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SAA和Lp-PLA2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刘学芳;霍豆;赵茜;吴永昌;秦爽;邢瑞青;彭道荣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淀粉样蛋白A(SAA)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为ACI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8月~12月间西京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ACI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SAA水平的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进行VEGF和Lp-PLA2的测定.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尤登指数评价各指标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ACI组SAA,Lp-PLA2和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t=3.501,4.943和5.724,均P<0.01).ACI组VEGF与Lp-PLA2,SAA呈正相关(r=0.417,0.434,均P<0.01).血清VEGF,SAA和Lp-PLA2辅助诊断ACI的佳诊断临界点分别为161.93 pg/ml,3.81 mg/L和185.11 ng/ml,灵敏度分别为93.55%,65.91%和43.10%,特异度分别为60.00%,93.75%和89.12%;联合检测以SAA和VEGF联合为优,优于单项检测及三项联合检测,SAA与VEGF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0.63%,特异度为97.73%,尤登指数0.88.结论 VEGF,SAA和Lp-PLA2在ACI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其表达对于AC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VEGF与SAA,Lp-PLA2呈正相关,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SAA与VEGF联合检测对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RF水平检测与BVAS相关性分析

    目的 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的表达,并讨论RF与2003版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2003)量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3~9月确诊的76例AAV患者,全部研究对象于空腹抽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gM-RF,IgG-RF和IgA-RF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利用BVAS2003量表对所有AAV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36.8%的AAV患者血清中IgG-RF为阳性,且IgG-RF阳性患者CRP浓度较IgG-RF阴性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RF水平与BVAS2003分值呈正相关(r=0.26,P<0.05).结论 AAV患者血清IgG-RF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提示IgG-RF水平可用于AAV疾病的活动度评估.

    作者:殷波涛;苏斌涛;岳艳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影响TB-IGRA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TB-IGRA)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 采用国产试剂盒及方法,选择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分析和比较,获得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 人员操作、机体免疫、药物等方面的因素,均会对TB-IGRA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结论 TB-IGRA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规范操作和全面分析原因可提高检测准确性.

    作者:吴晓康;周维肖;冯楠;张毅;雷珂;李丽华;刘泽世;许楠;耿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南通地区健康人群血清NSE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参考区间的调查

    目的 调查和建立南通地区表观健康人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参考值区间.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38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67例,女性1107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排除神经系统、血液病、炎症、肿瘤等疾病,采用罗氏cobase 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NSE水平.根据性别、年龄将受检者分组(男女各7组:<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分析性别、年龄分组后的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将获得的参考区间与试剂盒提供的生物参考区间进行比较,并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结果 NSE水平呈正态分布,男性血清NSE水平(15.79±3.52 ng/ml)明显高于女性(13.79±3.0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2,P=0.037).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各年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xˉ±1.96s确定参考区间,NSE参考区间为8.47~21.07 ng/ml,男性为8.72~21.36 ng/ml,女性为8.06~20.10 ng/ml,对该研究建立的NSE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符合标准.结论 初步建立了适合该地区表观健康人群的血清NSE参考区间.NSE的参考区间有性别差异,根据不同性别建立的参考区间,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卢美红;鞠少卿;丛辉;杨曙梅;祝文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热损伤/热习服大鼠血清中microRNA-193 a-3 p的表达及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热损伤/热习服大鼠血清中microRNA-193a-3p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热休克蛋白(HSP70)、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45只体重、肛温、周龄基本一致的雄性大鼠并分为3组:热休克损伤组(HS)、热习服组(HA)和对照组(HC).在高温实验舱中建立热休克损伤和热习服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采集大鼠心尖血并离心得到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大鼠血清中的microR-NA-193a-3p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SP70和相关细胞因子IL-1β的蛋白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比较HA组和HS组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icroR-NA-193a-3p在三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99±0.30(HS),1.13±0.33(HA)和2.15±0.35(HC),其在HA和HS组中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在HS组中,microRNA-193a-3p与HSP70,IL-1β和TNF-α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821,-0.839,-0.578,均P<0.05).在HA组,microRNA-193a-3p与HSP70,IL-1β呈负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770,-0.766,均P<0.05).结论 MicroRNA193a-3p在热损伤/热习服大鼠血清中表达减少,且可能参与热损伤/热习服的病理过程.

