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舟;郭永萍;兰永树;李文欢;唐光才
患者,男,45岁,因“阵发性心慌9年,发现血压高8年,呼吸困难4月”入院.9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持续约2小时后到当地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速”,予“推药”后好转,以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频率从1月1次到数月1次不等;8年前发现血压高达180/90m Hg,服用硝苯地平10mg tid控制在100~140/70~96mmHg之间;7年前来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术后数月再次出现心慌症状.4月前受凉后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多汗,偶有左心前区疼痛,持续1~2min可消失.既往:无特殊.体检:T:36.5℃,P:120次/min,R:20次/min,BP190/130mmHg,心界左扩,余无异常.辅助检查:ECG:窦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TC:6.22 mmol/L;GLU:7.22 mmol/L,多次测空腹血糖7.3~9.3 mmol/L之间;CT:左肾上腺区肿块影,建议增强,心影重度增大;进一步行增强CT示:左侧腹膜后占位,结合临床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心影重度增大;心彩超:全心增大,左室收缩功能低,EF:36%.后诊断:①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②射频消融术后.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泌尿外科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中发现左肾上腺1个直径约2cm的肿物,术后病理报告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1年,血压血糖血脂心率正常范围,症状消失.
作者:段丙军;黄维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出血急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6~65岁,平均40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现象.介入术前血压为(50~100) mmHg/ (20~60) mmHg,所有病例均采用右侧或左侧股动脉穿刺入路,先行DSA检查,找出出血血管,实施栓塞术,闭塞出血动脉.术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结果:支气管扩张出血7例,肺癌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8例,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9例;在10例骨盆骨折病人中,髂内动脉主干出血4例,阴部内动脉出血3例,闭孔动脉出血3例.本组病例经急诊介入治疗后血压逐步回升平稳(90~120) mmHg/ (60~90) mmHg,未出现严重的栓塞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是治疗内脏出血和盆腔外伤导致闭合性血管损伤出血、进而救治生命的一个快捷、安全、合理的选择.
作者:刘济滔;官明;李玉伟;陈睦虎;周凯;刘英;胡迎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1(STAT1)反义寡核苷酸(ASON)干预肺纤维化大鼠的佳时机.方法:清洁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博来霉素(BLM)组和ASON 0 d组、ASON 7 d组、ASON14d组各5只.BLM组、ASON 0 d组、ASON 7 d组和ASON 14 d组大鼠气管内灌注BLM,NS组大鼠气管内灌注NS.大鼠气管内灌注BLM或NS后第0、2、4、6d,NS组和BLM组大鼠雾化吸入NS,ASON 0 d组大鼠雾化吸入STAT1 ASON,ASON 7天组大鼠于气管内灌注BLM后第7、9、11、13d雾化吸入STAT1 ASON,ASON 14 d组于灌注BLM后第14、16、18、20d雾化吸入STAT1 ASON,各组均于气管内灌注BLM或NS后28d处死大鼠.左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泡炎程度,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肺组织中PAI-1、TGF-β1的表达.右肺测定肺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及羟脯氨酸含量.结果:①STAT1 ASON雾化吸入后,ASON 0 d组与BLM组、ASON 7 d组、ASON 14d组比较,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明显减轻(P<0.05).②ASON 0d组与BLM组比较,肺组织转移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减少(P<0.05).ASON 14d组与ASON 0d组比较,肺组织TGF-β1表达增多(P<0.05).③与BLM组比较,ASON 0d组和ASON 7d组肺组织PAI-1表达降低(P<0.05);与ASON 0d组和ASON 7d组比较,ASON 14d组肺组织PAI-1表达增加(P<0.05).④与BLM组比较,ASON 0d组肺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降低,ASON7d组肺组织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ASON 0d比较,A-SON 7d组和ASON 14d组肺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⑤与BLM组比较,ASON 0d组、ASON 7d组羟脯氨酸含量均减少(P<0.05);与ASON 0d组比较,ASON 7d组和ASON 14d组羟脯氨酸含量增高(P<0.05);与ASON 7d组比较,ASON 14d组羟脯氨酸含量增高(P<0.05).结论:不同时间点雾化吸入STAT1 ASON对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是不同的,0d、7d可以减轻肺纤维化,其中0d雾化吸入是治疗的佳时间.
