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白怀;刘宇;黄明慧;范萍;刘秉文
目的研究不同天然药物对粘性放线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筛选能有效调理口腔菌群生态平衡的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选用粘性放线菌标准株ATCC 19246作为实验菌株.测定川芎、血藤和五倍子等十一种天然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TPY液体培养基,调定其初始pH为7.4,接种粘性放线菌,厌氧培养后测定其终末pH.结果当药物浓度低于或等于8.000mg/ml时,除三七外,其他药物对粘性放线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槟榔和蜂房较强.茶多酚、三七、大黄、蜂房和血藤对粘性放线菌的产酸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而黄芩、槟榔、川芎、五倍子、白芷和儿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茶多酚、大黄、蜂房和血藤对粘性放线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肖悦;刘天佳;黄正蔚;周学东;李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方法在切断面神经引起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后,细胞外记录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其放电样式与呼吸周期的关系.结果在18只大鼠共记录到142个自发放电神经元,其中呈非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NRRNs)127个(89.4 %);呈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RRNs)15个(10.6 %).结论面神经核不仅控制面部骨骼肌的运动,而且还参与呼吸等功能活动的调节.
作者:严亨秀;张承武;郑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氨力农和抑肽酶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瓣膜置换手术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抑肽酶Ⅰ组、抑肽酶Ⅱ组和抑肽酶加氨力农组,每组8例.分别在术前、停机、停机后1小时及术后1天抽取患者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情况.结果术前4组患者血浆中CD11b+/CD18+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血浆中CD11b+/CD18+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停机后1小时的CD11b+/CD18+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氨力农和抑肽酶均有抗炎症的效应,但仅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或同时静脉滴注抑肽酶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氨力农,均难以完全抑制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增加.
作者:曹舸;罗朝志;萧锡俊;魏于全;殷得福;庄翔;陈亦祥;云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外科手术方式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2年至2000年收治的20岁以下甲状腺癌73例.结果乳头状癌48例,滤泡状癌22例,髓样癌3 例.Ⅰ期64例,Ⅱ期9例.均行手术治疗,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4例,再加对侧腺叶近全(或大部)切除32例,甲状腺全切17例;单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41例,双侧颈清扫术3例.术后病理示颈淋巴结转移39例.术后131I治疗14例;术后均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平均随访8年(1~17年),无一例死亡.结论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预后较好.选择合理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龚日祥;黄军;徐惠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用B型超声检查探讨无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的预后.方法 217例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无临床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用B型超声对其追踪观察16年,并将胆石的声像图表现与其发生的临床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Ⅰ型胆石症47例中仅2例(4.3%)出现需择期手术切除的临床并发症;Ⅱ型胆石症98例中36例(36.7%)出现各类临床并发症,其中19例(19.4%)出现了需急诊手术治疗的严重临床并发症;Ⅲ型结石症45例中25例(55.5%)出现各类临床并发症,但仅2例(4.4%)属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Ⅳ型结石症27例中仅6例(22.2%)因一般临床症状而择期手术切除治疗.结论 B型超声通过对无临床症状胆囊结石的大小、数量和胆结石在胆汁中的比重等分析,可初步推导这类胆石症的预后.
作者:赵元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制备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脂质体,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布特性,为SEA脂质体治疗肝癌提供依据.方法用125I标记SEA,逆相蒸发法制备SEA脂质体,考察其包封率及粒径,观察125I-SEA及SEA脂质体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小鼠体内的分布.结果 5批SEA脂质体样品平均粒径为505±34 nm,平均包封率为44.4%±4.8%.SEA脂质体主要分布于肝、脾,尤以肝脏中分布多,而在血中清除加快,在其他组织中分布显著减少,与游离SEA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相蒸发法制备SEA脂质体简单、重复性好,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和符合肝靶向要求的脂质体;SEA脂质体具有一定的肝靶向性,可为减轻SEA的毒副作用以及肝癌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李志宇;何生;薛华;苏敏;汪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三种白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测定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粘附相关蛋白CD11a和CD11b含量.结果冠心病组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蛋白CD11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尤以不稳定型组增高显著(P<0.01~0.05).尽管在冠脉病变狭窄>80%组,其三种白细胞的CD11b水平高于狭窄程度轻的组,但尚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存在炎症反应,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增高,是冠心病疾病加重的反映.