    作者:龙曙萍;李腾达;刘云;郭杰;张薇薇;谷明莉;邓安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由各种类型细胞从晚期内质体分泌的大小为30~100 nm的细胞外囊泡结构.多项研究显示外泌体在多种人类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的研究显示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方法能够成功鉴定多种外泌体相关的蛋白质,并且有助于揭示其作用效应的新机制.该文将从分析评估不同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鉴定外泌体蛋白中的应用并讨论蛋白组学分析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翁震;何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CD44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分子44(CD44)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5~2015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患者组织样品75例(均为女性)并分为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每组各2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I H C)检测CD44在各组患者肿瘤组织样品中的表达并以CD44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比较各组样品中的淋巴管生成情况.生物信息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结果 在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中,CD44的IHC评分结果分别为0.60±0.82,3.16±2.70和3.52±2.47,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CD44表达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2,P<0.0001).以CD44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可有效辅助三组样品的淋巴管生成计数.在乳腺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淋巴结转移组和未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淋巴管生成数分别为4.08±2.43,13.80±13.54和12.72±13.6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生成数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4,P=0.0097).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也显示CD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较正常乳腺增加.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与CD44表达以及淋巴管的生成有关.CD44有望成为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同时其也可作为乳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

    作者:王倩;劳淑贞;朴金松;高蔚樱;赵凯;张东辉;谭小军;罗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检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清中CD93+外泌体及其意义

    目的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检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清中CD93+外泌体,以优化该病的监测手段.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2017年3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确诊的38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血清作为实验组,同期体检的38例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FN-γ,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用超高速离心法分离血清外泌体;用磁珠连接抗体法捕获CD93+外泌体并进行标记,于拉曼光谱仪下检测样本的SERS信号.实验组与对照组计量资料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用Origin75软件对两连续变量进行线性拟合,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Pearson系数表示.结果 SERS检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清中外泌体低浓度为5500个/ml,低量为110个/ml,log(SERS信号)与log(外泌体浓度)进行线性拟合的R值为0.99596,P<0.0001;SERS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外泌体CD93的信号值取对数分别为2.75±0.59 vs 2.47±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35,P=0.0059);SERS检测实验组血清CD93+外泌体得到的数据与ELISA法检测实验组血清中IFN-γ,TNF-α的结果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89,0.478,P<0.05).结论 该方法可初步提高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血清标本检测的灵敏度,为该病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作者:李腾达;刘鹏;龙曙萍;刘云;黄元兰;张薇薇;郭杰;谷明莉;邓安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补体C1 q和B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补体C1 q(C1 q)和B因子(BF)的水平,分析C1 q和BF与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55例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133例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T2DM)和15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1q和BF水平,并测定各组的生化指标: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做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血管病变组与T2DM组、对照组比较,C1q和B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血管病变组和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C1q和B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1q和BF均与Glu,HbA1c,TG,TC呈正相关(C1q:r=0.35,0.40,0.34,0.36;BF:r=0.29,0.38,0.28,0.26).结论 血清C1q和BF在T2DM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娟;毛达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厦门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YP2C19基因型与表型的分布研究

    目的 探讨厦门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CYP2C19基因型与表型的分布情况,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年4月~2018年4月厦门地区201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CYP2C19*2,CYP2C19*3及CYP2C19*17基因,统计分析该地区基因型与表型的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其他地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YP2C19*2,CYP2C19*3及CYP2C19*17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7.21%,10.61%和0.99%,超快代谢型(ultrarapid metabolizer,UM)、快代谢型(extensive metabolizer,EM)、中间代谢型(interme-diate metabolizer,IM)和慢代谢型(poor metabolizer,PM)检出率分别为0.55%,35.35%,50.47%和13.63%.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厦门地区与南京、北京、武汉等地区及韩国、泰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连地区及西班牙、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厦门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CYP2C19基因型与表型分布有地区差异,且慢代谢型比例较高.

    作者:葛高顺;倪二茹;方宜臻;孟琦;郭奕昌;谢华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NK细胞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65例慢性丙型肝炎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IV型胶原(IV-C)和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同时对患者NK细胞的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NK细胞的总数和百分比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4,2.473,均P<0.05);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中HA和IV-C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9,4.654,均P<0.05),PCШ和LN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3,0.175,均P>0.05).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患者HA和IV-C含量的变化与NK细胞的水平呈现负相关(r=0.939,P<0.05;r=0.841,P<0.05),PCШ 和LN含量的变化与NK细胞的水平无相关性(r=-0.062,P>0.05;r=0.051,P>0.05).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阶段,NK细胞数量下降与机体清除HCV病毒的能力下降有关;同时NK细胞数量下降使得患者肝脏更易形成纤维化.

