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CT,HSP90及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吕艳关;王丽;赵玉杰

关键词:子痫前期, 降钙素原, 热休克蛋白90, 超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HSP90)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评价它们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5例子痫前期孕妇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轻度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重度组),另选择同期34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各组受试者均检测血清PCT,HSP90及hs-CRP水平,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清PCT表达水平分别为0.22±0.05,0.88±0.13和0.04±0.02 ng/ml,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73,P<0.01),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q=7.36,P<0.01)、轻度组(q=5.27,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清HSP90表达水平分别为1.10±0.16,2.7±0.26和0.38±0.15 ng/ml,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2,P<0.01),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q=6.34,P<0.01)、轻度组(q=4.4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清hs-CRP表达水平分别为17.50±2.90,63.00±12.20和3.90±0.90 mg/L,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9,P<0.01),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q=9.37,P<0.01)、轻度组(q=5.46,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子痫前期组血清中PCT,HSP90及hs-CRP表达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1,0.874,0.931,均P<0.01).结论 血清PCT,HSP90及hs-CRP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高度相关,可用于子痫前期的预测、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

    目的 研究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变应原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9月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确诊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767例作为研究对象,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19种变应原sIgE,分析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比例、sIgE变应原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阳性率及分布.结果 s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分别为414例(53.98%)和353例(46.02%),户尘螨和混合霉菌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分布接近(49.0%vs 51.0%和43.4%vs 56.6%),并且在不同数量变应原致敏的多重致敏中阳性率相对稳定,其他17种变应原75%~100%分布在多重致敏中,阳性率随致敏变应原种类增加而增高.单一致敏中主要变应原为户尘螨(64.8%)和混合霉菌(19.0%),其次是牛奶(3.9%)和蟑螂(2.2%).多重致敏中各变应原阳性率均高于单一致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98~137.2,均P<0.05),在种属相近的变应原之间呈现出高度一致的阳性现象.结论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sIgE变应原分布有显著差异,多重致敏中可能存在广泛的交叉致敏.

    作者:沈红艳;邓演超;徐湛;刘虹;李全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血清RF水平检测与BVAS相关性分析

    目的 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的表达,并讨论RF与2003版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2003)量表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年3~9月确诊的76例AAV患者,全部研究对象于空腹抽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gM-RF,IgG-RF和IgA-RF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分析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利用BVAS2003量表对所有AAV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36.8%的AAV患者血清中IgG-RF为阳性,且IgG-RF阳性患者CRP浓度较IgG-RF阴性患者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RF水平与BVAS2003分值呈正相关(r=0.26,P<0.05).结论 AAV患者血清IgG-RF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提示IgG-RF水平可用于AAV疾病的活动度评估.

    作者:殷波涛;苏斌涛;岳艳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MALDI-TOF MS与FCM联合应用对临床血流感染病原体鉴定和药敏试验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与流式细胞学(FCM)联合应用在临床血流感染(BSI)病原体快速鉴定和药敏试验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分离胶-吸附法菌体分离系统直接将菌体从血培养阳性瓶中分离,通过流式细胞学(FCM)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联合应用,快速对病原体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MALDI-TOF MS法和VITEK2系统对常见菌都有超过90%的鉴定到种的能力(t=12.70,P=0.213).MALDI-TOF MS较VITEK2有更高的鉴定到群和属的能力(t=6.31,P=0.027;t=8.64,P=0.031).FCM法的药敏结果与VITEK2系统结果几乎完全一致(t=4.30,P=0.127),且FDA的加入可以很好地发现感染菌群中的耐药异质性.结论 联合应用MALDI-TOF MS与FCM对临床BSI病原体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与传统方法间有很好的一致性,且报告时间可由传统的36,72 h缩短至3 h以内.该方法对BSI的快速诊断有较大意义和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谷钰峰;李昱;张晓录;黄葆华;孙成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热损伤/热习服大鼠血清中microRNA-193 a-3 p的表达及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热损伤/热习服大鼠血清中microRNA-193a-3p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热休克蛋白(HSP70)、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45只体重、肛温、周龄基本一致的雄性大鼠并分为3组:热休克损伤组(HS)、热习服组(HA)和对照组(HC).在高温实验舱中建立热休克损伤和热习服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采集大鼠心尖血并离心得到血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大鼠血清中的microR-NA-193a-3p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HSP70和相关细胞因子IL-1β的蛋白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比较HA组和HS组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icroR-NA-193a-3p在三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99±0.30(HS),1.13±0.33(HA)和2.15±0.35(HC),其在HA和HS组中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在HS组中,microRNA-193a-3p与HSP70,IL-1β和TNF-α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821,-0.839,-0.578,均P<0.05).在HA组,microRNA-193a-3p与HSP70,IL-1β呈负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770,-0.766,均P<0.05).结论 MicroRNA193a-3p在热损伤/热习服大鼠血清中表达减少,且可能参与热损伤/热习服的病理过程.

