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常见故障及排除

郝婉莹;胡海清;周琳;宓庆梅;林志跃

关键词: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分析模式, 进样器, 血液样品, 手动, 临床应用, 检测要求, 参数, 标本, 末梢血, 可检测, 装置, 生产, 日本, 公司, 东亚
摘要:日本东亚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2100在临床应用已久,每小时可检测150个标本,可分析血液样品的32个参数,还可分析用于研究的4个参数.它提供了4种分析模式:手动模式、末梢血模式、使用进样器装置的进样器模式和手动模式,能满足临床不同标本的检测要求.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品红亚硫酸法测定甲醇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研究品红亚硫酸法测定甲醇的影响因素,方法 往不同体积的甲醇标准使用注中依次加入各种试剂,静置显色后,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以0管调零测定其吸先度,分别研究显色时间、乙醇浓度和显色温度对甲醇测定的影响.结果 保持乙醇浓度6.0 ml/dl,显色温度30℃不变.各管吸光度随显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保持显色时间30 min,显色温度30℃不变,各管吸光度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战小;保持乙醇浓度6.0 ml/dl和显色时间30 min不变,各管吸光度随显色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当乙醇浓度为6.0 ml/dl,在30℃下显色30 min可以得到好的吸光度值(0.2~0.5),为佳显色条件.

    作者:蔡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国北方汉族人醛糖还原酶基因C(-106)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醛糖还原酶(AR)基因C(-106)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25例对照者、85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7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DM+CHD组)AR C(-106)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时检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Glu),血脂水平.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的C(-106)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组间HbAlc,Glu,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未发现AR C(-106)T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相关性.结论 AR C(-106)T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无明显关联性,不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夏良裕;张麟;金勋;鄢盛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BC-55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故障处理、保养及注意事项

    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C-55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它配备半导体激光散射和改良的流式分析装置,采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白细胞进行精确的五分类分析,具有检测结果准确、检测参数多、检测速度快、彩色触摸屏、中文操作、预稀释模式五分类等众多优点.经过两年多的使用发现了几种常见及不常见的故障,现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不常见故障及仪器保养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借鉴参考.

    作者:张宝华;杨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NGAL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这对深入研究NGAL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践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健康对照组骨髓中的NGAL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NGAL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仅有极少数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健康对照组骨髓在中幼粒细胞及以下各阶段细胞均可见阳性表达,在18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ML-M1)中未见阳性表达;在26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2)中仅有2%粒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17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M3)中仅有4%粒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23例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AML-M4)中仅有2%粒-单细胞可见阳性表达;在19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ML-M5)中来见阳性表达,在2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ALL)中来见阳性表达.绪论急性白血病组NGAL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华;陈林兴;陈慎仁;王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基因突变.方法 对收集西安地区2004年1月~2009年11月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粪便分离的98株志贺氏菌属,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鏊定,Kirby-Bauer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2种喹诺酮类药物药敏试验,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志贺氏菌属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6.5%(26/98);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3.9%(43/98),对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2株,占12.2%.对gyrA基因.对药株有93%(4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100%(55/55)被Hinf I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69.8%(3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有69.2%(9/13)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 :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结论 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作者:张养民;张志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壳素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

    目的 探讨甲壳素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空白导管(对照组)和包被甲壳素的导管(实验组)为裁体,构建7 d的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模型,然后对每组细菌计数、测定结晶紫染色后的吸光度值、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菌计数值(×107 cfu/ml)是2.29和2.15;吸先度值是0.137和0.138.扫描电镜下,对照组的细菌分布较均匀、密集;实验组的细菌分布不均匀、密集.结论 甲壳素对形成7 d的大肠埃希茼生物被膜不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胡全树;王彦荣;张丽娟;赵建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漯河市两家医院25 332份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粪便常规检查对于肠道疾病和寄生虫病有很大的诊断意义,目前仍是我国绝大多数医院住院患者初诊必须检查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粪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粪便的外观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外观检查主要包括粪便的颜色、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主要包括粪便的红白细胞及寄生虫检查.

