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固定电泳快速检测法在浆细胞疾病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

卢振华

关键词:免疫固定电泳技术, 浆细胞疾病
摘要:目的 了解免疫固定电泳(IFE)技术快速检测法在荥细胞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中免疫率蛋白检测与分型中的应用以及策细胞疾病的血清免疫学特征.方法 对49例浆细胞疾病患者血清以快速法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同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加以分析,并对其中35例浆细胞病患者的浓缩尿液进行轻链检测并分型.结果 46例浆细胞疾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M带,占总例教的93.8%,其中81.6%的M蛋白出现在7区间;在免疫固定图谱上各型别即IgG,IgA,IgM和单纯轻链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9.2%,20.4%,12.2%,2.0%,轻链分型中K :λ为1.9:1;免疫定量检测显示所属型别的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其它免疫球蛋白则相对下降.结论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快速检测法联合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可为临床对浆细胞疾病的诊断与分型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转录因子EBF3 mRNA在肝癌和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EBF3 mRNA在肝癌和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肝及食管组织分别以β2微球蛋白(β2M)和18S rRNA为内参,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检测肝癌及食管癌及其远端组织中EBF3 mRNA的含量.结果 18例肝癌和配对远端肝组织中EBF3 mRNA与岛β2 mRNA的对数比值分别为0.52士0.17和0.28士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01 1).12例食管癌和配对远端食管组织中EBF3 mRNA与18S rRNA的对数比值分别为0.58士0.054和0.22士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00 0).结论 EBF3mRNA在肝癌和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核转录因子EBF3可能与肝和食管肿瘤的发生有关.

    作者:毛丽萍;景容容;金小云;王惠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RF-7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RF-7 mRNA水平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4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各15例)和30例正常对照的PBMC IRF-7 mRNA水平.结果 CHB患者PBMC IRF-7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IRF-7 mRNA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HB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1).结论 CHB患者PBMC IRF-7 mRNA水平明显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有关.

    作者:张婷;王香玲;纪玉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395例围产期门诊病人和60例无糖尿病未妊娠妇女(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测定、HbAlc潮定和口服糖负荷试验(OGCT)三项检查,根据临床诊断将围产期妇女分为GDM组和非GDM组.结果 GDM组29例,非GDM组有366例;非GD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PG,OGCT和HbAlc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DM组FPG,OGCT,HbAlc水平与非GDM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GDM组FPG,OGCT,HbAlc阳性率分别为37.9%,79.3%,93.1%;HbAlc在GDM筛查中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阳性预示值分别为93.1%,98.4%,98.0%,81.8%,均明显高于FPG和OGCT.结论 HbAl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取血量少的特点,并且不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可作为临床GDM诊断筛查的指标.

    作者:石胜;熊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用于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的检测方法

    目的 探讨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的价值.方法 采用该仪器和手工计数法分别测定肺泡灌洗液白细胞的重复性和携带互染率;并对47例灌洗液标本分别测定白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为1.3%~3.6%;互染率为1.6%;两种方法测定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高度正相关(r=0.889,P<0.01).结论 用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及互染率低等优点.

    作者:于笑难;孟冬娅;薛文成;汲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LX-20型生化分析仪日常维修保养

    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仪器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分析速度快,标本用量少,检测项目多,结果准确,深受用户欢迎.

    作者:姜庆波;苏延平;陈家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磷钨酸-镁-PEG法消除脂血干扰的方法学评估

    目的 利用磷钨酸-镁-PEG法消除严重脂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的干扰,并探讨该方法对常见13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解决办法.方法 使用超速离心-洗涤法制备血脂浓缩液,加入本底血清形成高度血脂异常模型,脂肪乳注射液加入本底血清形成严重脂肪乳标本模型.两者经优化的磷钨酸-镁-聚乙二醇(PEG)试剂处理,并分别与本底血清比较.结果 磷钨酸-镁-PEG法可以去除严重脂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的干扰,大多数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关性良好.

    作者:熊俊;石文静;闪全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痰结核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与抗酸染色法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痰标本结核菌抗酸染色法与噬菌体裂解法检测的相关性.方法 用噬菌体裂解法检测抗酸染色阴性标本50份及抗酸染色不同阳性程度标本202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份抗酸染色阴性标本中检出16份,检出率32%;202份抗酸染色阳性标本用噬菌体裂解法检测,阳性175份,1~8条/300视野~4+检出分别是63.6%,84.8%,86.5%,90.4%,94.7%,总阳性率86.6%.结论 噬菌体裂解法检测抗酸染色阴性标本,敏感性显著高于涂片染色法;检测抗酸染色阳性标本与涂片染色法一致性较高,并且随着涂片中抗酸杆菌菌量的增多呈现正相关.

