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林帕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排除一例

马春明

关键词:自动生化分析仪, 医院检验科, 仪器维修, 使用说明书, 生化项目, 软件功能, 故障, 测试速度, 准确性, 重复性, 大批量, 兴趣, 经验, 检查, 检测, 冬天, 标明
摘要:奥林帕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速度快、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软件功能也比较完善,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大批量生化项目的检测.2006年冬天,我市某医院检验科的奥林帕斯AU400突然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因多年来笔者对仪器维修感兴趣并有一定的经验,故求助于笔者,在参阅仪器使用说明书后也不得而知,因说明书中未标明此故障,后经反复检查,得出症结所在,并给与排除,现介绍给大家,特别是本仪器的使用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患者交叉配血结果异常的解决方案研究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的交叉配血异常结果 进行分析,提出此情况下准确发布实验结果 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 收集了4例肝硬化患者的交叉配血结果 异常的病例,ABO血型以外抗体筛查和自身对照实验采用抗人球蛋白法,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的反应情况,密切观察输血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ABO血型以外抗体筛查和自身对照实验为阴性,4例病例均出现聚凝胺法的主侧凝集,而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的主侧不凝集,三种实验方法 次侧均不凝集的情况,流式细胞术结果 显示患者血中无针对献血员红细胞的抗体,输血后未出现急性输血反应.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的配血实验中,遇到异常的实验结果 时,应以抗人球蛋白法为准.

    作者:郭康社;陆华;邢荷香;蒋媛媛;张建耕;徐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朔州市健康成人血清胆红素测定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 调查探讨朔州市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胆红素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 ,随机抽取朔州市370名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测定值,编制频数分布表,并按性别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并与西安地区、深圳、广东茂名地区人群进行比较,观察胆红素参考值的变化.结果 朔州市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TBIL,DBIL水平比原参考值明显升高(P<0.01),TBIL75%(P75)和95%(P95)位点值分别为19.33 μmol/L和25.35 μmol/L,DBIL75%(P75)和95%(P95)位点值分别为2.52 μmol/L和3.38 μmol/L.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朔州市区健康体检人群中女性TBIL与广东茂名地区女性TBIL无显著性差异(P>0.25)外,与其余各地区血清TBIL水平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朔州市原血清胆红素参考值已不能客观地反映人群的胆红素水平是否为异常变化,应以新的参考范围用于临床诊断.

    作者:张翠萍;谢怀叶;苍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四种TRAIL受体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四种TRAIL受体DcR1,DcR2,DR4,DR5 mRNA含量的方法 ,探讨其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价值,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免疫指标与四种TRAIL受体的相关性.方法 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以人基因GAPDH为内参照,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 检测35例健康人和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IgG,IgA,IgM,C3,C4.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受体DcR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受体DcR2,DR4,DR5 mRN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清中的C3和IgG显著下降(P<0.01),且与DcR1的变化成负相关,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TRAIL受体DcR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RAIL受体DcR1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有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了新的线索.

    作者:周晔;邓安梅;陈燕;谷明莉;吴传勇;陈波;陈孙孝;仲人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性能评价

    目的 验证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各项性能参数.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相关文件,对D-Dimer PLUS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上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 检测下限83.86μg/L;线性范围0~2 000 μg/L;回收率93%~113%;低值和高值批内不精密度(变异系数CV%)5.31%和2.67%,低值和高值总不精密度4.69%和4.14%;与mini-VIDAS(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测定结果 进行比对,相关系数r=0.915,平均百分偏差634.6%;内源性干扰物结合胆红素、乳糜微粒、溶血血红蛋白对D-二聚体测定结果 产生影响的浓度值分别为299 mg/L,882 FTU和7.8 g/L,游离胆红素和类风湿因子浓度达362 mg/L和540,000 IU/L时,D-二聚体测定结果 没有显著变化;验证参考值范围0~398 μg/L,高于厂家提供的参考值范围0~324μg/L,需重新建立参考值范围.结论 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具有符合临床要求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可用于临床诊断实验.

    作者:苏薇;邱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IFN-γ和TNF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第5 d给予IFN-γ和/或TNF治疗,观察治疗后半数死亡时间、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脾内活菌数,检测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水平(ELLSA法)及MΦ产生NO水平(用Griess试剂).结果 IFN-γ和TNF联用组与单纯攻毒组比较明显延长感染小鼠丰数死亡时间、降低感染小鼠35 d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感染小鼠脾内活菌数,脾细胞IFN-γ分泌水平明显升高,IL-4分泌水平显著降低,MO产生NO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IFN-γ和TNF联合诱导MΦ产生NO,促进Th1细胞反应,抑制Th2细胞反应,改变了Th1/Th2平衡,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产生保护效应.