    作者:龙曙萍;李腾达;刘云;郭杰;张薇薇;谷明莉;邓安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北京地区女性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女性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感染现状.方法回顾2016年武警总医院11845例女性HPV的PCR检测结果,根据就诊来源分为体检组、产科组和妇科组,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45例标本中检出阳性2069例,总感染率17.47%,其中妇科组799例标本阳性181例,感染率22.65%;产科组9996例标本阳性1740例,感染率17.41%;体检组1050例标本阳性148例,感染率14.09%,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13,P<0.05).妇科组感染率高于产科组(χ2=13.921,P<0.05)和体检组(χ2=22.719,P<0.05),产科组感染率高于体检组(χ2=7.354,P<0.05).HPV亚型感染率前三的是52,58,16型.结论HPV的感染和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文化程度以及性健康教育等密切相关;HPV疫苗并不能有效预防所有HPV亚型感染和宫颈癌,定期体检和常规宫颈癌筛查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段萃娟;刘元明;宋娜;谢建萍;杨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探究

    目的 探究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深层次的相关性关系,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诊疗策略.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1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同期就诊的131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其Hp感染情况,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荨麻疹组Hp阳性率为31.3%,健康对照组为21.4%,慢性荨麻疹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P<0.05).更进一步地,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Hp阳性率与年龄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并无相关性;41~55岁年龄段慢性荨麻疹患者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6,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发展.尤其是对于41~55岁之间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由于其相对更高的Hp感染率,十分有必要进行Hp检测.

    作者:陈立勇;张静;陈尊义;喻惠元;付天琪;刘玮;章旭;曹永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中段心房利钠肽原的评价及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血清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的改良ELISA法定量测定,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用定量ELISA法测定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MR-proANP,并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该法检出限为1.002 pmol/L,平均回收率为98.33%,批内CV为2.64%,批间CV为4.95%.健康者与患者的血清MR-proANP值通过对数转换,并用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男性健康者120例、高血压4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心功能衰竭37例及获得性肺炎患者41例的血清MR-proANP值分别为1.25±0.48,2.45±0.34,3.10±0.41,2.73±0.51和2.43±0.34 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6.487,P=0.000);女性健康者120例、高血压40例、AMI 22例、心功能衰竭35例及获得性肺炎患者39例的血清MR-proANP值分别为1.39±0.48,2.73±0.59,3.47±0.69,3.06±0.75和2.70±0.58 pmol/L,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122.412,P=0.000).结论 该法灵敏、特异和准确.血清MR-proANP定量测定是诊断高血压、AMI,心功能衰竭和获得性肺炎的较好实验指标.

    作者:张华清;汪隆海;张求霞;胡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非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3(FT3),T4(FT4)和Stsh水平同时下降的结果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上部分非甲状腺疾病患者在无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情况下,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ee triiodothyronine,FT3)、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4)、游离甲状腺素(tree thyroxine,FT4)和超敏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sTSH)水平同时下降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在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的非甲状腺疾病患者17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35例作为对照组,以化学发学法检测T3,FT3,T4,FT4及sTSH血清水平,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3:0.68±0.25 nmol/L vs 1.63±0.32 nmol/L,FT3:2.77±0.45 pmol/L vs 4.71±0.77 pmol/L,T4:43.54±10.9 nmol/L vs 107.82±21.91 nmol/L,FT4:9.23±1.81 pmol/L vs 17.24±2.27 pmol/L和sTSH:0.150±0.144 mIU/L vs 2.253±1.25 mIU/L,其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338~16.7218,均P<0.01).结论 非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3(FT3),T4(FT4)及sTSH水平同时降低,是患者危重的一种机体代谢调节与自我保护,对临床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晓灵;应红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改良后的长春恒晓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检测试剂性能验证

