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P与ALB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比对研究

邹德学;夏勇;陈延娥;吴夏枫;吴志成

关键词:ALB, TP, 比对, 偏差, 可接受性
摘要:目的 通过对总蛋白(TP)、清蛋白(ALB)在4个不同检测系统的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检测系统同一项目检测结果 的可比性.方法 按照NCCLS的EP9-A2文件要求,以Vitros950干式化学分析法为参比方法 (X),以Olympus AU640,2台Dimension Xpand-HM生化分析仪分析为待比方法 (Y),用患者新鲜血清测定TP,ALB,计算相关系数及直线田归方程,以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偏差临床是否可以接受.结果 4个检测系统测定同一检测项目相关性均良好(r>0.975);待比方法 (Y1,Y2和Y3)与参比方法 的结果 的预期偏差在医学决定水平临床均可接受.结论 不同仪器、不同测定方法 测定同一检测项目时,要进行对比分析,以保证检验结果 的准确、一致.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北方汉族人乙二醛酶I基因Ala111Glu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乙二醛酶I(GLO-I)基因Ala111Glu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61名对照组、99例糖尿病组和71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GLO-I基因Ala111Glu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住基因频率分布.分析基因多态性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 3组研究对象的GLO-I基因Ala111Glu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不同基因型亚组间HbAlc、血糖、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痛的危险因素,HDL-C则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保护因素(β=-2.708,Exp(β)=0.067,95%CI=0.009~0.488,P=0.008).结论 GLO-I基因Ala111Glu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无明显关联性,不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金勋;夏良裕;宋耀虹;张麟;尹志农;鄢盛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癌胸腔积液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肺耐药蛋白基因检测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114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标本(腺癌80例,鳞癌17例,差分化癌10例,小细胞癌7例)肺耐药蛋白基因表达,并进行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结果 腺癌、鳞癌、差分化癌及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LRP mRNA阳性率及中位拷贝数分别为72.94%(62/85),45.45%(5/11),40.00%(4/10),28.57%(2/7);23.58,19.22,20.15,8.36 copies/ml.非小细胞肺癌各种病理类型标本中LRP mR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P均<0.05),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各种病理类型中,以腺癌LRP mRNA阳性率高;非小细胞肺癌各种病理类型胸腔积液标本LRP mRNA中位拷贝数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胸腔积液LRP mRNA检出,不仅明确了肺癌的诊断,也表明该肺癌细胞具有耐药性.

    作者:齐学远;陈余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西安幼儿园827名儿童血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目的 通过对幼儿园儿童全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检测,了解各元素的缺乏情况以及和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的关系.为儿童进一步平衡膳食,合理补充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园827名儿童晨起空腹采静脉血,测定全血中锌、钙、铁、镁、铜的含量,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用WHO 0~6岁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9分法评价,分为均值上、均值下两组,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元素的缺乏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锌(51.5%)、钙(26.1%)、铁(19.6%),而镁、铜的缺乏率为0%;分析了锌、钙、铁的结果 发现男孩、女孩,日托、全托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4岁组的锌(71.5%)、钙(33.2%)、铁(23.4%)缺乏率均高,其次是3岁组,5岁组缺乏率低.身高均值上、均值下各微量元素无显著性差异,体重均值上、均值下的儿童血中钙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均值下幼儿钙的缺乏率为30.4%,均值上的为24.0%.结论 全因幼儿血中锌、钙、铁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尤其是4岁组幼儿,需要针对锌、钙、铁的缺乏制定食谱,更加合理安排膳食,进一步加强对儿童家长、教师的膳食营养知识、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范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菌群失调的研究

