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谢学军;郭国祯;穆士杰
目的 探讨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PRA)的几率、抗体类型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取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于2009年3月检测PRA.肾移植术后一年以上的大于50岁的肾移植患者226例.PRA检潮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抗原筛选板和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鉴定抗体类型采用美国One larmbda公司鉴定抗原板(LAT-1240).肾功能指标由血肌酐和尿素氮确定,血肌酐正常值为53~115μmol/L.尿素氮正常值为1.43~7.14 mmol/L.结果 在2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中,PRA阳性患者62例,占27.43%.男性患者PRA阳性占31.68%(32/101),女性患者PRA阳性占24.00%(30/125).在抗HLA抗体的类型中,主要以IlLA-Ⅱ抗体为主.抗HLA-Ⅰ+Ⅱ类抗体有9例,抗HLA-Ⅰ类抗体有4例,抗HLA-Ⅱ类抗体有49例.肾移植术后PRA阳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21侧,占总阳性率的33.87%(21/62),其中Ⅰ+Ⅱ类抗体阳性有4例,Ⅰ类抗体阳性有3例,Ⅱ类抗体阳性有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PRA阴性及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大于正常值的患者有6例,占PRA阴性患者的3.66%(6/164).结论 高龄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后产生抗HLA抗体主要以HLA-Ⅱ类抗体为主.抗HLA-Ⅱ类抗体与移植术后移植物排斥关系不大,仅在抗HLA-Ⅱ类抗体强阳性时,部分肾移植患者可表现血肌酐升高.
作者:贾保祥;孙立宁;徐秀红;田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不同葡萄糖代谢(糖代谢)异常状态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为不同糖代谢异常状态下血脂监测项目的 选择及干预治疗侧重点提供循证检验医学的证据.方法 选取254名受试者(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05人)进行OGTT试验和TC,TG,HDL-C,LDL-C,ApoA1和ApoB等血脂指标的检测.根据OGTT结果 分为正常糖耐量(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IGT)、IFG并发IGT(IFG/IGT)和糖尿病(DM)5组,比较各组血脂指标值及其异常丰,对所有糖代谢异常的各血脂指标与空腹血糖(FPG)和OGTT 2 h血糖(2 hPG)进行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①TG,LDL-C水平在DM组、IFG/lGT组和IGT组明显高于NGT组(P<0.01)和IFG组(P<0.05),DM组、IGT/IFG组、I-IGT组和IFG组TC水平和高TC血症检出丰相近(P>0.05),且均明显高于NGT组(P<0.05),HDL-C水平DM组明显低于NGT组(P<0.05),但各组低HDL-C血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ApoA1和ApoB水平及其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G与2 h PG(r=0.201,P<0.01),FPC,(r=0.119,P<0.05)存在明显的正相关,LDL-C与2 h PC,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r=0.132,P<0.05).结论 低HDL-C血症、低ApoA1血症和高ApoB血症可能不是糖代谢异常典型的血脂异常特点之一,高TG,TC,LDL-C血症是DM和IGT,IGT/IFG血脂异常的特点,IFG血脂异常的特点是高TC血症.
作者:伍绍国;黄钰君;陈波;李志海;鲍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的定量ELISA法测定,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用定量ELISA法测定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浆Big ET-1.结果 该法检出限为0.023 pmol/L,线性为0.05~10.0 pmol/L,平均回收率为99.1%,批内CV为3.10%,批阀CV为5.23%.39例心绞痛和33例急性心肌梗死及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Big ET-1值分别为2.89±0.80,4.76±0.84和3.80±0.81 pmol/L.结论 该法灵敏、特异和准确,血浆BigET-1定量测定是诊断心血管疾病较好的实验指标.
作者:汪隆海;夏芳;陈启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科于2008年1月引进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该仪器采用流式细胞和电阻抗原理,通过荧光染色、电阻抗及散色光强度得出细胞形态、细胞横截面积、染色片断长度和细胞容积等信息,从而获得客观、可靠的定量数据,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结果具有可比性,实现了尿常规检测的标准化.该仪器具有很高的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重复性.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保养不够,会造成各种故障,而能够及时准确地查明原因、捧除故障是我们工作效率的关键,科室自引进仪器以来共排除1例主要故障,现总结如下,以共同行参考.
