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因子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汤红明;刘君炎

关键词:结核病, 细胞因子, 免疫应答, 免疫保护
摘要: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IFN-γ和TNF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第5 d给予IFN-γ和/或TNF治疗,观察治疗后半数死亡时间、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脾内活菌数,检测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水平(ELLSA法)及MΦ产生NO水平(用Griess试剂).结果 IFN-γ和TNF联用组与单纯攻毒组比较明显延长感染小鼠丰数死亡时间、降低感染小鼠35 d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感染小鼠脾内活菌数,脾细胞IFN-γ分泌水平明显升高,IL-4分泌水平显著降低,MO产生NO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IFN-γ和TNF联合诱导MΦ产生NO,促进Th1细胞反应,抑制Th2细胞反应,改变了Th1/Th2平衡,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产生保护效应.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纤溶活性变化及药物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变化及其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及免疫法等定量分析47例AMI患者入院即刻及治疗14 d后血浆vWF,FIB,DD,t-PA,PAI等相关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14d后AMI患者中氯吡格雷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vWF,FIB,DD,t-PA,PAI水平变化.结果 AMI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vWF,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纤溶活性指标t-PA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1),PAI,DD水平升高(P<0.01).治疗14 d后血浆vWF,FIB,t-PA水平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氯吡格雷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t-PA,FIB,PAI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有明显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明显改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

    作者:吕晓莉;党小军;刘丹萍;王华;苍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TP与ALB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比对研究

    目的 通过对总蛋白(TP)、清蛋白(ALB)在4个不同检测系统的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检测系统同一项目检测结果 的可比性.方法 按照NCCLS的EP9-A2文件要求,以Vitros950干式化学分析法为参比方法 (X),以Olympus AU640,2台Dimension Xpand-HM生化分析仪分析为待比方法 (Y),用患者新鲜血清测定TP,ALB,计算相关系数及直线田归方程,以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为标准,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偏差临床是否可以接受.结果 4个检测系统测定同一检测项目相关性均良好(r>0.975);待比方法 (Y1,Y2和Y3)与参比方法 的结果 的预期偏差在医学决定水平临床均可接受.结论 不同仪器、不同测定方法 测定同一检测项目时,要进行对比分析,以保证检验结果 的准确、一致.

    作者:邹德学;夏勇;陈延娥;吴夏枫;吴志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如何提高生化仪Konelab-60检测速度

    一台生化分析仪怎样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大批体检任务,这是每个检验操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生化室因为送检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而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人员怨声载道,如何制定好计划,在现有条件下完成上午的工作量,笔者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周艺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锌、铁、铜含量的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锌、铁、铜水平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方法 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用药前血清标本,使用罗氏PS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锌、铁、铜离子含量,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其中锌离子测定采用比色法,铁、铜离子测定采用终点法.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锌(6.85±1.36 μmol/L)、铁(3.90±0.41μmol/L)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锌13.30±1.75μmol/L,铁5.61±0.52μmol/L),P<0.01;血清铜(14.40±2.91μmol/L)离子水平与对照组(铜14.80±2.96μmol/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锌、铁、铜离子含量与小儿肺炎支原体关系密切,可通过调节三者在血清中的含量来预防和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作者:朱飞;周育栀;邱群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类风湿因子(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检测85例RA患者,44例非RA自身免疫病痛人,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GPI浓度,并同时检测RF,抗CCP抗体含量,对各组间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非RA自身免疲病组和健康对照组GPI浓度(μg/ml)及阳性率(%)分别为20.37±56.54和44.7,0.82±2.83和15.9,0.073±0.053和0.RA组GPI浓度和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 血清GPI检测对RA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RA诊断的一个新的血清学指标,和RF,抗CCP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对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张迎梅;林宁;姜玉章;陈滢;杨玉芹;胡玲;王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IFN-γ和TNF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第5 d给予IFN-γ和/或TNF治疗,观察治疗后半数死亡时间、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脾内活菌数,检测脾细胞分泌IFN-γ和IL-4水平(ELLSA法)及MΦ产生NO水平(用Griess试剂).结果 IFN-γ和TNF联用组与单纯攻毒组比较明显延长感染小鼠丰数死亡时间、降低感染小鼠35 d内的死亡率、显著减少感染小鼠脾内活菌数,脾细胞IFN-γ分泌水平明显升高,IL-4分泌水平显著降低,MO产生NO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IFN-γ和TNF联合诱导MΦ产生NO,促进Th1细胞反应,抑制Th2细胞反应,改变了Th1/Th2平衡,对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产生保护效应.

