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在成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中的应用评价

万志丹;黄湘;吴学威;李冬秀;郑国兵;姚英姿;梁睿

关键词:全自动毛细管电泳,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基因, 符合率
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在成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法国Sebia公司的Capillarys2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对18 003例成人血标本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检测HbA,HbF,HbA2和异常血红蛋白含量,对筛查表型阳性的病例召回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18 003例成人标本筛查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表型阳性者2 226例,筛查阳性率12.36%,其中召回1 070例行基因分析,626例为α珠蛋白基因缺失,符合率58.50%;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表型阳性者1 329例,筛查阳性率7.38%,其中召回733例行基因分析,710例为β珠蛋白基因突变,符合率96.86%.结论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新型液相分离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能对HbA2进行准确的定位及定量,可初步区分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效筛出高危患者,全自动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与基因分析有良好的符合性,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肥胖孕妇血清BMP-7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肥胖孕妇血清BMP-7(人骨成形蛋白7)和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妊娠期肥胖孕妇22例,正常妊娠孕妇122例,测定空腹血清BMP-7、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妊娠期肥胖组血清BMP-7含量平均值1 619.61±633.23 ng/L,正常妊娠组血清BMP-7含量平均值1 472.05±1196.18 ng/L;妊娠期肥胖组血清BMP-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妊娠期肥胖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平均值2.30±1.21,正常妊娠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平均值1.80±1.41,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清BMP-7水平与FINS呈正相关(P<0.05).结论 妊娠期肥胖组孕妇血清BMP-7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病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作者:汪小娟;郝艳华;李建梅;刘莉莉;刘香萍;李小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可疑新生儿梅毒血清学筛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0~2011年梅毒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梅毒感染和发病情况,为新生儿性病感染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2010~2011年梅毒阳性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进行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IgM抗体(19SIgM-TPPA)检测.结果 2010和2011年胎传梅毒阳性率分别为3.8%(11/291)和4.1%(15/370),P>0.05;两年的男性和女性胎传梅毒阳性率分别为2.4%(16/661)和1.5%(10/661),P>0.05;2010和2011年新生儿现症梅毒阳性率分别为22.0%(64/291)和20.3%(75/370),P>0.05;两年的男性和女性新生儿现症梅毒阳性率分别为10.7%(71/661)和10.3%(68/661),P>0.05;2010和2011年新生儿被动感染梅毒阳性率分别为17.5%(51/291)和22.4%(83/370),P>0.05;两年的男性和女性新生儿被动梅毒阳性率分别为11.2%(74/661)和9.1%(60/661),P>0.05.结论 2010和2011年胎传梅毒阳性率、新生儿现症梅毒阳性率和新生儿被动感染梅毒阳性率基本持平,应继续加强孕前及孕期的梅毒检测及规范治疗,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作者:郑岚;张晓琪;李怀远;傅启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尿移行上皮细胞在膀胱炎和肾盂肾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移行上皮细胞在膀胱炎和肾盂肾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156例泌尿系感染的尿沉渣标本进行分析[取患者中段尿10 ml于无菌试管中送检,400×g离心5 min,剩余沉淀0.2 ml,混匀后吸沉淀物20μl,滴在波片上,用18 mm×18 mm盖玻片覆盖后显微镜检查,先用10×10低倍镜观察图片,后用10×40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检查20个视野],探讨表层移行上皮细胞,中、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对膀胱炎、肾盂肾炎的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符合情况.以临床诊断作为标准,计算尿沉渣检测结果对膀胱炎和肾盂肾炎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以白细胞>5/HP、红细胞>3/HP、移行上皮细胞>3/HP为阳性,对156例尿沉渣标本结果与临床诊断相比较进行分析,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对膀胱炎的诊断(x2=2.5,P>0.05)及中、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对肾盂肾炎的诊断(x2=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对膀胱炎的诊断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8.3%,阳性预测值为94.1%,阴性预测值为93.4%,准确度为93.6%,中、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96.2%,阳性预测值为78.3%,阴性预测值为96.2%,准确度为93.6%,与临床诊断有很好的符合率.结论 尿沉渣是泌尿系感染检查的重要检测手段,尤其是移行上皮细胞对膀胱炎和肾盂肾炎鉴别诊断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婧;汪建军;余艳丽;任超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与全血血小板浓度和红细胞比容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血小板浓度与全血血小板浓度、红细胞比容(HCT)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162例门诊体检志愿者静脉血标本,以EDTA-K2,枸橼酸钠抗凝.枸橼酸钠抗凝血800 r/min(离心半径19 cm)离心5 min,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应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全血血小板浓度(X1)和HCT(X2),PRP血小板浓度(Y).以HCT 0.35为界,将数据分为正常组和低值组.结果 所得数据采用多元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总=1.309 51X1 +744.294 5X2-262.068(R2 =0.897 8);Y正常组=1.380 208X1 +855.884 8X2-323.374(R2=0.892 9);Y低值组=1.088 972X1 +465.228 8X2-123.101(R2=0.961 1).结论 全血血小板浓度、红细胞比容与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相关显著,由全血血小板浓度和红细胞比容可初步推算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

