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E拮抗绿脓菌素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田红彪;王玉霄;王燕;张瑞红;韩福谦;冯虎

关键词:维生素E, 绿脓菌素, 拮抗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维生素E干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绿脓菌素药敏试验揭示维生素E拮抗绿脓菌素抑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从2011年6月15日~2012年12月15日期间临床微生物标本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50株分别编号1~50号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分别编号A,B,C.铜绿假单胞菌经内汤培养基增菌后提取绿脓菌素,绿脓菌素与相对应的铜绿假单胞菌编号一致,制备绿脓菌素纸片,每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配制菌悬液,分别用相同编号、相同含量的2个绿脓菌素药敏纸片做药敏试验,M-H平板上涂布维生素E的作为试验组,其不涂维生素E的作为相对应的对照组.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A,B,C各株绿脓菌素纸片抑菌环直径用平均值和标准差(x-±s)表示分别为B实验=16.39±5.12 mm,A实验=19.38±4.38 mm,C实验=21.04±4.72 mm,对照组分别为B对照 =19.33±5.61 mm,A对照=21.30±4.88mm,C对照 =23.18±5.92 mm,试验组抑菌环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经SPSS17.0软件进行成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别为tA=4.240 2,tC=5.266 1,tB=8.153 1,P值均<0.01.结论 维生素E通过清除绿脓菌素抑菌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起到拮抗其抑菌的作用.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检测血清AFP,HCY和GGT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收集226例血清标本,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患者血清99例,慢性肝病(慢肝)组70例,健康对照(对照)组57例;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循环酶法和酶动力学法分别测定血清AFP,HCY和GGT浓度;SPSS统计学方法分析AFP,HCY和GGT及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HCC组血清AFP,HCY和GGT的浓度明显高于慢肝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FP,HCY和GGT诊断HC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AFP(0.823)>HCY(0.803)>GGT(0.775),诊断效能AFP> HCY> GGT.各指标单项检测时敏感度及准确度HCY> GGT> AFP,特异度AFP> HCY> GGT.AFP联合HCY与GGT,敏感度及特异度AFP+ HCY>AFP+ GGT.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明显升高(90.90%),但特异度下降明显(62.20%).结论 AFP,HCY和GGT两两联合和三项联合检测,优于AFP单项指标检测,可以显著提高HCC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王颖;姜菲菲;王蕊;娄金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志物的现状与展望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因其病理变化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差异大,给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传统实验室检查项目是测定淀粉酶和脂肪酶,但两者均有局限性.近年来新型诊断标志物的研究取得进展.该文对此作一综述,并重点介绍新标志物-胰蛋白酶原-3.

    作者:田甜;王金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性激素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率男性比女性高,显示出性别差异.通过综述性激素(包括雄激素和雌激素)及其相关受体对HBV复制的影响,探讨性激素及其相关受体在HBV复制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更好地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诱导的肝癌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罗浩;权志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闽南地区医院受检者Rh血型系统D,C和E抗原分布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闽南地区医院受检者Rh血型系统D,C和E抗原分布情况,为临床Rh同型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1月期间到闽南地区三家三甲医院申请血型鉴定的27 049名受检者的标本,其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漳州)10 435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泉州)9 141例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7 473例,由Diana全自动血型鉴定仪完成加样,用微柱凝胶法检测红细胞上Rh血型系统D,C和E抗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闽南地区医院受检者Rh(D)抗原、Rh(C)抗原和Rh(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漳州:99.7%,91.4%和42.4%;泉州:99.6%,93.8%和43.2%;厦门:99.8%,90.8%和44.1%,三地间各抗原分布无明显差异;整个地区Rh(D)抗原阳性组C,E抗原分布为:C+E-.56.5%,C+E+:34.6%,C-E+:8.6%,C-E-:0.3%;Rh(D)抗原阴性组为:C+E-:37.2%,C-E-:62.8%,两组间C和E抗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闽南地区医院受检者Rh血型系统D,C和E抗原分布无明显差异,有该地区的特点,可为三地市之间医院与血站提供相关血型信息资源,促进医疗资源同城化,亦可建立Rh(D)阴性者血型档案,三地市间可及时互通有无,避免特殊血型患者紧急用血风险.为尽量做到Rh同型输注,应将输血患者及其相应供血者的Rh(D),Rh(C)和Rh(E)抗原纳入常规血型检测中.

