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饶莉;张林;周斌;王宇平;陈新云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在低氧适应过程的保护作用.方法对胚鼠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透射电镜下缺氧诱导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正常对照组(A组)、不同缺氧时间点皮质神经元缺氧对照组(B组)及缺氧培养前24 h和缺氧即刻加入不同剂量外源性BDNF实验组(C组)神经细胞存活率差别;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染色法结合凋亡细胞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遭受缺氧损伤的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显示缺氧可以诱导神经细胞坏死、凋亡和混合型细胞死亡;以神经元缺氧为敏感的0~10 h为研究时间,C组在缺氧0~6 h时细胞活性显著高于缺氧对照组B组( P <0.05),凋亡神经细胞百分率低于缺氧对照组B组( P <0.05).结论缺氧可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胚脑皮质神经元死亡,早期加入外源性BDNF可以使神经元对低氧的耐受性增强而发挥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罗小丽;毛萌;周晖;孙小妹;李胜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 (SST) 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百草枯灌胃法制作大鼠ARDS模型, 灌注百草枯后24 h,经尾静脉输入SST(1 mg/kg)、奥曲肽(0.1 mg/kg)或注射地塞米松(1 mg/kg),观察动物肺组织病理学、血气、肺系数等改变,同时测定大鼠血浆、肺泡灌洗液 (BALF) 及小肠组织匀浆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及白细胞介数6 (IL-6) 的含量.结果输注SST、奥曲肽或注射地塞米松后,与ARDS模型组相比,大鼠肺组织炎症病变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 (PaO2) 有升高趋势(升高75%~84%),二氧化碳分压有降低趋势(降低17%~22%),血浆pH值回升,肺系数有降低趋势(降低13%~15%).血浆TNF-α水平与ARDS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肺泡灌洗液及小肠匀浆液TNF-α水平SST组、奥曲肽组及地塞米松组较ARDS模型组降低 ( P <0.05).SST组、奥曲肽组及地塞米松组肺泡灌洗液IL-6水平较ARDS模型组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血浆及小肠匀浆液IL-6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ST及其类似物奥曲肽有改善ARDS症状,减低肺炎症病变及TNF-α含量的作用,可作为ARDS治疗的辅助药物.
作者:刘瑞;王春晖;黄明慧;李献;强欧;唐承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按NCCLS推荐的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分离鉴定的1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性(MIC值);用Nitrocephin纸片法测定各菌株产酶情况,统计对苯唑西林不同耐药水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率并分析其耐药水平和产酶率的相关关系; PCR 测定各菌株含 mecA 基因情况.结果 1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64.65%;128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高耐菌株为118株(92.19%),低耐株为10株(7.81%).敏感株产酶率为58.57%(41株),高耐株产酶率53.39%(63株),低耐株产酶率40.00%(4株),苯唑西林敏感株与高耐株之间产β-内酰胺酶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含 mecA 基因的高耐株占95.76%(113/118)、低耐株占60.00%(6/10)、敏感株占10.00%(7/70),高耐株与敏感株含 mecA 基因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主要是产β-内酰胺酶和 mecA 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晓芳;范昕建;过孝静;冯萍;吕晓菊;高燕愈;熊亚莉;俞汝佳;丁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吞噬包被有甲胎蛋白HLA-A2限制性表位肽(AFP 218-226, LLNQHACAV) 的聚乳酸微球(PLA-AFP 218-226)后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负载有AFP 218-226的T2细胞株的毒性作用.方法用GM-CSF和IL-4诱导HLA-A2+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PS诱导成熟,使其分化为高纯度DC,在诱导过程中加入PLA-AFP 218-226微球,用吞噬了PLA-AFP 218-226微球的DC诱导自身T淋巴细胞,使其成为肝细胞癌(HCC)特异性CTL.用流氏细胞仪检测DC膜分子标志,T2细胞与AFP 218-226结合实验检测HLA-A2分子与AFP 218-226之间的亲合力,MTT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HepG2和T2细胞株的能力.结果 AFP 218-226与HLA-A2分子具有较高的亲合力,吞噬微球后的成熟DC高表达CD83、CD86、CD40等膜分子,其诱导的特异性CTL对HepG2和负载有AFP 218-226的T2细胞株具有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PLA-AFP 218-226被DC细胞吞噬后,能够诱导HCC特异性CTL的产生,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表位肽疫苗,在肝癌的防治中得到应用.