    作者:高灵宝;沙阿云;田凤喜;陆桃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乌鲁木齐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乌鲁木齐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筛选相关过敏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海澳公司提供的过敏原检测试剂盒,以酶免疫分析法对该地区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进行检测.结果 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均为阳性.吸入性过敏原以蒿属植物、艾蒿(占30.0%),屋尘(占25.0%),普通豚草、巨大豚草(占18.3%)和尘螨、粉螨(占13.3%)为主,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同时致敏占绝大多数.发病年龄以少年、中青年居多,近80%.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男29例,女31饲,P>0.05).以春秋季为发病高峰占73.3%,常年性发病占26.7%.结论 该地区气候干燥,具有它的气候特殊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过敏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可提高检出率,一方面可为临床诊断和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提供依据.

    作者:周郁;王瑞;邹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建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比对评价

    目的 评价自建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证实自建检测系统的试验结果 的可靠性.方法 用自建系统对不同水平质控品及新鲜人血清标本进行精密度和线性可测量范围的测定;用新鲜血清标本比较自建与比对系统的精密度并进行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 自建系统ALT,Urea,Crea,TC,ApoAl,ApoB,HDL-C等项目检测不精密度CV值满足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质量分析要求、线性测量范围特别是线性高值满足临床要求,与Roche可溯源参考检测系统试验结果相关系数>0.975,LDL-C存在方法 学的差异,相关系数<0.975.结论 方法学比对试验LDL-C相关系数<0.975,按SE%>1/2CLIA'88标准,UDL-C和HDL-C低值标本结果不被接受(另有文章报道),反应曲线满足Y=bX+a时,可利用回归方程对HDL-C试验结果 的偏倚进行纠偏;其余项目相关系数>0.975,相关性满足统计学要求.

    作者:王丽;牛璐璐;权翠侠;潘胜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Glypican3 N端融合基因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人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N端融合基因.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 mRNA中扩增GPC3 N端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T4DNA连接酶将此片段定向连接至质粒pcDNA3.1,并转化大肠埃希菌DH5a,增菌培养后提取质粒并PCR扩增、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 GPC3 N端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质粒pcDNA3.1,片段大小及序列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GPC3N.

    作者:周玉宏;倪润洲;肖明兵;刘海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德灵特定蛋白分析仪比色皿清洗剂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研制适用于德灵特定蛋白分析仪比色皿的清洗荆.方法 筛选临床检验界比较常用酸、加酶清洗剂、加具有较好渗透、乳化、分散和洗涤性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清洗剂,将用过的比色皿浸泡于所研制的清洗剂中,上机检测.结果 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清洗剂效果好,与酸、加酶清洗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清洗剂达到试验要求,可用于比色皿的清洗.

    作者:岳玉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患者总蛋白和清蛋白结果均值控制法在室内质控的应用

    目的 探讨患者结果均值控制法在室内质控的应用.方法 用怡捷公司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统计2006年1~5月的临床标本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 平均值、标准差,分别编制质控图,将2006年6~8月每天TP,ALB结果平均值绘在质控图上,与商品质控图作比较,验证均值控制法的作用.结果均值控制法质控图和商品质控图比较,二者的变化趋势没有一致性,呈现出随机性.均值控制法和商品质控的CV稳定性都较好.结论 均值控制法与商品质控相互补充提高检验质量,但不可替代商品质控.

    作者:郭龙华;杨晓亮;林莉;潘婉仪;黄宪章;庄俊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一步法RT-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

    目的 建立一步法RT-PCR检测急性平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实验方法并作相关性能评价.方法 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用一步法RT-PCR法检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三种异构体,并用NB4阳性细胞株做稀释试验,得出该方法 的低检测限;同时对2006年以来华西医院确诊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和骨硅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一步法RT-PCR法检测PML-RARa 融合基因的灵敏度可迭10-4水平;使用两对引物同时扩增,可检出PML-RARα融合基因全部三种异构体;62例经临床和骨髓形态学确诊为APL的患者,其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00%.结论 一步法RT-PCR检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有很好的灵敏度,临床符合度较高且操作简便快速,样本交叉污染可能性小,临床实用性较高.