    作者:包广杰;兰忠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内皮素-1的定量ELISA法测定与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的定量ELISA法测定,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用定量ELISA法测定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浆Big ET-1.结果 该法检出限为0.023 pmol/L,线性为0.05~10.0 pmol/L,平均回收率为99.1%,批内CV为3.10%,批阀CV为5.23%.39例心绞痛和33例急性心肌梗死及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Big ET-1值分别为2.89±0.80,4.76±0.84和3.80±0.81 pmol/L.结论 该法灵敏、特异和准确,血浆BigET-1定量测定是诊断心血管疾病较好的实验指标.

    作者:汪隆海;夏芳;陈启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了解其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用欧蒙免疫印迹法检测44例SLE患者、20例疾病对照组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nuA,同时检测抗dsDNA、抗Sm抗体和SSA抗体水平,分析其与AnuA的关系.结果 44例SLE患者中AnuA阳性率为36.4%,20例疾病对照组阳性率仅5.0%,20名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nuA在SLE检测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6.4%和97.5%.结论 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度较好,特异度强,对抗Sm抗体、ssA抗体阴性的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是协助诊断SLE的一个新的特异性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璇;李薇;张卫云;曾兰兰;刘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在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非浓缩尿蛋白电泳在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对3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尿蛋白分析.结果 尿蛋白经SDS-AGE电泳后,根据尿蛋白电泳图谱,可区分为生理性、肾小管性、肾小球性、混合性蛋白尿.对照组电泳后有3例出现单纯淡染的清蛋白条带.患者组中2例未检出,生理性蛋白尿2例,肾小管性蛋白尿20例,肾小球性蛋白尿5例,混合性蛋白尿4例.结论 SDS-AGE非浓缩尿蛋白电泳操作筒便,无须浓缩尿渡,省时,尿蛋白按分子量大小予以分离,结果 清晰,便于保存,能正确的反映尿液内各蛋白组分的含量度变化,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银辉;萧晓友;张允奇;曾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Elecsys 2010软盘使用故障处理方法

    我科于2004年购进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仅.该机测试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检测线性范围宽;脂血、溶血、高胆红素等均不影响测定结果,为临床标本检测甲状腺功能、性激素、肿瘤标志物等指标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作者:芮桥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州地区大肠埃希菌qnrB耐药基因与细菌耐药的研究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大肠埃希菌株qnrB基因的存在情况及其与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临床分离的300株大肠埃希茼,PCR法对300株茼进行qnrB基因检测,K-B法进行药敏试验检测,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被认为有差异.接合试验验证qnrB的转移性.结果 300株大肠埃希菌有16株检出qnrB基因,检出丰为5.33%,阳性菌对两种喹诺嗣药物均耐药且有14株同时为ESBLs阳性.结论 大肠埃希茼中存在qnrB基因的流行,携带qnrB基因的16株细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均耐药,且多数与ESBLs基因共存.

    作者:陈文科;周强;张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应用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建立检验科危急值及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管理.不同的实验室应建立各自的危急值,危急值应满足临床需求,并应涵盖各专业与生命体征密切相关的项目和数值.检验科应高度重视危急值的应用及管理.

    作者:钱净;施茜;胡大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东茂名地区健康人群血清胆红素三种方法参考范围的调查及比较

    目的 确定重氮法、钒酸盐氧化法及胆红素氧化酶法检潮广东茂名地区健康人群血清胆红素的参考范围.方法 同时用前述三种方法 对1 232名健康体检人员做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检测,采用x±1.96s计算参考范围并做比较.结果 三种方法 中,重氮法与钒酸盐氧化法所得的TBlL和DBIL参考范围接近,重氮法:TBlL 5.4~26.2μgmol/L,DBIL 0.73~6.89 μmol/L;钒酸盐氧化法:TBIL 5.2~25.8/Jmol/L,DBIL 0.47~6.99 μmol/L.重氮法略高于钒酸盐氧化法,但两者间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氧化酶法低,TBIL 3.2~22.4μmol/L,DBIL 0.3~4.8 μmol/L,与其余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红素检测方法 不同参考范围有差异,应根据检测方法 建立相应的参考范围.

