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磷钨酸-镁-PEG法消除脂血干扰的方法学评估

熊俊;石文静;闪全忠

关键词:脂血, 磷钨酸-镁-PEG法, 生化检测
摘要:目的 利用磷钨酸-镁-PEG法消除严重脂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的干扰,并探讨该方法对常见13项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解决办法.方法 使用超速离心-洗涤法制备血脂浓缩液,加入本底血清形成高度血脂异常模型,脂肪乳注射液加入本底血清形成严重脂肪乳标本模型.两者经优化的磷钨酸-镁-聚乙二醇(PEG)试剂处理,并分别与本底血清比较.结果 磷钨酸-镁-PEG法可以去除严重脂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的干扰,大多数生化指标与对照组相关性良好.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的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RF)、前清蛋白(PAB)在食管癌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检测了72例食管癌早期(I~I)患者、68例食管癌晚期(I~Ⅳ)患者和120例对照者血清IL-6,IL-8水平,同时对食管癌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TRF,PAB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食管癌早期患者组和食管癌晚期组患者血清TRF,PA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晚期患者较早期明显降低(P<0.05);食管癌早期患者组和食管癌晚期患者组血清IL-6,IL-8,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晚期患者较早期升高(P<0.01);食管癌患者血清IL-6,IL-8,CRP,TRF,PAB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且随病情的恶化IL-6和IL-8水平的变化有增高趋势.结论 IL-6,IL-8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而CRP可能起着抑制作用,TRF,PAB在食管癌病人中呈负相关;它们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食管癌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食管癌的临床分期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任光;韦叶生;陈宏明;方文珠;龙显科;袁锡华;覃后继;唐甜甜;黄艳青;唐习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微粒

    目的 建立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检测外周血中循环血小板微粒的方法,探讨血小板微粒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血小板微粒的含量.采用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CD61弱阳性并且Annexin V强阳性者定义为血小板微粒,分析血小板微粒的百分含量.结果 CD61与Annexin V双染法能够清楚地区分出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微粒.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微粒为12.3%士5.4%,健康对照组为1.1%士0.3%,P<0.05,差异显著.结论 CD61与AnnexinV双染法能够准确检出外周血中循环的血小板微粒.血小板微粒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敖林;陈军浩;方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生态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评价

    目的 评价微生态检测对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法和Amsel法检测妇科门诊病人阴道分泌物.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法与Amsel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法检测阴道分泌物,了解阴道微生态,能快速、简单、客观而有效地对细菌性阴道病进行辅助诊断.

    作者:熊海燕;张克霞;王朔;宋卫华;陈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LOUTER流式细胞仪几类常见故障的排除和预防措施

    随着免疫学和细胞化学、单克隆抗体等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仪在许多大中型医院及科研单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者:董荔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乙肝疫苗弱与无应答者外周血HBsAg抗原特异性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体外诱导

    目的 用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在体外刺激乙肝疫苗弱、无应答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看是否能够诱导出一群HBsAg特异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 regulatory T cell,简称Treg).方法 分离并培养乙肝疫苗强应答、弱应答和无应答者的外周血PBMCs,用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和HBsAg刺激,并设不加抗原的空白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抗原刺激后Treg细胞的表达频率,并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培养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 弱、无应答组PBMC经HB8Ag刺激后Treg细胞的表达频率与PHA刺激孔和不加抗原的空白对照孔相比,明显上升(P<0.01);而强应答组HBsAg,PHA刺激孔以及空白对照孔三孔之间Treg细胞的表达频率均无显著差异.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发现弱、无应答组与强应答组相比,HBsAg刺激后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降低(P<0.01),但三组之间PHA刺激孔以及空白对照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乙肝疫苗弱、无应答现象可能是由于注射疫苗后,在体内诱导出了一群HBsAg特异性的Treg细胞,而这群具有抑制功能的T细胞介导了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下降,从而导致弱、无应答现象的发生.

    作者:牛微;杨曌;尚小云;傅晓岚;姜曼;王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5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仅测定其PLT,人工计数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总数,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与血清TPO浓度均呈负相关(r=-0.65,P<0.05;r=-0.68,P<0.05);巨核细胞计数与血清TPO浓度也均呈负相关(r=-0.55,P<0.05;r=-0.58,P<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水平同时受PLT、巨核细胞数双重调控.