作者:马芝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serum unne acid,SUA)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预防、治疗探索新思路.方法 选择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心内科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期间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205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冠脉病变程度等临床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心病组(CHD)154例和非冠心病组51例,比较两组间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别.在CHD组中按血尿酸水平将冠心病组分为高尿酸组(96例)和正常尿酸组(58例)两个亚组,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根据冠心病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三个亚组,分别比较三亚组同血尿酸水平.结果 ①CHD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486.94±162.96 μmol/L)明显高于非CHD组(305.69±99.58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54.1%(111/205),其中CHD组的尿酸异常率为62.34%(96/154),非CHD组的尿酸异常率为29.41%(15/51).CHD组尿酸异常率明显高于非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尿酸水平与性别、收缩压、TG成正相关,与HDL成负相关,r分别为0.339,0.244,0.156,-0.102,(P<0.05).④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三个亚组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87.07±100.14,474.43±133.62,581.30±180.21 μmol/L.血尿酸水平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均高于非CHD组(305.69±99.58 μmol/L),三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亚组的冠脉狭窄积分分别为6.93±4.48,16.54±11.13,33.67±17.8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对冠心痛进行Logistic曰归分析,年龄、血尿酸、低HDL为CHD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2,1.012,0.397.结论 ①血尿酸水平与性别有关联,与牧缩压和TG成正相关,与HDL成负相关.②血尿酸水平随着冠心痛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加,是反映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种重要生化指标.③在冠心痛的防治中,除控制传统危险因素外,对高尿酸血症也不容忽视.
作者:侯湘岭;陈伟;王伟红;张博雅;王海涛;李海涛;石奇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确定重氮法、钒酸盐氧化法及胆红素氧化酶法检潮广东茂名地区健康人群血清胆红素的参考范围.方法 同时用前述三种方法 对1 232名健康体检人员做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检测,采用x±1.96s计算参考范围并做比较.结果 三种方法 中,重氮法与钒酸盐氧化法所得的TBlL和DBIL参考范围接近,重氮法:TBlL 5.4~26.2μgmol/L,DBIL 0.73~6.89 μmol/L;钒酸盐氧化法:TBIL 5.2~25.8/Jmol/L,DBIL 0.47~6.99 μmol/L.重氮法略高于钒酸盐氧化法,但两者间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氧化酶法低,TBIL 3.2~22.4μmol/L,DBIL 0.3~4.8 μmol/L,与其余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胆红素检测方法 不同参考范围有差异,应根据检测方法 建立相应的参考范围.
作者:杨文杰;柯振符;邱小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慢性HBV感染者低浓度HBsAg持续存在已引起临床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专家的重视和关注,该文就低浓度HB-sAg人群的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成军;孙长贵;陈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深圳迈瑞公司生产的BC-55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它配备半导体激光散射和改良的流式分析装置,采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对白细胞进行精确的五分类分析,具有检测结果准确、检测参数多、检测速度快、彩色触摸屏、中文操作、预稀释模式五分类等众多优点.经过两年多的使用发现了几种常见及不常见的故障,现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不常见故障及仪器保养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借鉴参考.
作者:张宝华;杨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血清γ-谷氨酰转肤酶(GGT)的测定是低廉的、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它是反应肝功能异常和过量酒精摄入的传统标志.近来研究表明,GGT是氧化应激反应的标志,是独立的风险因子,在一些麦病的发生、病死率方面的预警优于肝脏麦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肾病等.GGT的重要生物学功能是参与细胞内外γ-谷氨酰循环,是决定细胞内外谷胱甘肽(γ-谷氨酰-L-半胱氨酸-L-甘氨酸)(GSH)水解的酶类,是参与细胞抗氧化的重要因子.在抗氧化/抗毒素方面起到防御的作用,并且平衡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同时,GGT引起的持久性器官污染进而引发肿瘤的发生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另外大量实验证实在动脉粥样斑块中检测到GGT,GGT在斑块内部稳定性方面起着相关的作用:如细胞成分的损害性凋亡,斑决的侵蚀和破裂,血小板聚集的增强和血栓形成等.该文正是通过GGT的病理生理基础理论,阐明这些疾病与GGT相关的发病机制.后,简单表述GGT的检测,有蛋白层面酶活力的测定,组织、细胞中GGT含量的测定和GGT基因检测等.
