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用血申请单规范填写调查分析

白艳丽;毛慧;龚卫锋

关键词:用血申请单, 安全
摘要:目的 对临床用血申请单填写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掌握医务人员用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的原因,引起医务工作者足够重视.方法 统计2011年3月~2013年3月西安市中心医院临床用血申请单共9 627份,进行分析.结果 9 627份用血申请单中,规范填写的7 234份,占75.14%,不规范书写的申请单2 393份,占24.86%.结论 通过对用血申请单的分析,发现临床用血存在潜在风险.应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力度,增强医生的风险意识,并采取措施,更加规范填写用血申请单,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MALDI-TOF质谱分析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应用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 MS)是一种新兴的软电离质谱分析,被用来绘制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蛋白质质谱.这类质谱可以与已知的参考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快速而准确的对微生物鉴定到属、种乃至某株.近商品化的MALDI-TOF质谱仪发展迅猛,使得这项技术在欧洲可被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常规细菌诊断,这里就MALDI-TOF MS技术的原理和新的发展做一简单综述.

    作者:赵苏瑛;李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0-2012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陕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2012年送检血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共收集血培养标本10 328份,培养阳性892份,阳性率8.64%;89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528株,占59.1%,革兰阳性菌293株,占32.9%,真菌71株,占8.0%;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为主;主要的科室来源于血液科、ICU、老年病科、新生儿科、儿科.结论 重视血培养标本的送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归巧娣;苍金荣;刘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蛋白质的氨甲酰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氨甲酰化是蛋白质翻译后的一种修饰,来自于异氰酸和特殊的游离功能基之间的非酶促反应.氨甲酰化的蛋白质涉及在各种疾病的进展中,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中.该综述阐述了氨甲酰化过程的生化基础,及在蛋白质分子衰老中它的作用,并讨论了这些生物标志物可能的临床关联.

    作者:王继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探讨ELISA室内质控S与S/CO反映实验过程变异能力的差异

    目的 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室内质控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选择对实验过程变异更敏感的参数作为控制指标对试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方法 ①根据ELISA试剂盒说明书中CO值的确定方式不同将试验数据分为三组:阳性组、阴性组和混合组;②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内CO和S/CO与S的相关性;③比较分析各组内S,CO和S/CO值的变异情况;④各组内分别以S和S/CO建立质控图并比较其离散趋势.结果 ①阳性组的CO与S、阴性组的S/CO与S、混合组的S/CO与S均在α=0.05水平上显著相关(P<0.05);阳性组的S/CO与S、阴性组的CO与S、混合组的CO与S相关性不明显(P>0.05).②阳性组S和S/CO各自反应试验过程精密度的能力有显著差异(CVS 23.55%,CVS/CO 10.78%);阴性组、混合组S和S/CO反应试验过程精密度的能力无明显差异(阴性组:CVS 9.37%,CVS/CO 9.03%;混合组:CVS 15.13%,CVS/CO 15.87%).③阳性组S和S/CO建立的质控图离散趋势有差异,且离散方向不同;阴性组、混合组S与S/CO建立的质控图离散趋势基本相符.结论 S/CO值作为反应ELISA试验过程变异的控制指标,当CO值来源于阳性对照时对实验过程的有效控制具有局限性.

    作者:李北斗;王可风;韩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全国517家实验室11项特殊蛋白检验室内质控不精密度变异分析

    目的 分析全国517家实验室上报的特殊蛋白不精密度数据,反映实验室满足不精密度质量规范的水平.方法 组织全国参加特殊蛋白室间质评的实验室上报2012年3月室内质控数据,对IgA,IgE,IgG,IgM,C3,C4,CRP,RF,ASO,转铁蛋白和血清前清蛋白等11个检测项目两个不同浓度应用(CLinetlabIQC)V3.0对室内变异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统计的室内质控数据看,不同的检测项目满足允许不精密度质量规范的实验室百分数不同.浓度1和2有60%多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都能满足<1/3 TEa,50%以上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的CV都能满足<1/4 TEa.其中,IgG和转铁蛋白检测项目精密度较好,IgE和RF精密度较差.对于生物学变异质量指标,满足标准的实验室很少,满足适当标准的检测项目中:C3只有20%,C4有40%,转铁蛋白只有2%.结论 2012年3月全国517家实验室上报的特殊蛋白室内不精密度的统计结果表明:40%多的实验室精密度水平低,C3项目70%多的实验室满足不了生物学变异适当标准,C4项目40%多的实验室满足不了生物学变异适当标准,转铁蛋白项目90%多的实验室满足不了生物学变异适当标准.实验室应加强室内质量控制,提高其检测质量水平.

