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刘庚勋;李正贤

关键词:一氧化氮, 急诊医学, 信使分子, 生物体, 神经递质, 内皮细胞, 组织, 因子, 衍生, 舒张, 分布
摘要: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又称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各组织中,是一种新型生物信使分子及神经递质,日益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和探索.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又称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各组织中,是一种新型生物信使分子及神经递质,日益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和探索.

    作者:刘庚勋;李正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OBAS Taqman HBV DNA的方法学验证

    目的 评估COBAS Taqman HBV DNA分析系统的性能及临床应用.方法 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更会(NCCLS)制订的临床化学方法评价方案(evaluation protocols),通过精密度、携带率、线性评价、仪器同比对、参考范围确认等试验,对COBAS Taqman HBVDNA分析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了评估.结果 COBAS Taqman分析系统批内变异6.9%~8.6%,批间变异10.5%~18.7%,总变异10.8%~20.2%,线性范围6.0~101 IU/ml,回收率98.7%~104.5%.仪器间比对相关性较好(r2=0.998).结论 COBAS Taqman HBV DNA分析系统性能指标符合要求,操作简便、快捷,动力学范围广,是目前理想的HBV DNA检测方法.通过此次验证,建立了一套简便的核酸检测方法学评价方案,有利于临床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的实施.

    作者:秦绪珍;孙江燕;韩建华;李永哲;崔巍;倪安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Glypican3 N端融合基因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人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N端融合基因.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 mRNA中扩增GPC3 N端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T4DNA连接酶将此片段定向连接至质粒pcDNA3.1,并转化大肠埃希菌DH5a,增菌培养后提取质粒并PCR扩增、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 GPC3 N端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质粒pcDNA3.1,片段大小及序列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GPC3N.

    作者:周玉宏;倪润洲;肖明兵;刘海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型透析式洗涤机洗涤冰冻红细胞输注效果的观察

    目的 现察BX-A透析式洗涤机洗涤的冰冻红细胞对患者输注后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患者等分为实验组争对照组,实验组榆注BX-A洗涤机洗涤冰冻解冻红细胞1~3 μ,并对洗涤后的红细胞进行质量控制;对照组输注2 w内4~6℃贮存的普通红细胞1~3 μ,然后对两组患者输注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以及输注前后输血相关副反应进行观测.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后24.72 h RBC计数,MCV,HGB,MCHC,PLT含量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BE计数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72h ALT,TB,CR,K+,BUN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前后无尿常规改变及输血相关副反应.结论 BX-A透析式洗涤机洗涤的冰冻红细胞对患者输注安全有效,无输血相关副反应,因而大大缩短了临床上救治稀有血型患者输注冰冻红细胞的等待时间.

    作者:夏爱军;叶晖;张献清;穆士杰;陈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用琼脂糖凝胶膜片作介质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

    目的 探讨尿蛋白电泳技术选用介质的经验体会.方法 利用血清琼脂糖凝胶膜片进行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对病理性,生理性尿蛋白进一步鉴定.结果 实验发现尿蛋白电泳测定结果 必须通过将各尿样本的蛋白区带与血清蛋白电泳五条区带位置比较,评价尿标本是蛋白带的分子量范围,然后判定蛋白尿的病理类型.结论 琼脂糖凝胶膜片的尿蛋白电泳在病理性和生理性蛋白尿鉴定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应加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杨辛;张庆五;吴颖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源M2二联体靶抗原BP-E2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与鉴定