作者:郭燕妮;黄建;范贤明;王文军;熊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6年2月至2008年8月,对31例高龄(平均73.4岁)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假体采用蒙太因双极头,均为非骨水泥型.2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5~6.0年,平均3.2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手术切口长7~10cm,手术时间50~70min,术中出血100~240ml.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9例,良8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达87.10%.结论: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较佳选择.
作者:唐华;陈浩贤;昝中学;陈思历;唐学军;杨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病变的美容效果.方法:对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2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美容效果.结果:切口均甲级愈合,乳头无坏死,3~6月后瘢痕软化,乳房无变形,外观无明显改变.随访3~36月,乳头、乳晕敏感度无减弱,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后瘢痕具有隐蔽性,可适合于符合指征的病人.
作者:何山;郑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5.12”汶川大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损伤控制理论分三阶段治疗,经早期处理,进一步复苏后再行确定性手术,随访患者治疗结果,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按损伤控制治疗效果满意,无死亡病列发生.1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4月,脊柱矫形满意,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5例伴神经损伤者除1例截瘫外,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都有1~2级的恢复.结论:地震致脊柱骨折复合伤是严重的创伤,及时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以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
作者:王松;康建平;王高举;钟德君;王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用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体外构建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软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制成注射型细胞/凝胶复合物并行体外成软骨诱导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检查等观察细胞在凝胶内黏附、生长、增殖、向软骨细胞分化及形成软骨样组织等情况.结果:在体外成软骨培养条件下,壳聚精凝胶支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复合物,有望用作可注射型组织工程软骨修复软骨缺损.
作者:李忠;叶里子;陈歌;王治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肝硬化患者47例接受无痛胃镜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结果:无痛组给药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大多在正常范围之内,术中无1例出血,医师对视野清晰度及食管蠕动情况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无痛胃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积极的术后监护,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保证患者顺利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降英;李昌平;余雪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32)和对照组(n=30).两组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和PCI中末次造影图像,评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同时观察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6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2次冠状动脉造影TIMI 3级血流获得率、CTF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LVEF、出血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CI术后60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和改善ACS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是一种有效的PCI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曾建辉;吕湛;曹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评价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8例颌面部损伤的发病情况、致伤因素、外伤情况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软组织损伤进行清创缝合和控制感染,对外伤牙进行相应处理,颌骨骨折予以牵引复位、颌间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568例软组织伤均获治愈;89例外伤松动牙和38例牙槽骨骨折者治愈118例(92.9%),拔牙者9例;22例颌骨骨折和1例颧骨颧弓骨折均全部治愈.结论: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处理应有整体观念,应特别注意全身情况,尤其是有无颅脑损伤.软组织伤予以清创缝合;牙齿损伤应尽量保存牙齿,外伤脱位的完整牙齿予以再植,骨折线上的牙齿虽然松动也应尽量保留,给予固定,以利咬(牙合)关系的恢复.
作者:任志伟;李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肺心病(PH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84例肺心病患者,并设健康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震荡起始(T口O)及震荡斜率(TS).将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稳心颗粒组,4周后2组患者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TO及TS值后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TO及TS均明显异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与对照组比较TO负值明显增高,TS明显增大(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的HRT较正常人群减弱,稳心颗粒改善异常的HRT,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作者:王晓波;刘锦;王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比较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251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早、中、晚期患者按同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定期观察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HBV DNA载量及患者的治愈、好转率.结果:治疗组在血清生化学、HBV DNA载量、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特别是早期给药更显著降低HBV DNA载量、降低病死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提高重型肝炎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其疗效与抑制病毒复制有关,临床上应早期使用疗效更佳.
作者:王林;张鸿;张人风;金鸿;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中毒性肾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实验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环孢霉素中毒组及参麦注射液处理组,分别橄榄油灌胃,环孢霉素灌胃,环孢霉素灌胃同时参麦注射液腹腔注射,连续4周后,取肾组织病理观察并行肾小管损伤评分,测血肌酐、尿素氮和血流变学指标.结果:环孢霉素中毒大鼠,肾脏功能明显受损,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增高;血液呈高粘滞状态,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显著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显著增高,与环孢霉素中毒组相比,参麦注射液组大鼠肾脏功能受损明显减轻,血肌酐、尿素氮降低,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环孢霉素中毒引起的肾脏功能损伤的机制与血液的高粘滞状态有关,参麦注射液能通过改善血流变性从而减轻肾损伤.