    作者:林琳;王治国;何法霖;王薇;钟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广西地区壮族、瑶族、汉族健康人群中人类血小板抗原1~17bw基因多态性的差异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广西地区壮族、瑶族和汉族健康人群中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17bw系统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 壮族、瑶族和汉族(祖上三代均为同民族)的健康个体各100例,采用 PCR-SSP方法检测上述3个民族个体的HPA1~17bw系统基因,计算HPA各系统的不配合率和基因多态性,并比较3个民族间HPA系统的基因频率.结果 基因型别a是3个民族HPA1~17bw的主要型别,而3个民族的HPA-3和HPA-15的不配合率均大于30%.比较3个民族血小板系统的基因频率,瑶族人群中的HPA-3基因杂合程度低于壮族(χ2=12.242,P=0.002);瑶族人群中的HPA-15基因杂合程度显著低于壮族(χ2=6.209,P=0.045)和汉族(χ2=12.38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壮族人群中HPA-3,15基因杂合程度与汉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40,P=0.022;χ2=10.685,P=0.005).结论 广西地区瑶族、壮族和汉族HPA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HPA-3和HPA-15系统在3个民族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均有显著意义,在临床血小板输注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杨兰;梁秀云;曾江辉;李若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影响α-淀粉酶参考方法准确测量因素的探讨

    目的 通过对影响α-淀粉酶参考方法测量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以帮助参考实验室更好地建立和运行该参考方法.方法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只改变实验中的一个因素,检测2009A,2009B(指2009年RELA样本,下同)各10次,计算其与原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倚及统计学意义(允许偏倚范围设定为参考方法等效限的1/4,即±1.25%).主要探讨的影响因素有:a.反应液和样本加入步骤:a1.反应液和样本分步加入;a2.反应液和样本同时加入.b.加样方式:b1.手工加样,加样前润洗移液器,加样后不洗;b2.手工加样,加样前、后均不润洗移液器;b3.手工加样,加样前不洗,加样后回洗移液器;b4.稀释配液仪加样.c.混匀方式:c1.反应全程不搅拌;c2.搅拌至反应延迟时间(delay time)的2/3时停止;c3.反应全程搅拌.d.α-葡萄糖苷酶浓度:反应液中溶液2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1 014 ku/L)的比例为d1 100:1,d2 100:0.5,d3 100:0.8和d4 100:1.2.e.调节起始试剂pH方式:e1.静止条件下达到方法要求;e2.搅拌条件下达到方法要求.结果 ①a2,b1,c1,d4方法检测样本(2009A,2009B,下同)结果,相对偏倚为-0.44%~0.40%(t=-1.00~4.45,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②b2,b3和c3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倚为-2.14%~17.0%(t=-37.21~26.50,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③d2,d3方法检测两样本结果的相对偏倚为-0.47%~-0.04%(t=1.191~12.92,2009A样本结果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2009B样本结果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④e2方法检测两样本结果的相对偏倚为-0.48%和0.11%(t=2.523,1.728,2009A样本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2009B样本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通过对实验中常见影响因素的分析,优化了方法步骤,对参考方法的建立和运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韩丽乔;庄俊华;郑松柏;李云;黄宪章;王建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新型布尼亚病毒抗原ELISA检测方法建立及初步评价

    目的 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临床评价.方法 克隆表达新型布尼亚病毒核蛋白(NP),分别免疫家兔和小鼠,制备多抗和单抗,以单抗包被酶联反应板,多抗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建立双抗体夹心免疫酶联方法,将获得的NP蛋白进行系列稀释,制作标准曲线,评价其检测灵敏度.分别检测48份临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48份健康献血员血清.结果 建立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抗原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 pg/ml,48份临床疑似病人检出阳性7例(14.58%),48份健康血清样品1例阳性,特异度98%.结论 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可用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早期检测.

