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升脱落细胞学教学质量的探索

侯惠莲;张学斌;张冠军;王鸿雁

关键词:脱落细胞学, 教学质量, 提升
摘要:为了使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在短期内尽快掌握细胞学基本操作技术和提高诊断水平,回顾分析十五年来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即: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在工作中自主学习,掌握细胞学基本操作技术,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启发其建立正确的诊断思路,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医师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ER2/neu 扩增和淋巴管浸润(LVI)在 T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 HER2/neu 扩增和淋巴管浸润(LVI)在 T1期(肿块小于2 cm)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6例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 T1乳腺癌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如年龄、肿瘤大小(T1a,T1b,T1c)、组织学分级,核分级、淋巴管浸润(LVI)、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状态、HER2/neu 表达、Ki-67标记指数和 Bcl-2表达进行分析,探讨各项因素与 T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206例 T1乳腺癌患者中139例淋巴结阴性(T1N0),其余67例淋巴结阳性(T1N1-3),年龄(χ2=6.484,P =0.011),LVI(χ2=72.813, P <0.001),组织学分级(χ2=74.813,P =0.019),HER2/neu(χ2=72.813,P <0.005),Ki-67(χ2=6.255,P =0.012)和Bcl-2(χ2=4.977,P =0.026)的表达,LVI 和 HER2/neu 是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而诸如肿瘤大小(χ2=1.544,P =0.254)、手术方法(χ2=2.414,P =0.120)、核分级 HG(χ2=2.017,P =0.159)、ERC 雌激素受体(χ2=0.140, P =0.709)、PgR 孕激素受体(χ2=2.199,P =0.145)则与早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HER2/neu过度表达和淋巴管浸润 LVI 与 T1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LVI 是临床有价值预测性因素。

    作者:詹颉;马少君;刘延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诱导分化实验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方法,并进行生物学鉴定及定向诱导分化研究。方法采用酶消化 Wharton 胶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带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分子,并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钙钴法染色检测 ALP,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滴,进行干细胞的成骨成脂活性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CD73,CD90和 CD105均表达阳性,阳性率为92.45%,95.45%和96.45%,CD34表达阴性,阳性率仅为1.07%。成骨诱导3周后 ALP 染色胞质内可见黑色颗粒,4周后可见大量矿化结节。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小滴,多数细胞形态变圆,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骨、成脂多向分化潜能,为临床干细胞治疗研究的种子细胞来源奠定了基础。

    作者:谢娜;娄鸣;饶国洲;朱勇;唐成芳;王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参考物质的研制与评价

    目的:利用新鲜冰冻血浆制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检测参考物质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低温离心法制备5个浓度水平的参考物质。按照 ISO Guide35及 CNAS-GL03的要求,评价参考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依据行业标准 WS/T 356-2011对参考物质在 STAGO 和 IL 检测系统的互通性进行评价;依据 ISO Guide 35的要求以 NIBSC 凝血标准品(SSCLOT4)为溯源标准采用6家实验室联合为参考物质定值。结果参考物质均匀性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 F 值范围0.317~0.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瓶间均匀性不确定度 ubb 为1.01%~2.06%。参考物质浓度在24周内无明显趋势性变化(P >0.05),长期稳定性不确定度 ults 为0.79%~1.20%。参考物质在 STAGO 及 IL两种检测系统间互通性良好。各批号定值结果为12.2%~138.9%,定值引入不确定度 uchar 为0.06%~0.09%。参考物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 为0.03%~0.16%,扩展不确定度 U(k=2)为2.2%~6.7%。结论自制参考物质的均匀性及稳定性符合要求,在 STAGO 及 IL 两系统方法间互通性良好,定值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崔皓园;李臣宾;周文宾;高倩;彭明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2~2014年医院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血培养标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长安医院2012年~2014年血培养标本中主要病原菌分布、变迁及耐药情况。结果2012~2014年送检血培养4792例,检出病原菌51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62.50%(320/512),以大肠埃希菌25.20%(129/512)、肺炎克雷伯菌14.26%(73/512)、铜绿假单胞菌8.20%(42/512)为主;革兰氏阳性菌29.30%(150/51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1.52%(59/51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16%(52/512)为主;真菌7.62%(39/512)。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其他多种抗菌药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普遍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菌株。结论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分布广,耐药形势严峻,及时准确检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翟华丽;刘艳丽;丁丽丽;程庆妮;邹爱民;沈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IgM 抗体和 DNA 检测结果的应用分析

