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颗粒溶素、颗粒酶B、穿孔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叶辛;石磊;谷明莉;陈燕;张薇薇;邓安梅;钱宝华

关键词: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颗粒酶B, 颗粒溶素, 穿孔素
摘要:目的 研究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颗粒酶B(granzyme B,GrB)及穿孔素(perforin,PFP)三种免疫分子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e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30例ITP患者和40例健康人PBMC中GNLY,GrB及PFP的mRNA和蛋白含量.分析ITP患者三种蛋白含量与IL-2,IL-4,IL-10和IFN-γ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患者PBMC中GrB,PFP mRNA(1.78±0.13 vs 1.00±0.03;1.96±0.11 vs 1.00±0.04)及蛋白含量(2.05±0.19 vs 1.02±0.10;2.03±0.23vs0.92±0.15)均升高(t=23.016~45.594,P值均<0.01),而GNLY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患者中GrB,PFP蛋白表达水平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401,-0.486,P<0.05),与IL-2(r=0.515,0.565),IFN γ(r=0.478,0.544)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4,IL-10无相关性(P>0.05).结论 GrB及PFP可能参与ITP的发病机制,为探讨ITP的病因和治疗提供了新线索.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磷脂抗体促进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是一组针对磷脂结合蛋白所产生的多种抗体的总称.在许多自身免疫性血栓性疾病的病人血清中可以检测到高滴度的aPL.aPL可以打破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并且aPL可通过各种信号通路识别、激活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从而引发血栓.该文对aPL促进血栓形成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刘淳;刘彦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抗体S/CO值与RNA定量检测结果相关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免疫发光法检测丙肝抗体S/CO(signal to cutoff)值与HCV RNA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 111例丙肝患者行HCV抗体和HCV RNA的实验室检测,以抗体水平进行分段统计,并以HCV RNA检测结果为参考采用ROC曲线评价S/CO值对丙肝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HCV RNA阳性率随S/CO值的增大而升高,S/CO值在0~1时,HCV RNA阳性率为1.09%;在1~5时,阳性率为5.06%;在5~8时,阳性率为24.5%;8~10时,为50%;>10,阳性率为100%.同时发现,S/CO值较低时HCV RNA阳性病例多为HIV/HCV共感染患者.根据ROC曲线可知,S/CO佳诊断界值为6.94,此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3%.结论 丙肝抗体S/CO值与HCV RNA检测结果较一致,临床实践中可参考S/CO值,并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以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张敏;沈震;王刚;林锋;张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Toll样受体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性传播疾病.低危型HPV感染可导致皮肤良性病变,高危型HPV感染可以导致宫颈癌及其他肿瘤.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一类重要蛋白质分子,也是连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在抗病毒感染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该文重点就HPV感染与Toll样受体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袁杭;毛源;张厚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深圳关外各社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亚型分析

    目的 探讨深圳关外宝安、龙华及光明新区各社区健康检查妇女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为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深圳关外宝安沙井、龙华及光明新区各社康服务中心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妇女人群3 095例,按不同年龄进行分组,分别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技术进行23种HPV亚型感染筛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095例不同社区健康体检妇女人群HPV感染总阳性率达23.46% (726/3 095),HPV感染高峰年龄<25岁,占31.7%(206/649),与其它年龄组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02,P<0.05);>60岁的妇女HPV感染率明显下降[8.4%(9/107)],与其它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x2=53.15,P<0.01);单亚型感染率高是HPV16(26.67%),其次是HPV58(15.47%),HPV6 (12.28%);多亚型感染率高为HPV16 (23.49%),其次为HPV58(19.74%),HPV52 (10.38%).感染以高危型为主,占87.88%(638/726),低危型占5.92%(43/726),多亚型感染占6.20% (45/726).结论 深圳关外各社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主要以16,58及52亚型为主,低危型HPV感染主要以6,53亚型为主.<25岁社区妇女为易感人群,应加强各区HPV的普查工作,特别注意有性生活史的未婚女性.

    作者:施俊柱;刘爱胜;文艳;陈荣贵;阳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发展现状及服务模式分析

    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医改的深入,其发展势头迅猛,正在成为医疗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国外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出现和发展、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发展现状、服务模式、存在的意义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五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其能有效地优化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期和展望:未来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潜力巨大.

