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NA干扰技术及应用

林盛国;张嵘;王家庆

关键词:RNA干扰, mRNA, 信号传导, 基因治疗
摘要: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细胞内双链mRNA特异性降解现象,属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机制.RNAi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抵抗病毒入侵、调控基因表达的监控机制.目前已成功用于基因功能和信号转导的研究,在基因治疗方面也显现出良好前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抗原gG1,gG2表达产物复性与纯化

    目的 探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单纯疱疹(HSV)Ⅰ,Ⅱ型分型抗原gG1,gG2包涵体的复性与纯化方法 .方法 采用含氧化/还原谷胱甘肽(1:6)透析液透析法复性,并配合Ni2+固相化的HiTrap Chelating HP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动物免疫实验、SDS-PAGE凝胶电泳对复性纯化后的抗原免疫活性、纯度给以鉴定.结果 复性后的表达抗原具有相当于细胞培养法获得的天然抗原的免疫活性和抗原活性,且纯度迭90%以上.结论 建立的gG1,gG2包涵体的复性与纯化方法 可以用于该类原核表达抗原的大量制备工作,获得的高纯度,高活性抗原可以应用于相关病原体感染临床诊断试剂盒的开发.

    作者:ZHANG Xiao-yan;张小艳;杨来智;吴润香;安社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 对40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进行检测.结果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FT3,FT4较对照组低(P<0.05),而TSH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 W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

    作者:张文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耐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的流行现状及耐药特征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基因的流行情况以及其耐药特征.方法 PCR法对37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qnrA,qnrB,qnrS基因检测.K-B纸片法检测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的MIC值.结果 3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测出含qnr基因阳性菌株7株(18.92%),均为qnrS基因.阳性株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湖北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qnr基因的流行,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应加强对该类基因的监测.

    作者:李娟;李从荣;黄俊;李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大量滥用抗生素,细菌形成的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肠杆菌带来的耐药严重的威胁着感染病人的恢复.肠杆菌形成的耐药包括自身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在很大程度上与细菌自身的基因发生改变有关.该文从这两方面对肠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梁伟;黄留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锌、铁、铜含量的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锌、铁、铜水平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关系.方法 取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用药前血清标本,使用罗氏PS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锌、铁、铜离子含量,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其中锌离子测定采用比色法,铁、铜离子测定采用终点法.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锌(6.85±1.36 μmol/L)、铁(3.90±0.41μmol/L)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锌13.30±1.75μmol/L,铁5.61±0.52μmol/L),P<0.01;血清铜(14.40±2.91μmol/L)离子水平与对照组(铜14.80±2.96μmol/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锌、铁、铜离子含量与小儿肺炎支原体关系密切,可通过调节三者在血清中的含量来预防和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作者:朱飞;周育栀;邱群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型技术在肠球菌基因分型及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 建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型技术,对肠球菌进行基因分型,探讨其在肠球菌基因分型及耐药性中的应用.方法 对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4株肠球菌进行RAPD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耐药性的关系,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RAPD分型技术能有效地对肠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率为100%.64株肠球菌根据扩增片段的差异分为8种基因型,均有共同的697bp扩增片段.结论 RAPD分型技术可有效地对肠球菌进行基因分型,并且肠球菌的RAPD分型与其耐药性有一定关系.

    作者:廖慧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交叉配血结果异常的解决方案研究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的交叉配血异常结果 进行分析,提出此情况下准确发布实验结果 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 收集了4例肝硬化患者的交叉配血结果 异常的病例,ABO血型以外抗体筛查和自身对照实验采用抗人球蛋白法,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的反应情况,密切观察输血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ABO血型以外抗体筛查和自身对照实验为阴性,4例病例均出现聚凝胺法的主侧凝集,而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的主侧不凝集,三种实验方法 次侧均不凝集的情况,流式细胞术结果 显示患者血中无针对献血员红细胞的抗体,输血后未出现急性输血反应.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的配血实验中,遇到异常的实验结果 时,应以抗人球蛋白法为准.

