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V-1感染鼠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李好蓉

关键词:HIV-1, 巨噬细胞, 杀伤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HIV-1感染鼠单核/巨噬细胞杀伤功能.方法 建立HIV-1感染小鼠模型,分离各组小鼠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杀伤功能,用ELISA检测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结果 HIV-1感染鼠巨噬细胞杀伤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巨噬细胞分泌TN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检测AIDS小鼠巨噬细胞杀伤功能,在探讨AIDS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继发感染的原因、疾病预后和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南京地区湿疹和荨麻疹儿童过敏原体外检测简析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湿疹和荨麻疹儿童过敏原种类与分布特点,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免疫印适定量法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对471名患有湿疹和荨麻疹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中14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结果 阳性率高的过敏原是尘螨,为78.3%,其次为猫狗皮屑和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3-6 y组阳性率较高,食入性过敏原6 mo~3 Y组阳性率较高.结论 对南京地区湿疹和荨麻疹患儿,尘螨、猫狗皮屑和牛羊肉是常见的过敏原.与3 y以上患儿比较,3 y以下患儿食物组过敏原阳性率较高,3 y以上者则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高.

    作者:陈红兵;张广毓;刘海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谈IS09001与血站质量管理

    随着社会对血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法规对采供血机构的约束力度日益增大,公众对血站管理的期望值进一步提升,通过一整套质量标准的引入,对血站所有工作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就成为了保证血液质量,保障献血者权益,推进安全输血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刁丽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644Na+/K+/Cl-分析仪K+电极简单复活一法

    644Na+/K+/Cl-分析仪是美国康仁公司生产的离心分析仪,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其常见故障为管路故障,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电极会老化,则需要更换电极,如何延长电极的使用寿命,经过探讨,现总结一法如下,仅供参考:

    作者:刘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TBA-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交叉污染探析

    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已被实验室广泛地运用,同时交叉污染也倍受人们的关注.笔者在用东芝TBA-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中发现,CO2-CP测定对血糖测定有明显的正干扰.

    作者:王新平;段建林;池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S-100B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S-100B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0例窒息患儿、37例缺氧缺血患儿(HIE)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IGF-1,S-100B蛋白.结果 ①IGF-1水平在窒息组、HIE组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100B蛋白水平在窒息组、HIE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F-1浓度水平与窒息患儿和HIE患者呈负相关,S-100B蛋白水平与窒息患儿和HIE患者呈正相关,两者的检测在对窒息患儿、HIE患儿的综合诊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顺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又称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各组织中,是一种新型生物信使分子及神经递质,日益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和探索.

    作者:刘庚勋;李正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前清蛋白及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前清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9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PAB,CHE检测,并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LT,PAB及CHE与炎症分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CHE与纤维化分期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PAB有较弱的相关性(P<0.05),ALT变化无规律.随着炎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PAB,CHE均逐渐下降,且G4,S4分别与G0,G1,G2,G3和S0,S1,S2,S3比较有显著性盖异(P<0.01).结论 PAB,CHE能敏感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对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吴玉兰;黄书明;丛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5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仅测定其PLT,人工计数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总数,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与血清TPO浓度均呈负相关(r=-0.65,P<0.05;r=-0.68,P<0.05);巨核细胞计数与血清TPO浓度也均呈负相关(r=-0.55,P<0.05;r=-0.58,P<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水平同时受PLT、巨核细胞数双重调控.

    作者:黄文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出现胰岛素下降现象的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女性多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作者在工作中发现,PBC患者中有胰岛素下降的现象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发现该现象可以在治疗PBC患者的同时,密切注意其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以避免忽视由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的发生而产生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积极探讨该现象的发生机制.

    作者:李畅;杨再兴;梁燕;仲人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用琼脂糖凝胶膜片作介质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

    目的 探讨尿蛋白电泳技术选用介质的经验体会.方法 利用血清琼脂糖凝胶膜片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对病理性,生理性尿蛋白进一步鉴定.结果 实验发现尿蛋白电泳测定结果 必须通过将各尿样本的蛋白区带与血清蛋白电泳五条区带位置比较,评价尿标本是蛋白带的分子量范围,然后判定蛋白尿的病理类型.结论 琼脂糖凝胶膜片的尿蛋白电泳在病理性和生理性蛋白尿鉴定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加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杨辛;张庆五;吴颖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癌组织中HPV16E6和E7的检测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 E6和E7基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40例乳腺癌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E6和E7.结果 40例乳腺癌中HPV16 E6和E7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60%(24/40)和55%(22/40),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 E6和E7检出率分剐为5 %(1/20)和5%(1/20),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中HPV16E6和E7基因的检出率在患者不同年龄、肿块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和淋巴结转移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6和E7基因共存于HPV16感染的乳腺癌中,HPV16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病因学因素之一.