    目的 克隆表达抗线粒体抗体二亚型(AMA-M2)的二个靶抗原侧链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BCOADC-E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PDC-E2)及其连接形成的二联体BP-E2融合蛋白,用于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 根据BCOADC-E2,PDC-E2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从正常人的琳巴细胞中提取RNA,通过RT-PCR方法 扩增得到相应的基因片段,经测定序列验证后插入表达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裁体pET28a(+)-BCOADC-E2,pET28a(+)-PDC-E2,pET28a(+)-BP-E2,转化大肠杆茵BL21(DE3)后诱导表达蛋白质.表达蛋白经SDS-PAGE,Western-blot等鉴定.结果 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三种重组质粒.IPTG诱导表达后,获得三种融合蛋白.经免疫学鉴定,重组抗原片段具有AMA-M2的免疫原性.结论 重组表达的BP-E2融合蛋白将有利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周晔;姚定康;陈燕;蒋天舒;蒋廷旺;吴传勇;陈波;仲人前;邓安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痰结核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与抗酸染色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痰标本结核菌抗酸染色法与噬菌体裂解法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用噬菌体裂解法检测抗酸染色阴性标本50份及抗酸染色不同阳性程度标本202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份抗酸染色阴性标本中检出16份,检出率32%;202份抗酸染色阳性标本用噬菌体裂解法检测,阳性175份,1~8条/300视野~4+检出分别是63.6%,84.8%,86.5%,90.4%,94.7%,总阳性率86.6%.结论 噬菌体裂解法检测抗酸染色阴性标本,敏感性显著高于涂片染色法;检测抗酸染色阳性标本与涂片染色法一致性较高,并且随着涂片中抗酸杆菌菌量的增多呈现正相关.

    作者:高灵宝;沙阿云;田凤喜;陆桃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建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比对评价

    目的 评价自建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证实自建检测系统的试验结果 的可靠性.方法 用自建系统对不同水平质控品及新鲜人血清标本进行精密度和线性可测量范围的测定;用新鲜血清标本比较自建与比对系统的精密度并进行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 自建系统ALT,Urea,Crea,TC,ApoAl,ApoB,HDL-C等项目检测不精密度CV值满足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质量分析要求、线性测量范围特别是线性高值满足临床要求,与Roche可溯源参考检测系统试验结果相关系数>0.975,LDL-C存在方法 学的差异,相关系数<0.975.结论 方法学比对试验LDL-C相关系数<0.975,按SE%>1/2CLIA'88标准,UDL-C和HDL-C低值标本结果不被接受(另有文章报道),反应曲线满足Y=bX+a时,可利用回归方程对HDL-C试验结果 的偏倚进行纠偏;其余项目相关系数>0.975,相关性满足统计学要求.

    作者:王丽;牛璐璐;权翠侠;潘胜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IV-1感染鼠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目的 探讨HIV-1感染鼠单核/巨噬细胞杀伤功能.方法 建立HIV-1感染小鼠模型,分离各组小鼠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杀伤功能,用ELISA检测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结果 HIV-1感染鼠巨噬细胞杀伤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巨噬细胞分泌TN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检测AIDS小鼠巨噬细胞杀伤功能,在探讨AIDS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继发感染的原因、疾病预后和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好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前清蛋白及胆碱酯酶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前清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9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PAB,CHE检测,并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LT,PAB及CHE与炎症分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CHE与纤维化分期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PAB有较弱的相关性(P<0.05),ALT变化无规律.随着炎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PAB,CHE均逐渐下降,且G4,S4分别与G0,G1,G2,G3和S0,S1,S2,S3比较有显著性盖异(P<0.01).结论 PAB,CHE能敏感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对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吴玉兰;黄书明;丛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IRIS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修饰功能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IRIS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修饰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留取门诊和住院病人新鲜尿液标本116例,首先用IQ-200系统进行测定,然后对可疑的成分图象进行人工修饰,以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 作为参考标准进行修饰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IQ-200系统检测结果:修饰前尿红细胞与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符合率86.2%,白细胞为87.1%,上皮细胞为84%;人工修饰后结果:尿红细胞符合率92.2%,白细胞为92.0%,上皮细胞为96%.结论 人工修饰功能提高了与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 的符合率,降低了显微镜复查率,因此IQ-200系统修饰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丹玲;张延京;赵亚静;赵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出现胰岛素下降现象的分析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女性多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作者在工作中发现,PBC患者中有胰岛素下降的现象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发现该现象可以在治疗PBC患者的同时,密切注意其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以避免忽视由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的发生而产生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积极探讨该现象的发生机制.