    作者:李祖兰;任军伟;丛玉隆;白洁;邓新立;马长生;陈兴明;杨亮程;王海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国产ELISA试剂盒检测ξ-珠蛋白链快速筛查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国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ξ-珠蛋白链快速筛查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性能.方法 选择珠蛋白基因型已经基于PCR技术确诊的临床血液标本265份,其中珠蛋白基因型正常93例,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αα)22例,东南亚缺失型(——SEA)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36例,HbH病7例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并发(——SEA)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6例及HbG并发(——SEA)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例,采用双盲方式分别用海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泰生物)和美国United Biotech(简称美国UBI)公司生产的固相ELISA试剂盒检测ξ-珠蛋白链筛查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并以基于PCR技术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这两种ELISA试剂盒筛查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海泰生物与美国UBI生产的ELISA试剂盒均能准确地筛出(——SEA)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并发(——SEA)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HbG并发(__SEA)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以及正常血样,但两者既不能筛出静止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也不能完全检出HbH病;检测(——SEA)基因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和诊断效率(EDF)(分别为98%,97.5%,98.9%,98%,100%和98.9%)与后者相比(分别为98.7%,98.3?%,99.2%,98.7%,100%和99.2%),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均>0.9).两者诊断(——SEA)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效率均为100%.结论 固相ELISA法是一种高度灵敏、高度特异和非常可靠的筛查(——SEA)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方法.海泰生物生产的(——SEA)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LISA检测试剂盒与同类进口产品相比,具有成本低、需要样品量少的优势,非常适合于地贫高发区大人群的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

    作者:胡利清;肖奇志;周玉球;吴洪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OPRM1基因PCR产物和测序产物三种纯化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简便、效果好的OPRM1基因PCR产物和测序产物纯化方法,建立稳定的DNA测序技术平台.方法 采用乙醇/醋酸钠、过柱和SAP-Exonuclease Ⅰ结合BigDye Xterminator Purification Kit 3种纯化方法,对50份OPRM1基因PCR产物和测序产物进行纯化效果的比较.结果 SAP-Exonuclease Ⅰ法对PCR反应产物进行纯化的回收率显著高于乙醇/醋酸钠和过柱法,分别为0.86±0.01,0.48±0.08,0.65±0.01(t=32.5,P<0.001;t=86.1,P<0.001);BigDye Xterminator Purification Kit法对测序产物进行纯化成功率显著高于乙醇/醋酸钠和过柱法,分别为100%,62%和84%(x2=23.46,P<0.001;x2 =8.70,P=0.003).结论 SAP-Exonuclease Ⅰ结合BigDye Xterminator Purification Kit是一种快速、简便、效果好的测序纯化方法.