作者:陈晓平;张定宝;杨庆;黄德嘉;张立;高梅;雷松;黄明慧;刘小菁;魏于全;游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严重烧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已成为当前烧伤致死的重要原因,它的防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关于严重电烧伤合并MOF的成功救治报道较少.为总结交流经验,现将我们成功救治的1例严重电烧伤合并MOF,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报道如下.
作者:严小蓉;岑瑛;赵景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使用pHSVlac/helper 或pHSVlac/helper virus-free两种载体包装系统进行基因转移时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方法分别将两种载体定位注射到大鼠纹状体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计数包括TCR、CD4、CD8、MHC-Ⅰ和MHC-Ⅱ在内的几种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两种载体包装系统引起的TCR、CD4和CD8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浸润高峰出现在基因转移后的第7天,MHC-Ⅰ和MHC-Ⅱ反应高峰在第4天.它们对pHSVlac/helper的反应明显大于对pHSVlac/helper virus-free的反应(P<0.001),前者是后者的3~12倍,并且,pHSVlac/helper virus-free所致的细胞浸润迅速消退接近PBS对照组水平.结论无辅助病毒载体包装系统仅引起较弱的免疫应答.
作者:章为;Alfred Geller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H株包膜糖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稳定表达包膜糖蛋白E1和E2,并初步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体的检测.方法用PCR方法自HCV H株扩增出包膜蛋白E基因,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并在昆虫细胞中稳定表达包膜糖蛋白E1和E2.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表达产物.用表达的E1和E2蛋白与35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反应.结果昆虫细胞中表达的E蛋白呈现3种分子大小,E1的相对分子量为21×103和33×103,E2的相对分子量为60×103.在35份感染者血清中,有4例E1抗体阳性,其中1例检出E2抗体.在9例PCR检测HCV RNA阳性而抗HCV检测阴性的血清中,有3例血清与表达的E蛋白反应.结论 HCV E蛋白基因可在昆虫细胞中稳定表达,表达的E1和E2蛋白可用于HCV患者的血清学诊断.
作者:汤丽霞;徐志凯;付莉;李光玉;任君萍;尹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IGFs)在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及其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IGFs mRNA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人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可以检测出IGF- Ⅱ mRNA、IGF- ⅠR mRNA、IGFBP-3 mRNA的表达.结论 IGFs可能在早期细胞滋养层的侵入、增殖分化、胎盘形成和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以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蕾;李尚为;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正常型Graves 眼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类型变化.方法用半定量RT-PCR 方法检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GRα/GRβmRNA比值,同时检测两组晨8:00血浆总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的hGRα/GRβ mRNA比值分别为 7.58±5.42和14.65±8.30,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醇分别为304.23±92.06和313.73±111.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hGRα/GRβ mRNA与血浆总皮质醇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hGRα/GRβ mRNA可能在Graves眼病发病中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安振梅;余南;魏松全;夏庆杰;李双庆;谢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孕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受体(IGF- Ⅰ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不同浓度孕激素作用72小时后及0.1 μmol/L孕激素作用不同时间后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IGF- Ⅰ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IGF- ⅠR mRNA呈强阳性表达,孕激素降调IGF- ⅠR mRNA的表达,并与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80,P<0.001).孕激素终浓度为0.1 μmol/L时, IGF- ⅠR mRNA的表达与作用时间无显著相关性(r=0.005,P>0.05).结论孕激素可能通过降调人早孕蜕膜基质细胞中IGF- ⅠR mRNA的表达,调节基质细胞的增殖和蜕膜化,对早期妊娠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尚为;李蕾;曹泽毅;彭芝兰;韩字研;杨业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胃癌术前介入治疗、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全身化疗的疗效.方法对97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前经介入插管化疗33例,术中经供应肿瘤的区域动脉行插管化疗40例,术中全身性化疗24例.所用药物为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uDR)、阿霉素和丝裂霉素.结果采用前两种方法治疗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原发灶中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地变性坏死,其近期有效率为95%,而后一种方法的有效率仅为41.67%(P<0.05).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选择性强,近远期抗癌效果好,且较第一种方法更能减少和防止术中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种植及术后复发,同时毒副作用更小,患者住院费用更低. 