    作者:吴志美;袁建芬;徐建;许亮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国北京地区犬真菌监测与药敏分析

    目的 鉴定犬真菌微生物群(真菌区系),并进行药敏分析,为犬致病性真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的北京地区,共有55只没有疾病史的犬被取样.用真菌培养、PCR,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进行犬的真菌检测和鉴定.对所有真菌分离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分离获得29株真菌,形态和分子鉴定确证这些真菌为黄曲霉、杂色曲霉、日本曲霉、卷枝毛霉、总状毛霉、多变根毛霉、壳青霉、产黄青霉、厚皮马拉塞霉菌、球毛壳霉、黄色蠕形霉、多喙茎点霉、尖孢镰刀菌、枝状枝孢菌、尖孢枝孢、极细枝孢霉、类星形毛孢子菌、阿萨希毛孢子菌、光滑念珠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结果表明,犬真菌种类比较丰富,获得真菌12属21种,曲霉属、毛霉属和枝孢菌属真菌在这些致病真菌中占主导地位.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真菌对制霉菌素、咪康唑、沃尔康唑、特比萘芬和氟胞嘧啶等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结论 联合使用真菌培养、PCR,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能有效分析犬真菌.犬的真菌大多为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研究结果为我国犬真菌监测提供参考数据,为致病性真菌的侵袭防制提供有效工具.

    作者:高正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一例罕见AB亚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一名献血者ABO血型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ABO和H抗原,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tion,PCR)检测其基因型,再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该献血员血清学检测为AB亚型,PCR结果为A2/Bw12,直接测序结果为A205/Bw12.结论 该献血员血型是一例比较罕见的AB双侧亚型.为保障输血安全,在该献血员不含抗体的情况下,其血液可以输注给配血相合的AB型患者.

    作者:李双玉;董磊;解金辉;赵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5-脱水葡萄糖醇检测对短期血糖水平预测及临床新应用研究

    1,5-脱水葡萄糖醇(1,5-anhydroglucitol,1,5-AG)是人体内广泛存在且化学性质稳定的单糖,其浓度在血糖正常时稳定,当血糖超过肾糖阈时降低,可用于监测短期血糖水平变化.近年来研究表明1,5-AG不仅可以增加早期糖尿病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监测妊娠期血糖波动和新生儿相关并发症;在评估糖尿病相关微血管病变,预测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等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此外它还直接参与血糖调节和炎症反应,是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林敏;郑华;陈丽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同类型样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差异研究

    目的 检测23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不同类型样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不同类型样本在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检测238例NSCLC中EGFR基因18~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探讨不同样本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病理分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EGFR突变频率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 238例NSCLC患者EGFR总的突变率为44.5%(106/238),其中组织、血浆和胸腔积液样本分别为105例,115例和18例,其突变率分别为52.4%(55/105),34.8%(40/115)和61.1%(11/18),与组织样本相比,血浆样本的EGFR突变检出率明显低于组织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3,P<0.05),但组织与胸腔积液样本相比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05).女性NSCLC患者的EGFR突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3%vs 36.3%,χ2=8.58,P<0.01).>65岁患者与≤65岁患者的突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vs 44.6%,χ2=0,P>0.05).肺腺癌的EGFR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7%vs 29.3%,χ2=4.68,P<0.05).临床I~II期患者的EGFR突变检出率与III~IV期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vs 45.7%,χ2=0.79,P>0.05).结论 组织样本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与胸腔积液样本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高于血浆样本,提示临床选择送检的样本类型时,可优先选择组织和胸腔积液样本.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与性别和肿瘤的病理类型相关.

    作者:喻晶;李运雷;刘晓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探究

    目的 探究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深层次的相关性关系,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诊疗策略.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1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同期就诊的131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其Hp感染情况,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荨麻疹组Hp阳性率为31.3%,健康对照组为21.4%,慢性荨麻疹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P<0.05).更进一步地,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Hp阳性率与年龄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并无相关性;41~55岁年龄段慢性荨麻疹患者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6,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发展.尤其是对于41~55岁之间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由于其相对更高的Hp感染率,十分有必要进行Hp检测.