作者:庄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将有限的检验信息提炼为高效的诊治信息,从技术层面探索检验医学的临床实残新途径.方法 以CA72-4,CAl9-9和CEA三项血清标志物检验诊断大肠癌为例,依托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信息平台,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为数据挖掘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构建ROC数据集,以验后概率解释每一份胃肠肿瘤标志物检验报告.结果 纳入研究的1 206份胃肠道肿瘤标志物检验标本中大肠癌占12.365%;构建了CA19-9.CA72-4和CEA检验筛查和诊断大肠癌的ROC数据象;大肠癌组三项血清标志物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其他疾病组(P<0.01);CA19-9,CA72-4,CEA和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模型预测值筛查大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24,0.692,0.721和0.785.而诊断大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07,0.762,0.687和0.795.赋予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客现地提供了检测结果 的参考价值.结论 ANN模型在多项检验项目分析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率,构建ROC数据集并赋予验后概率的检验报告是检验医学临床实践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作者:郑旅芳;王专;胡琼英;丁银环;王开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E-test法检测分离株对青霉素及头孢由松的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结果 2009年共收集到肺炎链球菌118株,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其次为血液及脑眷液.呼吸道感染和血流感染的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茼(PNSSP)为30.1%(34/113);4株脑脊液分离菌株均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高度耐药,敏感性不足10%,且儿童分离株敏感性明显低于成人(P<0.05);所有茸株对莫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良好,均在90%以上,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茸株.结论 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相当高,尤其是儿童分离菌株;呼吸道PNSSP也较高,达30%左右,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朱旭慧;孙自镛;李丽;张蓓;陈中举;田磊;王斌;朱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甲壳素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空白导管(对照组)和包被甲壳素的导管(实验组)为裁体,构建7 d的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模型,然后对每组细菌计数、测定结晶紫染色后的吸光度值、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菌计数值(×107 cfu/ml)是2.29和2.15;吸先度值是0.137和0.138.扫描电镜下,对照组的细菌分布较均匀、密集;实验组的细菌分布不均匀、密集.结论 甲壳素对形成7 d的大肠埃希茼生物被膜不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胡全树;王彦荣;张丽娟;赵建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醛糖还原酶(AR)基因C(-106)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25例对照者、85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7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DM+CHD组)AR C(-106)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时检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Glu),血脂水平.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的C(-106)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组间HbAlc,Glu,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未发现AR C(-106)T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相关性.结论 AR C(-106)T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无明显关联性,不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夏良裕;张麟;金勋;鄢盛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一种银离子凝胶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及其主要抑菌成分银离子的含量稳定性.方法 采用裁体法抑菌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现察.结果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作用5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抑菌率均可达到90%以上.该银离子凝肢经37℃恒温箱密封避光保存3个月,银离子的含量由572 μg/g下降为540μg/g,下降5.59%.结论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有较强抑菌作用,银离子稳定性好.
作者:董小峰;石德美;张志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是检验医学的新领域,采供血机构越来越多的使用了POCT技术用于献血者和相关人员的快速检潮.目前采供血机构对POCT的应用和管理并没有相关标准和要求,其质量管理也处于初级阶段.采用体系化管理模式将POCT管理纳入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范畴是POCT发展的佳途径,也是保障献血者和血液安全的前提条件.