结论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具有更多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彭兵;肖乾虎;王向东;赖毅;程中;庄文;张尚福;陈代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和川芎嗪对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并以此为模型研究丹参和川芎嗪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①丹参和川芎嗪能使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由梭形变为椭圆形.②丹参和川芎嗪均可抑制尿道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当抑制率为50%时,药物浓度分别为2.5mg/ml和75μg/ml.其机制与药物抑制细胞分裂密切相关,而并非是使细胞产生坏死和降解.结论丹参和川芎嗪可望成为有效的瘢痕抑制剂,在尿道瘢痕狭窄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作者:黄翔;申吉泓;李虹;王坤杰;魏大鹏;杨宇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检测用于卵巢癌化疗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末端标记法直接检测顺氯胺铂等6种化疗药物诱导4例卵巢癌实体瘤细胞凋亡的结果,并与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ATP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同一种化疗药物对不同来源的癌细胞的细胞凋亡诱导程度不同,与ATP法比较二者的检测结果存在一致性(P0=0.7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细胞凋亡检测能直接用于了解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程度,若作为一种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与ATP法组合应用,将有可能提高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楼江燕;王和;刘珊玲;彭芝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含量改变是否与对氧磷酶 (PON)基因变异有关.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128例HTG患者及129例正常对照PON基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鉴定.血脂用酶法测定,血清apoAⅠ、AⅡ、B100、CⅡ、CⅢ及E用本校载脂蛋白研究室研制的RID试剂盒测定.结果 HTG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ON基因均以QR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0.581和0.515.正常对照组和HTG组PON基因R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2和0.56,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PON基因具有QQ基因型者其血清apoAⅠ水平较RR基因型者显著为高,而apoB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HTG组具有QQ基因型者其血清apoAⅠ及AⅡ水平则较RR基因型者显著为低(P<0.05),而apoE水平则显著为高(P<0.05).结论 HTG患者血清HDL-C及apoAⅠ的降低及apoE 的升高可能与PON基因Q型等位基因有关联.
作者:刘瑞;白怀;刘宇;黄明慧;范萍;刘秉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电化学杀菌过程中副产物三氯甲烷的生成因素。方法 取滤后水(三层滤料快滤池后、投放液氯前)分别以石墨、Ti(基)- Ti为电极,配制不同SO42-和Cl-浓度的实验水样,调节不同槽电流密度,电解不同时间后,取样分析,考察在不同条件下CHCl3的产生情况。结果 采用Ti(基)- Ti电极的间歇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HCl3比采用石墨电极时多,且电流密度越大,产生的CHCl3越多。加入微量电解质Na2SO4对CHCl3的产生量无显著影响;加入微量电解质NaCl,〔CHCl3〕随〔Cl-〕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在饮用水电解杀菌时应采用石墨电极,电解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电流密度宜1mA/cm2,以使CHCl3的生成量小。
作者:贾成瑶;张飙;黄明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部分去传入后猫脊髓背角Ⅱ板层内NGF、BDNF、NT-3及其mRNA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部分去传入(切断L1~L5、L7~S2背根,保留L6背根为备用根)3~5天、10~11天后,猫脊髓L3、L5、L6或L7节段背角Ⅱ板层内三种神经营养素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①正常猫NGF及其mRNA分布于Ⅱ板层神经元内;BDNF分布于神经纤维终末、膨体和神经元内,mRNA阴性;NT-3分布于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纤维及膨体中,mRNA阴性。②去传入后3~5天,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多,NT-3阳性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也明显增多,而BDNF含量及阳性膨体数却明显减少;10~11天时,NGF及其mRNA阳性神经元数仍维持高峰水平,NT-3者虽仍高于正常但已有所下降,而BDNF含量除L7节段外已恢复到正常,但阳性膨体数仍未恢复。BDNF和NT-3的mRNA仍呈阴性。③NGF达高峰的时间在L5、L6节段较早,L3较晚;BDNF含量的恢复以L7迟;NT-3阳性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各节段一致,唯L5、L7节段的阳性神经元数在10~11天时即降致正常水平,L3节段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 三种因子均参与部分去传入后脊髓的可塑性反应,但其发挥作用的早晚及维持时间却不尽相同。
作者:周雪;吴良芳;谌宏鸣;王廷华;陈丽华;保天然;廖德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诱导条件下,成骨分化标志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水平的表达. 方法采用成骨诱导剂(含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和抗坏血酸AA 50 μg/ml)对培养状态下的不同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成骨诱导,提取RNA,采用RT-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cDNA为内参照,检测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成骨诱导剂作用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出现高表达,且维生素D为诱导骨钙素mRNA表达的必需成分. 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保持成骨未分化状态,无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诱导后可向成骨分化,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升高.
作者:陈槐卿;韩君;李良;卢江华;张文胜;陈锐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