    作者:陈堃;何竞;修冰水;王国华;宋晓国;朱翠侠;杨锡琴;冯晓燕;张贺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4与免疫球蛋白、补体相关性研究

    目的 测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探讨这些指标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妊高征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9例,重度子痫前期75例;随机选取正常晚期妊娠妇女9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以上两组孕妇血清TNF-α,IL-4和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水平.结果 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NF-α,IL-4,IgG,IgM,C3和C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相比,TNF-α,IL-4,IgG,C3和C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和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IL-4与IgG,IgA和IgM呈正相关关系(P<0.05);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IL-4与IgG,IgA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IL-4与IgM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妊高征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晚期妊娠组血清TNF-α与C3,C4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妊高征参与体液反应的免疫球蛋白的降低与IL-4生成减少有一定的关系,妊高征C3,C4的过度消耗与TNF-α生成增多有关.

    作者:郝殿晋;张丽娜;李亚卓;王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应用rDNA ITS区测序评估API20C AUX及CHROMagar对酵母菌的鉴定

    目的 使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 )测序分析鉴定酵母菌的方法评估API 20C AUX和CHROMagar两种鉴定方法,为临床实验室选择快速、准确鉴定酵母菌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同济医院2010~2012年临床分离的172株酵母菌,以ITS区测序分析鉴定方法为标准,对API 20C AUX及CHROMagar 24 h,48 h显色鉴定方法进行评估,计算其鉴定符合率.结果 与测序分析比较,API20C AUX鉴定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鉴定符合率均为100%,对新型隐球菌及近平滑念珠菌的鉴定符合率分别为95%和97.6%;CHROMagar对白色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24 h和48 h鉴定符合率均为100%,对热带念珠菌24 h和48 h鉴定符合率分别为85.3%和94.1%,对光滑念珠菌24 h和48 h鉴定符合率分别为70%和83.3%,对新型隐球菌和近平滑念珠菌不能进行鉴定.结论 API 20C AUX鉴定系统可以作为临床实验室常规鉴定的手段,对于CHROMagar鉴定培养基只能用于实验室对酵母菌的初步筛查,对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鉴定效果较好,对其他念珠菌及隐球菌的鉴定还需其他方法进行补充.

    作者:陈中举;孙自镛;李丽;朱旭慧;张蓓;田磊;简翠;汪玥;闫少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监测意义.方法 选取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3年5月共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彩色超声波双下肢和颈动脉血管检查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T2DM)组93例,糖尿病并发AS(DM/AS)组102例.所有受试对象均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hPG),HbA1C,TC,TG,HDL-C和LDL-C等生化指标;比较hsCRP与TC,TG和HDL-C等传统AS指标对2型糖尿病并发AS的预测阳性率.结果 ①血清hsCRP水平DM/AS组明显高于T2DM组(2.55±2.62 mg/L vs 1.31±0.83 mg/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4.517,P<0.01).②血清hsCRP水平为<1.0 mg/L,1.0~3.0 mg/L和>3 mg/L对DM/AS组的预测阳性率分别为42.6%,46.5%和88.2%,后者明显高于前二者(χ2=19.805,17.430;均P<0.01).③与TG,TC和HDL-C等传统AS指标相比,血清hsCRP水平对DM/AS组的预测阳性率为88.2%,明显高于TG,TC和HDL-C的预测阳性率(61.3%,62.3%和51.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分别χ2=8.013,7.403和14.350,均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并发AS有较高的预测阳性率,血清hsCRP的检测可作为对2型糖尿病并发AS的监测指标应用于临床.

