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lecsys 2010软盘使用故障处理方法

芮桥安

关键词:软盘, 使用故障, 检测线性范围, 肿瘤标志物, 甲状腺功能, 电化学发光, 免疫分析, 高胆红素, 测试速度, 测定结果, 标本检测, 准确度, 重复性, 性激素, 全自动, 指标, 溶血, 临床, 方法
摘要:我科于2004年购进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仅.该机测试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检测线性范围宽;脂血、溶血、高胆红素等均不影响测定结果,为临床标本检测甲状腺功能、性激素、肿瘤标志物等指标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旋转磁场对离体外周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旋转磁场处理对离体外周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10份人全血采用旋转磁场处理,分别于处理前及处理后1,2h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旋转磁场处理后1 h与处理前比较,血清GSH含量和SOD活性升高(P<0.01),而MDA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后2 h与处理后1 h比较,血清GSH含量和SOD活性进一步升高(P<0.01),而MDA含量仍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旋转磁场可明显提高离体外周血抗氧化能力.

    作者:陈晨;谢学军;郭国祯;穆士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Shewhart-cusum质控图在酶联法检测HBsAg室内质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HBsAg的室内质控方法 .方法 用ELISA法检测0.5 ng/ml的HBsAg质控血清,采用Shewhart-cusum联合质控图制作质控图,结果 检测浓度为0.5 ng/ml的HBsAg质控品的s/co均值为1.879,s为0.205,告警限k为均值士1s,分剐是1.674和2.084,失控限h为均值±2.7s,分别是2.433和1.325.结论 Shewhartcusum联合质控图对于容易出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定性ELISA方法 较为适用,并且准确区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有助于临床实验室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

    作者:夏勇;吴宗华;谭佩仪;林丽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γ-谷氨酰转肽酶的病理生理基础和新的临床应用

    血清γ-谷氨酰转肤酶(GGT)的测定是低廉的、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它是反应肝功能异常和过量酒精摄入的传统标志.近来研究表明,GGT是氧化应激反应的标志,是独立的风险因子,在一些麦病的发生、病死率方面的预警优于肝脏麦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肾病等.GGT的重要生物学功能是参与细胞内外γ-谷氨酰循环,是决定细胞内外谷胱甘肽(γ-谷氨酰-L-半胱氨酸-L-甘氨酸)(GSH)水解的酶类,是参与细胞抗氧化的重要因子.在抗氧化/抗毒素方面起到防御的作用,并且平衡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同时,GGT引起的持久性器官污染进而引发肿瘤的发生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另外大量实验证实在动脉粥样斑块中检测到GGT,GGT在斑块内部稳定性方面起着相关的作用:如细胞成分的损害性凋亡,斑决的侵蚀和破裂,血小板聚集的增强和血栓形成等.该文正是通过GGT的病理生理基础理论,阐明这些疾病与GGT相关的发病机制.后,简单表述GGT的检测,有蛋白层面酶活力的测定,组织、细胞中GGT含量的测定和GGT基因检测等.

    作者:庄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真菌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对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和(1,3)-β-D-萄聚糖(BG)的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1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92例血液病和恙性肿瘤患者血浆BG和血清GM水平,分析BG检测和GM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对侵袭性曲霉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BG和GM联合检测对IA诊断的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98.5%,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91.6%.结论 GM和BG联合检测对于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提高了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联合检测对LA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左向华;陈建魁;金欣;于农;尹秀云;宋世平;曾利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粪肠球菌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关系的研究

    目的 检测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探讨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 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检测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60株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随机筛选出11株对环丙沙星不同程度耐药菌,PCR扩增gyrA,gyrB,parC,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产物测序后分析.结果 6种药物的相对抗粪肠球菌活性(MIC50,MIC90)从强到弱为: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妥舒沙星抗菌活性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差;序列比较发现,有9株耐药株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在gyrA基因(6株)和parC基因(9株),其中编码gyrA的Ser83→Ile,Arg和编码parC的Ser80→Ile,Arg的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gyrB和par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未发现gyrA突变单独存在,同时具gyrA和parC突变的MIC值是仅具parC突变菌株MIC值的4倍以上.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新品种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抗粪肠球菌活性较老一代药物更强;粪肠球菌对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gyrA基因83,87位突变及parC基因80,84位突变都可引起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但以parC基因80住突变为主;低耐药株往往是parC基因单位点突变,高耐药株同时合并有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

    作者:唐曼娟;杨祚升;蔡恒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的抑菌效果与稳定性试验观察

    目的 了解一种银离子凝胶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及其主要抑菌成分银离子的含量稳定性.方法 采用裁体法抑菌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现察.结果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作用5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抑菌率均可达到90%以上.该银离子凝肢经37℃恒温箱密封避光保存3个月,银离子的含量由572 μg/g下降为540μg/g,下降5.59%.结论 银离子凝胶抑菌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有较强抑菌作用,银离子稳定性好.