    目的:通过对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和 DNA 检验结果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其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全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0~16岁儿童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MP-IgM)和肺炎支原体 DNA(MP-DNA)检测数据。其中 MP-IgM 114374人次;MP-DNA 8014人次,分析性别、年龄、季节等与该指标阳性率的关系;收集同时进行 MP-IgM 和 MP-DNA 检测的患者5106例,分析不同年龄两指标阳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①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 MP-IgM 和 MP-DNA 检测阳性率不同,女性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男性;1~3岁的 MP-IgM和7~12岁的 MP-DNA 阳性率分别高于其他年龄段;MP-IgM 检测阳性率以春秋季为高,而 MP-DNA 则以夏秋季为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②不同标本类型 MP-DNA 阳性率有所差异,以肺泡灌洗液的阳性检出率高,为49.95%。③MP-IgM 和 MP-DNA 阳性一致性与年龄有关,以4~6岁和7~12岁符合率较高,分别为35.2%和45.8%。结论①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为主,女性多于男性,秋季高发。②肺泡灌洗液是 MP-DNA 检测佳标本类型。③<1岁和1~3岁宜采用 MP-DNA 和 MP-IgM 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

    作者:赵岩;谢珊辉;卢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GADA 和 ZnT8A 自身抗体检测意义研究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和锌转运子8自身抗体(ZnT8A)阳性情况。方法通过 ELISA 法检测2014年5月~10月收集的10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样本 GADA 和 ZnT8A 水平。结果GADA 阳性率为21.78%,ZnT8A 阳性率为17.82%,两种自身抗体共同阳性率为8.91%,且 GADA 和 ZnT8A 阳性与否与患者的性别(t=-0.724,-0.550;0.903,1.359,P 值均>0.05)、年龄(r =-0.185,-0.158;0.367,0.084,P 值均>0.05)、血糖(r=0.290,0.110;-0.264,-0.047,P 值均>0.05)、胆固醇(r=-0.047,0.004;0.154,-0.138,P 值均>0.05)、三酰甘油(r =-0.092,-0.054;-0.217,-0.023,P 值均>0.05),以及低密度脂蛋白(r =-0.045,-0.027;0.202,-0.025,P 值均>0.05)水平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为了早期诊断成人迟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应该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自身抗体的筛查。

    作者:赵长胜;董倩;张海涛;杨锡琴;赵照;王国华;赵琰枫;张贺秋;冯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武汉地区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药物代谢相关基因 CYP2C19的多态性分布分析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冠心病介入患者氯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 CYP2C19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介入治疗(PCI)的3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芯片法检测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 CYP2C19*1,*2,*3基因,并将患者按 CYP2C19基因型别分为不同代谢类型:强代谢型(*1/*1),中间代谢型(*1/*2,*1/*3),弱代谢型(*2/*2,*3/*3,*2/*3)。结果根据 CYP2C19基因多态性位点功能代谢分型,携带 CYP2C19*1的强代谢型(*1/*1)占43.4%,携带 CYP2C19*2或*3的中间代谢型(*1/*2和*1/*3)及弱代谢型(*2/*2,*2/*3和*3/*3)分别占42.4%,14.2%。不同性别在 CYP2C19基因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武汉地区冠心病介入患者中分布有较多的 CYP2C19氯吡格雷代谢功能缺失基因。

    作者:韩瑞玲;李艳;吴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海拔高度人群胃蛋白酶原血清水平差异性分析

