O组(P<0.01,P<0.05).结论微创术与非体外循环对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均有可逆的亚临床影响,对肾小管影响大于肾小球.微创术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于体外循环的影响.
作者:许翔;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的配合单采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其中15例应用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试验(MASPAT)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另15例患者采用血小板随机输注,比较其临床效果,并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 h和24 h检测血小板计数,以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CCI)判定输注效果.结果交叉配合试验组与随机输注组有效率分别为85.7%,28.1%,差异十分显著(P<0.01).交叉配合试验组其CCI显著高于随机输注组(P<0.01).结论经MASPAT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能显著提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
作者:张献清;穆士杰;陈晨;夏爱军;孙文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人巨细胞病毒多肽抗原的免疫原性强弱,寻求与早期诊断相关的抗原成分.方法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对比分析细胞抗原与病毒抗原的差异,确定病毒多肽抗原的存在,利用不同时期免疫动物的多克隆抗体分析病毒多肽抗原的免疫原性.结果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分子量为65kD和72kD的人巨细胞病毒多肽抗原免疫原性较强,分子量为51kD和58kD的病毒多肽抗原免疫原性较弱,分子量为150kD的抗原免疫原性弱.结论 65kD和72kD的人巨细胞病毒多肽抗原可以应用于病毒感染的临床确诊.
作者:张银辉;陆学东;杨来智;黄烈;林广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综合征,是许多病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的中间环节.早期诊断DIC才能及时控制病情的进展,因此,有学者提出DIC前状态(pre-DIC)的概念[1].目前,对pre-DIC的诊断多集中在分子标记物检测方面.
作者:王珂;李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黄疸、溶血、脂血、尿毒症等异常标本中内源性干扰物质对酶法测定血清中钾钠氯结果的影响.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7-P文件,分别用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和酶法测定正常对照组(非黄疸、溶血、脂血)、黄疸组、溶血组、脂血组、尿毒症组标本中钾钠氯,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酶法钠氯均高于ISE(P<0.05),钾在两种方法间无差异;溶血、黄疸对酶法测定钾钠氯均无干扰(P>0.05);脂血(TG<15mmol/L)对酶法测定钾氯无干扰,钠呈负偏差,但酶法不能测定严重脂血标本(TG>15 mmol/L)中钾钠氯,脂血标本中钠偏倚与甘油三酯、胆固醇浓度不相关(r=0.06,r=0.10);尿毒症组样品中钾与对照组呈负偏差(P<0.05),与CREA、BUN的浓度间弱相关(r=0.31,r=0.26),而尿毒症组标本中钠氯较正常对照组呈正偏差(P<0.05),与CREA、BUN浓度间无相关性(r=0.07,r=0.05).结论溶血、黄疸、轻中度脂血对酶法测定钾钠氯无干扰,但不能用于分析严重脂血标本、尿毒症标本的钾钠氯测定.
作者:传良敏;黄文方;饶绍琴;邓君;李顺君;兰大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临床实验室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及配套试剂,共同参与组成检测系统,但由于部分仪器采用开放系统,所以同一仪器经常使用不同试剂,为了研究不同生化试剂在同一仪器中检测相同标本,各测定结果间的可比性,我们用OLYMPUS AU640(以下简称AU640)生化分析仪,分别对日本和光试剂和上海华可试剂检测同一份标本不同项目,检测20份新鲜血清中的14种生化项目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糖(GLU)、谷氨酰转肽酶((γ-GT)、尿酸(UA)、磷酸肌酸激酶(CK)、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脂蛋白a(aLpa)、乳酸脱氢酶(LDH).对不同生化试剂所测定相同检测项目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探讨不同生化试剂用同一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同项目,所得结果间的一致性.
作者:李卫宁;吴志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美国DADE公司的Dimension Rx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了现代机械和电子信息新的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易、具有独特的屏幕界面和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可用标准品、因数、定标曲线进行测量,能作质控数据统计,全自动绘画质控图,无二次污染,系统在运行中不断进行检测和控制,若有不正常情况会发出信号,提示操作者正确按键和使用.我院于1999年引进了该仪器,经五年多的使用,在室内室间质控中都取得了好成绩.现将常见的操作报警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总结,望有助于同行使用该仪器.
作者:林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以其有较高的检测灵灵敏度已成为有发展前途的非同位素标记免疫技术之一[1].我室检测甲胎蛋白使用此方法,因使用进口试剂,价格较贵,欲选择国产试剂代替之.为此运用两种铕标试剂对同一批样本进行甲胎蛋白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方有兵;沈际佳;管世鹤;陈月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是否出现自身抗体及该抗体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肝病患者血清,以HEP-2细胞、鼠肝和猴肝组织切片和可溶性肝抗原为抗原基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显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组阳性率分别为22.3%(29/130),30.9%(30/97),34.1%(14/41),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三组阳性率与急性肝炎(7.0%)、正常对照组(1.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特异性自身抗体靶抗原时发现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约66.0%,的抗原相对分子质量多集中在47kD及52kD上,两组抗原条带分布相似,有30.0%的肝硬化、肝癌患者在20kD及32kD分子质量之间的阳性条带上、下处多出现1~2条无对应条带.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肝炎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肝组织自身抗体,其相对应的靶抗原有多种,如能进一步鉴定靶抗原有望成为诊断肝脏疾病的免疫学标志物.
作者:张利方;付丽萍;徐娟;叶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