作者:李天君;赵锋;刘晓丽;张晓飞;邵建明;杨亦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淋系相关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特征.方法 31例患者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FAB分型、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确诊为伴淋系细胞标记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特征,评价疗效和预后.结果 Ly+AML的FAB分型以AML-M1/M2为主(占61%);错译抗原以CD7常见,其次是CD19,CD56,且均对缓解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率高达77%,以AML-M1/M2为主,是对患者预后影响力大的因素(P=0.03).结论 Ly+AML属特殊类型白血病,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作者:薛存强;刘书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来了解初发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结合细胞遗传学的变化进一步探讨白血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与细胞免疲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172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T细胞亚群,以CD4/CD8<1为比例倒置;常规染色体核型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分析有元核型异常.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18例(68.6%)出现CD4/CD8比例倒置,CD4/CD8平均表达率在患者组为0.99±0.6,在对照组为1.9±0.5,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5);根据遗传学特征将急非淋(ANLL)和急淋(ALL)分成3组:预后良好组、预后中等组、预后较差组,CD4/CD8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中等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29),预后良好组和预后较差组,以及预后中等组和预后较差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P=0.005);CD4/cD8比值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91).结论 CD4/cD8比例倒置直接导致免疫功能的紊乱,影响机体的肿瘤免疫效应.细胞遗传学检查被认为是AL重要的预后相关指标,伴染色体核型高度异质性的患者免疫监视功能更为低下,该类患者肿瘤细胞更易适脱免疫监视而加速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如能充分了解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功能,以进一步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作者:李辉;吴雨洁;仇海荣;胡荣连;潘世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SF-Cystatin C)在判断脑实质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脑膜炎(n=34)、脑炎(n=29)、脑膜脑炎(n=16)、颅内肿瘤(n=8)、癫痫(n=6)及正常对照组(n=21)脑眷液并分析其Cysmtin C水平,并评价CSF-Cystatin C在判断脑实质损伤中的价值.结果 ①脑炎、脑膜脑炎、颅内肿瘤及癫痫CSF-Cystatin 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较脑膜炙及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脑膜炎与正常对照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实质受累组CSF-CystatinC水平较脑实质未受累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③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5,AUC's SE为0.0,4,Cut-off值为4.50 mg/L时其灵敏度(sensitivity)为0.78,特异度(specificity)为0.84.结论 CSF-Cystatin C可以作为脑实质受累检出的生化指标.脑脊液CystatinC低于4.50mg/L时,其对脑实质受累的检出有较好的临床一致性.
作者:王家驷;舒仁明;王廷杰;周培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日本东亚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2100在临床应用已久,每小时可检测150个标本,可分析血液样品的32个参数,还可分析用于研究的4个参数.它提供了4种分析模式:手动模式、末梢血模式、使用进样器装置的进样器模式和手动模式,能满足临床不同标本的检测要求.
作者:郝婉莹;胡海清;周琳;宓庆梅;林志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分析人外周血有核细胞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Human Cytomegalovirus PP65 antigen,HCMV-PP65Ag)的阳性表达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漉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共256例患者的外周血有核细胞HCMV-PP65Ag阳性表达百分率进行分析,其中移植组80例,肿瘤组48例,肾功能不全组86例.其它疾病组42例;设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HCMV检出阳性患者根据并发细菌感染与否分为两组,观察两组间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另对26例HCMV现症感染患者进行连续四周检测,动态现察HCMV-PP65Ag的表达与临床症状的关联.结果 256例患者共检出144例HCMV-PP65Ag阳性;HCMV-PP65Ag阳性患者中并发细菌感染与无细茼并发感染两组临床发热症状及临床用药方案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均P<0.05).动态观察组监测结果 显示,持续HCMV-PP65Ag检测阳性患者,尤其是粒细胞群表达阳性时,临床多表现有发热症状及易并发细菌感染.结论 运用FCM检测人外周血有核细胞表面HCMV-PP65Ag,能快速、准确、有效地提供HCMV感染依据;而对HCMV感染的各细胞群进行分析,有利于临床了解疾病情况和制订治疗方案.
作者:李薇;麦颖;张璇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