    作者:何谦;张淑群;楚雍烈;赵丽华;王香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的分型研究

    目的 用一种新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基因进行分型研究,以了解该地区流行株的主要型别.方法 收集136株经MicroScan Walkaway-40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鉴定的MRSA;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mecA,femB基因复合扩增法进行确证试验;用新型多重PCR方法对确证的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 127株被确证为MRSA;SCCmec分型显示,125株为SCCmec I型,与以往报道相同;其余两株均为ScCmec Ⅳa,结合病例资料判定该两株菌为社区获得性MRSA.结论 该研究中的MRSA主要携带SCCmec II型基因,携带SCCmec Ⅳa型基因的社区获得性MRSA为该地区首次报道;新型多重PCR方法是适用于临床实验室进行MRSA SCCmec分型研究的更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囡;范红;陆小军;张磊;谢轶;王军;应斌武;陈慧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孢噻肟/舒巴坦复方新药对产酶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抑菌效应研究

    目的 评价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复方新药对产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抑菌效应.方法 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低抑菌浓度(MIC);PCR及产物测序方法鉴定10种ESBLs的基因.结果 头孢噻肟/舒巴坦(CTX/SBT)的MIC50值明显低于头孢噻肟(CTX)或舒巴坦(SBT),而与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相当.共检测到四种酶基因,即tem,ctx-m,per-1和oxa-I,经部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为tom-1,ctx-m-1,per-1和oxa-10亚型.但CTX/SBT复方新药在产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主要是tem和ctx-m)的菌株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CTX/SBT复方新药对产酶的革兰阴性菌有更好的抗菌活性,对tem和ctx-m型β-内酰胺酶无明显差异.

    作者:冯群岭;李西帆;顾宜;张建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D试验检测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及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方法 用CLSI标准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果 所有406株葡萄球菌和75株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eMLS)分别为232株(57.1%)和64株(85.3%);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的分剐为103株(25.4%)和4株(5.4%);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的分别为71株(17.5%)和7株(9.3%).结论 临床徽生物实验室常规进行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和链阳菌素B类(MLSB)抗生素.

    作者:张迎华;郭素芳;孙景勇;倪语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东芝TBA-40FR/AC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清洗升降器故障一例

    我科于2005年购进一台东芝公司生产的TBA-40FR/A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仪器具有测试速度快、携带污染率小、结果准确和可随时插入急诊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未出现较大的故障,但是,在近期工作中却遇到一例很少见的故障,现将解决过程总结如下,供同行在遇到此类故障时参考.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RF-7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RF-7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4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各15例)和30例正常对照的PBMC IRF-7 mRNA水平.结果 CHB患者PBMC IRF-7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RF-7 mRNA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HB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1).结论 CHB患者PBMC IRF-7 mRNA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作者:张婷;王香玲;纪玉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

    目的 研制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试纸条,对该试纸条的检测效能进行评估.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过敏原溶液点样到固相载体-硝酸纤维素膜上,经过固定,封闭,洗涤步骤,加入待检血清,血清中的抗体与膜上的抗原反应,经酶-底物反应显色,根据颜色判读结果,并与Allergy 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进行对比.结果 该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与Allergy Screen检测系统符合率较高.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Allergy Screen法.结论 用硝酸纤维素膜检潮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具有样本血清量少,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临床检测应用价值,为体外过敏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赵俊芳;王学谦;丁红梅;孙晓慧;潘春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结核生物蛋白芯片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利用芯片技术,建立结核LAM,16-kDa,38-kDa蛋白芯片检测结核分技杆菌的方法,以期为结核与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CCD原理结合视频采集方法,应用结棱蛋白膜芯片进行1 623例检测.结果 LAM,16-kDa,38-kDa蛋白芯片联合检测住院病人阳性率53.2%(396/744);门诊病人30.0%(264/879).结论 结核多种抗原的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联合运用三种抗原联合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治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洪敏;王巍;安慧茹;张志辉;夏湘宣;王台虎;陈武雄;刘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IRIS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修饰功能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IRIS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修饰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留取门诊和住院病人新鲜尿液标本116例,首先用IQ-200系统进行测定,然后对可疑的成分图象进行人工修饰,以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 作为参考标准进行修饰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IQ-200系统检测结果:修饰前尿红细胞与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符合率86.2%,白细胞为87.1%,上皮细胞为84%;人工修饰后结果:尿红细胞符合率92.2%,白细胞为92.0%,上皮细胞为96%.结论 人工修饰功能提高了与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 的符合率,降低了显微镜复查率,因此IQ-200系统修饰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丹玲;张延京;赵亚静;赵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型透析式洗涤机洗涤冰冻红细胞输注效果的观察

    目的 现察BX-A透析式洗涤机洗涤的冰冻红细胞对患者输注后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患者等分为实验组争对照组,实验组榆注BX-A洗涤机洗涤冰冻解冻红细胞1~3 μ,并对洗涤后的红细胞进行质量控制;对照组输注2 w内4~6℃贮存的普通红细胞1~3 μ,然后对两组患者输注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以及输注前后输血相关副反应进行观测.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后24.72 h RBC计数,MCV,HGB,MCHC,PLT含量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BE计数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72h ALT,TB,CR,K+,BUN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前后无尿常规改变及输血相关副反应.结论 BX-A透析式洗涤机洗涤的冰冻红细胞对患者输注安全有效,无输血相关副反应,因而大大缩短了临床上救治稀有血型患者输注冰冻红细胞的等待时间.

    作者:夏爱军;叶晖;张献清;穆士杰;陈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