    目的 评价改良后的长春恒晓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检测试剂在Beckman AU58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分析性能.方法 收集2017年9~10月北京协和医院110例患者及40例表观健康人临床检测剩余血清,分别用于Lp-PLA2方法学比对及参考区间验证.参考CLSI相关文件,评价精密度、线性范围及常见干扰(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血红蛋白和乳糜).结果 Lp-PLA2活性测定试剂重复性CV(%)和实验室内不精密度CV(%)分别为1.2%~4.4%和1.5%~5.1%;线性范围为40~550 U/L,相关系数(r)为0.998.低Lp-PLA2活性混合血清在试验浓度内的四种干扰物(乳糜≤1000 FTU,游离胆红素≤40 mg/dl,结合胆红素≤40 mg/dl,血红蛋白≤8 g/L)对该试剂无干扰;高Lp-PLA2活性混合血清在试验浓度内的三种干扰物(乳糜≤3220 FTU,游离胆红素≤38.2 mg/dl,结合胆红素≤38.2 mg/dl)对该试剂无干扰.方法学比对中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95,相关系数(r)为0.997.该实验室初步临床评估建立的Lp-PLA2活性的参考区间为68~374 U/L.结论 改进后的Lp-PLA2活性测定试剂的基本性能明显提高.

    作者:王丹晨;侯立安;国秀芝;秦绪珍;无琼;刘茜;刘荔;高学慧;夏良裕;程歆琦;邱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液HBP,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人民医院2015年2月1日~2017年2月1日收治的儿童脓毒血症患者44例作为脓毒血症组,搜集患儿在开始诊断为脓毒血症的前24 h为脓毒血症组A组,前48 h为脓毒血症B组,前72 h为脓毒血症C组,同期选取43例身体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脓毒血症A,B和C组HBP,CRP和WBC的指标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液HBP,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血症A,B和C组的HBP,CRP和WBC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脓毒血症A组HBP,CRP和WBC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脓毒血症B组、C组,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脓毒血症A组HBP,CRP和WBC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7.86μg/L,16.79 mg/L和0.92×109/L,预测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大约0.934(0.869~1.002),0.862(0.755~0.967)和0.940(0.872~1.008),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B组HBP,CRP和WBC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3.06μg/L,15.19 mg/L和0.67×109/L,预测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大约为0.899(0.813~0.981),0.694(0.540~0.852)和0.819(0.695~0.941),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C组HBP,CRP和WBC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0.32μg/L,7.89 mg/L和0.29×109/L,预测脓毒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大约为0.822(0.703~0.941),0.719(0.569~0.864)和0.746(0.599~0.889),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HBP,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儿童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高,其中HBP的窗口期较宽,联合WBC,CRP共同诊断,其准确性、灵敏度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CD44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分子44(CD44)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5~2015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患者组织样品75例(均为女性)并分为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每组各2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I H C)检测CD44在各组患者肿瘤组织样品中的表达并以CD44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比较各组样品中的淋巴管生成情况.生物信息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结果 在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中,CD44的IHC评分结果分别为0.60±0.82,3.16±2.70和3.52±2.47,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CD44表达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2,P<0.0001).以CD44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可有效辅助三组样品的淋巴管生成计数.在乳腺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淋巴结转移组和未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淋巴管生成数分别为4.08±2.43,13.80±13.54和12.72±13.6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生成数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4,P=0.0097).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也显示CD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较正常乳腺增加.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与CD44表达以及淋巴管的生成有关.CD44有望成为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同时其也可作为乳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