    作者:董小峰;石德美;张志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甲壳素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

    目的 探讨甲壳素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以空白导管(对照组)和包被甲壳素的导管(实验组)为裁体,构建7 d的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模型,然后对每组细菌计数、测定结晶紫染色后的吸光度值、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菌计数值(×107 cfu/ml)是2.29和2.15;吸先度值是0.137和0.138.扫描电镜下,对照组的细菌分布较均匀、密集;实验组的细菌分布不均匀、密集.结论 甲壳素对形成7 d的大肠埃希茼生物被膜不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胡全树;王彦荣;张丽娟;赵建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FPIA法检测全血肝素钠和EDTA-K2抗凝标本结果的差异比较

    目的 通过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肝素钠和EDTA-K2抗凝血标本环孢素A(CSA)谷浓度测定结果 的比较,了解两种抗凝标本检测结果 的差异,以便更加合理的选择CSA浓度检测血液标本抗凝剂.方法 分别同时采集6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肝素钠抗凝血和EDTA-K:抗凝血各一份,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各样本进行检测,井对其结果 作对比分析.结果 肝素钠抗凝血与EDTA-K:抗凝血各60份标本CSA检测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7,P<0.01),将检测结果 分为三个不同的浓度段作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当CSA浓度在45~150 ng/ml和151~250 ng/ml时差异有统计擘意义(t=7.179,t=4.812,P<0.01);而当浓度在251~435 ng/m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5,P>0.05).结论 肝素钠抗凝血与EDTA-K:抗凝血检测结果 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CSA浓度<250 ng/ml时,EDTA-K2抗凝血检测结果 明显低于肝素钠抗凝血,但当CSA浓度在251~435 ng/ml时,二者检测结果 基本一致.

    作者:杨万明;石艳;孙圣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内皮素-1的定量ELISA法测定与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的定量ELISA法测定,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用定量ELISA法测定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浆Big ET-1.结果 该法检出限为0.023 pmol/L,线性为0.05~10.0 pmol/L,平均回收率为99.1%,批内CV为3.10%,批阀CV为5.23%.39例心绞痛和33例急性心肌梗死及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Big ET-1值分别为2.89±0.80,4.76±0.84和3.80±0.81 pmol/L.结论 该法灵敏、特异和准确,血浆BigET-1定量测定是诊断心血管疾病较好的实验指标.

    作者:汪隆海;夏芳;陈启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罗氏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仪应用体会及报警分析处理

    罗氏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是罗氏公司于2008年10月推出的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该系统是罗氏2010型电化学发光仪的升级版,按样本放置方式分盘式系统和架式系统.我科于2009年3月引进该仪器(盘式系统).罗氏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仪具有操作方便、测定快速、结果准确等特点.笔者将在使用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及常见报警分析处理介绍给同仁,以资借鉴.

    作者:戴晓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早产适于胎龄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早产适于胎龄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调控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8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84例,包括早产适于胎龄儿61例和同期出生的足月适于胎龄儿23例.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其血清IGF-1水平,并对比其差异性.结果 足月适于胎龄儿血清IGF-1水平为29.34±10.02μg/L,早产适于胎龄儿血清IGF-1水平为23.91士6.60μg/L,两组婴儿血清IGF-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IGF-1水平与胎龄、出生体重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随胎龄和体重的增大,血清IGF-1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IGF-1参与早产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调控,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的临床指标.

    作者:赵枰;张秀琳;谢玮;鲁晓燕;杨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伴有淋系相关抗原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生物学特征

    目的 分析淋系相关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特征.方法 31例患者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FAB分型、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确诊为伴淋系细胞标记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特征,评价疗效和预后.结果 Ly+AML的FAB分型以AML-M1/M2为主(占61%);错译抗原以CD7常见,其次是CD19,CD56,且均对缓解率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率高达77%,以AML-M1/M2为主,是对患者预后影响力大的因素(P=0.03).结论 Ly+AML属特殊类型白血病,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

    作者:薛存强;刘书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T和APTT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抗凝血标本全血放置以及离心后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 的影响.方法 取 PT和APTT正常值标本180例(PT在10.5~14.0 s之间,APTT在22.0~36.0 s之间),异常值(高值)标本120例(PT>14.0s,APTT>36.0s),用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仅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抗凝血标本全血室温(26℃)放置及离心后在室温及冰箱(4℃)保存条件下0,2,4,6,8,12,24 h时PT,APlvr的结果 ,并将所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处理.结果 全血室温放置时,正常值标本PT在4 h内,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2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室温下,正常值标本PT在6 h内,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值标本PT,APTT在4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离心后血浆在冰葙保存条件下,正常值及异常值标本PT,APTT在6 h内的测定结果 与0 h测定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标本采集后,如果不能即刻测定,好离心后置于冰箱保存,并保证在6h内完成测定;如果不离心室温放置,应在2 h内完成测定.

