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吴良芳;谌宏鸣;王廷华;陈丽华;保天然;廖德阳
目的评价国产司帕沙星(sparfloxacin)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氧氟沙星(ofloxacia)注射液为对照,对国产司帕沙星注射液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司帕沙星组58例,采用司帕沙星200mg每日1次静滴;氧氟沙星组61例,采用氧氟沙星200mg每日2次静滴.两组疗程均为7~14天.结果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44.83%和42.62%(P>0.05),有效率分别为87.93%和81.97%(P>0.05);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00%和84.6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79%和22.58%(P>0.05),本研究中未见光敏感反应发生.结论国产司帕沙星注射液是治疗各种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蔡永宁;梁德荣;徐楠;苗佳;邱火享功;文崇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调整TiAdapt基桩时,预备程序对种植体和基桩的结合稳定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30个Branemark种植体(10个RP,10个NP,10个WP)分别与10个TiAdapt RP、10个TiAdapt NP和10个TiAdapt WP组成三组,每组的标本再进一步分成A和B两个亚组,A亚组用于进行基桩预备程序,B亚组作为对照组,并记录预备前后基桩和种植体之间的密合度. 结果 RP组和WP组的A和B亚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80和0.423),预备前后也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51和0.494),NP组的A和B亚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47),NP组预备前后也有显著性差异(P=0.045).结论基桩预备程序加强了种植体和基桩的结合.
作者:章非敏;赵云凤;王华蓉;Michael E.Razzoog;Brien R.Lang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 codon 72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对1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妇女的p53 codon 72 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p53 Arg 纯合子、p53 Pro 纯合子和p53 Arg/p53 Pro杂合子在正常妇女对照组分别为38%、6% 和56%;而在卵巢癌组分别为38%、5%和57%;在宫颈癌组分别为78%、8% 和14%.上述人群中,宫颈癌p53 Arg 纯合子明显高于卵巢癌组和正常妇女对照组(P<0.05).结论 p53 Arg 纯合子可作为与HPV感染有关的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郄明蓉;张燕华;吴俊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含量改变是否与对氧磷酶 (PON)基因变异有关.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128例HTG患者及129例正常对照PON基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鉴定.血脂用酶法测定,血清apoAⅠ、AⅡ、B100、CⅡ、CⅢ及E用本校载脂蛋白研究室研制的RID试剂盒测定.结果 HTG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ON基因均以QR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0.581和0.515.正常对照组和HTG组PON基因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2和0.56,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PON基因具有QQ基因型者其血清apoAⅠ水平较RR基因型者显著为高,而apoB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HTG组具有QQ基因型者其血清apoAⅠ及AⅡ水平则较RR基因型者显著为低(P<0.05),而apoE水平则显著为高(P<0.05).结论 HTG患者血清HDL-C及apoAⅠ的降低及apoE 的升高可能与PON基因Q型等位基因有关联.
作者:刘瑞;白怀;刘宇;黄明慧;范萍;刘秉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双倍剂量的雷公藤多甙(TWH)治疗单纯性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15例单纯蛋白尿患者[7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4例IgA肾病(IgAGN),1例微小病变性肾炎(MCGN),3例无肾活检资料]均服用TWH 2mg/(kg*d)4周,观察蛋白尿变化及副反应. 结果 10例表现为选择性蛋白尿的患者完全缓解或好转,总有效率为66.7%,其中MsPGN完全缓解3例,好转3例;IgAGN完全缓解2例; MCGN完全缓解1例;无肾活检资料患者完全缓解1例,其TWH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5.7%,50.0 %,100%和33.3%.5例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的患者无好转.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双倍剂量的TWH,消化道反应和肝脏损害的副作用轻微,无一例出现严重白细胞减少.结论双倍剂量的TWH对表现为选择性蛋白尿的、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特点的单纯蛋白尿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付平;雷鸣;周莉;许志忠;苏白海;刘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和川芎嗪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并以此为模型研究丹参和川芎嗪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①丹参和川芎嗪能使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由梭形变为椭圆形.②丹参和川芎嗪均可抑制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当抑制率为50%时,药物浓度分别为2.5mg/ml和75μg/ml.其机制与药物抑制细胞分裂密切相关,而并非是使细胞产生坏死和降解.结论丹参和川芎嗪可望成为有效的瘢痕抑制剂,在尿道瘢痕狭窄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作者:黄翔;申吉泓;李虹;王坤杰;魏大鹏;杨宇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使用pHSVlac/helper 或pHSVlac/helper virus-free两种载体包装系统进行基因转移时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方法分别将两种载体定位注射到大鼠纹状体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计数包括TCR、CD4、CD8、MHC-Ⅰ和MHC-Ⅱ在内的几种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两种载体包装系统引起的TCR、CD4和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浸润高峰出现在基因转移后的第7天,MHC-Ⅰ和MHC-Ⅱ反应高峰在第4天.它们对pHSVlac/helper的反应明显大于对pHSVlac/helper virus-free的反应(P<0.001),前者是后者的3~12倍,并且,pHSVlac/helper virus-free所致的细胞浸润迅速消退接近PBS对照组水平.结论无辅助病毒载体包装系统仅引起较弱的免疫应答.