    作者:汤红明;刘君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从骨髓采集袋残留物可分离扩增大量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 探讨从骨髓采集袋残留物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以DMEM-LG直接冲洗和以DMEM-LG联合0.05 mmol/L EDTA PBS冲洗用过的骨髓采集袋,所获取的细胞悬液以Pereol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进行MSCs分离和扩增.以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所扩增细胞.结果 与直接冲洗组比较,联合冲洗组每袋可获取更多的单个核细胞(MNC)(2.90×108±0.50×108 VS 1.42×108 ±0.41×108,P<0.001);一定数量的联合冲洗组MNC可形成更多的纤维母细胞克隆形成单位(66.33±8.45/106 VS 24.33±4.84/106,P<0.001);经30 d扩增后,联合冲洗组每袋可获取更多的MSCs(3.70×108±0.70×108 VS 1.19×108±0.38×108,P<0.001).所扩增细胞均表达CD105,CD29,HLA-ABC,不表达CD45,CD34,CD14,HLA-DR和CD31,都可向成骨、脂肪和软骨分化.结论 从用过的骨髓采集袋这一通常丢弃的废物可分离、扩增到大量MSCs,以DMEM-LG联合EDTA冲洗可提高MSCs收获量,这为需要大量MSCs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潜在的细胞来源.

    作者:李建新;周宇;周薇;胡艳华;聂李平;张红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它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具有抗菌作用强,毒性小的特点,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类抗生素.

    作者:刘云芳;杨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非配套检测系统的溯源性和可比性

    目的 探讨实现非配套检测系统常规生化结果 的溯源性和可比性的方法 .方法 将cfas校准品中的定值转移至新鲜患者血清,并以该血清为临时校准品,校准非配套检测系统,在非配套检测系统上对cfas校准品进行赋值,将cfas校准品的标示值转化为校准非配套检测系统的实际校正值,再用此值校准非配套检洲系统,判断偏倚是否可以接受.结果 非配套检测系统与配套检测系统不具有可比性的六个项目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无机磷(P),经校准后与配套检测系统的偏倚均小于CLIA'88允许误差(TEa)的1/4,临床可以接受.结论 对校准品通过配套试剂检测系统量值传递后重新赋值是实现非配套检测系统可比性的有效途径.

    作者:殷昌斌;刘巍;李家伟;吴立山;宋克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配合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配合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6例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随即分为2组,包括交叉配合组及对照组,其中交叉配合组18例.应用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实验(MASPAT)进行血小板交又配合实验,对照组18例采用血小板随即输注.并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 h和24 h检测血小板计数,并以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CCI)判断输注效果 结果 交叉配合组与对照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3.3%和36.6%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经MASPT进行血小板配合输注能显著提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

    作者:荣保平;张献清;霍保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大蛋白与HBV-DNA相关性研究及在不同性别、年龄群体中的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以及与乙肝病毒DNA的相关性,分析各检测方法 在男女群体中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1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LHBS和定性PCR跟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HBV-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动力法检测ALT.结果 71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LHBS、HBV-DNA的检测结果 显示:HBeAg(+)模式的HBV-DNA与LHBS检测结果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不受性别、年龄的影响.HBeAg(-)模式的HBV-DNA与LHBS检测结果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男性组HBV-DNA阳性率略高于女性组,年长组大于年轻组,年轻群体LHBS阳性率略高于年长群体.HBeAg(+)模式群体中ALT>40 U/L的比例远大于HBeAg(-)模式群体.结论 在HBeAg(+)模式群体中乙肝病毒大蛋白与HBV-DNA检测有较高符合性,HBeAg(+)模式群体中及年长群体中肝受损程度较明显.在HBeAg(-)模式群体中乙肝病毒大蛋白阳性率高于HBV-DNA.LHBS是反映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情况的新的血清免疫学指标.

    作者:凌利芬;陆学东;吴正林;钟小强;林广城;王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的关系及检测意义

    目的 通过对前S1抗原的检测,探讨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五项标志物(乙肝五项)的关系及检测前S1抗原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和HBV标志物,并将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的十种不同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176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抗原阳性113例,而176例HBsAg阴性血清前S1抗原全部阴性;HBsAg阳性的三种模式,即模式1:HBsAg(+)HBeAg(+)HBeAb(+),模式2:HBsAg(+)HBeAb(+)HBcAb(+),模式3:HBsAg(+)HBcAb(+),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1.43%(15/21),63.50%(87/137),61.11%(11/18),经χ2检验,P>0.05,三种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率为11.93%(21/176),前S1抗原阳性率为64.20%(113/176),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只存在于HBsAg阳性血清中,其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是反映HBV复制的重要指标,因此,检测前S1抗原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蓉;姬晓红;张中伟;郭欣;孙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C-920EO+血液分析仪常见报警与排除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手工的血细胞检查方法逐渐被高效精密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所代替,我院2001年引进了瑞典产AC-920EO+血液分析仪,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与实践,本人对该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所遇到的问题不断地加以探索和总结,有效地排除常见报警故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邓宗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末梢血中苯丙氨酸与酪氨酸及在苯丙酮尿症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末梢血液中的苯丙氨酸(Phe)与酪氨酸(Tyr)并用于苯丙酮尿症(PKU)的筛查.方法 末梢血标本与等量5%(v/v)高氯酸溶液混合处理去除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20 μl直接进样分析.用Hypersil C8色谱柱(6.0mm×300mm,10μ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5:95),流速1.5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10 nm,室温下测定.结果 末梢血中Tyr和Phe均分离良好,保留时间分别为5.88 min和8.43 min.102例健康儿童指血Phe浓度67.7±15.4/μmol/L,Tyr浓度为62.2±13.9μmol/L,Phe/Tyr比值为1.15±0.27.32例正常新生儿足跟血Phe浓度为66.2±20.5 μmol/L,Tyr浓度为59.5±18.8/μmol/L,Phe/Tyr比值为1.12±0.24.结论 该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法 简便快速,成本低康,适合于末梢血中Phe和Tyr的同时测定及PKU的筛查与监控.