    作者:李少英;马晓燕;张双全;张慧敏;黎青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湖南省株洲市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省株洲市第一医院患者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分布,为梅毒的全面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株洲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门诊普通患者及术前拟输血患者共29 328例进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确证.结果 29 328例标本中,男性阳性结果为426例,女性阳性结果为310例,总阳性率为2.51%.在各年龄组均发现有梅毒感染.其中20~40岁组阳性率高,占55.43%.在感染科室当中,外科患者阳性感染率高,其次是妇产科.结论 患者血清梅毒抗体在临床科室占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因此对患者,尤其是术前患者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可以及时阻断梅毒的传播,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并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作者:唐满玲;顾敏;彭俊;李见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无偿献血者ALT单项不合格非病理性原因调查分析

    ALT不合格是血站实验室检测结果中非特异性并且导致血液报废率高的指标.献血者初次ALT单项不合格的血液予以报废,连续两次ALT单项不合格的则予以淘汰,为减少献血者因饮酒、肥胖、疲劳、运动、服药、高脂饮食造成非病理性淘汰,有效地保留献血者并为进行特殊人群采血前ALT快速检测收集数据,笔者对本站ALT单项不合格献血者进行调查.

    作者:何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江苏盐城市部分儿童疫苗免疫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盐城市盐都区儿童部分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微量血间接ELISA法对盐都区9乡镇6 648名1~16周岁具有相关疫苗接种史的儿童做麻疹、乙型脑炎及A群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或白喉、破伤风IgG抗体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受检儿童麻疹、乙型脑炎、A群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31%,89.58%,64.67%,75.53%,93.01%和86.42%;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2.599,P>0.05);各年龄段白喉和乙型脑炎抗体均处于较高水平,多个年龄组麻疹、脊髓灰质炎和A群脑膜炎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破伤风抗体水平7岁以后、A群脑膜炎8岁以后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结论 盐都区健康儿童A群脑膜炎、麻疹、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需提高疫苗冷链管理和接种质量,并正常开展免疫监测,对未检出保护性抗体的儿童进行相关疫苗的加强接种.

    作者:胥加耕;王荣堂;梅志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人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三者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良性肠病中三者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①S100P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57.5%)显著高于良性肠病(6.7%)及癌旁正常组织(3.8%)(x2=66.234,P<0.01);较之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组(x2=4.940,P<0.05)及晚期(Dukes C+D期)结直肠癌组(x2=5.693,P<0.05)S100P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随着结直肠癌分化程度的降低,S100P蛋白的表达有升高的趋势.②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率(52.5%)较良性肠病(90.0%)及癌旁正常组织(93.8%%)明显降低(x2=41.014,P<0.01);E-cadher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③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指数(66.78%±9.77%)明显高于两对照组(31.40%±9.19%和7.14%±3.87%)(P<0.0l);淋巴结转移组和晚期(Dukes C+D期)组Ki-67阳性指数(68.49%±9.27%和69.35%±8.78%)升高,但较对照组(65.44%±l0.04%和65.74%±10.03%)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Ki-67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④三者间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不能排除在肿瘤进展过程中三者有间接的协同作用.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和Ki-67表达明显升高,而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S100P和E-cadherin与结直肠癌组织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

    作者:许华;李胜水;张凤梅;李双标;刘岩;张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按照CLSI EP15-A指南验证BN Prospec特定蛋白仪测定免疫球蛋白的精密度和正确度

    目的 利用CLSI EP15-A指南对德灵公司生产的BN Prospec特定蛋白仪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精密度和正确度进行验证.方法 精密度验证试验对2个不同水平的质控品每个每天测定3次,共测定5天,分别计算其批内不精密度和天间不精密度,然后与厂家声明的不精密度进行比较,若小于厂家声明的不精密度则认为该仪器的精密度符合厂家声明的精密度;正确度验证试验使用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室间质控品作为参考物质,对2个不同水平的室间质控品5天内每个每批测定2次求均值,计算相对偏倚.若相对偏倚在参考物质允许的偏倚范围内,结果为可接受.结果 BNProspec特定蛋白仪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批内和天间不精密度均达到厂家声明的不精密度.2个室间质控品的测定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倚均小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的允许偏倚范围内.结论 BN Prospec特定蛋白仪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精密度和正确度达到厂家声明的性能.