    作者:程敬伟;傅谭娉;孟群;胡建平;杨龙频;徐向东;徐英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早期预防冠心病发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早期预防冠心病(CHD)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和2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Hcy含量,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Hcy含量的水平差异,评价Hcy在早期预防冠心病发生中的临床应用.结果 实验组血清Hcy水平(20.1±7.9 μmol/L)高于对照组(13.1±3.6 μmol/L);实验组中60岁以上人员血清Hcy水平(20.5±7.8 μmol/L)高于60岁以下人员(17.9±8.6 μmol/L),男性人员血清Hcy水平(20.5±8.5 μmol/L)高于女性人员(17.8±6.7 μmol/L),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11.81,2.543,2.697,P均<0.01).结论 高Hcy血症是冠心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尤其是老年男性,定期监测血清Hcy水平并进行干预,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滕毅;苏秋丽;王惠萱;贾雄飞;姜昌丽;田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分析

    目的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及脂代谢情况.方法 应用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新入院患者279例,分别测定其血尿酸(SUA)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120例健康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42.2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31.55,P<0.0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脂异常检出率TG,TC,LDL-C和HDDC分别为:47.67%,29.75%,28.67%和37.6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x2=19.74~30.40,P<0.0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SUA,TG,TC和LDL-C平均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7.70~14.65,P<0.01),而HDL-C平均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t=9.55,P<0.01).结论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伴有血尿酸及血脂代谢异常,应及早对该类患者进行血尿酸及血脂浓度检测,积极治疗与干预.

    作者:刘光美;余林蔓;宛长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广西肝癌人群IL-23Rrs1180530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白介素23受体(interleukin-23 receptor,IL-23R)基因rs1180530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广西肝癌人群的相关性.方法 将来自广西的研究对象分为肝癌组(270例)和健康对照组(251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IL-23R rs11805303位点SNPs并分析其与肝癌的关系.结果 发现IL-23R基因rs11805303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在肝癌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发现IL-23Rrs11805303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578,P=0.276);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8,P=0.276,OR(95%CI):1.164(0.913~1.485)].结论 IL-23R rs11805303位点SNPs可能不是广西肝癌人群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覃彦平;秦雪;曹昭;覃锦耀;林观凤;陈晓莉;吴君荣;韦桂飞;潘兴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抗核抗体与免疫性肝病抗体对乙型肝炎患者预后与转归的意义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抗核抗体与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与免疫印迹法检测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9月~2013年1月慢性乙型肝炎(CHB) 95例和同期正常对照67例抗核抗体(ANA),nRNP/sm,sm,dsDNA,核糖体P蛋白,SSA,SSB和RO52,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与抗线粒体抗体M2.用定量PCR检测HBV-DNA与HBV基因分型;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与AST,放射免疫法检测肝脏纤维化指标.结果 ①CHB组ANA的阳性率为23.2%,与正常对照组(3.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85,P=0.001),以低滴度为主,核型以核颗粒型为主.②CHB组肝病相关抗体主要为ASMA,LKM和M2,对照组未发现此类抗体.③自身抗体阳性的CHB组(CHB自抗阳性)ALT,AST,病毒载量与HBV基因型分别为116.2 IU/L,86.3IU/L和4.8 IU/ml,HBV B型21/25,C型3/25,与自身抗体阴性的CHB组(CHB自抗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HB自抗阳性组血清Ⅳ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与CHB自抗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这些自身抗体的存在与HBV含量与基因型没有关联,ANA与肝病相关抗体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预后与转归有一定意义,可能是诱发乙肝后肝硬化的病因之一.

    作者:汪永强;周振忠;李婷;袁平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MPN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CML,ET,PV,PMF)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4例四种类型MPN患者与26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涂片标本.分别计数CML,ET,PV和PMF组巨核细胞总数和不同型巨核细胞数并计算百分比,比较分析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同时探讨各组不同型巨核细胞百分比对相应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ML组小巨核和低分叶巨核细胞数和百分比明显增高(t,t,=4.316~12.171,P均<0.01),其百分比均在64.2%时,对CML具有诊断意义;ET组大巨核和高分叶核巨核细胞明显多见(t,t,=4.218~11.343,P均<0.01),其百分比分别在12.3%和16.4%时,时ET具有诊断意义;PV组不同型巨核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1.010~2.735,P均>0.05),各型巨核细胞百分比对PV无诊断意义;PMF组巨核细胞总数明显减少(t,=4.701,P<0.01),其巨核细胞总数为25个时,对PMF具有诊断意义.结论 通过观察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的变化,方法简单、直观,各型巨核细胞百分比对MPN分型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寿爽;谭焕腾;成军;卢兴国;余俊;孙长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肌损伤标志物四项检测性能的西格玛水平分析