    目的:了解在不同海拔高度人群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集不同海拔地区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 PG 血清含量检测,根据海拔高度不同进行分组比较,PGR 为 PGI 与 PGII 的比值,对检测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1000米组 PGI,PGII 和 PGR 结果数据分别为136.892±2.64μg/L,10.05±5.14μg/L 和13.07±7.41,与1300米组(分别为130.87±48.66μg/L,11.55±2.78μg/L 和12.89±4.76)比较 PGI 与 PGII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PG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500米组上述各项数据分别是126.64±29.84μg/L,12.18±5.99μg/L 和12.2±14.84,与1000米组及1300米组比较 PGI 与 PGII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G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PGI 血清水平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PGII 血清水平与海拔呈正相关。结论研究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人们的 PGI 血清含量会降低,而人 PGII 的血清含量会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该海拔地区的氧分压不同可能是影响PG 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

    作者:胡娟;徐鹏;呼永河;林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11月入住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脑梗死患者281例为脑梗死组,以同期14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 水平,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进一步分为动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软斑组、混合斑组及硬斑组,采用统计学软件包 SPSS 19.0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 Hcy 水平为19.78±5.2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24±3.33μmol/L(P <0.001)。对照组、颈动脉正常组、内膜增厚组、软斑组、混合斑组及硬斑组 Hcy 水平分别为10.24±3.33,15.20±2.99,17.03±1.85,25.44±4.24,19.65±4.74及18.31±3.67μmol/L,除内膜增厚组与硬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6),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率分别为16.4%,53.7%,87.1%,95.7%,83.1%和77.3%,脑梗死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Hcy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脑梗死早期诊断,降低血清 Hcy 浓度,可能是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兴宁;李慧;米思蓉;屈宁;惠玉芬;冯莉;雷光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临床患者三种性传播疾病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

    目的:分析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者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三种性传播疾病的检出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两年间样本,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进行CT-RNA,NG-RNA 和 UU-RNA 的检测并分析。结果6262例送检样本中,2013年2412例,2014年3850例。CT-RNA,NG-RNA 和 UU-RNA 的阳性率:2013年分别为:7.29%,3.44%和38.21%;2014年分别为8.17%,4.15%和45.71%,三种病原体阳性率,2014年均高于2013年,其中 UU-RNA 的阳性率在两年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P <0.01)。两年间的 CT-RNA,NG-RNA,UU-RNA 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15%,3.89%,42.77%;UU-RNA 在女性当中的阳性率为61.05%,远高于男性的阳性率24.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6.13,P <0.01)。CT-RNA,NG-RNA,UU-RNA 阳性患者多见于21~30岁;UU-RNA 在宫颈拭子样本中检出率高。结论在这三种性传播疾病中UU 感染率增高的趋势为明显;CT 和 NG 较易感染男性,UU 则易感染女性;CT,NG,UU 病原体在青年中的感染率高。

    作者:张睿;叶阿里;孔令君;陈雨;窦亚玲;徐英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深圳宝安区孕期夫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现状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宝安区孕期夫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现状,以便引起社会的重视。方法收集2013年2月~11月来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产前门诊进行孕检的宝安区育龄夫妇共6574例,其中男性3192例,女性3382例,分别采集静脉血用 EDTA 抗凝混匀,采用改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定量比值法测定抗凝全血中 G6PD/6PGD 的比值,以比值<1.0判为 G6PD 缺乏。结果3192例男性受检者中,G6PD 缺乏的176例,3382例孕妇受检者中检出135例,检出率分别是5.51%和3.99%,总检出率为4.73%(311/6574),G6PD 缺乏率男性高于孕妇,G6PD 缺乏男∶女为1.30∶1(176∶13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P <0.05)。结论宝安区孕期夫妇 G6PD 缺乏有较高的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应引起社会关注。孕期夫妇孕检时应提倡双方 G6PD 活性筛查,这对优生优育和保健母婴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爱胜;房笃智;姚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髓过氧化物酶在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对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 MI)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的预后关系。方法检测6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和54例 NSTE MI 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比较 MPO 和 cTnI 对 NSTE MI 的价值;同时随访比较106例 NSTE ACS 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NSTE MI 组与 UAP 组MPO 值分别为672±418 ng/ml 和459±32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28,P <0.001)。cTnI 值分别为558±261 pg/ml 和405±278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9,P =0.003)。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MPO 诊断 NSTE MI 的佳 cutoff 值382 ng/ml,此时曲线下面积0.726,敏感度92.6%,特异度39.8%;cTnI 的佳 cutoff 值484 pg/ml,此时曲线下面积0.799,敏感度65.5%,特异度92.3%。MPO 是 NSTE ACS 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风险比值(OR)3.085(95% CI 1.585~5.662,P =0.032)。结论MPO 对 NSTE MI 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度,可辅助 cTnI诊断 NSTE MI,对 NSTE ACS 患者具有预后判断价值。