    作者:莫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CV,HbA2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CV及HbA2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thalassemia)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已作GapPCR技术及反向斑点杂交基因诊断,确诊为α单纯轻型缺失型患者96例,β单纯突变型患者74例,对照组103例,进行MCV及HbA2检测,确定两者分别在α型及β型筛查中的佳临界值(CT),并对其诊断价值作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MCV在α型及β型的佳临界值分别为:≤71.9fl和≤71.55fl,HbA2的佳临界值则分别为:≤3.85%和≥5.25%;MCV在α型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HbA2(x2=53.38,P<0.05),在β型中与HbA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63,P>0.05);MCV在两组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3,P>0.05),HbA2在α型的诊断价值显著低于β型(x2=82.559,P<0.05).结论 MCV在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筛查中诊断价值均较高;HbA2在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较低,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刘志伟;高慧;罗韬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方法的优化

    目的 对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该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收率.方法 脐血40份,每份40 ml,分为常规组和优化组,每组20份.常规组脐血与NS1∶1混合稀释后,直接通过Ficoll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优化组通过先将脐血洗涤一次,加入等量NS充分吹打混匀,200目筛网过滤,保持细胞悬液和Ficoll分离液1:1的体积比进行分离操作.对每份分离得到的脐血单个核细胞通过白细胞稀释液稀释后计数.结果 常规组分离后的白膜层有11份界面不清晰,同时均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优化组分离后的白膜层有1份界面不清晰,仅有极少的红细胞混入.两种方法收集的脐血单个核细胞数比较,优化组多于常规组(P<0.01).结论 通过对密度梯度离心法的步骤进行优化,可提高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效果.

    作者:任思坡;吴秀娟;罗小虎;李全双;韩光宇;谭昆;拾莉;耿跃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耐药表型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结核病至今仍然是危害公共健康的一大难题.耐多药/广泛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DR-TB/XDR-TB)仍是制约控制结核病传播的重大影响因素,因此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及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且操作繁琐.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快速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方法,该综述将介绍几种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为基础的快速耐药检测.

    作者:曾昭瑛;苏建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DR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2010年8月胃癌新鲜癌组织标本53例(实验组)、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MDR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化疗的指导意义.结果 MDR1基因在正常胃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57±0.27和0.20±0.10(t=8.13,P<0.001).MDR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3.47;P=0.007,0.002),而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41,0.54,1.16;P=0.16,0.60,0.25).结论 MDR1基因的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MDR1基因的检测对制定化疗方案和选择化疗药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胡秀学;赵颖;杜汉芳;高波;吴玉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吸虫病患者的肝抗原IgG谱及肝功能检测研究

    目的 研究血吸虫病患者是否有肝自身免疫性抗体存在.方法 收集来自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00例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抗原IgG谱,同时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肝功能,并综合分析其结果.结果 100例血吸虫病患者肝抗原IgG谱显示,LKM-1,LC-1及SLA/LP均为阴性,但有21例血吸虫病患者AMA-M2阳性;对AMA-M2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清肝功能进行比较发现,血清ALT,AST,ALP及γ-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t值分别为7.115,6.685,7.219和8.398.结论 血吸虫病患者可以出现肝自身免疫性抗体,且AMA-M2阳性患者往往伴随肝功能损伤.

    作者:张家均;王娴默;雷鸿斌;黄娥;雷选斌;郭辉;董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D-二聚体质控品制备方法学研究