作者:章为;Alfred Geller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Fluor Protector对饮料导致牙釉质脱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牛牙齿标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Fluor Protector预处理釉质后用不同种类饮料处理,对照组不经Fluor Protector处理而直接用饮料处理.饮料的处理为5分钟/次,10次/天,处理7天以后,分别用肉眼和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发生的改变.结果肉眼观察发现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有色饮料均能导致牙釉质表面颜色发生改变,均能使牙釉质脱矿,表现为釉质呈不同程度的白垩色改变.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除去离子水外,牙釉质的超微结构均发生改变,表现为牙釉柱中心晶体、釉柱间隔有不同程度的溶解,而实验组则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Fluor Protector具有明显的抑制饮料脱矿的作用.
作者:刘兴容;周学东;郭斌;靳淑凤;张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D86 mRNA反义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 PNA)阻断树突状细胞CD86表达和第二信号传递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生物素化PNA 的细胞内化;利用流式细胞术、荧光细胞组织化学以及RT-PCR研究CD86反义PNA对CD86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果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学细胞切片证明,培养的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能够有效内化生物素化PNA.②流式细胞术和荧光细胞组织化学证实CD86反义PNA在蛋白质水平上对CD86分子表达有抑制作用.③RT-PCR证明反义PNA能够抑制DC CD86 mRNA水平.结论 CD86反义PNA能够抑制人树突状细胞CD86 mRNA的表达, 从而为进一步利用反义PNA阻断第二信号传递,诱导免疫耐受奠定了基础.
作者:冯刚;李胜富;李幼平;步宏;杨宇如;卢一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胃癌术前介入治疗、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的疗效.方法对9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经介入插管化疗33例,术中经供应肿瘤的区域动脉行插管化疗40例,术中全身性化疗24例.所用药物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uDR)、阿霉素和丝裂霉素.结果采用前两种方法治疗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原发灶中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其近期有效率为95%,而后一种方法的有效率仅为41.67%(P<0.05).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选择性强,近远期抗癌效果好,且较第一种方法更能减少和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种植及术后复发,同时毒副作用更小,患者住院费用更低. 结论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具有更多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彭兵;肖乾虎;王向东;赖毅;程中;庄文;张尚福;陈代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提供靶基因和靶抗原.方法根据结核杆菌H37Rv株免疫保护性抗原Ag85A的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以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具有完整开架读码框(ORF)的Ag85A抗原基因,并将其正向插入真核和原核穿梭表达型载体pBK-CMV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后IPTG诱导表达,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 PCR扩增获得了具有完整开架读码框的Ag85A抗原基因;构建了Ag85A抗原基因真核和原核穿梭表达型载体;Ag85A抗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稳定表达.结论成功地对结核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Ag85A进行了基因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勇恩;鲍朗;胡昌华;张万江;陈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自发转变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近年已受到国内学者重视,但由甲减自发发展为甲亢报道极少.我们就近几年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甲减演变为甲亢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童南伟;李蓉;黄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制备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脂质体,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布特性,为SEA脂质体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用125I标记SEA,逆相蒸发法制备SEA脂质体,考察其包封率及粒径,观察125I-SEA及SEA脂质体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小鼠体内的分布.结果 5批SEA脂质体样品平均粒径为505±34 nm,平均包封率为44.4%±4.8%.SEA脂质体主要分布于肝、脾,尤以肝脏中分布多,而在血中清除加快,在其他组织中分布显著减少,与游离SEA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相蒸发法制备SEA脂质体简单、重复性好,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和符合肝靶向要求的脂质体;SEA脂质体具有一定的肝靶向性,可为减轻SEA的毒副作用以及肝癌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李志宇;何生;薛华;苏敏;汪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老年性白内障的现状和分布特点。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城乡1016例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城市患病率为52.3%,农村患病率为51.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既往诊断率低于现患率,农村尤为显著。结论 应加强老年性白内障的防治工作。
