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辛;张庆五;吴颖雅
目的 利用芯片技术,建立结核LAM,16-kDa,38-kDa蛋白芯片检测结核分技杆菌的方法,以期为结核与肺外结核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CCD原理结合视频采集方法,应用结棱蛋白膜芯片进行1 623例检测.结果 LAM,16-kDa,38-kDa蛋白芯片联合检测住院病人阳性率53.2%(396/744);门诊病人30.0%(264/879).结论 结核多种抗原的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联合运用三种抗原联合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治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洪敏;王巍;安慧茹;张志辉;夏湘宣;王台虎;陈武雄;刘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Ag85A蛋白,探讨Ag85A蛋白作为候选疫苗用于结核免疫预防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扩增人结核分枝杆菌Ag85A基因序列,将结核分枝杆菌Ag85A的全长cDNA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成Ag85A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并以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大肠埃希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 成功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Ag85A,获得了pGEX4T-Ag85A重组子,Ag85A在大肠埃希菌中实现了稳定表达,表达的蛋白条带大小约32 kD,与预期结果 相符.结论 成功地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Ag85A进行了基因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蒋天舒;娄加陶;周晔;陈燕;陈波;谷明莉;仲人前;邓安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IRIS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修饰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留取门诊和住院病人新鲜尿液标本116例,首先用IQ-200系统进行测定,然后对可疑的成分图象进行人工修饰,以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 作为参考标准进行修饰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IQ-200系统检测结果:修饰前尿红细胞与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符合率86.2%,白细胞为87.1%,上皮细胞为84%;人工修饰后结果:尿红细胞符合率92.2%,白细胞为92.0%,上皮细胞为96%.结论 人工修饰功能提高了与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 的符合率,降低了显微镜复查率,因此IQ-200系统修饰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丹玲;张延京;赵亚静;赵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免疫固定电泳(IFE)技术快速检测法在荥细胞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中免疫率蛋白检测与分型中的应用以及策细胞疾病的血清免疫学特征.方法 对49例浆细胞疾病患者血清以快速法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同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加以分析,并对其中35例浆细胞病患者的浓缩尿液进行轻链检测并分型.结果 46例浆细胞疾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M带,占总例教的93.8%,其中81.6%的M蛋白出现在7区间;在免疫固定图谱上各型别即IgG,IgA,IgM和单纯轻链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9.2%,20.4%,12.2%,2.0%,轻链分型中K :λ为1.9:1;免疫定量检测显示所属型别的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其它免疫球蛋白则相对下降.结论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快速检测法联合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可为临床对浆细胞疾病的诊断与分型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作者:卢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COBAS Taqman HBV DNA分析系统的性能及临床应用.方法 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更会(NCCLS)制订的临床化学方法评价方案(evaluation protocols),通过精密度、携带率、线性评价、仪器同比对、参考范围确认等试验,对COBAS Taqman HBVDNA分析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了评估.结果 COBAS Taqman分析系统批内变异6.9%~8.6%,批间变异10.5%~18.7%,总变异10.8%~20.2%,线性范围6.0~101 IU/ml,回收率98.7%~104.5%.仪器间比对相关性较好(r2=0.998).结论 COBAS Taqman HBV DNA分析系统性能指标符合要求,操作简便、快捷,动力学范围广,是目前理想的HBV DNA检测方法.通过此次验证,建立了一套简便的核酸检测方法学评价方案,有利于临床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的实施.
作者:秦绪珍;孙江燕;韩建华;李永哲;崔巍;倪安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女性多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作者在工作中发现,PBC患者中有胰岛素下降的现象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发现该现象可以在治疗PBC患者的同时,密切注意其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以避免忽视由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的发生而产生的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积极探讨该现象的发生机制.
作者:李畅;杨再兴;梁燕;仲人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尿液检验是临床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尿液检验自动化仪器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尿常规检验的精确性和敏感性,而且也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段金霞;冯涛聚;苏文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前清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9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PAB,CHE检测,并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LT,PAB及CHE与炎症分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CHE与纤维化分期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PAB有较弱的相关性(P<0.05),ALT变化无规律.随着炎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PAB,CHE均逐渐下降,且G4,S4分别与G0,G1,G2,G3和S0,S1,S2,S3比较有显著性盖异(P<0.01).结论 PAB,CHE能敏感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对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吴玉兰;黄书明;丛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自建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证实自建检测系统的试验结果 的可靠性.方法 用自建系统对不同水平质控品及新鲜人血清标本进行精密度和线性可测量范围的测定;用新鲜血清标本比较自建与比对系统的精密度并进行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 自建系统ALT,Urea,Crea,TC,ApoAl,ApoB,HDL-C等项目检测不精密度CV值满足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质量分析要求、线性测量范围特别是线性高值满足临床要求,与Roche可溯源参考检测系统试验结果相关系数>0.975,LDL-C存在方法 学的差异,相关系数<0.975.结论 方法学比对试验LDL-C相关系数<0.975,按SE%>1/2CLIA'88标准,UDL-C和HDL-C低值标本结果不被接受(另有文章报道),反应曲线满足Y=bX+a时,可利用回归方程对HDL-C试验结果 的偏倚进行纠偏;其余项目相关系数>0.975,相关性满足统计学要求.