    作者:李济凯;吴建平;徐根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与结果分析

    目的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以及经典抗人球试验进行新生儿ABO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对1 627例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分析包括:母婴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放散及测定试验、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鉴定试验.结果 1 627例病例中确诊为ABO-HDN的有163例,其中母-婴血型为O-A及O-B的多,共占97.55%.确诊为HDN血清学结果 中放散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同时阳性多,占76.07%.诊断为HDN可疑病例血清学结果 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多,占79.55%.在出生后3~7天内确诊ABO-HND的患儿教多,占66.26%.微柱凝胶技术以及经典抗人球试验镜下结果 完全相符.结论 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是早期诊断ABO-HDN的有效方法 .ABO-HDN检出率与所采用的实验方法 ,采血时机有很大关系.

    作者:姜志勇;陈卓瑶;欧阳芬;周伟;陆玲埔;陈晓文;陈扬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基于适体的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用于内毒素的检测

    目的 利用SELEX技术筛选出来的核酸适配体与脂多糖的高亲和力来对脂多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方法 以脂多糖的两条核酸适配体与脂多糖的结合构建三明治结构,再利用磁性纳米的磁性分离技术,设计并制作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用其检测腊多糖.结果 荧光数值随着脂多糖剂量的升高而升高,两者呈线性关系,潮定线性范围为0.0312~4EU/ml,线性方程为△F=8.470 8C+6.679 6(C单位为EU/ml),相关系数为0.996 0,检出限为0.024EU/ml,且测得的荧光信号稳定,24 h后测定并无衰减.结论 在选用磁珠作为基因载体的基础上,运用核酸适配体与目标蛋白的强亲和力的三明治结构来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具有很高的检测特异性和灵敏度.

    作者:欧艺;姚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基因突变研究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基因突变.方法 对收集西安地区2004年1月~2009年11月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粪便分离的98株志贺氏菌属,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鏊定,Kirby-Bauer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2种喹诺酮类药物药敏试验,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志贺氏菌属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6.5%(26/98);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3.9%(43/98),对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2株,占12.2%.对gyrA基因.对药株有93%(4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100%(55/55)被Hinf I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69.8%(3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有69.2%(9/13)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 :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结论 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作者:张养民;张志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HBV感染者低浓度HBsAg持续存在的临床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慢性HBV感染者低浓度HBsAg持续存在已引起临床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专家的重视和关注,该文就低浓度HB-sAg人群的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成军;孙长贵;陈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和基本棱心启动子(BCP)突变与HBV-DNA裁量之间的关系,明确检测突变的意义.方法 PCR扩增HBV-DNA前C区序列,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序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前C区A1896突变及BCP T1762/A1764双突变例教.结果 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发生ntl896位核苷酸G-A点突变18例;发生nt1762住A-T 16例;发生nt1764 位G>A 18例;发生nt1762位A-T与1764位G-A双突变16例;1762位A-T1764住G-A双变异和1896住G-A变异的联合变异频率明显高于单个变异.用SPSS16.0软件分析突变与HBV-DNA载量的关系.前C区A1896变异,BCP T1762/A1764变异均与HBV-DNA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DNA裁量仅能反映实时病毒裁量,HBV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在各种病毒载量感染者中存在,仅依靠血清学指标及HBV-DNA裁量来判断传染性是不够的.检测HBV-DNA前C区A1896变异和BCP T1762/A1764双变异,可辅助判断传染性及制定抗病毒治疗方案.

    作者:刘成忠;王琴;肖传宇;王建伟;谢强;侯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特异性免疫应答指标的测定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外用血中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及4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肺炎组与对照组的IgG,IgM,IgA组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RSV肺炎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CD4,CD4/CD8比值RSV肺炎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RSV肺炎志儿存在比较明显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这两者在RSV感染所致的肺炎的发病机制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建议在治疗中可采用免疫干预措施纠正机体存在的免疫失衡,以达到预防RSV肺炎患儿复喘善至发展成为哮喘疾病.

    作者:王飞;周新;宋贵波;丁锋;王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国北方汉族人醛糖还原酶基因C(-106)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醛糖还原酶(AR)基因C(-106)T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了125例对照者、85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78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DM+CHD组)AR C(-106)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时检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Glu),血脂水平.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的C(-106)T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和CT+TT基因型组间HbAlc,Glu,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未发现AR C(-106)T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有相关性.结论 AR C(-106)T多态性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无明显关联性,不是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夏良裕;张麟;金勋;鄢盛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