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笑迎;秦慧;郎家庆;杨方华;马东礼;陈运生
目的 探讨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检测结果与血浆处理方式(离心血浆分离、离心血浆不分离和全血组)、保存温度(4℃和22℃)及存放时间(0,2,4,12,24 h)的关系,探讨分析前ACTH样本的有效处理方式.方法 按照血浆处理方式将待检标本分为离心血浆分离组、离心血浆不分离组和全血组,分别在4℃和22℃下保存,Roch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24 h内0,2,4,12,24 h时血浆ACTH的浓度水平.结果 离心分离血浆和离心后不分离血浆处理方式在4℃,22℃时2 h变化率<5.0%,4 h变化率>5.0%;12 h变化率约为10%.全血在4℃和22℃2 h时变化率>10%.结论 离心分离血浆和离心后不分离血浆在4℃和22℃时ACTH可稳定12 h,全血在4℃和22℃时ACT H稳定性不超过2 h.
作者:孔丽蕊;吴风;黄亨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变应原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确诊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767例作为研究对象,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19种变应原sIgE,分析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比例、sIgE变应原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阳性率及分布.结果 s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分别为414例(53.98%)和353例(46.02%),户尘螨和混合霉菌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分布接近(49.0%vs 51.0%和43.4%vs 56.6%),并且在不同数量变应原致敏的多重致敏中阳性率相对稳定,其他17种变应原75%~100%分布在多重致敏中,阳性率随致敏变应原种类增加而增高.单一致敏中主要变应原为户尘螨(64.8%)和混合霉菌(19.0%),其次是牛奶(3.9%)和蟑螂(2.2%).多重致敏中各变应原阳性率均高于单一致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98~137.2,均P<0.05),在种属相近的变应原之间呈现出高度一致的阳性现象.结论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sIgE变应原分布有显著差异,多重致敏中可能存在广泛的交叉致敏.
作者:沈红艳;邓演超;徐湛;刘虹;李全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热损伤/热习服大鼠血清中microRNA-193a-3p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热休克蛋白(HSP70)、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45只体重、肛温、周龄基本一致的雄性大鼠并分为3组:热休克损伤组(HS)、热习服组(HA)和对照组(HC).在高温实验舱中建立热休克损伤和热习服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采集大鼠心尖血并离心得到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大鼠血清中的microR-NA-193a-3p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SP70和相关细胞因子IL-1β的蛋白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比较HA组和HS组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icroR-NA-193a-3p在三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99±0.30(HS),1.13±0.33(HA)和2.15±0.35(HC),其在HA和HS组中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在HS组中,microRNA-193a-3p与HSP70,IL-1β和TNF-α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821,-0.839,-0.578,均P<0.05).在HA组,microRNA-193a-3p与HSP70,IL-1β呈负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770,-0.766,均P<0.05).结论 MicroRNA193a-3p在热损伤/热习服大鼠血清中表达减少,且可能参与热损伤/热习服的病理过程.
作者:龙曙萍;李腾达;刘云;郭杰;张薇薇;谷明莉;邓安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伴CD56,CD7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6年12月来漳州市医院就诊的525例AML患者骨髓,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SSC设门,检测525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CD56+AML和CD7+AML作为实验组,CD56-AML和CD7-AML作为对照组,两组间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CD56+AML组CD11 b,CD19和CD4表达率高于CD56-AML组,分别为31.72%vs 16.05%,22.76%vs 4.74%和35.86%vs 4.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36.84,85.32,P<0.01).CD7+AML组CD34,HLA-DR和CD117表达率高于CD7-AML组,分别为83.20%vs 57.86%,74.81%vs 51.27%和96.18%vs 89.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37,21.29,4.84,P<0.01 or P<0.05);CD7+AML组CD38,CD64,CD15和CD19表达率低于CD7-AML组,分别为68.70%vs 82.99%,19.85%vs 41.11%,9.92%vs 25.13%和2.30%vs 12.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18.43,12.65,9.87,P<0.01).结论 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对于白血病诊断、判断预后和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源海;林元峰;许瑞元;张志坚;文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erum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门诊及住院的PSCI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简易智力量表检测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检测结果,分为2组,其中轻度组(45例)和中重度组(23例),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体检结果各项指标均正常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LDL-C水平及不同程度PSCI患者血清LDL-C水平.结果 PSCI病例组血清LDL-C水平为3.42±0.26 mmol/L,正常对照组为2.16±0.31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2,P=0.008);中重度PSCI组的血清LDL-C水平为3.61±1.39 mmol/L,轻度组为3.12±0.38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0,P=0.014).结论 血清LDL-C水平是PSCI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水平可反映PSCI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权青云;赵敏;张贵云;张克举;刘正军;孙鹃;孙权;张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的患病状况,为该人群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16年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毒感染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4~2016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共7459例,检出梅毒感染者57例,年平均感染率为0.76%,以隐形梅毒为主,占63.16%.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0.98%vs 0.5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5,P<0.05).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的患病年龄段主要为21~40岁,占全部梅毒患者的43.86%,且以农村患者为主,占63.16%.女性不同年龄段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毒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5,P<0.05),且城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3,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的年平均感染率基本持平,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为农村女性患者.因此,应加强农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梅毒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该类人群梅毒感染率.