作者:刘春玲;侯川;刘谊;栾荣生;严密;王静思;李幼平;刘东磊;黄建华;张天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检测用于卵巢癌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末端标记法直接检测顺氯胺铂等6种化疗药物诱导4例卵巢癌实体瘤细胞凋亡的结果,并与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ATP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同一种化疗药物对不同来源的癌细胞的细胞凋亡诱导程度不同,与ATP法比较二者的检测结果存在一致性(P0=0.7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细胞凋亡检测能直接用于了解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程度,若作为一种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与ATP法组合应用,将有可能提高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楼江燕;王和;刘珊玲;彭芝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三种白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CD11a和CD11b含量.结果冠心病组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蛋白CD11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尤以不稳定型组增高显著(P<0.01~0.05).尽管在冠脉病变狭窄>80%组,其三种白细胞的CD11b水平高于狭窄程度轻的组,但尚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存在炎症反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增高,是冠心病疾病加重的反映.
作者:陈晓平;张定宝;杨庆;黄德嘉;张立;高梅;雷松;黄明慧;刘小菁;魏于全;游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式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2年至2000年收治的20岁以下甲状腺癌73例.结果乳头状癌48例,滤泡状癌22例,髓样癌3 例.Ⅰ期64例,Ⅱ期9例.均行手术治疗,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4例,再加对侧腺叶近全(或大部)切除32例,甲状腺全切17例;单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41例,双侧颈清扫术3例.术后病理示颈淋巴结转移39例.术后131I治疗14例;术后均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平均随访8年(1~17年),无一例死亡.结论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预后较好.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龚日祥;黄军;徐惠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在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IGFs mRNA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可以检测出IGF- Ⅱ mRNA、IGF- ⅠR mRNA、IGFBP-3 mRNA的表达.结论 IGFs可能在早期细胞滋养层的侵入、增殖分化、胎盘形成和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蕾;李尚为;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粘性放线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筛选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选用粘性放线菌标准株ATCC 19246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和五倍子等十一种天然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调定其初始pH为7.4,接种粘性放线菌,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pH.结果当药物浓度低于或等于8.000mg/ml时,除三七外,其他药物对粘性放线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槟榔和蜂房较强.茶多酚、三七、大黄、蜂房和血藤对粘性放线菌的产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而黄芩、槟榔、川芎、五倍子、白芷和儿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茶多酚、大黄、蜂房和血藤对粘性放线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肖悦;刘天佳;黄正蔚;周学东;李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比研究3月龄与12月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rMSCs)增殖能力和成骨、成脂肪分化能力.方法体外培养3月龄、12月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用血球计数板描绘生长曲线比较增殖能力;培养液中分别加成骨、成脂肪诱导剂,在不同时间行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两组细胞成骨与成脂肪能力的变化.结果 12月龄rMSCs第4代(P4)及第9代(P9)较3月龄rMSCs同代细胞生长数量均下降.12月龄rMSCs P9较P4生长数量下降.3月龄rMSCs P4、P9之间生长数量无显著差异.成骨诱导1周后,12月龄rMSCs对照与诱导组碱性磷酸酶(ALP)表达阳性率均低于3月龄rMSCs的同组细胞.成骨诱导12天后,3月龄rMSCs先于12月龄rMSCs组有钙化形成.成脂肪诱导第二天12月龄rMSCs先于3月龄rMSCs有脂滴生成.结论 12月龄rMSCs生长能力和成骨能力较3月龄rMSCs降低,成脂肪能力较3月龄rMSCs增高.
作者:药蓉;陈槐卿;邓力;李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