    作者:莫喜明;唐爱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自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应考虑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水平测定以对很多血液和免疫方面的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而愈来愈被重视,逐渐成为临床实验室的常规项目.免疫比浊测定法(im-munoturbidimetry)因同时具备生化检测的快速性和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可进行血清Ig的快速、准确定量,临床实验中应用较广泛.

    作者:罗浔阳;孙兵;胡金曹;张葵;顾光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奥林帕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排除一例

    奥林帕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速度快、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软件功能也比较完善,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大批量生化项目的检测.2006年冬天,我市某医院检验科的奥林帕斯AU400突然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因多年来笔者对仪器维修感兴趣并有一定的经验,故求助于笔者,在参阅仪器使用说明书后也不得而知,因说明书中未标明此故障,后经反复检查,得出症结所在,并给与排除,现介绍给大家,特别是本仪器的使用者.

    作者:马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菌群失调的研究

    目的 以健康老年人群呼吸道菌群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老年呼吸道感染过程中随着疾病的发展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及感染治疗过程中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2003年7月~2005年12月间老年人(年龄大于60岁)健康组60例在不同季节的咽拭子进行需氧培养、厌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同时采集60例门诊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未使用抗生素治疗)咽拭子及120例呼吸道反复感染老年患者(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的咽拭子进行同样的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在不同季节老年人群组的咽部正常菌群的分布及感染状态下呼吸道菌群数量变化和失调.结果 健康老年人群之间咽拭子的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是无明显差异的(P>0.05);而老年感染组的咽拭子细菌菌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120例老年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在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其咽拭子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广谱抗生素应用后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结论 呼吸道菌群在健康老年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菌群数量稳定,但在呼吸道感染时其菌群可失调导致呼吸道感染.而且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选择出呼吸道高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作者:张利侠;詹颉;刘波;归巧娣;任健康;孙莉;杨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抗原gG1,gG2表达产物复性与纯化

    目的 探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单纯疱疹(HSV)Ⅰ,Ⅱ型分型抗原gG1,gG2包涵体的复性与纯化方法 .方法 采用含氧化/还原谷胱甘肽(1:6)透析液透析法复性,并配合Ni2+固相化的HiTrap Chelating HP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动物免疫实验、SDS-PAGE凝胶电泳对复性纯化后的抗原免疫活性、纯度给以鉴定.结果 复性后的表达抗原具有相当于细胞培养法获得的天然抗原的免疫活性和抗原活性,且纯度迭90%以上.结论 建立的gG1,gG2包涵体的复性与纯化方法 可以用于该类原核表达抗原的大量制备工作,获得的高纯度,高活性抗原可以应用于相关病原体感染临床诊断试剂盒的开发.

    作者:ZHANG Xiao-yan;张小艳;杨来智;吴润香;安社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血液中的铅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血液中铅的方法 .方法 以氯化钯、硝酸铵和Trionx-100作为基体改进剂,血液样品经稀释后直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 氯化钯、硝酸铵和Trionx-100基体改进剂的使用,可将灰化温度提高到1 000℃,降低血液成分对测定结果 的影响.线性范围为0~80μg/L,相关系数在0.9980以上,相对偏差为55%~12.2%,回收率为90.1%~106.2%,方法 的检出限为1.1 μg/L.结论 此方法 具有准确可靠、简便快速、样品不需要消化、污染小等优点,可适用于血铅的测定.

    作者:上官淑芳;黄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大量滥用抗生素,细菌形成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肠杆菌带来的耐药严重的威胁着感染病人的恢复.肠杆菌形成的耐药包括自身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在很大程度上与细菌自身的基因发生改变有关.该文从这两方面对肠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梁伟;黄留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耐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的流行现状及耐药特征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基因的流行情况以及其耐药特征.方法 PCR法对37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检测.K-B纸片法检测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结果 3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测出含qnr基因阳性菌株7株(18.92%),均为qnrS基因.阳性株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湖北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qnr基因的流行,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应加强对该类基因的监测.

    作者:李娟;李从荣;黄俊;李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