    作者:黄燕雪;原敏;谢晓辉;俞少扬;宋育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无精症及严重少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和生殖激素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少精症及严重无精症患者与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PCR方法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346例严重少精症和无精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生殖激素水平.结果 346例患者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17例,缺失率为4.9%,其中262例重度少精症中Y染色体微缺失14例(5.3%),84例无精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3例(3.6%).微缺失类型包括单纯AZFa微缺失2例;单纯AZFb微缺失3例;单纯AZFc微缺失11例;AZFb+ AZFc微缺失1例.30例精液正常者Y染色体均未发现AZF基因微缺失.生殖激素检测结果显示,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血清FSH,LH和T水平分别为18.76±9.62 IU/L,6.05±4.48 IU/L和378.54±158.98 mmol/L.与无微缺失患者相比,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血清FSH水平显著性升高(t=3.930,P=0.006)、T水平显著性降低(t=-2.602,P=0.011).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异常与少精症、无精症密切相关,其中AZFc缺失为常见的类型.

    作者:韩瑞玲;李艳;童永清;汪明;吴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胱蛋白酶抑制剂C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反应性研究

    目的 获得具有免疫反应性的人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重组蛋白.方法 从Hela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扩增获得人Cys C基因片段,与质粒pET30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 (DE3)并加入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凝胶层析复性和亲和层析纯化后,用间接ELISA检测纯化后的Cys C重组蛋白对重组Cys C免疫小鼠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0a-CysC,诱导表达出约19 ku的重组蛋白,经复性纯化后获得纯度达90%以上的目的蛋白,与重组Cys C免疫小鼠血清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结论 在原核系统成功表达了人Cys C重组蛋白,而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作者:杜惠芬;付宝权;李克生;连晓雯;王春芽;徐杨;柴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外周血CD64 index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CD64 index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1例感染发热病人,以白细胞分类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为依据分为细菌感染组32例和病毒感染组29例,随机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64的表达荧光强度水平来计算CD64 index,同时检测血清CRP含量;CD64 index与CRP诊断价值的比较采用ROC曲线来分析,采用四格表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分析CD64 index与CRP的相关性.结果 细菌感染组CD64 index为4.33±2.24,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2.83±1.36)和正常对照组(1.96±0.24) (P<0.05).ROC曲线确定CD64 index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佳阈值为2.215;CD64 index的AUC为0.953,明显高于CRP(AUC=0.794,P<0.05).CD64 index诊断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7.5%,86.2%和86.9%,高于CRP.而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97.3%).CD64 index与CRP在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相关性都很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和0.181(P>0.05).结论 外周血CD64 index对细菌性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RP.

    作者:卢小岚;蔡嘉镜;蔡艳娟;杜娟;汪光蓉;王强;张国元;凡瞿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Gly-HCl/EDTA放散法用于HDN抗体放散试验的确认

    目的 确认Gly-HCl/EDTA放散法用于新生儿溶血病(HDN)抗体放散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南京地区医院送检的ABO血型HDN的病例50例.以经典热放散法为参考方法,与Gly-HCl/EDTA放散法进行配对比较,检验它们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用McNemarx2检验Kappa检验进行两种方法的不一致性和一致性检验.结果 Gly-HCl/EDTA放散法相对热放散法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3.3%,两种方法符合率为98%.McNemarx2检验,P值0.06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检验,Kappa值为0.671,一致性良好.结论 Gly-HCl/EDTA放散法可以替代热放散法进行HDN的抗体释放试验.

    作者:薛敏;郑凌;刘衍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是多种细胞所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小分子多肽的统称.近十余年来,细胞因子发展迅猛,现已发现几十种细胞因子,并形成研究细胞因子的专门学说-细胞因子学.细胞因子是一类可诱导的多肽,通过作用于细胞因子受体(cytokine receptor),引发靶细胞内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发挥作用.近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尤其是病毒,可能通过分子模拟(molecularmimicry)利用细胞因子系统、扰乱免疫系统而攻击宿主.因此深入研究细胞因子受体和微生物蛋白之间的关系可为疾病的预防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何涛君;陆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RA患者的诊断价值和临床适用性.方法 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患者和体检健康者血清151例,同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检测待测样本中抗CCP抗体含量,评价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及对临床诊断的有效性.结果 两方法检测RA组血清抗CCP抗体含量均显著高于非RA组(P均<0.01);ELISA和化学发光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一致性分别为78.6%,89.5%,85.4%和76.8%,94.7%,88.1%;两方法间比较r=0.885,P=0.07>0.05,方法间无显著性差异;ELISA和化学发光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7和0.933.结论 血清抗CCP抗体检测对RA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LISA和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抗体符合率良好,方法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刘国瑞;常林;郑田;严孝岭;王艾丽;虞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喉癌术切口肿块处分离出1株阿萨希毛孢子菌