作者:谭梅娟;李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血清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的改良ELISA法定量测定,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用定量ELISA法测定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MR-proANP,并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该法检出限为1.002 pmol/L,平均回收率为98.33%,批内CV为2.64%,批间CV为4.95%.健康者与患者的血清MR-proANP值通过对数转换,并用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男性健康者120例、高血压4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心功能衰竭37例及获得性肺炎患者41例的血清MR-proANP值分别为1.25±0.48,2.45±0.34,3.10±0.41,2.73±0.51和2.43±0.34 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6.487,P=0.000);女性健康者120例、高血压40例、AMI 22例、心功能衰竭35例及获得性肺炎患者39例的血清MR-proANP值分别为1.39±0.48,2.73±0.59,3.47±0.69,3.06±0.75和2.70±0.58 pmol/L,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122.412,P=0.000).结论 该法灵敏、特异和准确.血清MR-proANP定量测定是诊断高血压、AMI,心功能衰竭和获得性肺炎的较好实验指标.
作者:张华清;汪隆海;张求霞;胡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血液D-二聚体(D-D),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超敏肌钙蛋白I(TropⅠ)三项指标在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鉴别意义.方法 以急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急诊患者109例,入院后立即静脉采血检测,经确诊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急性肺动脉梗死(APE)组28例和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组23例,同时随机分为联合检查组和常规检查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0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基本资料,D-D,NT-proBNP和TropⅠ水平值,联合检查组和常规检查组入院初步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AMI,APE和AAD三组间年龄、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和血CK-M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D-D,NT-proB-NP,Trop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D-D值与AMI组比较,APE组和A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NT-proBNP值与APE组比较,AMI组和A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TropⅠ值与AMI组比较,APE组和A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检测D-D,NT-proBNP,TropⅠ三种标志物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初步诊断准确率可达95.4%,而常规的心电图、血细胞检测、电解质及心肌酶谱等诊断胸痛患者,其准确率仅为89.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胸痛症患者,联合检测D-D,NT-proBNP和TropⅠ并结合病史能够有效的帮助医生进行快速、准确地作出早期诊断,从而减少误诊,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对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学庆;涂秀;纪泽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鉴定犬真菌微生物群(真菌区系),并进行药敏分析,为犬致病性真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的北京地区,共有55只没有疾病史的犬被取样.用真菌培养、PCR,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进行犬的真菌检测和鉴定.对所有真菌分离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分离获得29株真菌,形态和分子鉴定确证这些真菌为黄曲霉、杂色曲霉、日本曲霉、卷枝毛霉、总状毛霉、多变根毛霉、壳青霉、产黄青霉、厚皮马拉塞霉菌、球毛壳霉、黄色蠕形霉、多喙茎点霉、尖孢镰刀菌、枝状枝孢菌、尖孢枝孢、极细枝孢霉、类星形毛孢子菌、阿萨希毛孢子菌、光滑念珠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和东方伊萨酵母.结果表明,犬真菌种类比较丰富,获得真菌12属21种,曲霉属、毛霉属和枝孢菌属真菌在这些致病真菌中占主导地位.药敏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真菌对制霉菌素、咪康唑、沃尔康唑、特比萘芬和氟胞嘧啶等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结论 联合使用真菌培养、PCR,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能有效分析犬真菌.犬的真菌大多为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研究结果为我国犬真菌监测提供参考数据,为致病性真菌的侵袭防制提供有效工具.
作者:高正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哮喘免疫调节基因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域3(Tim-3)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1516G/T(Rs10053538)和外显子区多态性位点-882C/T(Rs4704853),-574T/G(Rs1051746)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儿童哮喘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收集赤峰市蒙医中医医院和红山区妇幼保健所2014年6月~2016年12月哮喘组儿童129例,平均年龄6.2岁;正常体检对照组儿童130例,平均年龄6.0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三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结果 哮喘组-574T/G(Rs1051746)位点基因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95%CI 0.067~0.858,P<0.05).哮喘组Tim-3启动子区-1516G/T(Rs100535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OR=0.835,95%CI 0.371~1.883,P=0.664;哮喘组外显子-882C/T(Rs470485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26,95%CI0.33~3.172,P=0.310).结论 Tim-3 基因-574T/G(Rs1051746)位点与蒙古族儿童哮喘易感性相关,为内蒙古地区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金秀华;李艳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深层次的相关性关系,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诊疗策略.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1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同期就诊的131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其Hp感染情况,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荨麻疹组Hp阳性率为31.3%,健康对照组为21.4%,慢性荨麻疹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P<0.05).更进一步地,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Hp阳性率与年龄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并无相关性;41~55岁年龄段慢性荨麻疹患者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6,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发展.尤其是对于41~55岁之间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由于其相对更高的Hp感染率,十分有必要进行Hp检测.