作者:张兵;陈玮;董薇;蔡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正常猫、部分去背根猫及针刺部分去背根猫的L6手术侧背根节(DRG)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IGF-Ⅰ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25只成年健康雄猫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备用根术后7 d组与14 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手术,即切除一侧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为备用根)、针刺备用根术后7 d组与14 d组(动物行单侧部分去背根术后针刺L6脊神经外周支配区内的两组穴位).动物于术后7 d、14 d分别处死,取各组(手术侧)L6背根节,-20 ℃恒冷箱切片,片厚20 μm,用兔抗IGF-Ⅰ(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计数并比较各组背根节IGF-Ⅰ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含量及时空变化.结果针刺备用根7 d组,DRG IGF-Ⅰ阳性神经元数较术后7 d组明显增加( P <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针刺14 d,DRG阳性神经元比术后14 d亦增多( P <0.01),且恢复至正常水平.与针刺7 d组比较,DRG IGF-Ⅰ阳性神经元在针刺14 d时明显增多( P <0.05).结论针刺可增加针刺侧DRG内IGF-Ⅰ阳性中小神经元数.提示针刺后IGF-Ⅰ在背根节的表达变化可能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有关.
作者:刘芬;王廷华;张弈;洪孙权;宋新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对老年大鼠牙移动的影响.方法 82只三月龄雌性未育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和健康对照组(各42只);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0、1、3、5、7、10和14 d加力组.测量不同加力时间段牙移动距离,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酶组织化学染色计数破骨细胞.结果骨质疏松组牙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都大于对照组( P <0.05),骨质疏松大鼠牙移动第一快速期比对照组长,且移动距离更大,停滞期比对照组短.破骨细胞数量和转化聚集速度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骨质疏松会加速老年大鼠牙移动.
作者:谭理军;王军;赵志河;江凌勇;邹睿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 )基因表达上调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42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吉姆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同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 hTERT 的表达水平.结果儿童ALL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26.19%,髓系抗原表达的ALL hTERT -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髓系抗原表达的ALL,而正常对照组无或低表达 hTERT -mRNA.结论伴髓系抗原表达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TERT -mRNA表达上调.
作者:李熙鸿;王晓阳;熊珍玉;刘柏林;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 p53 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 E6表达之间的关系,以了解 p53 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发生的一项高危因子.方法以PCR法检测81例宫颈鳞癌(高分化13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44例;Ⅰb期24例、Ⅱa期15例、Ⅱb期37例、Ⅲa期5例)、18例宫颈腺癌、8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Ⅱ 30例、CIN Ⅲ 58例)及6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 p53 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及HPV16、18 E6的表达.结果 p53 Arg纯合子、 p53 Arg/Pro杂合子及 p53 Pro纯合子在宫颈鳞癌、腺癌和CIN(Ⅱ~Ⅲ)中分别占58.02%、30.86%、11.12%;55.55%、27.78%、16.67%;59.09%、21.59%、19.32%.各组中 p53 Arg纯合子明显高于 p53 Arg/Pro杂合子及 p53 Pro纯合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 <0.01).正常宫颈组织中 p53 Arg纯合子、 p53 Arg/Pro杂合子及 p53 Pro纯合子分别为23.33%、40.00%、36.67%,三者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宫颈癌组(鳞癌及腺癌)、CIN(Ⅱ~Ⅲ)组中 p53 Arg纯合子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中 p53 Arg纯合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宫颈鳞癌中HPV16、18E6(+)亚组中 p53 Arg纯合子显著高于HPV16、18E6(-)亚组及HPV16、18E6(+)正常对照组亚组( P <0.05, P <0.01).各组中 p53 Arg纯合子均高于 p53 Pro纯合子( P <0.05); p53 Arg纯合子及等位基因均未随宫颈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而变化,与宫颈癌前病变程度亦无关系.结论 p53 Arg纯合子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一项高危因子,与高危型HPV E6同时检测可提示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 p53 Arg纯合子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侯敏敏;郄明蓉;曹泽毅;杨开选;孙芝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喉上动脉变异支的走行、分布和入喉位置及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在27具(54侧)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上观察、测量喉上动脉及变异支的走行、入喉点.显微解剖喉上动脉变异支在喉内的分支、走行.结果 27具中国成人尸体中有7具(男6具,女1具)喉上动脉穿甲状软骨翼孔,其中左侧3具,右侧2具,双侧2具;3具(男)喉上动脉直接发于颈外动脉,左侧2具,右侧1具;1具(男)左侧喉上动脉起源于甲状腺下动脉.喉上动脉的变异率为40.7%(11/27),位置变异率24.1%(13/54).结论喉上动脉的变异并非少见.本研究对喉切除手术及其它颈部手术在喉部血管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加林;项涛;梁传余;王力红;刘世喜;羊惠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备用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N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5只成年雄猫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单侧备用背根手术7 d组、单侧备用背根手术并针刺7 d组、单侧备用背根手术14 d组和单侧备用背根手术并针刺14 d组.通过免疫组化ABC法,观察各组备用DRG中NP-1的免疫反应神经元数目.结果在假手术组,NP-1阳性神经元主要定位于部分中小神经元及少数大神经元胞浆中;部分背根切断7 d后NP-1阳性中小神经元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 P <0.05),NP-1阳性大神经元数与假手术组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14 d,NP-1阳性中小神经元数较7 d组明显增多( P <0.05),且回升至假手术组水平,NP-1阳性大神经元数与手术7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针刺7 d组较手术7 d组NP-1阳性中小神经元数增多( P <0.05),但尚未回升至假手术组水平,NP-1阳性大神经元数减少( P <0.05);针刺14 d组各类阳性神经元数目与手术14 d组及针刺7 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刺可上调NP-1在备用DRG中小神经元的表达.