作者:黄珀;邓勇;张春梅;陈蓉;王顺容;万英;罗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间变化趋势,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地震后在成都异地复课的汶川县3所中学的学生,采用SCL-90自填式量表分别于震后4个月、7个月和10个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3次调查结果显示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下降趋势(P<0.01).与中国青年常模比较,在地震后的3个阶段几乎均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平均水平.结论: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必要采取长期持续且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刘娅;张俊辉;李爱玲;韩天旭;叶运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吗啡成瘾与正常大鼠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寻找和鉴定吗啡成瘾大鼠PFC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和垂直SDS-PAGE为第二向,分别对正常对照大鼠和吗啡成瘾大鼠的PFC蛋白质样品进行二维分离,2-DE图谱经ImageMaster 2D Platinum v5.0软件分析,选取4个差异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2-DE图谱蛋白斑点的匹配及对比分析,与吗啡成瘾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斑点为87个;经质谱鉴定出2个有意义的差异表达的蛋白斑点:snap25亚型β-snap25突触相关蛋白25、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U.结论:吗啡成瘾组与正常对照组大鼠PFC蛋白质组存在差异;初步鉴定出了2种大鼠前额叶皮质中与吗啡成瘾相关的差异蛋白,其表达的变化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PFC神经元功能,为研究阿片类物质依赖作用机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张春燕;刘寒;林海英;邬丽莎;杨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CCE)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对4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4例(29%;好转26例(54%;死亡8例(17%,其中死于脑疝4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心脏骤停1例,1例放弃治疗者于出院后死亡.出院时生活不能自理8例,严重致残率为20%;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自理32例,占80%.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积极纠正和预防各种原发心脏疾病,减少或消除栓子来源,可减少CCE的发生.
作者:魏大萍;陈峰;雷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重庆长安医院收治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病例150例(男性106例、女性44例),根据结石直径分为<1cm组127例及≥1 cm组23例,回顾性分析、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结石直径<1cm患者碎石成功率(96.1%)显著高于≥1cm组(91.3%)(P<0.01).第1次输尿管镜碎石失败13例,其中输尿管镜无法前进至结石部8例(65.6%),碎石过程造成输尿管的损伤导致手术无法继续进行3例(24.6%),输尿管口扩张不足2例.第1次治疗失败的患者,再次输尿管镜碎石的成功率分别为80%(<1cm)和100%(≥1cm);而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成功率为100%(<1cm)和100%(≥1cm).术后门诊随访次数分别为1.09次(<1cm)和1.19次(≥1cm).150例患者中,9例(6%)发生输尿管镜碎石术相关并发症,泌尿道感染2例、血尿5例、剧烈疼痛1例、输尿管狭窄仅1例.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高效、微创、安全,可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如初步输尿管镜碎石手术失败,后续辅助治疗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周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以空心菜为原料,研究不同的原料处理方式,对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作为评价提取条件的评判依据,根据Amon公式计算叶绿素的含量.结果:通过实验得到叶绿素的佳提取条件是用烫漂晒干法干燥原料,经蒸馏水浸泡30min复水,用95%酒精为溶剂,在60℃水浴中搅拌提取2h.结论:空心菜富含天然绿色素,提取的色素稳定性较高,颜色鲜艳,是提取天然色素的理想原料.
作者:谢惠波;曹家松;龚红月;黄莉;陈平平;夏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HIF-1α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7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IF-1α及VEGF-C的表达,采用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组织标本中的淋巴管并测定微淋巴管密度(LMVD),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IF-1α及VEGF-C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及CIN(P<0.05);微淋巴管主要集中在癌周组织,LMVD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IF-1α的表达水平与VEGF-C表达水平及癌周组织LMVD呈正相关(r=0.269,P<0.05;r=0.407,P<0.05),VEGF-C的表达与癌周组织LMVD呈正相关(r=0.431,P<0.05).结论:HIF-1α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影响微淋巴管的形成,从而参与宫颈癌的淋巴道转移过程.
作者:周铁军;向丽;杨成万;龚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生的营养知识认知状况的分布情况,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方式对219名基层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生的营养知识总得分62.8±10.9,其中基础营养知识得分为34.1 ±6.3,临床营养知识总得分为28.7±7.0,及格率分别为59.8%、76.7%、42.5%,基础营养知识得分显著高于临床营养知识得分.不同科室和不同年龄组的医生营养知识得分有差异.结论:基层医生的营养知识认知分布不均衡,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
作者:杨艳;苏红卫;刘杰;陈润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