    作者:李畅;杨再兴;梁燕;仲人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食管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的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RF)、前清蛋白(PAB)在食管癌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检测了72例食管癌早期(I~I)患者、68例食管癌晚期(I~Ⅳ)患者和120例对照者血清IL-6,IL-8水平,同时对食管癌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TRF,PAB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食管癌早期患者组和食管癌晚期组患者血清TRF,PA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晚期患者较早期明显降低(P<0.05);食管癌早期患者组和食管癌晚期患者组血清IL-6,IL-8,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晚期患者较早期升高(P<0.01);食管癌患者血清IL-6,IL-8,CRP,TRF,PAB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且随病情的恶化IL-6和IL-8水平的变化有增高趋势.结论 IL-6,IL-8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而CRP可能起着抑制作用,TRF,PAB在食管癌病人中呈负相关;它们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食管癌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食管癌的临床分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任光;韦叶生;陈宏明;方文珠;龙显科;袁锡华;覃后继;唐甜甜;黄艳青;唐习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LOUTER流式细胞仪几类常见故障的排除和预防措施

    随着免疫学和细胞化学、单克隆抗体等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仪在许多大中型医院及科研单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董荔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D试验检测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及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方法 用CLSI标准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果 所有406株葡萄球菌和75株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eMLS)分别为232株(57.1%)和64株(85.3%);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的分剐为103株(25.4%)和4株(5.4%);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的分别为71株(17.5%)和7株(9.3%).结论 临床徽生物实验室常规进行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和链阳菌素B类(MLSB)抗生素.

    作者:张迎华;郭素芳;孙景勇;倪语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IV抗体外部对照质控血清的制备及评估

    目的 制备HIV抗体弱阳性外部对照质控血清并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HIV抗体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与正常人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质控血清.ELISA法进行质控效果和稳定性检验.结果 ①在室内质控方面:自制质控血清与万泰公司质控血清有相似的效果.②稳定性检验:质控血清在4℃保存至少稳定2 mo,室温保存稳定1 mo,-20℃冻存至少稳定1 y.③反复冻融和加入硫柳汞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结论 质控血清制备方法简便,易于保存,从质控效果和稳定性两方面评估符合国家质控物要求,可用于HIV抗体检测的室内质控.

    作者:张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酶法测超高浓度三酰甘油标本时结果偏低的原因分析

    酶法测血清三酰甘油(TG)有诸多的优点,故被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脂专题委员会推荐为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1].

    作者:汪旭强;宋保利;李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乌鲁木齐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乌鲁木齐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筛选相关过敏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海澳公司提供的过敏原检测试剂盒,以酶免疫分析法对该地区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进行检测.结果 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均为阳性.吸入性过敏原以蒿属植物、艾蒿(占30.0%),屋尘(占25.0%),普通豚草、巨大豚草(占18.3%)和尘螨、粉螨(占13.3%)为主,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同时致敏占绝大多数.发病年龄以少年、中青年居多,近80%.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男29例,女31饲,P>0.05).以春秋季为发病高峰占73.3%,常年性发病占26.7%.结论 该地区气候干燥,具有它的气候特殊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过敏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可提高检出率,一方面可为临床诊断和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提供依据.

    作者:周郁;王瑞;邹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395例围产期门诊病人和60例无糖尿病未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测定、HbAlc潮定和口服糖负荷试验(OGCT)三项检查,根据临床诊断将围产期妇女分为GDM组和非GDM组.结果 GDM组29例,非GDM组有366例;非G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PG,OGCT和HbAlc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DM组FPG,OGCT,HbAlc水平与非GDM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GDM组FPG,OGCT,HbAlc阳性率分别为37.9%,79.3%,93.1%;HbAlc在GDM筛查中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阳性预示值分别为93.1%,98.4%,98.0%,81.8%,均明显高于FPG和OGCT.结论 HbAl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取血量少的特点,并且不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可作为临床GDM诊断筛查的指标.

    作者:石胜;熊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患者总蛋白和清蛋白结果均值控制法在室内质控的应用

    目的 探讨患者结果均值控制法在室内质控的应用.方法 用怡捷公司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统计2006年1~5月的临床标本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 平均值、标准差,分别编制质控图,将2006年6~8月每天TP,ALB结果平均值绘在质控图上,与商品质控图作比较,验证均值控制法的作用.结果均值控制法质控图和商品质控图比较,二者的变化趋势没有一致性,呈现出随机性.均值控制法和商品质控的CV稳定性都较好.结论 均值控制法与商品质控相互补充提高检验质量,但不可替代商品质控.

    作者:郭龙华;杨晓亮;林莉;潘婉仪;黄宪章;庄俊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