作者:陈立勇;张静;陈尊义;喻惠元;付天琪;刘玮;章旭;曹永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液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2015年2月1日~2017年2月1日收治的儿童脓毒血症患者44例作为脓毒血症组,搜集患儿在开始诊断为脓毒血症的前24 h为脓毒血症组A组,前48 h为脓毒血症B组,前72 h为脓毒血症C组,同期选取43例身体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脓毒血症A,B和C组HBP,CRP和WBC的指标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液HBP,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血症A,B和C组的HBP,CRP和WBC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血症A组HBP,CRP和WBC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脓毒血症B组、C组,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脓毒血症A组HBP,CRP和WBC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7.86μg/L,16.79 mg/L和0.92×109/L,预测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大约0.934(0.869~1.002),0.862(0.755~0.967)和0.940(0.872~1.008),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B组HBP,CRP和WBC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3.06μg/L,15.19 mg/L和0.67×109/L,预测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大约为0.899(0.813~0.981),0.694(0.540~0.852)和0.819(0.695~0.941),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C组HBP,CRP和WBC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0.32μg/L,7.89 mg/L和0.29×109/L,预测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大约为0.822(0.703~0.941),0.719(0.569~0.864)和0.746(0.599~0.889),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HBP,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高,其中HBP的窗口期较宽,联合WBC,CRP共同诊断,其准确性、灵敏度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孕早期的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C(PC)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0例有RSA病史且早孕的患者作为RSA组,其中根据流产的次数分为RSAⅠ组94例(流产次数2~3次)和RSAⅡ组56例(流产次数≥4次),另外选择100例健康且无流产史的早孕孕妇作为正常早孕组.对上述各组患者进行D-Dimer,AT-Ⅲ和PC的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RSA组和正常早孕组的D-Dimer,AT-Ⅲ和PC的结果分别为1.67±0.35 mg/L vs 0.37±0.29 mg/L,(84.57±10.88)%vs(99.28±9.01)%和(82.63±11.32)%vs(100.26±1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1,7.87,7.97,均P<0.01);RSAⅡ组和RSAⅠ组上述各参数比较结果分别为(1.84±0.31)mg/L vs(1.53±0.37)mg/L,(80.48±9.87)%vs(88.62±11.23)%和(79.89±11.64)%vs(86.77±1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6,4.31,4.50,均P<0.05).结论 RSA患者在孕早期血栓形成的风险比正常孕妇高,且与既往的流产次数有一定的相关,D-Dimer,AT-Ⅲ和PC的检测对RSA患者血栓状态的筛查和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剑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腺病毒(adeno virus,AD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腺病毒肺炎患儿(ADV组)3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RSV组)30例(入选依据:60例病毒感染患儿肺部听诊均可闻及中小湿啰音,肺部X线片有点状或片状阴影,临床诊断为肺炎,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关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且无其他病原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以及健康体检儿童(健康组)35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56+NK细胞及CD3-CD19+B细胞的百分比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较,ADV组[(55.04±8.45)%vs(69.07±9.30)%,t=3.32,P=0.002]与RSV组[(60.90±11.12)%vs(69.07±9.30)%,t=2.43,P=0.004]的CD3+T细胞比例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ADV组[(21.26±6.16)%vs(26.97±7.63)%,t=1.87,P=0.04]与RSV组[(21.56±7.06)%vs(26.97±7.63)%,t=1.68,P=0.04]的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健康组相比,ADV组[(28.22±5.16)%vs(17.06±6.42)%,t=3.25,P=0.001]和RSV组[(29.14±10.96)%vs(17.06±6.42)%,t=2.79,P=0.009]的CD3-CD9+B细胞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13.54±5.95)%,t=2.01,P=0.03]及ADV组[(16.26±8.34)%,t=2.89,P=0.005]相比,RSV组的CD3-CD56+NK细胞亚群比例[(9.59±5.54)%]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病毒肺炎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病毒性肺炎患儿体内可能存在免疫应答紊乱.