作者:王丽;牛璐璐;权翠侠;潘胜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微生态检测对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法和Amsel法检测妇科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法与Amsel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了解阴道微生态,能快速、简单、客观而有效地对细菌性阴道病进行辅助诊断.
作者:熊海燕;张克霞;王朔;宋卫华;陈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RF-7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4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各15例)和30例正常对照的PBMC IRF-7 mRNA水平.结果 CHB患者PBMC IRF-7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RF-7 mRNA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HB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1).结论 CHB患者PBMC IRF-7 mRNA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作者:张婷;王香玲;纪玉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南京城区职业人员空腹血糖、尿酸、血脂、转氨酶等五项生化指标水平,初步评估南京城区居民健康状态.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 575例体检者空腹血糖、尿酸、血脂、转氨酶指标.结果 血糖随年龄增长其上升幅度女性约为每10 y 0.1~0.21 mmol/L,男性在-0.08~0.33 mmol/L间;胆固醇高峰在50~59 y组,≥60 y后下降,其中男性高峰在40~59 y,女性在50 y.三酰甘油从年轻组起阳性率就高达14%以上.谷丙转氨酶异常则主要集中于年轻组.男性各年龄组尿酸阳性率持续20%以上,女性60y后阳性率反超男性(30%).结论 南京城区职业人员血脂高峰较早,年轻人尤其男性自我保健意识差,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争尿酸异常率高,应加强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发生.
作者:邵春阳;张春妮;刘小传;汪俊军;李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丙型肝炎病毒(RNA)的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对临床丙型肝炎的诊断及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然而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污染问题还时有报道[1,2].
作者:徐志峰;汪峻岭;李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检测外周血中循环血小板微粒的方法,探讨血小板微粒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粒的含量.采用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CD61弱阳性并且Annexin V强阳性者定义为血小板微粒,分析血小板微粒的百分含量.结果 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能够清楚地区分出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微粒.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微粒为12.3%士5.4%,健康对照组为1.1%士0.3%,P<0.05,差异显著.结论 CD61与AnnexinV双染法能够准确检出外周血中循环的血小板微粒.血小板微粒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敖林;陈军浩;方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制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试纸条,对该试纸条的检测效能进行评估.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过敏原溶液点样到固相载体-硝酸纤维素膜上,经过固定,封闭,洗涤步骤,加入待检血清,血清中的抗体与膜上的抗原反应,经酶-底物反应显色,根据颜色判读结果,并与Allergy 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进行对比.结果 该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与Allergy Screen检测系统符合率较高.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Allergy Screen法.结论 用硝酸纤维素膜检潮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具有样本血清量少,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临床检测应用价值,为体外过敏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赵俊芳;王学谦;丁红梅;孙晓慧;潘春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社会对血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法规对采供血机构的约束力度日益增大,公众对血站管理的期望值进一步提升,通过一整套质量标准的引入,对血站所有工作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就成为了保证血液质量,保障献血者权益,推进安全输血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刁丽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395例围产期门诊病人和60例无糖尿病未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测定、HbAlc潮定和口服糖负荷试验(OGCT)三项检查,根据临床诊断将围产期妇女分为GDM组和非GDM组.结果 GDM组29例,非GDM组有366例;非G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PG,OGCT和HbAlc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DM组FPG,OGCT,HbAlc水平与非GDM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GDM组FPG,OGCT,HbAlc阳性率分别为37.9%,79.3%,93.1%;HbAlc在GDM筛查中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阳性预示值分别为93.1%,98.4%,98.0%,81.8%,均明显高于FPG和OGCT.结论 HbAl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取血量少的特点,并且不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可作为临床GDM诊断筛查的指标.
作者:石胜;熊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科于2005年购进一台东芝公司生产的TBA-40FR/A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仪器具有测试速度快、携带污染率小、结果准确和可随时插入急诊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未出现较大的故障,但是,在近期工作中却遇到一例很少见的故障,现将解决过程总结如下,供同行在遇到此类故障时参考.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时两年来的住院患者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相关传染病病原标志的检测,了解住院患者传染病的感染情况,从而探讨患者治疗期间传染病的检测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等问题的重要性.方法 对消化内科、普外科、骨科、传染病科等科室住院病人在住院后第一时间空腹采血样做以上四种传染病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3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11.16%,抗-HCV阳性率1.77%,抗-HIV阳性率0.04%,梅毒阳性率0.28%.结论 住院患者中携带或患有以上四种传染病的病人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做好相关传染病检测对预防院内感染、医疗纠纷和艾滋病的职业暴露等的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鲁美茹;刘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试剂针携带干扰,提高结果准确性.方法 ①将稀释试剂加入质控品中筛查出疑似干扰试剂和疑似被干扰项目.②在干扰与非干扰条件下测定病人血清,用配对资料t检验验证其间的差异性,从中找出干扰试剂和被干扰项目.结果 在26种疑似干扰试剂中,有12种被确定为干扰试剂,共对7个项目产生干扰.结论 不少试剂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试剂针携带干扰,可将被干扰项目设置于干扰项目之前,或在干扰与被干扰项目间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无干扰的项目消除之.
作者:冉崇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