    作者:黄文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的分型研究

    目的 用一种新型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基因进行分型研究,以了解该地区流行株的主要型别.方法 收集136株经MicroScan Walkaway-40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鉴定的MRSA;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mecA,femB基因复合扩增法进行确证试验;用新型多重PCR方法对确证的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 127株被确证为MRSA;SCCmec分型显示,125株为SCCmec I型,与以往报道相同;其余两株均为ScCmec Ⅳa,结合病例资料判定该两株菌为社区获得性MRSA.结论 该研究中的MRSA主要携带SCCmec II型基因,携带SCCmec Ⅳa型基因的社区获得性MRSA为该地区首次报道;新型多重PCR方法是适用于临床实验室进行MRSA SCCmec分型研究的更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囡;范红;陆小军;张磊;谢轶;王军;应斌武;陈慧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核转录因子EBF3 mRNA在肝癌和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核转录因子EBF3 mRNA在肝癌和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肝及食管组织分别以β2微球蛋白(β2M)和18S rRNA为内参,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检测肝癌及食管癌及其远端组织中EBF3 mRNA的含量.结果 18例肝癌和配对远端肝组织中EBF3 mRNA与岛β2 mRNA的对数比值分别为0.52士0.17和0.28士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01 1).12例食管癌和配对远端食管组织中EBF3 mRNA与18S rRNA的对数比值分别为0.58士0.054和0.22士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00 0).结论 EBF3mRNA在肝癌和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核转录因子EBF3可能与肝和食管肿瘤的发生有关.

    作者:毛丽萍;景容容;金小云;王惠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IRIS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修饰功能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IRISi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修饰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留取门诊和住院病人新鲜尿液标本116例,首先用IQ-200系统进行测定,然后对可疑的成分图象进行人工修饰,以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 作为参考标准进行修饰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IQ-200系统检测结果:修饰前尿红细胞与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符合率86.2%,白细胞为87.1%,上皮细胞为84%;人工修饰后结果:尿红细胞符合率92.2%,白细胞为92.0%,上皮细胞为96%.结论 人工修饰功能提高了与不离心标本镜检定量方法 的符合率,降低了显微镜复查率,因此IQ-200系统修饰功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丹玲;张延京;赵亚静;赵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尿液干化学试带法检验的质量控制

    尿液检验是临床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尿液检验自动化仪器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尿常规检验的精确性和敏感性,而且也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段金霞;冯涛聚;苏文凡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南京地区湿疹和荨麻疹儿童过敏原体外检测简析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湿疹和荨麻疹儿童过敏原种类与分布特点,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免疫印适定量法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对471名患有湿疹和荨麻疹学龄前儿童进行血清中14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结果 阳性率高的过敏原是尘螨,为78.3%,其次为猫狗皮屑和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3-6 y组阳性率较高,食入性过敏原6 mo~3 Y组阳性率较高.结论 对南京地区湿疹和荨麻疹患儿,尘螨、猫狗皮屑和牛羊肉是常见的过敏原.与3 y以上患儿比较,3 y以下患儿食物组过敏原阳性率较高,3 y以上者则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高.

    作者:陈红兵;张广毓;刘海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德灵特定蛋白分析仪比色皿清洗剂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研制适用于德灵特定蛋白分析仪比色皿的清洗荆.方法 筛选临床检验界比较常用酸、加酶清洗剂、加具有较好渗透、乳化、分散和洗涤性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清洗剂,将用过的比色皿浸泡于所研制的清洗剂中,上机检测.结果 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清洗剂效果好,与酸、加酶清洗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碱性清洗剂达到试验要求,可用于比色皿的清洗.

    作者:岳玉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建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比对评价

    目的 评价自建生化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证实自建检测系统的试验结果 的可靠性.方法 用自建系统对不同水平质控品及新鲜人血清标本进行精密度和线性可测量范围的测定;用新鲜血清标本比较自建与比对系统的精密度并进行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 自建系统ALT,Urea,Crea,TC,ApoAl,ApoB,HDL-C等项目检测不精密度CV值满足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质量分析要求、线性测量范围特别是线性高值满足临床要求,与Roche可溯源参考检测系统试验结果相关系数>0.975,LDL-C存在方法 学的差异,相关系数<0.975.结论 方法学比对试验LDL-C相关系数<0.975,按SE%>1/2CLIA'88标准,UDL-C和HDL-C低值标本结果不被接受(另有文章报道),反应曲线满足Y=bX+a时,可利用回归方程对HDL-C试验结果 的偏倚进行纠偏;其余项目相关系数>0.975,相关性满足统计学要求.