    作者:陈立勇;张静;陈尊义;喻惠元;付天琪;刘玮;章旭;曹永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液HBP,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2015年2月1日~2017年2月1日收治的儿童脓毒血症患者44例作为脓毒血症组,搜集患儿在开始诊断为脓毒血症的前24 h为脓毒血症组A组,前48 h为脓毒血症B组,前72 h为脓毒血症C组,同期选取43例身体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脓毒血症A,B和C组HBP,CRP和WBC的指标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液HBP,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血症A,B和C组的HBP,CRP和WBC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血症A组HBP,CRP和WBC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脓毒血症B组、C组,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脓毒血症A组HBP,CRP和WBC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7.86μg/L,16.79 mg/L和0.92×109/L,预测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大约0.934(0.869~1.002),0.862(0.755~0.967)和0.940(0.872~1.008),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B组HBP,CRP和WBC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3.06μg/L,15.19 mg/L和0.67×109/L,预测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大约为0.899(0.813~0.981),0.694(0.540~0.852)和0.819(0.695~0.941),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C组HBP,CRP和WBC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0.32μg/L,7.89 mg/L和0.29×109/L,预测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大约为0.822(0.703~0.941),0.719(0.569~0.864)和0.746(0.599~0.889),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HBP,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高,其中HBP的窗口期较宽,联合WBC,CRP共同诊断,其准确性、灵敏度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伴CD56,CD7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6年12月来漳州市医院就诊的525例AML患者骨髓,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SSC设门,检测525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CD56+AML和CD7+AML作为实验组,CD56-AML和CD7-AML作为对照组,两组间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CD56+AML组CD11 b,CD19和CD4表达率高于CD56-AML组,分别为31.72%vs 16.05%,22.76%vs 4.74%和35.86%vs 4.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36.84,85.32,P<0.01).CD7+AML组CD34,HLA-DR和CD117表达率高于CD7-AML组,分别为83.20%vs 57.86%,74.81%vs 51.27%和96.18%vs 89.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37,21.29,4.84,P<0.01 or P<0.05);CD7+AML组CD38,CD64,CD15和CD19表达率低于CD7-AML组,分别为68.70%vs 82.99%,19.85%vs 41.11%,9.92%vs 25.13%和2.30%vs 12.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18.43,12.65,9.87,P<0.01).结论 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对于白血病诊断、判断预后和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源海;林元峰;许瑞元;张志坚;文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腺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分析

    目的 比较腺病毒(adeno virus,AD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腺病毒肺炎患儿(ADV组)3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RSV组)30例(入选依据:60例病毒感染患儿肺部听诊均可闻及中小湿啰音,肺部X线片有点状或片状阴影,临床诊断为肺炎,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关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且无其他病原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以及健康体检儿童(健康组)35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56+NK细胞及CD3-CD19+B细胞的百分比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较,ADV组[(55.04±8.45)%vs(69.07±9.30)%,t=3.32,P=0.002]与RSV组[(60.90±11.12)%vs(69.07±9.30)%,t=2.43,P=0.004]的CD3+T细胞比例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ADV组[(21.26±6.16)%vs(26.97±7.63)%,t=1.87,P=0.04]与RSV组[(21.56±7.06)%vs(26.97±7.63)%,t=1.68,P=0.04]的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健康组相比,ADV组[(28.22±5.16)%vs(17.06±6.42)%,t=3.25,P=0.001]和RSV组[(29.14±10.96)%vs(17.06±6.42)%,t=2.79,P=0.009]的CD3-CD9+B细胞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13.54±5.95)%,t=2.01,P=0.03]及ADV组[(16.26±8.34)%,t=2.89,P=0.005]相比,RSV组的CD3-CD56+NK细胞亚群比例[(9.59±5.54)%]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病毒肺炎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病毒性肺炎患儿体内可能存在免疫应答紊乱.

    作者:付笑迎;秦慧;郎家庆;杨方华;马东礼;陈运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北京地区女性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女性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感染现状.方法回顾2016年武警总医院11845例女性HPV的PCR检测结果,根据就诊来源分为体检组、产科组和妇科组,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45例标本中检出阳性2069例,总感染率17.47%,其中妇科组799例标本阳性181例,感染率22.65%;产科组9996例标本阳性1740例,感染率17.41%;体检组1050例标本阳性148例,感染率14.09%,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13,P<0.05).妇科组感染率高于产科组(χ2=13.921,P<0.05)和体检组(χ2=22.719,P<0.05),产科组感染率高于体检组(χ2=7.354,P<0.05).HPV亚型感染率前三的是52,58,16型.结论HPV的感染和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文化程度以及性健康教育等密切相关;HPV疫苗并不能有效预防所有HPV亚型感染和宫颈癌,定期体检和常规宫颈癌筛查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段萃娟;刘元明;宋娜;谢建萍;杨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非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3(FT3),T4(FT4)和Stsh水平同时下降的结果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上部分非甲状腺疾病患者在无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情况下,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ee triiodothyronine,FT3)、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4)、游离甲状腺素(tree thyroxine,FT4)和超敏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sTSH)水平同时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在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的非甲状腺疾病患者17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35例作为对照组,以化学发学法检测T3,FT3,T4,FT4及sTSH血清水平,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3:0.68±0.25 nmol/L vs 1.63±0.32 nmol/L,FT3:2.77±0.45 pmol/L vs 4.71±0.77 pmol/L,T4:43.54±10.9 nmol/L vs 107.82±21.91 nmol/L,FT4:9.23±1.81 pmol/L vs 17.24±2.27 pmol/L和sTSH:0.150±0.144 mIU/L vs 2.253±1.25 mIU/L,其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338~16.7218,均P<0.01).结论 非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3(FT3),T4(FT4)及sTSH水平同时降低,是患者危重的一种机体代谢调节与自我保护,对临床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晓灵;应红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