    目的 以健康老年人群呼吸道菌群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老年呼吸道感染过程中随着疾病的发展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及感染治疗过程中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2003年7月~2005年12月间老年人(年龄大于60岁)健康组60例在不同季节的咽拭子进行需氧培养、厌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同时采集60例门诊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未使用抗生素治疗)咽拭子及120例呼吸道反复感染老年患者(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的咽拭子进行同样的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在不同季节老年人群组的咽部正常菌群的分布及感染状态下呼吸道菌群数量变化和失调.结果 健康老年人群之间咽拭子的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是无明显差异的(P>0.05);而老年感染组的咽拭子细菌菌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120例老年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在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其咽拭子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广谱抗生素应用后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结论 呼吸道菌群在健康老年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菌群数量稳定,但在呼吸道感染时其菌群可失调导致呼吸道感染.而且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选择出呼吸道高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作者:张利侠;詹颉;刘波;归巧娣;任健康;孙莉;杨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TP与ALB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比对研究

    目的 通过对总蛋白(TP)、清蛋白(ALB)在4个不同检测系统的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检测系统同一项目检测结果 的可比性.方法 按照NCCLS的EP9-A2文件要求,以Vitros950干式化学分析法为参比方法 (X),以Olympus AU640,2台Dimension Xpand-HM生化分析仪分析为待比方法 (Y),用患者新鲜血清测定TP,ALB,计算相关系数及直线田归方程,以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偏差临床是否可以接受.结果 4个检测系统测定同一检测项目相关性均良好(r>0.975);待比方法 (Y1,Y2和Y3)与参比方法 的结果 的预期偏差在医学决定水平临床均可接受.结论 不同仪器、不同测定方法 测定同一检测项目时,要进行对比分析,以保证检验结果 的准确、一致.

    作者:邹德学;夏勇;陈延娥;吴夏枫;吴志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胸苷激酶是评估血液肿瘤治疗和预后的良好增殖标志物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疾病,大量研究和防治资料证实,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死亡率有效办法.因此,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肿瘤防治的重点和热点,胸苷激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肿瘤标志物,也是近年来研究探讨的一个热点.

    作者:张卫星;沈林;郝万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类型胸腔积液表达癌胚抗原mRNA的差别

    目的 分析癌胚抗原mRNA(CEA mRNA)在不同类型胸腔积液(包括良性漏出液、良性渗出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的差别,探讨CEA mRNA指标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良性漏出液、良性渗出液和恶性胸腔积液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CEA mRNA,比较各类胸腔积液检测结果 的差别.结果 漏出液、渗出液和恶性胸腔积液表达CEA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1/103),3.7%(4/107)和81.2%(134/165),恶性胸腔积液表达CEA mRNA的阳性率远远高于良性胸腔积液(P<0.01).结论 良、恶性胸腔积液CEA mRNA的表达具有极显著性差别,CEA mRNA具有高度的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作者:薛承岩;卢云涛;杜新生;杨林瀛;宋立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从骨髓采集袋残留物可分离扩增大量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 探讨从骨髓采集袋残留物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以DMEM-LG直接冲洗和以DMEM-LG联合0.05 mmol/L EDTA PBS冲洗用过的骨髓采集袋,所获取的细胞悬液以Pereol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进行MSCs分离和扩增.以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所扩增细胞.结果 与直接冲洗组比较,联合冲洗组每袋可获取更多的单个核细胞(MNC)(2.90×108±0.50×108 VS 1.42×108 ±0.41×108,P<0.001);一定数量的联合冲洗组MNC可形成更多的纤维母细胞克隆形成单位(66.33±8.45/106 VS 24.33±4.84/106,P<0.001);经30 d扩增后,联合冲洗组每袋可获取更多的MSCs(3.70×108±0.70×108 VS 1.19×108±0.38×108,P<0.001).所扩增细胞均表达CD105,CD29,HLA-ABC,不表达CD45,CD34,CD14,HLA-DR和CD31,都可向成骨、脂肪和软骨分化.结论 从用过的骨髓采集袋这一通常丢弃的废物可分离、扩增到大量MSCs,以DMEM-LG联合EDTA冲洗可提高MSCs收获量,这为需要大量MSCs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潜在的细胞来源.