    作者:王丽;牛璐璐;权翠侠;潘胜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又称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各组织中,是一种新型生物信使分子及神经递质,日益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和探索.

    作者:刘庚勋;李正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HIV-1感染鼠巨噬细胞功能的检测

    目的 探讨HIV-1感染鼠单核/巨噬细胞杀伤功能.方法 建立HIV-1感染小鼠模型,分离各组小鼠巨噬细胞,检测巨噬细胞杀伤功能,用ELISA检测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结果 HIV-1感染鼠巨噬细胞杀伤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巨噬细胞分泌TN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检测AIDS小鼠巨噬细胞杀伤功能,在探讨AIDS患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继发感染的原因、疾病预后和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好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孢噻肟/舒巴坦复方新药对产酶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抑菌效应研究

    目的 评价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复方新药对产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抑菌效应.方法 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低抑菌浓度(MIC);PCR及产物测序方法鉴定10种ESBLs的基因.结果 头孢噻肟/舒巴坦(CTX/SBT)的MIC50值明显低于头孢噻肟(CTX)或舒巴坦(SBT),而与头孢哌酮/舒巴坦(CPZ/SBT)相当.共检测到四种酶基因,即tem,ctx-m,per-1和oxa-I,经部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为tom-1,ctx-m-1,per-1和oxa-10亚型.但CTX/SBT复方新药在产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主要是tem和ctx-m)的菌株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CTX/SBT复方新药对产酶的革兰阴性菌有更好的抗菌活性,对tem和ctx-m型β-内酰胺酶无明显差异.

    作者:冯群岭;李西帆;顾宜;张建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D试验检测红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及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发生率.方法 用CLSI标准D试验检测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结果 所有406株葡萄球菌和75株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eMLS)分别为232株(57.1%)和64株(85.3%);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iMLS)的分剐为103株(25.4%)和4株(5.4%);对红霉素耐药对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MS)的分别为71株(17.5%)和7株(9.3%).结论 临床徽生物实验室常规进行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和B群链球菌中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帮助临床医生正确选用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和链阳菌素B类(MLSB)抗生素.

    作者:张迎华;郭素芳;孙景勇;倪语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Glypican3 N端融合基因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人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N端融合基因.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 mRNA中扩增GPC3 N端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T4DNA连接酶将此片段定向连接至质粒pcDNA3.1,并转化大肠埃希菌DH5a,增菌培养后提取质粒并PCR扩增、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结果 GPC3 N端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质粒pcDNA3.1,片段大小及序列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GPC3N.

    作者:周玉宏;倪润洲;肖明兵;刘海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S-100B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S-100B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0例窒息患儿、37例缺氧缺血患儿(HIE)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IGF-1,S-100B蛋白.结果 ①IGF-1水平在窒息组、HIE组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S-100B蛋白水平在窒息组、HIE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F-1浓度水平与窒息患儿和HIE患者呈负相关,S-100B蛋白水平与窒息患儿和HIE患者呈正相关,两者的检测在对窒息患儿、HIE患儿的综合诊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顺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乌鲁木齐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乌鲁木齐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筛选相关过敏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海澳公司提供的过敏原检测试剂盒,以酶免疫分析法对该地区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进行检测.结果 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均为阳性.吸入性过敏原以蒿属植物、艾蒿(占30.0%),屋尘(占25.0%),普通豚草、巨大豚草(占18.3%)和尘螨、粉螨(占13.3%)为主,以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同时致敏占绝大多数.发病年龄以少年、中青年居多,近80%.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男29例,女31饲,P>0.05).以春秋季为发病高峰占73.3%,常年性发病占26.7%.结论 该地区气候干燥,具有它的气候特殊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过敏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可提高检出率,一方面可为临床诊断和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提供依据.

    作者:周郁;王瑞;邹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