    阿萨希毛孢子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感染多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国外报道多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白细胞减少症等患者的皮肤感染.我院微生物室于2012年6月从一患者喉癌术切口肿块处分离出1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现报道如下.1 病历简介 患者,男,58岁,1998年行声带息肉摘除术.2010年5月出现声音嘶哑,未行治疗,2012年3月因声音嘶哑加剧,遂至某综合医院就诊,行电子喉镜检查,示右侧声带菜花样肿块.CT示:右侧声带占位,考虑声带癌.于3月16日在该医院行“喉部分切除术”,术后病检:右侧声带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作者:杨晓芳;郭凤丽;张永瑞;周友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深圳龙华新区在职医务人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龙华新区在职医务人员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为预防及及早采取干预性治疗和疗效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14C-呼气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同时平行检测来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医务人员1 675例(研究组)及龙华新区政府及教育部门非医务人员共1 628例(对照组)的HP感染状况.结果 对照组HP感染率为47.2%(769/1 628),其中政府部门查体人员HP感染率为50.7%(385/759),教育部门查体人员44.2%(384/8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P<0.05),医务人员HP感染率为54.6%(915/1 675),高于对照组的47.2%(769/1 6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2,P<0.05).14C-呼气试验HP检出率为53.2%(1 756/3303),ELISA法为51.0%(1 684/3 303),两种方法检出HP阳性检出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16).结论 医务人员HP感染率高于非医务查体人员,这可能与其职业压力、工作强度、接触相关患者多及长时间晚上轮班等原因有关,应加强医务人员HP检测,宣传和预防减少HP感染.

    作者:王礼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内蒙古自治区健康青少年血清总钙、磷、碱性磷酸酶的参考范围

    目的 调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健康青少年血清总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建立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健康青少年血清总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参考范围.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于2009年7月~2010年6月,从内蒙古自治区随机抽取2 324名9~18岁健康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筛除离群数据个体后,共2 319名受试者入选,男1 070名,女1 249名,测定血清总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建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健康青少年血清总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参考范围(P2.5~P97.5).结果 描述了9~18岁青少年男性和女性的血清总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均值、标准差、第2.5和97.5百分位数.男性血清总钙浓度(2.51±0.09,2.49~2.53 mmol/L)与年龄无相关性(r=-0.035,P=0.256),女性血清总钙浓度(2.49±0.10,2.47~2.54 mmol/L)与年龄呈负相关(r=-0.129,P<0.001),每增加1岁,血清总钙浓度降低0.005 mmol/L.男性血清磷浓度(1.63±0.24,1.31~1.79 mmol/L)和碱性磷酸酶浓度(246±82,130~292U/L)从9岁开始逐渐升高(r分别为0.137和0.153,P<0.001),每增加1岁,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分别增加0.023 mmol/L和9 U/L,至12岁高,然后逐渐下降(r分别为-0.647和-0.661,P<0.001),每增加1岁,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分别降低0.09 mmol/L和38 U/L;女性血清磷浓度(1.52±0.24,1.31~1.76 mmol/L)和碱性磷酸酶浓度(180±95,82~288U/L)在10岁年龄段高,然后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r分别为-0.682和-0.786,P<0.001),每增加1岁,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分别降低0.063 mmol/L和31 U/L.青少年人群的血清总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高于该研究同期的内蒙古地区成年人(男性t分别为10.64,52.90和61.56;女性t分别为16.15,36.83和39.59,P<0.001).结论初步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健康青少年血清总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参考范围,对临床医生特别是儿科医生对上述指标的结果解释和临床干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程歆琦;程倩;邱玲;谢少伟;丁金文;徐成丽;朱广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研究

    目的 检测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DNA含量,以期为两种病原体的早期诊断与监测提供敏感、准确、及时的实验室结果,并为两种病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筛选出适宜的标本类型.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分别对270份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病毒和HCMV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并分析.结果 270份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VDNA检出率分别是30%和96.7%,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两种类型标本检测EBV DNA的联合检出率为100%;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两种类型标本对HCMV DNA检出率分别是40%和86.7%,两种类型标本对HCMV DNA的联合检出率为100%.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对EB病毒和HCMV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浆标本,血浆和单个核细胞两种类型标本对EBV DNA和HCMV DNA的联合检出率为100%.临床医生在疑似EBV和HCMV感染患者的诊疗中要选择适宜的标本类型,首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标本进行检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血浆标本联合检测,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郭建巍;高毓蕊;田占月;陈昌国;王珍光;李文军;赵强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分析

    目的 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及脂代谢情况.方法 应用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新入院患者279例,分别测定其血尿酸(SUA)及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与120例健康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42.2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31.55,P<0.0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脂异常检出率TG,TC,LDL-C和HDDC分别为:47.67%,29.75%,28.67%和37.6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x2=19.74~30.40,P<0.0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SUA,TG,TC和LDL-C平均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7.70~14.65,P<0.01),而HDL-C平均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t=9.55,P<0.01).结论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伴有血尿酸及血脂代谢异常,应及早对该类患者进行血尿酸及血脂浓度检测,积极治疗与干预.