    作者:李建新;周宇;周薇;胡艳华;聂李平;张红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锌、铁、铜含量的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锌、铁、铜水平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方法 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用药前血清标本,使用罗氏PS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锌、铁、铜离子含量,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其中锌离子测定采用比色法,铁、铜离子测定采用终点法.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锌(6.85±1.36 μmol/L)、铁(3.90±0.41μmol/L)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锌13.30±1.75μmol/L,铁5.61±0.52μmol/L),P<0.01;血清铜(14.40±2.91μmol/L)离子水平与对照组(铜14.80±2.96μmol/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锌、铁、铜离子含量与小儿肺炎支原体关系密切,可通过调节三者在血清中的含量来预防和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作者:朱飞;周育栀;邱群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在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对血尿原因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尿红细胞>8 000个/ml,其中畸形红细胞>70%;Gl红细胞≥5%,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评估其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238例血尿患者,其中12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肾小球疾病,118例为非肾小球性疾病.通过评估患者肾脏活检与连续三次不同时间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达到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标准与肾小球疾病的符合率,计算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此诊断标准的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90.16%.结论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对肾小球性血尿定位诊断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罗福东;廖焕兰;吴新忠;邓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电磁阀故障及排除一例

    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是德国拜尔公司新推出的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它采用化学发光技术和磁性微粒子分离技术,广泛用于内分泌激素、过敏源、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等重要指标的测定.

    作者:国秀芝;韩建华;赵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性激素与原发性不孕症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女性性激素的变化规律与原发性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不孕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对照组20例,以性激素检测为指标.结果 月经周期第10 d观察组E2,P,PRL,P/E2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月经周期第20 d现察组P,P/E2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RL较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FSH,LH,T,LH/FSH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女性性激素的变化与原发性不孕症具有相关性,能够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作者:李文东;康艳丽;李灿东;高碧珍;丁杰;黄熙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的关系及检测意义

    目的 通过对前S1抗原的检测,探讨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五项标志物(乙肝五项)的关系及检测前S1抗原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和HBV标志物,并将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的十种不同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176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抗原阳性113例,而176例HBsAg阴性血清前S1抗原全部阴性;HBsAg阳性的三种模式,即模式1:HBsAg(+)HBeAg(+)HBeAb(+),模式2:HBsAg(+)HBeAb(+)HBcAb(+),模式3:HBsAg(+)HBcAb(+),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1.43%(15/21),63.50%(87/137),61.11%(11/18),经χ2检验,P>0.05,三种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率为11.93%(21/176),前S1抗原阳性率为64.20%(113/176),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只存在于HBsAg阳性血清中,其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是反映HBV复制的重要指标,因此,检测前S1抗原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蓉;姬晓红;张中伟;郭欣;孙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Her2/neu基因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人Her2/neu基因mR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评价该方法 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方法 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克隆栽体pGEM-T-Her2/neu作为定量模板,通过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来定量起始模板,以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且在GeneAmp 5700型检测议上测定10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Her2/neu表达卅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同时对大值及小值重复测量.结果 Her2/neu动态检测范围为103~107拷贝/μg RNA(r≥0.996),内参β-actin的动态检测范围为103~108拷贝/μg RNA(r>0.998).10例检测癌组织的Her2/neu表达范围为6.6×104~4.7×106拷贝/μg,大值10次重复测量值为(4.65±0.55)×106>拷贝/μg,小值10次重复测量值为(7.36±0.75)×104拷贝/μg.结论 成功建立人Her2/neu基因表达RT-PCR检测方法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Her2/neu基因表达水平,为进一步应用于乳腺癌预后判断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作者:陆慧琦;耿红莲;孙静;徐毅;韩焕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因检验结果互认而进行的补体检测结果校正研究

    目的 探讨利用混合血清制备质控参考品对不同实验室间补体C3,C4检测结果 进行校准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检测单份血清和由这些单份血清制备的混合血清的C3,C4,比较单份血清检测值的均数与混合血清检测值的接近程度;将100份正常人血清(40岁以下成人,男女各半)等量混合为参比血清与1名患者血清同时送6家临床实验室检测,依照同一实验室检测的参比血清检测值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给定的各项目的 参考值对患者血清检测值进行校准,观察校准效果.结果 混合血清检测值与单份血清测定值的均数十分接近;患者血清迟6家临床实验室C3,C4检测结果 的CV值分别为10.32%和16.14%,校准后为4.99%和6.53%.结论 依照参比血清检测值和约定真值对待栓血清C3,C4检测值进行校准效果明显.