    目的 评估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MB(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四个检测项目的性能.方法 收集2012年4月全国临床实验室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室间质量评价(EQA)和室内质量控制(IQC)数据,用EQA数据评估偏倚,IQC数据(变异系数,CV)评估不精密度水平,引入我国目前的EQA评价标准和基于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并通过公式σ=(TEa-bias)/CV计算各检测项目的西格玛(d)度量值.结果 参加实验室数量CK-MB 165家,Mb 239家,cTnI 199家和cTnT 75家,对于不精密度水平的评估,无论何种质量规范,cTnI项目的合格率都比其他项目低.对于σ度量值,CK-MB,Mb和cTnT项目大部分实验室的d水平均在3~6之间,且σ>6的实验室均大于20%.而cTnI项目约有50%的实验室的σ水平在0~3之间,且σ>6的实验室比例小,只有7.98%.结论 6σ质量理论可以反映检测项目的性能.心肌损伤标志物中CK-MB,Mb和cTnT项目检测水平较好,cTnI项目的检测水平还有待提高.

    作者:肖亚玲;王薇;王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目的 了解IgM捕捉ELISA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IgM捕获ELISA(MacELISA)法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确认的154例梅毒患者进行平行检测,以43例同期就诊的非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①MacELISA法对二期梅毒和一期梅毒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6.6%和90.9%,合并检测阳性率为94.1%(48/51),对潜伏梅毒的检测阳性率为31.4%,显著低于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x2=13.75,P<0.01).②MacELISA法与TPPA法对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的检测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潜伏梅毒的检测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两种方法的检测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Mac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敏感度高、特异度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作为早期梅毒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冬梅;宋雪冬;宋任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及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大港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7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21例,同时伴脑梗死患者16例,伴冠心病患者29例,伴肾病患者11例;伴眼病患者10例.对照组50例,为健康献血员,均无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肾病及眼病病史.各组患者同时检测AGEs、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采用竞争法原理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采用HPLC法检测HbA1c.结果 AGEs水平分别为:单纯糖尿病组8.89±0.29 U/ml,糖尿病伴脑梗死组13.69±0.64 U/ml,糖尿病伴冠心病组14.13±0.55 U/ml,糖尿病伴肾病组12.2±0.337 U/ml,糖尿病伴眼病组13.25±0.24 U/ml,与对照组比较AGEs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17~6.523,P值均<0.01).同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伴脑梗死组、糖尿病伴冠心病组、糖尿病伴肾病组、糖尿病伴眼病组AGEs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443~3.756,P值均<0.05).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各组间AGE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66,P>0.05).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伴各种并发症组,其AGEs水平同血糖水平、HbA1c水平呈正相关(r=0.416~0.452,P值均<0.01).结论 血清AGEs水平的升高是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发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指标,而ELISA以其快速灵敏准确且无放射性污染的特点,适于在临床实验室中作为常规检测AGEs的方法.

    作者:刘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7C-NTP和Aβ42检测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尿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和血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在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患者和健康老人含量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140例标本尿中神经丝蛋白及血中Aβ42的含量,其中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组16例、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组34例,血管性痴呆组50例,智能正常老年对照组40例,并进行统计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早期、中晚期阿尔茨海默病组尿液中神经丝蛋白含量分别为:4.08±0.86 ng/ml,15.88±6.01 ng/ml,明显高于智能正常组0.53±0.2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q值依次为3.86,15.35,P值均<0.05),且神经丝蛋白的含量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组血中AB42:146.06±5.73 pg/ml,明显高于智能正常组:92.44±3.2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q=56.62,P<0.05),但中晚期组:84.36±2.65 pg/ml,与智能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q=2.7,P>0.05).结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尿中神经丝蛋白含量增加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测定其含量对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价值.血中Aβ42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疾病的进展Aβ42的诊断价值不及神经丝蛋白.

    作者:郝建华;王田园;张然蓉;郑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闽南地区医院受检者Rh血型系统D,C和E抗原分布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闽南地区医院受检者Rh血型系统D,C和E抗原分布情况,为临床Rh同型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1月期间到闽南地区三家三甲医院申请血型鉴定的27 049名受检者的标本,其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漳州)10 435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泉州)9 141例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7 473例,由Diana全自动血型鉴定仪完成加样,用微柱凝胶法检测红细胞上Rh血型系统D,C和E抗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闽南地区医院受检者Rh(D)抗原、Rh(C)抗原和Rh(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漳州:99.7%,91.4%和42.4%;泉州:99.6%,93.8%和43.2%;厦门:99.8%,90.8%和44.1%,三地间各抗原分布无明显差异;整个地区Rh(D)抗原阳性组C,E抗原分布为:C+E-.56.5%,C+E+:34.6%,C-E+:8.6%,C-E-:0.3%;Rh(D)抗原阴性组为:C+E-:37.2%,C-E-:62.8%,两组间C和E抗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闽南地区医院受检者Rh血型系统D,C和E抗原分布无明显差异,有该地区的特点,可为三地市之间医院与血站提供相关血型信息资源,促进医疗资源同城化,亦可建立Rh(D)阴性者血型档案,三地市间可及时互通有无,避免特殊血型患者紧急用血风险.为尽量做到Rh同型输注,应将输血患者及其相应供血者的Rh(D),Rh(C)和Rh(E)抗原纳入常规血型检测中.