    目的 研制稳定的D-二聚体质控品,用于实验室内部D-二聚体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 ①选择合适的原料制备D-二聚体质控品.分别用肝素、枸橼酸钠和EDTA-K2抗凝的三种不同抗凝血为原料,都使用尿激酶为裂解酶,分别制备得到D-二聚体,比较其效价水平.②选择合适的纤维蛋白裂解酶来制备D-二聚体质控品.将EDTA-K2抗凝血作为原料,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的纤维蛋白裂解酶-链激酶、尿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酶,比较其裂解效果.③选择稳定的D-二聚体质控品介质组分.三种候选介质组分别在4℃和37℃保存条件下连续检测5天,以确定其稳定性.④对研制的D-二聚体质控品进行37℃,4℃和-35℃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⑤用研制的D-二聚体质控品对不同批号及不同检测系统D-二聚体试剂盒进行检测,以建立实验室内部D-二聚体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①相同条件下,肝素、枸橼酸钠和EDTAK2三种不同抗凝血制备D-二聚体质控品的水平分别是24 mg/L,75 mg/L和100 mg/L.因此选择效价高的EDTA-K2抗凝血浆作为制备D-二聚体质控品的原料.②用链激酶、尿激酶和纤维蛋白溶解酶裂解纤维蛋白,分别得D-二聚体60mg/L,110 mg/L和50 mg/L.因此选择尿激酶作为制备D-二聚体质控品的裂解酶.③由25 mmol/L pH7.4磷酸缓冲液(PBS),60 g/L蔗糖,20 g/L聚乙二醇2万衍生物,10 g/L小牛血清清蛋白(BSA),0.5 g/L叠氮钠(NaN3)组成的D-二聚体质控品的介质组分稳定.④7.0mg/L浓度质控品,在37℃下,至少稳定5天,4℃可以保存4个月,-35℃冷冻保存到目前试验阶段已10个月.⑤用不同批号试剂盒检测系列浓度质控品,实际测定值与预期值的相关系数r≥0.95.不同检测系统对D-二聚体质控品的测定差异较大,因此,实验室内部研制的D-二聚体质控品不适用于室间质控.结论 实验室内部的D-二聚体质控品可用健康人EDTA-K2抗凝血浆为原料,用尿激酶降解后,由25 mmol/LpH7.4磷酸缓冲液(PBS),60 g/L蔗糖,20 g/L聚乙二醇2万衍生物,10 g/L小牛血清清蛋白(BSA),0.5 g/L叠氮钠(NaN3)作为介质组分,定标制备.该质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作为实验室内部D-二聚体检测的质量控制,以弥补因缺乏D-二聚体国际和国家标准品带来的测试结果缺少可靠性控制的问题.

    作者:顾敏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淋巴瘤患者血浆和PBMC EBV定量测定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淋巴瘤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EBV-DNA的阳性率及病毒载量.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56例淋巴瘤患者(霍奇金淋巴瘤1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3例)血浆和PBMC EBV-DNA进行定量测定,比较分析两种样本的EB病毒阳性率及EBV载量的差异.结果 淋巴瘤患者血浆EBV-DNA阳性率(26.8%)与PBMCEBV-DNA阳性率(32.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阳性淋巴瘤患者血浆与PBMC的EBV栽量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血浆EBV-DNA定量可以代替PBMC EBV-DNA定量作为监测EBV阳性淋巴瘤疗效的一个生物标志.

    作者:姜昌丽;龚军丽;李云;林明辉;王惠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脐血CD4+CD25+CD127low调节T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目的 检测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比率,了解脐带血免疫学的特征.方法 使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计数脐带血、新生儿母亲及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CD3+T细胞、CD19+B细胞、CD3- CD16+56+ NK细胞、CD3+ CD4+细胞、CD3+ CD8+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CD4+ 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脐带血、新生儿母亲及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3.68±1.07)×109/L,(1.42±0.44)×109/L和(2.06±0.88)×109/L;B淋巴细胞为:15.71%±3.89%,11.13%±3.79%和9.69%±2.22%;CD4+T细胞为:50.27%±9.08%,37.25%±7.13%和34.65%±7.17%;调节性T细胞为:6.94%±1.09%,5.09%±0.95%和4.8%1±0.99%.上述检测结果脐带血均显著高于母亲及对照组,P<0.01,母亲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CD3+T细胞(69.64%±9.97%,74.83%±5.91%和69.41%±5.42%)和NK(11.36%±7.93%,10.48%±6.78%和16.31%±4.69%)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脐带血中CD8+T细胞低于母亲及对照组(19.38%±6.62%,32.39%±2.08%和31.16%±1.87%),P<0.01.结论 脐血中高水平的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和低水平的CD8+T细胞有助于保持脐带血的低免疫状态.

    作者:张劼;陈军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EHD2下调促进乳腺上皮细胞转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EHD2与肿瘤的关系及其表达抑制对乳腺上皮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3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比对EHD2的蛋白表达水平.siRNA干扰非癌乳腺上皮细胞HBL100的EHD2蛋白表达水平,研究EHD2下调对细胞悬浮性克隆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 EHD2在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F=5.389,P<0.05);siRNA干扰EHD2表达明显降低(t=101.458,P<0.005),HBL100细胞的悬浮生长克隆数显著增加(t=88.754,P<0.000).结论 EHD2可能是新乳腺抑癌基因,它的表达缺失可能引起正常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作者:田刚;王学涵;李盼;王洪玉;郭立莎;肖春花;应国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