    作者:刘辉;马悦;张静;袁宏;宫晓红;宗建国;徐维家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红蛋白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红蛋白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诊断的效能.方法 应用根据HPLC原理的D-10离子交换层析仪,对56例临床疑诊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患者进行血红蛋白分析;同时应用单管多重PCR法和PCR/RDB技术分别检测其α,β珠蛋白基因突变.结果 基因分析共检出32例阳性(27例β珠蛋白基因突变,5例α珠蛋白基因缺失),以HbA2 > 4.0%或HbF>10.0%(1岁~成人)作为血红蛋白分析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以HbA2<1.5%作为对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标准,则血红蛋白分析与基因分析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诊断一致率迭92.2%;β基因突变中纯合子(双重杂合予)与杂合子HbF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HPLC技术的血红蛋白分析,与基因分析有良好的符合性,可用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诊断.

    作者:唐宁;夏汛生;张碧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种TRAIL受体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四种TRAIL受体DcR1,DcR2,DR4,DR5 mRNA含量的方法 ,探讨其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价值,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免疫指标与四种TRAIL受体的相关性.方法 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以人基因GAPDH为内参照,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 检测35例健康人和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IgG,IgA,IgM,C3,C4.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受体DcR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受体DcR2,DR4,DR5 mRN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清中的C3和IgG显著下降(P<0.01),且与DcR1的变化成负相关,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TRAIL受体DcR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RAIL受体DcR1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有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了新的线索.

    作者:周晔;邓安梅;陈燕;谷明莉;吴传勇;陈波;陈孙孝;仲人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IFN-γ和TNF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第5 d给予IFN-γ和/或TNF治疗,观察治疗后半数死亡时间、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脾内活菌数,检测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水平(ELLSA法)及MΦ产生NO水平(用Griess试剂).结果 IFN-γ和TNF联用组与单纯攻毒组比较明显延长感染小鼠丰数死亡时间、降低感染小鼠35 d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感染小鼠脾内活菌数,脾细胞IFN-γ分泌水平明显升高,IL-4分泌水平显著降低,MO产生NO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IFN-γ和TNF联合诱导MΦ产生NO,促进Th1细胞反应,抑制Th2细胞反应,改变了Th1/Th2平衡,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产生保护效应.

    作者:汤红明;刘君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NA干扰技术及应用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细胞内双链mRNA特异性降解现象,属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机制.RNAi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抵抗病毒入侵、调控基因表达的监控机制.目前已成功用于基因功能和信号转导的研究,在基因治疗方面也显现出良好前景.

    作者:林盛国;张嵘;王家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朔州市健康成人血清胆红素测定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 调查探讨朔州市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胆红素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 ,随机抽取朔州市370名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测定值,编制频数分布表,并按性别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并与西安地区、深圳、广东茂名地区人群进行比较,观察胆红素参考值的变化.结果 朔州市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TBIL,DBIL水平比原参考值明显升高(P<0.01),TBIL75%(P75)和95%(P95)位点值分别为19.33 μmol/L和25.35 μmol/L,DBIL75%(P75)和95%(P95)位点值分别为2.52 μmol/L和3.38 μmol/L.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朔州市区健康体检人群中女性TBIL与广东茂名地区女性TBIL无显著性差异(P>0.25)外,与其余各地区血清TBIL水平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朔州市原血清胆红素参考值已不能客观地反映人群的胆红素水平是否为异常变化,应以新的参考范围用于临床诊断.

    作者:张翠萍;谢怀叶;苍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