    作者:汤红明;刘君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电磁阀故障及排除一例

    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是德国拜尔公司新推出的一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它采用化学发光技术和磁性微粒子分离技术,广泛用于内分泌激素、过敏源、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等重要指标的测定.

    作者:国秀芝;韩建华;赵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大蛋白与HBV-DNA相关性研究及在不同性别、年龄群体中的差异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用于临床诊断的价值以及与乙肝病毒DNA的相关性,分析各检测方法 在男女群体中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1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LHBS和定性PCR跟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HBV-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动力法检测ALT.结果 71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LHBS、HBV-DNA的检测结果 显示:HBeAg(+)模式的HBV-DNA与LHBS检测结果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不受性别、年龄的影响.HBeAg(-)模式的HBV-DNA与LHBS检测结果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男性组HBV-DNA阳性率略高于女性组,年长组大于年轻组,年轻群体LHBS阳性率略高于年长群体.HBeAg(+)模式群体中ALT>40 U/L的比例远大于HBeAg(-)模式群体.结论 在HBeAg(+)模式群体中乙肝病毒大蛋白与HBV-DNA检测有较高符合性,HBeAg(+)模式群体中及年长群体中肝受损程度较明显.在HBeAg(-)模式群体中乙肝病毒大蛋白阳性率高于HBV-DNA.LHBS是反映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情况的新的血清免疫学指标.

    作者:凌利芬;陆学东;吴正林;钟小强;林广城;王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S100β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3例脑梗死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现察并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程度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含量变化,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S1006蛋白(0.025±0.017μg/L)和hs-CRP(7.147±10.503 mg/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17±0.009 μg/L,2.679±1.678 mg/L),均P<0.05,并且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增高和梗死面积的增加,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含量亦明显升高;S100蛋白水平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和hs-CRP浓度均明显增高.S100β蛋白和hs-CRP蛋白浓度高低不仅可以给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菁;郝晓柯;张小宁;余妍;程晓东;彭道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 对40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进行检测.结果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FT3,FT4较对照组低(P<0.05),而TSH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 W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

    作者:张文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深圳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单向阀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深圳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深圳迈瑞公司的产品,为任选式、多通道、多项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此仪器的清洗系统主要由清洗液桶、单向阀、马达、搅拌棒、样本针、试剂针、清洗池等构成.生化分析仪清洗部分对检验结果影响非常大,单向阀是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清洗部件之一,包括负责内壁清洗的内冲阀,负责外壁清洗的外冲阀,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对泵的保护,降低泵的压力.

    作者:何文军;陈丽娥;黄永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深圳地区婴幼儿人类杯状病毒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婴幼儿人类杯状病毒(HuCV)感染状况和对HuCV阳性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分析.方法 采集连续二个秋冬季腹泻流行期间来深圳儿童医院就诊的临床检验已排除寄生虫、细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 为阴性的3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26份,应用分型引物RT-PCR法检测HuCV的诺如病毒(norovirus,NoV)G Ⅰ和G Ⅱ群和扎如病毒(sappovirus,SaV),扩增产物通过1.5 g/dl琼脂糖凝胶电泳鏊定.部分阳性标本测序,结合GenBank参考株相应棱苷酸序列进行进化和型别流行特点分析.结果 HuCV阳性率11.06%(25/226),其中NoV阳性率10.62%(24/226),SaV阳性率0.44%(1/226),检测出NoV阳性株GⅡ/4群18株,G Ⅰ/3群5株,1株尚不能确定所属群(占4.17%,1/24).1株SaV为SG Ⅱ/1群.7月~24月龄为NoV高发年龄段.结论 HuCV是深圳地区婴幼儿冬季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流行株为NoV的G Ⅱ/4群,同时,还发现SaV的SG Ⅱ/1群存在.

    作者:金玉姬;岳丽杰;李蔷;邓芳梅;李德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癌胸腔积液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肺耐药蛋白基因检测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114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标本(腺癌80例,鳞癌17例,差分化癌10例,小细胞癌7例)肺耐药蛋白基因表达,并进行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结果 腺癌、鳞癌、差分化癌及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LRP mRNA阳性率及中位拷贝数分别为72.94%(62/85),45.45%(5/11),40.00%(4/10),28.57%(2/7);23.58,19.22,20.15,8.36 copies/ml.非小细胞肺癌各种病理类型标本中LRP mR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P均<0.05),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各种病理类型中,以腺癌LRP mRNA阳性率高;非小细胞肺癌各种病理类型胸腔积液标本LRP mRNA中位拷贝数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胸腔积液LRP mRNA检出,不仅明确了肺癌的诊断,也表明该肺癌细胞具有耐药性.