作者:付笑迎;秦慧;郎家庆;杨方华;马东礼;陈运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与血管生成素(ANG)相互作用对BALB/C裸鼠人膀胱癌(cloladder cancer)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及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BALB/C裸鼠人膀胱癌移植瘤模型,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不同的组合分为:BIU-87+ANG,BIU-87+RI,BIU-87+ANG+RI和BIU-87+空质粒组,每组接种6只BALB/C裸鼠.结果 接种后一周左右皮下有实体瘤生成,30天后处死BALB/C裸鼠,取出肿瘤并称取其重量.实验组BIU-87+RI和BIU-87+ANG+RI组比对照组的肿瘤重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HE染色观察显示实验组肺部转移结节明显比对照组少,BIU87+ANG组中p-mTOR,p-PI3K,p-Akt和p-GSK3β表达升高,BIU87+RI组和BIU-87+ANG+RI组表达下降.结论 RI与ANG相互作用抑制BALB/C裸鼠人膀胱癌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同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磷酸化蛋白的水平.
作者:刘玉林;黄晓楠;赵琪林;胥国强;赵明才;陈俊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补体C1 q(C1 q)和B因子(BF)的水平,分析C1 q和BF与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55例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133例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T2DM)和15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1q和BF水平,并测定各组的生化指标: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做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血管病变组与T2DM组、对照组比较,C1q和B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血管病变组和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C1q和B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1q和BF均与Glu,HbA1c,TG,TC呈正相关(C1q:r=0.35,0.40,0.34,0.36;BF:r=0.29,0.38,0.28,0.26).结论 血清C1q和BF在T2DM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娟;毛达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外泌体是一种分泌囊泡,广泛分布于血液、尿液等几乎所有体液中,无创易获取,其内包含有丰富的miRNA及蛋白质成分,可敏感的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分析外泌体的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谱可以为疾病筛查和实验诊断提供依据.另外,外泌体在肿瘤治疗方面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可用作基因和治疗药物运载的良好载体,靶向运送和抑制肿瘤,也可在人为上调特定分子的表达后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还有被开发成肿瘤疫苗的潜质.该文就血液和尿液来源的外泌体中miRNA和蛋白质组分在人体各个系统疾病实验诊断方面的相关研究以及外泌体在疾病临床治疗尤其是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蒲双双;李金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检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HSP90)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评价它们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5例子痫前期孕妇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轻度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重度组),另选择同期34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各组受试者均检测血清PCT,HSP90及hs-CRP水平,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清PCT表达水平分别为0.22±0.05,0.88±0.13和0.04±0.02 ng/ml,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73,P<0.01),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q=7.36,P<0.01)、轻度组(q=5.27,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清HSP90表达水平分别为1.10±0.16,2.7±0.26和0.38±0.15 ng/ml,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2,P<0.01),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q=6.34,P<0.01)、轻度组(q=4.4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清hs-CRP表达水平分别为17.50±2.90,63.00±12.20和3.90±0.90 mg/L,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9,P<0.01),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q=9.37,P<0.01)、轻度组(q=5.46,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子痫前期组血清中PCT,HSP90及hs-CRP表达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1,0.874,0.931,均P<0.01).结论 血清PCT,HSP90及hs-CRP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高度相关,可用于子痫前期的预测、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
作者:吕艳关;王丽;赵玉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比值在不同严重程度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感染患者中差异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33例轻中度CHB者为A组、41例重度CHB者为B组和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者为C组.对各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的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HBsAg,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 ①C组HBsAg,HBV DNA较A,B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三组间HBsAg与HBV DNA比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与B组HBsAg,HBV DNA,HBsAg与HBV DNA比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完全应答组治疗后3个月HBsAg,HBV DN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与HBV DNA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④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治疗后3个月HBsAg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⑤HB-sAg与HBV DNA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⑥相比HBsAg(0.54),HBV DNA(0.42),HBsAg与HBV DNA比值预测临床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0.67)显著升高.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sAg与HBV DNA比值明显高于CHB患者,并且该比值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HBsAg,HBV DNA.
作者:陈慎;郑水华;易素芳;田文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23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不同类型样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不同类型样本在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检测238例NSCLC中EGFR基因18~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探讨不同样本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病理分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EGFR突变频率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 238例NSCLC患者EGFR总的突变率为44.5%(106/238),其中组织、血浆和胸腔积液样本分别为105例,115例和18例,其突变率分别为52.4%(55/105),34.8%(40/115)和61.1%(11/18),与组织样本相比,血浆样本的EGFR突变检出率明显低于组织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3,P<0.05),但组织与胸腔积液样本相比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05).女性NSCLC患者的EGFR突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3%vs 36.3%,χ2=8.58,P<0.01).>65岁患者与≤65岁患者的突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vs 44.6%,χ2=0,P>0.05).肺腺癌的EGFR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7%vs 29.3%,χ2=4.68,P<0.05).临床I~II期患者的EGFR突变检出率与III~IV期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vs 45.7%,χ2=0.79,P>0.05).结论 组织样本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与胸腔积液样本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高于血浆样本,提示临床选择送检的样本类型时,可优先选择组织和胸腔积液样本.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与性别和肿瘤的病理类型相关.
作者:喻晶;李运雷;刘晓翌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