    作者:郭康社;陆华;邢荷香;蒋媛媛;张建耕;徐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菌群失调的研究

    目的 以健康老年人群呼吸道菌群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老年呼吸道感染过程中随着疾病的发展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及感染治疗过程中呼吸道菌群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集2003年7月~2005年12月间老年人(年龄大于60岁)健康组60例在不同季节的咽拭子进行需氧培养、厌氧培养、二氧化碳培养;同时采集60例门诊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未使用抗生素治疗)咽拭子及120例呼吸道反复感染老年患者(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的咽拭子进行同样的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在不同季节老年人群组的咽部正常菌群的分布及感染状态下呼吸道菌群数量变化和失调.结果 健康老年人群之间咽拭子的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是无明显差异的(P>0.05);而老年感染组的咽拭子细菌菌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120例老年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在使用5 d广谱抗生素后)其咽拭子细菌菌群分布和数量与老年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5);广谱抗生素应用后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等.结论 呼吸道菌群在健康老年人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菌群数量稳定,但在呼吸道感染时其菌群可失调导致呼吸道感染.而且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选择出呼吸道高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作者:张利侠;詹颉;刘波;归巧娣;任健康;孙莉;杨淑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奥林帕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排除一例

    奥林帕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速度快、准确性高、重复性好、软件功能也比较完善,适用于医院检验科大批量生化项目的检测.2006年冬天,我市某医院检验科的奥林帕斯AU400突然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因多年来笔者对仪器维修感兴趣并有一定的经验,故求助于笔者,在参阅仪器使用说明书后也不得而知,因说明书中未标明此故障,后经反复检查,得出症结所在,并给与排除,现介绍给大家,特别是本仪器的使用者.

    作者:马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S100β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33例脑梗死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现察并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程度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含量变化,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清S1006蛋白(0.025±0.017μg/L)和hs-CRP(7.147±10.503 mg/L)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17±0.009 μg/L,2.679±1.678 mg/L),均P<0.05,并且随着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增高和梗死面积的增加,血清S100β蛋白和hs-CRP含量亦明显升高;S100蛋白水平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β和hs-CRP浓度均明显增高.S100β蛋白和hs-CRP蛋白浓度高低不仅可以给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菁;郝晓柯;张小宁;余妍;程晓东;彭道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NT-pro 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心脏病患者864例,男503例,女36I例;年龄28~89岁(52±22岁),按NYHA分级将病人进行分组.另选择同期健康献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各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前各采血一次,对照组则仅采血1次,每次均抽取静脉血3 ml.以免疫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NT-pro BNP浓度.结果 各组病人NT-pro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 BNP水平(2.59±0.12 ng/ml),心功能分级升高,NT-pro BNP亦呈升高趋势(P<0.05),出院前NT-pro BNP水平与入院时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NT-pro BNP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随治疗改善而下降.

    作者:于农;金欣;孙君;陈建魁;宋世平;尹秀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的动态观察

    目的 动态观察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相比,sCD40L及hs-CRP水平在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均明显降低(P<0.0001);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五个组之阀相互比较,sCD40L及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支架置入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 L及hs-CRP的水平均明显偏高,在支架置入后随之降低.sCD40L及hs-CRP水平变化对评价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徐邦牢;马为;贝春花;王蓉;雷秀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样品保存方式对酶谱法检测食管癌组织MMP-9和MMP-2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样品保存方式及上样量对酶谱法检测食管癌组织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和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谱法(zymography)检测食管癌组织中MMP-9和MMP-2蛋白的活性.结果 酶谱法检测食管癌组织MMP-9和MMP-2活性适宜的蛋白上样量是10μg.统计学分析表明,样品的反复冻融和-20℃长期保存并没有引起MMP-9和MMP-2活性的明显降低(P>0.05).结论 酶谱法检测食管癌组织MMP-9和MMP-2的活性所需组织标本用量少,并且不受保存方式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食管癌活检组织检测和回顾性调查研究.