    作者:刘光美;余林蔓;宛长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维生素E拮抗绿脓菌素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维生素E干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绿脓菌素药敏试验揭示维生素E拮抗绿脓菌素抑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从2011年6月15日~2012年12月15日期间临床微生物标本中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50株分别编号1~50号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分别编号A,B,C.铜绿假单胞菌经内汤培养基增菌后提取绿脓菌素,绿脓菌素与相对应的铜绿假单胞菌编号一致,制备绿脓菌素纸片,每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配制菌悬液,分别用相同编号、相同含量的2个绿脓菌素药敏纸片做药敏试验,M-H平板上涂布维生素E的作为试验组,其不涂维生素E的作为相对应的对照组.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A,B,C各株绿脓菌素纸片抑菌环直径用平均值和标准差(x-±s)表示分别为B实验=16.39±5.12 mm,A实验=19.38±4.38 mm,C实验=21.04±4.72 mm,对照组分别为B对照 =19.33±5.61 mm,A对照=21.30±4.88mm,C对照 =23.18±5.92 mm,试验组抑菌环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经SPSS17.0软件进行成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别为tA=4.240 2,tC=5.266 1,tB=8.153 1,P值均<0.01.结论 维生素E通过清除绿脓菌素抑菌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起到拮抗其抑菌的作用.

    作者:田红彪;王玉霄;王燕;张瑞红;韩福谦;冯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徐州地区汉族人群RhD阴性变异型与ABO血型分布分析

    目的 观察徐州地区汉族人群RhD阴性及变异型与ABO血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常规血清学技术检测RhD抗原表型,抗球蛋白试验(IAT)确认;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RHD基因.ABO血型常规正反定型法.结果 110例RhD阴性个体中,PCR检测RhD基因结果为RhD阳性基因5例,RhD阴性基因47例,RHCE(2-9)-D基因22例,DⅥ Ⅲ基因17例,弱D15基因2例,DEL-RHD1227A基因17例.其中A型26例,B型41例,O型27例,AB型11例.B型与AB型组之间统计分析x2值为11.01,P<0.05.结论 徐州地区汉族人群RhD阴性变异型在B型和AB型组间分布有差异.

    作者:高勇;孟宪军;胡金萍;毕星秀;张言超;许彭城;耿跃春;吴中梅;王书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临床实验室检验耗材全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依托杭州创业公司的LIS系统在临床实验室的应用,开发临床实验室检验耗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条形码作为载体,实现对临床实验室试剂与耗材的全程信息化追踪管理,具备随时查询或统计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进出库、开始使用、使用完毕、失效预警、高/低库存预警、使用效率、运营成本等功能.达到提高临床实验室试剂与耗材管理的效率并规范其使用、符合监管部门的管理要求、保障临床检验的质量等效果.

    作者:梁映亮;隋洪;曾方银;陈光辉;徐灼均;钱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快速检测方法筛查粪便中产ESBLs革兰阴性菌调查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粪便中产ESBLs革兰阴性菌比例,为临床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产色平皿(ESBLs)分离鉴定产ESBLs革兰阴性菌;将2013年3月1~5日200例住院患者入院时采集的粪便常规标本接种在产色平皿上,经35℃,18~24 h培养判定结果.结果 采集住院患者粪便标本200份,123份标本筛查出产ESBLs革兰阴性菌,住院患者粪便中产ESBLs革兰阴性菌比例为61.50%;其中大肠埃希菌116份、肺炎克雷伯菌6份、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1份;儿童阳性率略高于成人(x2=0.108 2,P>0.05),男性阳性率略高于女性(x2=0.086 5,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 住院患者粪便中产ESBLs革兰阴性菌比例高,主要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大.

    作者:凌冬;陈玲;付饶;余艳林;柴建华;常洪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AFP和HBVDNA定量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HBV感染相关疾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AFP和HBVDNA定量结果,了解AFP和HBV DNA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不同病程中的变化,为该病治疗,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临床确诊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211例,肝硬化80例,肝癌32例.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AFP和HBV DNA.AFP> 20 ng/ml为异常.HBV DNA> 5.00E2copies/ml为阳性.AFP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HBV DNA采用均值表示.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计数资料x2检验;定量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AFP与HBV DNA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1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80例肝硬化组AFP异常检出率与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67,26.40,P值均<0.01);32例肝癌组AFP异常检出率与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AFP分别与肝硬化和肝癌组比较以及肝硬化和肝癌组AF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2.75,3.10,P值均<0.01).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分别与肝硬化和肝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2.56,P值均<0.05).肝硬化和肝癌组HBV 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AFP与HBV DNA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r=0.357,P<0.05,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和肝癌组AFP与HBV DNA相关分析,均无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025,0.154,P值均>0.05).结论 AFP和HBV DNA的检测,对临床了解肝脏损伤程度,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张青梅;任传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