    作者:宋立彪;宋瑛;裴峰;郭飞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10~2012年汉中市人民医院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手术室物品的消毒状况,加强和改进消毒管理模式,提高消毒与灭菌的质量,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标准进行样品采集、检测、卫生学评价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2010~2012年汉中市人民医院手术室物品消毒监测结果显示,三年中总合格率分别为96.77%,97.04%和98.07%,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46,P>0.05).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以及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稍低,且医务人员手指中细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条件致病菌为主,而咽拭子中细菌则呈离散分布状态.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手术室物品和环境消毒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严格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消毒质量.

    作者:冯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碳青霉烯类药物-EDTA纸片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产KPC酶

    目的 评估一种新方法(碳青霉烯类药物-EDTA纸片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的效率.方法 2012年1月~8月临床分离于上海浦东医院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42株非重复的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分别由VITEK-2 GN和纸片扩散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经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DNA测序确认;改良霍格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MHT)及以厄他培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为底物的EDTA纸片法试验分别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试验;以PCR基因扩增试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表型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判断EDTA纸片法的佳底物.结果 42株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97.6%,97.6%和100%;42株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均含肺炎克雷伯菌产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2基因;MH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5.2%和94.3%.以亚胺培南为底物的EDTA纸片法效果好,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了97.6%和100%.结论 以亚胺培南为底物的EDTA纸片法优于MHT,可用于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表型检测.

    作者:唐勤;张毅;严育忠;瞿伟华;孙康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CR-SSP法检测初筛RhD阴性样本的基因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西安地区血清抗-D阳性样本的基因,确定D抗原有免疫反应的样本多样性.方法 采用PCR-SSP的方法对初筛RhD阴性的无偿献血者和临床样本血清抗-D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总结血清中产生抗-D的样本的基因多样性.结果 在47例样本中,检出d/d基因型40例,弱D15型2例,RhD-CE(2-9)-D/d融合基因型3例,DⅥⅢ型1例和RhD710delC型1例.结论 D抗原的缺失和改变都会导致D抗原的免疫应答.

    作者:陈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验室肾功能检验项目实验室间结果互认的探讨

    目的 检验结果互认是卫生部提出的节约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医的重要措施.该实验通过在20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检验科间开展肾功能检验项目的 实验室间比对,探讨临床化学指标实验室间结果互认的可行性,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检验结果互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参加检验结果互认的实验室共20家,分布于全国各地,有广泛的代表性.各实验室在各自当前的检测系统上检测统一发放的罗氏临床化学复合校准品和血清标本的4项肾功能指标BUN,Crea,UA和GLU,及时上报原始检测结果;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统计各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并比较以罗氏校准品对各实验室结果进行公式校准前后的结果,从而探讨各指标在不同实验室间互认的可行性.结果 汇总检测数据,根据稳健Z比分数、校准前后百分差值、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等指标反映检测结果.Crea和GLU在医学决定水平低浓度处的偏倚过大,不适合开展互认.其余两项目结果较好,适合开展互认.结论 临床化学肾功能指标在实验室间互认尚需时日,需要保证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良好,努力实现定量项目检测的标准化,才能实现检验结果实验室间互认的目标.

    作者:李栋;包安裕;宋霖;陈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假性增高39例的原因分析与纠正

    目的 探讨导致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假性增高的原因与纠正方法.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10月在金湖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血常规结果MCH≥35 pg的患者39例,根据WBC、血细胞形态分析及部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将39例患者分为高血脂组(27例)、高胆红素组(2例)、高白细胞组(3例)、有核红细胞组(3例)和巨幼贫组(4例)共5组,高血脂及高胆红素组样本采用稀释液替换法重新测定Hb并计算MCH,高白细胞及有核红细胞组采用HiCN离心比色法测定Hb并计算MCH,巨幼贫组不作纠正.纠正前后MCH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纠正前后的MCH结果(pg)分别为:高血脂组37.3,32.8;高胆红素组35.1,32.6;高WBC组41.5,27.4;有核红细胞组36.9,26.3和巨幼贫组39.2,39.2.其中高血脂组纠正前后的MC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4组样本量较少,未作显著性检验.结论 应重视对MCH假性增高原因的分析,稀释液替换法、HiCN离心比色法可用于不同原因MCH假性增高的纠正.