    作者:杨文杰;柯振符;邱小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HBV感染者低浓度HBsAg持续存在的临床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慢性HBV感染者低浓度HBsAg持续存在已引起临床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专家的重视和关注,该文就低浓度HB-sAg人群的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成军;孙长贵;陈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TGF-β1,VEGF抗体等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透明质酸(HA)、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Ⅱ型前胶原(PCⅡ)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血压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理及病程进展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146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时TGF-β1,VEGF抗体,TNF-α进行检测,用化学发光分析法对HA,FN,LN,CⅣ,PCⅡ进行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肾间质纤雏化患者的TGF-β1,VEGF,VEGF抗体,TNF-α,FN,LN,CⅣ,PCⅡ表达显著上调(P<0.01),校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而HA表达明显下调,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且与病情的进程呈负相关.结论 生长因子(PEDF)是有效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保持正常组织透明无血管的状态有重要作用,TGF-β1是促进纤维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调节肌成纤雏细胞分化和胶原合成,在肾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VEGF是血管和淋巴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正常争异常血管新生的重要的调节因子,在生理和病理性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三者同时表达异常,可能提示肾间质纤维化患者免疫病理机理中的细胞活化模式,对肾间质纤维化惠者的免疫机制和指导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孙凯;陈永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NFSF9的表达及其疾病关联性

    目的 研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用血单个核细胞TNFSF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定量逆转录PCR检测4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SF9的表迭水平,血清中sTNFSF9的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Mayo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挂胆汁挂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NFSF9的表达在蛋白水平(1 107.00±436.1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2.70±62.81);TNFSF9 mRNA水平(4.96±0.39)也较健康对照组(1.04±0.22)高,且均与Mayo评分呈负相关(rs=-0.327,P=0.041;rs=-0.400,P=0.013).结论 TNFSF9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是潜在的治疗靶点之一.

    作者:王淇泓;周晔;胡志德;王爱华;竺蓓;邓安梅;仲人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生物学特征

    目的 分析淋系相关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特征.方法 31例患者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FAB分型、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确诊为伴淋系细胞标记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特征,评价疗效和预后.结果 Ly+AML的FAB分型以AML-M1/M2为主(占61%);错译抗原以CD7常见,其次是CD19,CD56,且均对缓解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率高达77%,以AML-M1/M2为主,是对患者预后影响力大的因素(P=0.03).结论 Ly+AML属特殊类型白血病,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作者:薛存强;刘书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旋转磁场对离体外周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旋转磁场处理对离体外周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10份人全血采用旋转磁场处理,分别于处理前及处理后1,2h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旋转磁场处理后1 h与处理前比较,血清GSH含量和SOD活性升高(P<0.01),而MDA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2 h与处理后1 h比较,血清GSH含量和SOD活性进一步升高(P<0.01),而MDA含量仍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旋转磁场可明显提高离体外周血抗氧化能力.

    作者:陈晨;谢学军;郭国祯;穆士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因qnr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耐药基因qnr(qnrA,qnrB和qnrS)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环丙沙星敏感株与耐药株中与ESBLs阳性株和阴性株中的分布状况和比较分析.方法 从2006年全国美平耐药监测网点中收集241株非重复的大肠埃希菌(122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19株),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所有菌株对药物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的MIC值.采用PCR检测所有菌株的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qnr.结果 在241椿筛选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为36.9%,耐药率为61.4%.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45.2%,耐药率为39.0%.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74.3%.耐药率为19.9%.ESBLs阳性株占56.8%.qnr共检出46株,总阳性率为19.1%(46/241).其中qnrA有2株(0.8%,2/241),qnrB有25株(10.4%,25/241),qnrS有19株(7.9%,19/241).一株从痰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检出qnrB和qnrS.在肺炎克雷伯菌中,qnr共检出39株,阳性率为32.8%(39/119);在大肠埃希菌中,qnr共检出6株,阳性率为4.9%(6/122).在环丙沙星敏感菌株中,qnr基因的阳性率为13.5%(12/89);在环丙沙星耐药菌株中,qnr基因的阳性率为21.6%(32/148).经X2检验,qnr基因在环丙沙星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35,P>0.05).在ESBLs阳性的菌株中,qnr的阳性率为23.4%(32/137);在ESBLs阴性菌株中,qnr的阳性率为12.5%(13/104).经X2检验,qnr基因在ESBLs阳性株与ESBLs阴性株中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90,P<0.05).结论 质柱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布广泛.qnr基因与环丙沙星的耐药水平没有相关性,而与细菌是否产ESBLs有相关性.

    作者:杨虹;李卫宁;王辉;于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