    作者:齐学远;陈余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耐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的流行现状及耐药特征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基因的流行情况以及其耐药特征.方法 PCR法对37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检测.K-B纸片法检测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结果 3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测出含qnr基因阳性菌株7株(18.92%),均为qnrS基因.阳性株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湖北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qnr基因的流行,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应加强对该类基因的监测.

    作者:李娟;李从荣;黄俊;李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C-920EO+血液分析仪常见报警与排除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手工的血细胞检查方法逐渐被高效精密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所代替,我院2001年引进了瑞典产AC-920EO+血液分析仪,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与实践,本人对该仪器的使用与维护所遇到的问题不断地加以探索和总结,有效地排除常见报警故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邓宗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的关系及检测意义

    目的 通过对前S1抗原的检测,探讨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五项标志物(乙肝五项)的关系及检测前S1抗原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和HBV标志物,并将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的十种不同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176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抗原阳性113例,而176例HBsAg阴性血清前S1抗原全部阴性;HBsAg阳性的三种模式,即模式1:HBsAg(+)HBeAg(+)HBeAb(+),模式2:HBsAg(+)HBeAb(+)HBcAb(+),模式3:HBsAg(+)HBcAb(+),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1.43%(15/21),63.50%(87/137),61.11%(11/18),经χ2检验,P>0.05,三种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率为11.93%(21/176),前S1抗原阳性率为64.20%(113/176),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只存在于HBsAg阳性血清中,其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是反映HBV复制的重要指标,因此,检测前S1抗原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蓉;姬晓红;张中伟;郭欣;孙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RNA干扰技术及应用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细胞内双链mRNA特异性降解现象,属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机制.RNAi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抵抗病毒入侵、调控基因表达的监控机制.目前已成功用于基因功能和信号转导的研究,在基因治疗方面也显现出良好前景.

    作者:林盛国;张嵘;王家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从骨髓采集袋残留物可分离扩增大量间充质干细胞

    目的 探讨从骨髓采集袋残留物分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以DMEM-LG直接冲洗和以DMEM-LG联合0.05 mmol/L EDTA PBS冲洗用过的骨髓采集袋,所获取的细胞悬液以Pereol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进行MSCs分离和扩增.以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和多向分化潜能鉴定所扩增细胞.结果 与直接冲洗组比较,联合冲洗组每袋可获取更多的单个核细胞(MNC)(2.90×108±0.50×108 VS 1.42×108 ±0.41×108,P<0.001);一定数量的联合冲洗组MNC可形成更多的纤维母细胞克隆形成单位(66.33±8.45/106 VS 24.33±4.84/106,P<0.001);经30 d扩增后,联合冲洗组每袋可获取更多的MSCs(3.70×108±0.70×108 VS 1.19×108±0.38×108,P<0.001).所扩增细胞均表达CD105,CD29,HLA-ABC,不表达CD45,CD34,CD14,HLA-DR和CD31,都可向成骨、脂肪和软骨分化.结论 从用过的骨髓采集袋这一通常丢弃的废物可分离、扩增到大量MSCs,以DMEM-LG联合EDTA冲洗可提高MSCs收获量,这为需要大量MSCs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潜在的细胞来源.

    作者:李建新;周宇;周薇;胡艳华;聂李平;张红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的动态观察

    目的 动态观察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相比,sCD40L及hs-CRP水平在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均明显降低(P<0.0001);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五个组之阀相互比较,sCD40L及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支架置入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 L及hs-CRP的水平均明显偏高,在支架置入后随之降低.sCD40L及hs-CRP水平变化对评价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徐邦牢;马为;贝春花;王蓉;雷秀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自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应考虑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水平测定以对很多血液和免疫方面的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而愈来愈被重视,逐渐成为临床实验室的常规项目.免疫比浊测定法(im-munoturbidimetry)因同时具备生化检测的快速性和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可进行血清Ig的快速、准确定量,临床实验中应用较广泛.

    作者:罗浔阳;孙兵;胡金曹;张葵;顾光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