作者:黄倩;周雪;丁艳;彭谨;赵伟;章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人类补体 C8A DNA多态性的新方法.方法 C8A 多态性的分子基础是 C8A 基因在第三外显子碱基发生了C→A的突变,通过特异性扩增 C8A 基因第三外显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检测成都地区98份无血缘关系样本DNA C8A 基因型.结果共发现3种基因型, C8A*AA、C8A*BB和C8A*AB, 观测到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 PCR-SSCP检测 C8A 多态性快速、简便、可靠、成本低,适用于大样本的筛选,在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实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志惠;张林;周斌;王闯;贾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成骨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采用膜式动态张应力加载体系进行体外细胞加力,RT-PCR 技术检测不同强度、不同性质、不同作用时间张应力对成骨细胞 ICAM-1 mRNA 表达的影响.结果张应力刺激对成骨细胞 ICAM-1 mRNA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强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依次为静、动态5 kPa组,静、动态3 kPa组,静态1 kPa组,对照组);静态张应力抑制效应明显弱于动态张应力(静态3 kPa、5kPa组分别弱于动态3 kPa、5 kPa组); ICAM-1 mRNA的表达在动态张应力作用后3 h即显著降低,12 h低(降至未加力时的23%),后有所回升但仍维持在一较低水平,具有时效性.结论机械张应力刺激通过抑制成骨细胞 ICAM-1 mRNA的表达限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作者:江凌勇;赵志河;王军;樊瑜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修饰的靶向纳米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胆固醇氯甲酸酯和N,N-二甲基乙二胺反应生成 3β[N-(N',N'-二甲基氨基乙烷)-氨基甲酰]胆固醇(DC-chol),以DC-chol、二棕榈磷脂酰基乙醇胺 (DOPE)和N-[2-(胆固醇氧羰基氨基)乙基]用氨酰甲基化革露聚糖(chol-AECM-mannan)为原料合成甘露聚糖修饰的靶向纳米脂质体, 检测脂质体粒径大小.应用C57小鼠制备移植性肺癌模型,静脉给予各种纳米脂质体(实验纳米脂质体,无革露聚糖修饰的包裹有EGFR的纳米脂质体、空纳米脂质体)及对照EGFR,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及肿瘤生长情况;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滴度差别.结果脂质体粒径大小为132.6 nm.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均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清有抗体产生而且抗体滴度远大于其他对照组.实验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EGFR及空白脂质体组, P <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甘露聚糖修饰的靶向纳米脂质体对小鼠肺癌有一定疗效.
作者:杨莉;成丽;田聆;范琳玉;尹红梅;魏于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人群中是否存在 Desmin 基因外显子8上的一个错意突变(Ile451Met)及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PAF-AH) 基因G994→T错义突变发生频率,以及它们与DCM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结合DNA测序分析89例DCM患者和110例对照组 Desmin 基因及 PAF-AH 基因可能突变位点(Ile451Met,Val279Phe).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检测后未能发现两组中存在 Desmin 基因(Ile451Met)突变, PAF-AH 基因突变(Val279Phe)发生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小样本中国成都地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未发现 Desmin 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Ile451Met突变,并且与 PAF-AH 基因突变(Val279Phe)无明显相关.
作者:王斌;饶莉;张林;周斌;王宇平;陈新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成骨生长肽(OGP)在体外对成骨细胞样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样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OGP(10-11 mol/L~10-7 mol/L),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RT-PCR法检测核心结合因子1( Cbfa1 ) mRNA的表达.结果 OGP对成骨细胞样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 P <0.05),大效应浓度为10-9 mol/L;能增加细胞内ALP活性( P <0.05),大效应浓度为10-8 mol/L;可促进 Cbfa1 mRNA的表达( P <0.05),其佳促进表达浓度为10-8 mol/L, Cbfa1 mRNA与β-actin mRNA像素值比值为0.89±0.02.结论 OGP可促进成骨细胞样细胞增殖,增强 Cbfa1 mRNA的表达水平.