    作者:王倩;劳淑贞;朴金松;高蔚樱;赵凯;张东辉;谭小军;罗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宜宾地区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与性别和年龄间的关系,探讨性别和年龄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筛查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横断面调查,收集2017年6月~2018年3月的体检者1510例,按年龄分为6组.应用日本爱科来(Arkray HA-8180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组HbA1c水平的差异,探讨HbA1c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与规律,计算糖尿病的患病率.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分析不同分析标准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HbA1c水平增加明显.在41~50岁年龄段,男性(6.15%±1.59%)明显高于女性(5.66%±0.99%),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病率的比较中,男性的患病率在41~50岁较31~40岁有明显的增加,从5.92%增加到21.09%,女性患病率的年龄段明显增加则是在51~60岁,从8.16%增加到23.62%,在70岁以下人群的年龄段中,男女均有差异.在总人群的统计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超过了16%,高危人群达到了23.31%.结论 HbA1c的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有关,不同性别人群HbA1c水平呈现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其筛查糖尿病的准确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和前期患者的筛查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熙建;张夏;张婷婷;陈荷;唐灵通;谭同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的患病状况,为该人群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16年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毒感染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4~2016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共7459例,检出梅毒感染者57例,年平均感染率为0.76%,以隐形梅毒为主,占63.16%.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0.98%vs 0.5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5,P<0.05).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的患病年龄段主要为21~40岁,占全部梅毒患者的43.86%,且以农村患者为主,占63.16%.女性不同年龄段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毒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5,P<0.05),且城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3,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的年平均感染率基本持平,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为农村女性患者.因此,应加强农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梅毒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该类人群梅毒感染率.

    作者:谭梅娟;李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和蛋白C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孕早期的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C(PC)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0例有RSA病史且早孕的患者作为RSA组,其中根据流产的次数分为RSAⅠ组94例(流产次数2~3次)和RSAⅡ组56例(流产次数≥4次),另外选择100例健康且无流产史的早孕孕妇作为正常早孕组.对上述各组患者进行D-Dimer,AT-Ⅲ和PC的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RSA组和正常早孕组的D-Dimer,AT-Ⅲ和PC的结果分别为1.67±0.35 mg/L vs 0.37±0.29 mg/L,(84.57±10.88)%vs(99.28±9.01)%和(82.63±11.32)%vs(100.26±1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1,7.87,7.97,均P<0.01);RSAⅡ组和RSAⅠ组上述各参数比较结果分别为(1.84±0.31)mg/L vs(1.53±0.37)mg/L,(80.48±9.87)%vs(88.62±11.23)%和(79.89±11.64)%vs(86.77±12.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6,4.31,4.50,均P<0.05).结论 RSA患者在孕早期血栓形成的风险比正常孕妇高,且与既往的流产次数有一定的相关,D-Dimer,AT-Ⅲ和PC的检测对RSA患者血栓状态的筛查和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剑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乙肝病毒(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3~1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2例HBV感染并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和同期体检的10例健康个体外周血,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CD4+CD25+/淋巴细胞及CD4+CD25+/CD4+比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D4+/淋巴细胞、CD4+CD25+/淋巴细胞、CD4+CD25+/CD4+比例分别为(24.64+9.8)%vs(31.72+6.6)%,(4.05+3.7)%vs(3.61+1.2)%和(14.97+12.0)%vs(11.27+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33.0,51.5,55.0,P=0.075,0.575,0.742).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中比例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可能是HBV感染相关免疫耐受与ITP相关免疫调节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刘雯洁;莫秋玉;林文远;林玮;卓梅芳;刘源;蒋端凤;董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对成年人群早期预测流感疫苗接种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成人接种流感疫苗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变化及SAA对接种效果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南京市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2017年45例受试者并分为三组,每组15人,分别接受甲型流感疫苗注射、乙型丙型流感联合疫苗注射、甲型乙型丙型流感三联疫苗注射,并于疫苗注射前、注射后6 h、注射后24 h三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SAA;疫苗注射后2周后抽血测流感抗体效价,分别与6 h及24 h SA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疫苗注射后6,24 h三组间SAA变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注射2周后各受试者相应流感抗体效价与疫苗注射后6 h内SAA变化水平无线性相关,与疫苗注射后24 h内SAA变化水平呈线性相关.结论 SAA可作为成年人群流感疫苗注射效果的标志物,在短时间内预测注射效果.