    作者:宗寿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83株肠杆菌科产ESBLs菌的基因型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第三医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基因型及感染现状.方法 收集武汉市第三医院2012年1月~12月临床分离的双纸片协同初筛试验为阳性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确证ESBLs阳性菌,采用PCR技术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对确证试验为阳性的产ESBLs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共收集333株ESBLs初筛试验阳性的肠杆菌科细菌,运用标准纸片扩散法表型确证试验确证ESBLs阳性菌28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90株,肺炎克雷伯菌66株,奇异变形杆菌10株,普通变形杆菌6株,阴沟肠杆菌11株.283株产ESBLs菌中,66株TEM-1基因阳性(23.32%),0株SHV基因阳性(0%),103株CTX-M-15基因阳性(36.40%),3株CTX-M-3基因阳性(1.06%),2株CTX-M-14基因阳性(0.71%),45株菌TEM-1和CTX-M-15两种基因型同时阳性(15.90%),64株细菌未检出ESBLs基因(22.61%).结论 该院为流行的产ESBLs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较为流行的耐药基因型是CTX-M-15和TEM-1.

    作者:张亚兰;王骋;胡佳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肾移植患者FK506浓度与肝肾功能、血常规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体内他克莫司(FK506)浓度与肝肾功能、血常规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肾移植患者50例,均相放大酶免疫法检测FK506血药浓度;用酶法检测AST,ALP,GGT,Urea,Cr,Glu,UA和ALT;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RBC,HB,WBC,LYM,NEU和MONO.结果 肾移植患者FK506不同浓度组间的AST,ALP,GGT,Urea,RBC,HB,WBC,LYM和NE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r,Glu,UA,ALT和MO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移植患者FK506的浓度可能影响机体内AST,ALP,GGT,Urea,RBC,HB,WBC,LYM和NEU的水平,而对Cr,Glu,UA,ALT和MONO的水平影响不大.

    作者:牛志立;张平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来源瘦素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T细胞来源瘦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2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25名健康对照外周血标本,分离PBMC,用CD4+T细胞免疫磁珠分离CD4+T细胞,体外进行培养,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及血浆中瘦素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PBMC中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相对表达量.统计学处理采用非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7.8±12.9 pg/ml vs 31.9±6.7 pg/ml,t= 9.524,P<0.01),而血浆中瘦素水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16.5±4.7 pg/ml vs 13.9±3.8 pg/ml,t= 1.912,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瘦素水平与RORγt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81,P<0.05),血浆中瘦素与RORγt相对表达相关性不明显(r=0.294,P=0.136).结论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D4+T细胞来源瘦素诱导RORγt表达,促进Th17细胞的致病作用.

    作者:徐庆雷;朱宝林;马小波;张巍;刘玲玲;王胜军;陈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抗体滴度检测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急性期感染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抗体滴度在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急性期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2012年6月~2013年6月103例住院患儿血清MP抗体滴度,比较2周后抗体滴度变化≥4倍和<4倍的例数差异;并通过与MP-DNA荧光定量PCR法做比较,分析MP抗体滴度在诊断儿童MP急性期感染的符合程度.结果 MP抗体滴度≥1:80与抗体滴度≥1:160间隔2周后抗体滴度变化≥4倍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0,P=0.01);抗体滴度≥1:160与抗体滴度≥1:320间隔2周后抗体滴度变化≥4倍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6,P=0.830);MP抗体滴度(滴度≥1:160)用于检测患儿急性期感染的灵敏度为94.5%,特异度为93.8%,Youden指数为88.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45和0.938;MP抗体(滴度≥1:160)与MP-DNA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8),一致率为88.3%,κ值为0.765.结论 MP抗体滴度≥1:160提示患儿急性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胡洪波;魏中南;郭虹;金正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