    作者:喻红波;刘阳;罗俊卿;刘新国;简明;黄美良;罗旦;李学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5-氮杂-2′脱氧胞苷对肺癌 A549/DDP 细胞hMLHl,MGMT 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e)对体外培养的顺铂(DDP)耐药株肺癌 A549/DDP 细胞 hMLH1,MG-MT 基因启动子区 DNA 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影响,探讨肺癌细胞 hMLH1和 MGMT 基因失活的机制及去甲基化制剂对 hMLH1和 MGMT 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5-Aza-Cde 处理体外1640培养的肺癌 A549/DDP 细胞,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 hMLH1和 MGMT 基因的甲基化状态,RT-PCR 法检测用药前后细胞 hMLH1和 MG-MT mRNA 的表达。结果在对照组 A549细胞当中 hMLH1基因是非甲基化状态和高表达,而 MGMT 显示为低甲基化(部分甲基化)状态和高表达;而在顺铂耐药株 A549-DDP 中,hMLH1和 MGMT 基因均显示高甲基化状态,mRNA 表达下调。结论hMLH1和 MGMT 基因甲基化修饰程度与 mRNA 的表达呈相关性改变,证明 hMLH1,MGMT 基因甲基化可能是 A549对顺铂耐药的因素之一。

    作者:王虹;李丽丽;张吉才;高波;骆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 OipA6间接 ELISA 法的建立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并纯化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OipA6重组蛋白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方法以纯化的 Hp OipA6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加入血清标本和酶标抗人 IgG,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间接 ELISA 检测方法并与 oipA 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重组抗原 OipA6浓度为1.0 mg/ml,包被2~8℃过夜,血清稀释度为1∶100,抗人 IgG 稀释度为1∶4000,二抗孵育时间为40 min,显色时间为15 min 时,建立的间接ELISA 法反应好。与 oipA 基因检测结果比较,该间接 ELISA 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5%。结论通过包被重组OipA6蛋白建立的间接 ELISA 检测方法可用于高毒株 Hp 感染的辅助诊断。

    作者:李妮;佘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miR-193a-3p 水平增加及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检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 miR-193a-3p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肾透明细胞癌分子诊断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0~2014年期间107例住院肾透明细胞癌患者(TNM 分期Ⅰ期76例、Ⅱ期16例、Ⅲ期2例、Ⅳ期8例和未知5例)未经治疗前血清样本,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方法检测 miR-193a-3p 含量,并以10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癌健康人作对照。ROC 曲线分析血清 miR-193a-3p 水平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qRT-PCR 检测证实,miR-193a-3p 在总体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294±1.526 vs 1.944±0.600,P=0.000)。TNM Ⅰ期(3.411±1.676 vs 1.944±0.600,P =0.000)、Ⅱ期(2.926±0.927 vs 1.944±0.600,P =0.001)和Ⅳ期患者(2.926±0.894 vs 1.944±0.600,P =0.000)血清中 miR-193a-3p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于诊断肾透明细胞癌早期(Ⅰ期)的血清 miR-193a-3p ROC 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20(95% CI,0.756~0.883),敏感度为80.3%,特异度为93.5%。结论miR-193a-3p 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并有较高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有望作为该病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唐海霞;王成;路美玲;张春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方法改良的探讨

    目的:改良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Osmotic fragility test,OFT)验证改良方法与标准操作方法结果一致性。方法对 OFT 采取加样取量及检测试剂减半和采用不同检测设备进行比色评价改良方法检测效果,即选取脆性增大和脆性降低样本100例(阳性50例,阴性50例),用一种加样改良和测试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结果比对。结果100例OFT 样本采取加样量与试剂减半检测出的结果与厂家标准操作加样量所测结果验证一致(T=1.6608,P >0.05),两组数据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FT 改良方法替代传统 OFT 初筛方法可以更快、更客观地出结果服务于临床,且能有效地降低试剂和人力成本,提高检测效率。因此,该法可作为批量计生体检单位及检测设备缺乏的基层医院筛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方法首选条件。