作者:徐凌;梁星;黄姣;董强;夏露;胡建;张庆鸿;李小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鼓室注射 (intratympanic injection, IT) 地塞米松磷酸钠 (DSP) 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体内分布特征,探讨载药凝胶经圆窗膜吸收的规律,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DSP 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建立在外淋巴 (perilymph, PL)、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 和血中DSP 及地塞米松 (Dex) 的HPLC测定方法.经鼓室注射DSP 凝胶,并与溶液剂相比较,测定药物的体内分布和在PL 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鼓室注射DSP 原位凝胶,Dex在内耳组织的局部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AUC 是静脉注射溶液的593.7倍;药物作用时间明显延长,同鼓室注射溶液相比,t 1/2高28.6倍,MRT增加了近5倍.而且,当采用鼓室注射时,药物在体内其他部位分布甚少,在血和CSF中的浓度均远远低于PL.结论经鼓室给药的DSP原位凝胶对耳蜗具有明显的定位释药作用和缓释效果.
作者:陈钢;侯世祥;刘军;栾建刚;张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镁对离体培养的缺氧大鼠脑皮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皮质神经元分别给予MgSO4和Mg2+-ATP处理后连续给予97.5%N2和2.5%CO2混合气体,制成大鼠皮质神经元体外缺氧试验模型,分别观察缺氧后1、2、4 h不同时间神经元死亡率、神经细胞内Ca2+浓度(Fluo-3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的动态变化和培养液中LDH、K+、NSE浓度的变化.结果 MgSO4和Mg2+-ATP能减少缺氧状态下的脑皮质神经元钙内流( P <0.05),降低培养液中LDH、K+、NSE浓度( P <0.05),明显降低神经元死亡率( P <0.05).结论镁对离体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缺氧损伤有肯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洪波;罗祖明;羊洁;邹晓毅;孔双艳;张杰;曾虹;何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基因( CAGE )在颅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8种共17例正常组织,35例脑膜瘤和63例胶质瘤组织 CAGE 基因的表达.结果 CAGE 基因在除睾丸以外的正常组织中不表达;4例脑膜瘤(11.3%)和57例胶质瘤(90.5%)中 CAGE 基因表达阳性,该基因在两类肿瘤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胶质瘤Ⅰ级 CAGE 基因表达量为内对照的0.5±0.11倍,Ⅱ级为0.86±0.23倍,Ⅲ级为1.85±0.37倍,Ⅳ级为2.7±0.46倍,基因表达量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r =0.82).结论 CAGE 在脑胶质瘤细胞转化和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能成为胶质瘤的肿瘤特异性抗原.
作者:高飞;由田;吕晶玉;王运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构建β防御素2(BD2)融合血管内皮钙粘附素(VE-Cadherin)胞外段重组质粒,以期探讨其免疫后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PCR扩增成熟BD2片段和VE-Cadherin胞外段.以连接肽连接成熟BD2片段和VE-Cadherin胞外段,通过重叠PCR构建融合分子.将所得三种片段插入到pSecTag2B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T26肿瘤细胞,RT-PCR检测其表达.取转染COS细胞后的上清液做趋化实验,检测融合分子对树突状细胞(DC)的趋化作用.所得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后,皮下植入包裹CT26肿瘤细胞的藻酸盐微球,检测血管生成情况.结果测序证实三种质粒构建正确,能在真核细胞中顺利表达.BD2融合重组质粒和未融合的BD2质粒转染细胞后的上清液趋化DC的能力相近( P >0.05).与其余各组质粒免疫相比,融合重组质粒免疫后能够显著抑制藻酸盐微球中肿瘤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 P <0.01).结论 BD2融合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后的重组质粒免疫动物后能在体内有效地打破机体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免疫耐受.
作者:王国庆;王永生;王瑞;吴杨;杜小波;徐建容;刁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患者女,51岁.因发热2月,体重减轻2周入院.无恶心呕吐、腹痛、背痛、肩部疼痛及黄疸等.既往无烟酒嗜好及手术史.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血清生化均正常.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及癌抗原19-9水平均不升高.腹部B超可探及肝脏S2-4区有3 cm×3 cm低回声包块及肝内胆管积气,同时经CT及核磁共振检查证实.腹部及胸部影像学和内窥镜检查未发现肿瘤.
作者:彭兵;杜景平;邓兵;寸碧芸;蒋丽丽;张尚福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