    作者:郭长青;曹玉亭;杨学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临床真菌血流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真菌血流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共分离264例真菌.近平滑念珠菌检出率高(53.79%),其次是角膜假丝酵母(13.63%)和白念珠菌(7.58%).检出念珠菌数前三位科室依次为普外科(32.58%)、心血管外科(21.59%)和胸外科(8.33%).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白念珠菌均为100%;近平滑念珠菌分别为100%,99.3%和100%;角膜假丝酵母分别为94.4%,19.4%和97.2%.对于5-氟胞嘧啶,白念珠菌敏感率100%,近平滑念珠菌和角膜假丝酵母的敏感率仅为70.4%和11.1%.三者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95%.结论近平滑念珠菌是该院临床血流感染常见的真菌,绝大部分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要高度重视病原学监测,规范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刘云;黄晓春;万玉香;马炜;李亚周;秦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erum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门诊及住院的PSCI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简易智力量表检测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检测结果,分为2组,其中轻度组(45例)和中重度组(23例),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体检结果各项指标均正常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LDL-C水平及不同程度PSCI患者血清LDL-C水平.结果 PSCI病例组血清LDL-C水平为3.42±0.26 mmol/L,正常对照组为2.16±0.31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2,P=0.008);中重度PSCI组的血清LDL-C水平为3.61±1.39 mmol/L,轻度组为3.12±0.38 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0,P=0.014).结论 血清LDL-C水平是PSCI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水平可反映PSCI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作者:权青云;赵敏;张贵云;张克举;刘正军;孙鹃;孙权;张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液D-D,NT-proBNP和TropⅠ联合检测在急性胸痛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血液D-二聚体(D-D),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超敏肌钙蛋白I(TropⅠ)三项指标在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鉴别意义.方法 以急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急诊患者109例,入院后立即静脉采血检测,经确诊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急性肺动脉梗死(APE)组28例和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组23例,同时随机分为联合检查组和常规检查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0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基本资料,D-D,NT-proBNP和TropⅠ水平值,联合检查组和常规检查组入院初步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AMI,APE和AAD三组间年龄、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和血CK-M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D-D,NT-proB-NP,Trop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D-D值与AMI组比较,APE组和A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NT-proBNP值与APE组比较,AMI组和A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TropⅠ值与AMI组比较,APE组和A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检测D-D,NT-proBNP,TropⅠ三种标志物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初步诊断准确率可达95.4%,而常规的心电图、血细胞检测、电解质及心肌酶谱等诊断胸痛患者,其准确率仅为89.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胸痛症患者,联合检测D-D,NT-proBNP和TropⅠ并结合病史能够有效的帮助医生进行快速、准确地作出早期诊断,从而减少误诊,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对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学庆;涂秀;纪泽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南通地区健康人群血清NSE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参考区间的调查

    目的 调查和建立南通地区表观健康人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参考值区间.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38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67例,女性1107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排除神经系统、血液病、炎症、肿瘤等疾病,采用罗氏cobase 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NSE水平.根据性别、年龄将受检者分组(男女各7组:<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相应的参考区间.分析性别、年龄分组后的组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将获得的参考区间与试剂盒提供的生物参考区间进行比较,并进行参考区间的验证.结果 NSE水平呈正态分布,男性血清NSE水平(15.79±3.52 ng/ml)明显高于女性(13.79±3.0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2,P=0.037).但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各年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xˉ±1.96s确定参考区间,NSE参考区间为8.47~21.07 ng/ml,男性为8.72~21.36 ng/ml,女性为8.06~20.10 ng/ml,对该研究建立的NSE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符合标准.结论 初步建立了适合该地区表观健康人群的血清NSE参考区间.NSE的参考区间有性别差异,根据不同性别建立的参考区间,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卢美红;鞠少卿;丛辉;杨曙梅;祝文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