    作者:黄燕雪;原敏;谢晓辉;俞少扬;宋育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空针低负压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附睾疾病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小空针低负压针吸细胞学对附睾肿瘤诊断的价值,并对其细胞学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8例小空针低负压针吸细胞学检查附睾疾病且经组织病理活检、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学分型证实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附睾肿块中,针吸细胞学直接诊断202例,诊断符合率97.12%,误诊率2.88%.结论 小空针低负压针吸细胞学检查附睾疾病的技术操作简便、对患者创伤小,获取标本满意,能够明显提高附睾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肖波;陈万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喉癌术切口肿块处分离出1株阿萨希毛孢子菌

    阿萨希毛孢子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感染多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国外报道多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白细胞减少症等患者的皮肤感染.我院微生物室于2012年6月从一患者喉癌术切口肿块处分离出1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现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 患者,男,58岁,1998年行声带息肉摘除术.2010年5月出现声音嘶哑,未行治疗,2012年3月因声音嘶哑加剧,遂至某综合医院就诊,行电子喉镜检查,示右侧声带菜花样肿块.CT示:右侧声带占位,考虑声带癌.于3月16日在该医院行“喉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右侧声带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作者:杨晓芳;郭凤丽;张永瑞;周友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血清HE4和CA125检测及ROMA模型在恶性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结合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模型)探讨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各自及联合检测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集住院的6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8例妇科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0例体检健康女性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利用美国雅培公司i2000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E4的表达及CA125的水平,并据此计算每例患者的ROMA指数.结果 健康对照组、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Ⅰ,Ⅱ期和Ⅲ,Ⅳ期)受检者血清中的检测指标分别是CA125:17.2±9.24,52.4±20.69,77.8±32.58和148±87.54 U/ml; HE4:36.7±8.45,79.3±19.4,120.2±21.325和252.3±45.87 pmol/L;ROMA:3.1%±2.12%,7.8%±3.56%,21.8%±11.5%和37.3%±18.9%.健康对照组与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癌(Ⅰ,Ⅱ期)组和卵巢癌(Ⅲ,Ⅳ期)组的CA125,HE4含量和ROMA经q,x2检验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25间F值分别为5.25,14.87和65.07;HE4间F值分别为6.45,15.65和66.98;ROMA间x2值分别为5.98,15.89和45.85).CA125+HE4联合检测灵敏度高达89.3%,但特异度较低;ROMA灵敏度、特异度都较高.结论 卵巢肿瘤术前的血清学分析中,单指标分析首选HE4,ROMA在临床上拥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保平;刘珊;董莉;萨仁娜;冯新平;王永祥;易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种方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的比较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蛋白酶原Ⅰ (PG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实用性.方法 在TRFIA法检测的临床标本中随机选择88份,分别用CLIA法和ELISA法再次检测PGⅠ,分析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对体检人群、消化科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验证TR-FIA法检测PGⅠ对胃病筛查的可行性.结果 TRFIA法(Y)与CLIA法(X),ELISA法(X)PGⅠ检测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92 8和0.995 0,P<0.05),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SE%)均<10%;体检人群、消化科门诊患者、消化科住院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分别为156.0±63.8 ng/ml,197.8±113.8 ng/ml,269.5±156.5 ng/ml,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RFIA法检测PGⅠ结果可靠、操作方便,未来可能用于胃病患者的筛查或辅助诊断.

    作者:廉伟;赵缜;赵芳;潘惠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胱蛋白酶抑制剂C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反应性研究

    目的 获得具有免疫反应性的人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重组蛋白.方法 从Hela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扩增获得人Cys C基因片段,与质粒pET30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 (DE3)并加入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凝胶层析复性和亲和层析纯化后,用间接ELISA检测纯化后的Cys C重组蛋白对重组Cys C免疫小鼠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0a-CysC,诱导表达出约19 ku的重组蛋白,经复性纯化后获得纯度达90%以上的目的蛋白,与重组Cys C免疫小鼠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 在原核系统成功表达了人Cys C重组蛋白,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作者:杜惠芬;付宝权;李克生;连晓雯;王春芽;徐杨;柴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