    作者:韩溟;黄铿;崔华中;蔡新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女性性激素与原发性不孕症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女性性激素的变化规律与原发性不孕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不孕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对照组20例,以性激素检测为指标.结果 月经周期第10 d观察组E2,P,PRL,P/E2较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月经周期第20 d现察组P,P/E2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RL较对照组高,差异性显著(P<0.05);FSH,LH,T,LH/FSH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女性性激素的变化与原发性不孕症具有相关性,能够为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依据.

    作者:李文东;康艳丽;李灿东;高碧珍;丁杰;黄熙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尿红细胞位相检测在肾脏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对血尿原因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尿红细胞>8 000个/ml,其中畸形红细胞>70%;Gl红细胞≥5%,作为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准,评估其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238例血尿患者,其中12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肾小球疾病,118例为非肾小球性疾病.通过评估患者肾脏活检与连续三次不同时间尿红细胞位相显微镜检查达到肾小球性血尿诊断标准与肾小球疾病的符合率,计算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此诊断标准的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90.16%.结论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对肾小球性血尿定位诊断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罗福东;廖焕兰;吴新忠;邓云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的关系及检测意义

    目的 通过对前S1抗原的检测,探讨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五项标志物(乙肝五项)的关系及检测前S1抗原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和HBV标志物,并将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的十种不同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176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抗原阳性113例,而176例HBsAg阴性血清前S1抗原全部阴性;HBsAg阳性的三种模式,即模式1:HBsAg(+)HBeAg(+)HBeAb(+),模式2:HBsAg(+)HBeAb(+)HBcAb(+),模式3:HBsAg(+)HBcAb(+),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1.43%(15/21),63.50%(87/137),61.11%(11/18),经χ2检验,P>0.05,三种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率为11.93%(21/176),前S1抗原阳性率为64.20%(113/176),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只存在于HBsAg阳性血清中,其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是反映HBV复制的重要指标,因此,检测前S1抗原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蓉;姬晓红;张中伟;郭欣;孙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国北方汉族人乙二醛酶I基因Ala111Glu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乙二醛酶I(GLO-I)基因Ala111Glu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61名对照组、99例糖尿病组和71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GLO-I基因Ala111Glu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住基因频率分布.分析基因多态性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 3组研究对象的GLO-I基因Ala111Glu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不同基因型亚组间HbAlc、血糖、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痛的危险因素,HDL-C则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保护因素(β=-2.708,Exp(β)=0.067,95%CI=0.009~0.488,P=0.008).结论 GLO-I基因Ala111Glu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无明显关联性,不是中国北方汉族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金勋;夏良裕;宋耀虹;张麟;尹志农;鄢盛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类风湿因子(RF)和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检测85例RA患者,44例非RA自身免疫病痛人,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GPI浓度,并同时检测RF,抗CCP抗体含量,对各组间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非RA自身免疲病组和健康对照组GPI浓度(μg/ml)及阳性率(%)分别为20.37±56.54和44.7,0.82±2.83和15.9,0.073±0.053和0.RA组GPI浓度和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 血清GPI检测对RA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RA诊断的一个新的血清学指标,和RF,抗CCP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对RA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张迎梅;林宁;姜玉章;陈滢;杨玉芹;胡玲;王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它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具有抗菌作用强,毒性小的特点,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类抗生素.

    作者:刘云芳;杨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配合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配合性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36例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随即分为2组,包括交叉配合组及对照组,其中交叉配合组18例.应用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实验(MASPAT)进行血小板交又配合实验,对照组18例采用血小板随即输注.并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 h和24 h检测血小板计数,并以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值(CCI)判断输注效果 结果 交叉配合组与对照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3.3%和36.6%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经MASPT进行血小板配合输注能显著提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

    作者:荣保平;张献清;霍保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