    作者:陆小军;张磊;范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免疫固定电泳快速检测法在浆细胞疾病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免疫固定电泳(IFE)技术快速检测法在荥细胞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中免疫率蛋白检测与分型中的应用以及策细胞疾病的血清免疫学特征.方法 对49例浆细胞疾病患者血清以快速法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分型,同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加以分析,并对其中35例浆细胞病患者的浓缩尿液进行轻链检测并分型.结果 46例浆细胞疾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M带,占总例教的93.8%,其中81.6%的M蛋白出现在7区间;在免疫固定图谱上各型别即IgG,IgA,IgM和单纯轻链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9.2%,20.4%,12.2%,2.0%,轻链分型中K :λ为1.9:1;免疫定量检测显示所属型别的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其它免疫球蛋白则相对下降.结论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快速检测法联合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的定量检测可为临床对浆细胞疾病的诊断与分型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作者:卢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端粒酶活性和DNA异倍体及癌胚抗原联检实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

    目的 评价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端粒酶活性(TA)、DNA异倍体和癌胚抗原(CEA)对实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应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杂交-酶联免疫分析检测TA、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异倍体,应用磁性抗体分离酶免疫测定法检测CEA.比较单指标与指标联检的差别.结果 单指标鉴别诊断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端粒酶0.961,0.800,0.870;DNA异倍体0.937,0.752,0.832;CEA 0.898,0.515,0.682.联合检测上述指标鉴别诊断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分别为:TA+CEA 0.866,0.824,0.842;DNA异倍体+CEA 0.843,0.776,0.805,TA+DNA异倍体0.906,0.867,0.884;TA+DNA异倍体+CEA 0.803,0.891,0.853.结论 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但可轻度降低特异性,其中以TA+DNA异倍体联检效果佳,而联合TA与CEA的效果不理想.

    作者:杨林瀛;卢云涛;薛承岩;杜新生;刘怀深;孙立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

    目的 研制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试纸条,对该试纸条的检测效能进行评估.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过敏原溶液点样到固相载体-硝酸纤维素膜上,经过固定,封闭,洗涤步骤,加入待检血清,血清中的抗体与膜上的抗原反应,经酶-底物反应显色,根据颜色判读结果,并与Allergy 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进行对比.结果 该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与Allergy Screen检测系统符合率较高.食物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于Allergy Screen法.结论 用硝酸纤维素膜检潮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具有样本血清量少,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临床检测应用价值,为体外过敏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赵俊芳;王学谦;丁红梅;孙晓慧;潘春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BECKMAN CX5△全自动生化仪测试项目交叉污染的处理体会

    该文总结了BECKMAN CX5△全自动生化仪测试项目交叉污染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冲洗样品针和试剂针内部;调整针的水平位置,清洗冲洗组件及冲洗站管道;更换胶擦;清洁针头冲洗液塑料瓶并更换过滤器;检查水质,更换滤芯;冲洗样品针及试剂针进气管道;用CCWA专用清洁液清洗管道等.

    作者:张延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D试验检测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及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方法 用CLSI标准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果 所有406株葡萄球菌和75株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eMLS)分别为232株(57.1%)和64株(85.3%);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的分剐为103株(25.4%)和4株(5.4%);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的分别为71株(17.5%)和7株(9.3%).结论 临床徽生物实验室常规进行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和链阳菌素B类(MLSB)抗生素.

    作者:张迎华;郭素芳;孙景勇;倪语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Ag85A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Ag85A蛋白,探讨Ag85A蛋白作为候选疫苗用于结核免疫预防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扩增人结核分枝杆菌Ag85A基因序列,将结核分枝杆菌Ag85A的全长cDNA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构建成Ag85A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并以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大肠埃希菌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 成功克隆了结核分枝杆菌Ag85A,获得了pGEX4T-Ag85A重组子,Ag85A在大肠埃希菌中实现了稳定表达,表达的蛋白条带大小约32 kD,与预期结果 相符.结论 成功地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Ag85A进行了基因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蒋天舒;娄加陶;周晔;陈燕;陈波;谷明莉;仲人前;邓安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癌患者凝血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五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判断肝损伤程度、转移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用美国Beeknlan Coulter公司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测定60例肝癌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5项凝血指标,并进行检测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肝癌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D-Dinfer均升高(P<0.05或P<0.01);肝癌无转移组和肝癌转移组相比,PT延长(P<0.05),D-Dimer升高(P<0.01);肝功能轻度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FIB,D-Dimet升高(P<0.05);肝功能轻度损伤组和肝功能重度损伤组比较,PT,APTT,D-Dimer均升高(P<0.01),FIB降低(P<0.01).结论 凝血指标PT,APTT,TT和D-Dimer在肝癌患者中均可增高,而FIB在肝癌早期,肝功能损伤轻时升高,在肝功能损伤加重时反而降低.D-Dimer水平在肝癌转移时和肝功能损伤加重时均升高.检测FIB和D-Dimer相结合,可以用于判断肝癌患者肝损伤程度、转移及预后.

    作者:黄媛;陈建魁;朱晓华;宋世平;尹秀云;金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