    作者:张玲;胡朝晖;潘建华;吴鹏;周锐雄;朱庆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 ICU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现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 ICU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的感染现状和评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 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小榄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 ICU 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比较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2年(干预前)和2013年(干预后)ICU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结果2012年(干预前)和2013年(干预后)从小榄医院 ICU 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71株和57株,其主要来源于呼吸系统感染,分别占94.4%和84.2%。该项方案干预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由77.5%降为66.7%;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的耐药率显著降低(χ2>3.84,P <0.05)。结论该项方案干预后,ICU 患者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干预前,其中有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降低。

    作者:黄健云;芮勇宇;莫和国;黎泳仪;陆小琴;欧水连;邴晏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深圳地区三级区属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华和光明新区三家三级区属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11月三家三级区属医院各科住院临床标本共3176份,采用梅里埃VITEK-32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标本采用 K-B 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MIC 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176份标本铜绿假单胞菌总分离率为51.16%(1625/3176),其中痰标本为52.8%(858/1625),其次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脓液分别为20.1%(327/1625)和16.7%(271/1625)。病区主要分布在 ICU、心胸外科和神经外科,分别为41.6%(676/1625),15.9%(259/1625)和19.1%(310/1625)。碳青霉烯类敏感、耐碳青霉烯类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分别为67.1%(1090/1625),31.6%(514/1625)和1.29%(21/162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较碳青霉烯类敏感的严重,除多黏菌素 B 外两者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7~80.654,P <0.05~0.001),2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 B 耐药,除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有较高的敏感度外,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以上。结论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有很高的分离率,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和 ICU 病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比碳青霉烯敏感的耐药严重,应密切关注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发展,采取有效的预防传播与感染措施,科学使用抗菌药,杜绝耐碳青霉烯类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蔓延。

    作者:陈乔彬;刘爱胜;文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诊断明确COPD 患者痰标本550例,常规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用 WHONET 5.6软件分析。结果COPD 患者痰液中病原菌阳性率为32.36%(178/550),位于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假丝酵母菌属43株(21.1%),大肠埃希菌34株(16.7%),肺炎克雷伯菌32株(15.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为11.8%,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株,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均<27%,ESBLs 检出率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4.1%,肺炎克雷伯菌46.9%。结论COPD 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需引起重视,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吉维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Bcl-6mRNA在HIV/AIDS患者滤泡辅助性T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 Bcl-6 mRNA 在 HIV/AIDS 患者滤泡辅助性 T 细胞(Tfh)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筛选2014年5月~11月期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经 HIV 抗体确证实验阳性者60例,根据CD4+ T 细胞数将 HIV/AIDS 患者分为 A(CD4<200个/μl),B(200个/μl<CD4<500个/μl)和 C(CD4>500个/μl)三组,同期选取2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B,NK 细胞)和 Tfh 细胞(CD4+ CXCR5+ICOS+)的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检测 Bcl-6 mRNA 的表达,并分析 Tfh 细胞与其转录因子 Bcl-6 mRNA 的相关性,Tfh 细胞与 B 细胞的相关性。结果A,B 和 C 三组 Bcl-6 mRNA 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94±0.91,2.27±0.62,2.15±0.351,P 值均<0.05);A 组 Tfh 细胞大于 C 组(5.88±3.01 vs 1.26±0.87,P =0.032)和健康对照组(5.88±3.01 vs 0.78±0.42,P =0.004);四组 NK 细胞和 B 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64,0.571);Tfh 细胞与 Bcl-6 mRNA正相关(r=0.799,P =0.000),Tfh 细胞与 B 细胞无关联(r =-0.083,P =0.657)。结论Bcl-6 mRNA 和 Tfh 细胞的变化可能与 HIV/AIDS 疾病进展有关。

    作者:冯倩;任伟宏;李彦卿;李文博;仝岩;赵航;冯慧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