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TB-IGRA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吴晓康;周维肖;冯楠;张毅;雷珂;李丽华;刘泽世;许楠;耿燕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TB-IGRA)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 采用国产试剂盒及方法,选择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分析和比较,获得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 人员操作、机体免疫、药物等方面的因素,均会对TB-IGRA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结论 TB-IGRA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规范操作和全面分析原因可提高检测准确性.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探究

    目的 探究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深层次的相关性关系,为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诊疗策略.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1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同期就诊的131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其Hp感染情况,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慢性荨麻疹组Hp阳性率为31.3%,健康对照组为21.4%,慢性荨麻疹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8,P<0.05).更进一步地,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Hp阳性率与年龄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并无相关性;41~55岁年龄段慢性荨麻疹患者组Hp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6,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幽门螺杆菌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发展.尤其是对于41~55岁之间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由于其相对更高的Hp感染率,十分有必要进行Hp检测.

    作者:陈立勇;张静;陈尊义;喻惠元;付天琪;刘玮;章旭;曹永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北京地区女性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女性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感染现状.方法回顾2016年武警总医院11845例女性HPV的PCR检测结果,根据就诊来源分为体检组、产科组和妇科组,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45例标本中检出阳性2069例,总感染率17.47%,其中妇科组799例标本阳性181例,感染率22.65%;产科组9996例标本阳性1740例,感染率17.41%;体检组1050例标本阳性148例,感染率14.09%,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13,P<0.05).妇科组感染率高于产科组(χ2=13.921,P<0.05)和体检组(χ2=22.719,P<0.05),产科组感染率高于体检组(χ2=7.354,P<0.05).HPV亚型感染率前三的是52,58,16型.结论HPV的感染和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文化程度以及性健康教育等密切相关;HPV疫苗并不能有效预防所有HPV亚型感染和宫颈癌,定期体检和常规宫颈癌筛查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段萃娟;刘元明;宋娜;谢建萍;杨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MALDI-TOF MS与FCM联合应用对临床血流感染病原体鉴定和药敏试验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 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与流式细胞学(FCM)联合应用在临床血流感染(BSI)病原体快速鉴定和药敏试验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分离胶-吸附法菌体分离系统直接将菌体从血培养阳性瓶中分离,通过流式细胞学(FCM)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联合应用,快速对病原体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MALDI-TOF MS法和VITEK2系统对常见菌都有超过90%的鉴定到种的能力(t=12.70,P=0.213).MALDI-TOF MS较VITEK2有更高的鉴定到群和属的能力(t=6.31,P=0.027;t=8.64,P=0.031).FCM法的药敏结果与VITEK2系统结果几乎完全一致(t=4.30,P=0.127),且FDA的加入可以很好地发现感染菌群中的耐药异质性.结论 联合应用MALDI-TOF MS与FCM对临床BSI病原体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结果与传统方法间有很好的一致性,且报告时间可由传统的36,72 h缩短至3 h以内.该方法对BSI的快速诊断有较大意义和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谷钰峰;李昱;张晓录;黄葆华;孙成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乙肝病毒(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3~1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2例HBV感染并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和同期体检的10例健康个体外周血,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淋巴细胞、CD4+CD25+/淋巴细胞及CD4+CD25+/CD4+比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D4+/淋巴细胞、CD4+CD25+/淋巴细胞、CD4+CD25+/CD4+比例分别为(24.64+9.8)%vs(31.72+6.6)%,(4.05+3.7)%vs(3.61+1.2)%和(14.97+12.0)%vs(11.27+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33.0,51.5,55.0,P=0.075,0.575,0.742).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HBV感染并发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中比例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可能是HBV感染相关免疫耐受与ITP相关免疫调节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刘雯洁;莫秋玉;林文远;林玮;卓梅芳;刘源;蒋端凤;董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对成年人群早期预测流感疫苗接种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成人接种流感疫苗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变化及SAA对接种效果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南京市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2017年45例受试者并分为三组,每组15人,分别接受甲型流感疫苗注射、乙型丙型流感联合疫苗注射、甲型乙型丙型流感三联疫苗注射,并于疫苗注射前、注射后6 h、注射后24 h三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SAA;疫苗注射后2周后抽血测流感抗体效价,分别与6 h及24 h SA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疫苗注射后6,24 h三组间SAA变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疫苗注射2周后各受试者相应流感抗体效价与疫苗注射后6 h内SAA变化水平无线性相关,与疫苗注射后24 h内SAA变化水平呈线性相关.结论 SAA可作为成年人群流感疫苗注射效果的标志物,在短时间内预测注射效果.

    作者:郭长青;曹玉亭;杨学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NK细胞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65例慢性丙型肝炎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IV型胶原(IV-C)和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同时对患者NK细胞的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NK细胞的总数和百分比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4,2.473,均P<0.05);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中HA和IV-C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9,4.654,均P<0.05),PCШ和LN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含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3,0.175,均P>0.05).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患者HA和IV-C含量的变化与NK细胞的水平呈现负相关(r=0.939,P<0.05;r=0.841,P<0.05),PCШ 和LN含量的变化与NK细胞的水平无相关性(r=-0.062,P>0.05;r=0.051,P>0.05).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阶段,NK细胞数量下降与机体清除HCV病毒的能力下降有关;同时NK细胞数量下降使得患者肝脏更易形成纤维化.

    作者:吴志美;袁建芬;徐建;许亮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CT,HSP90及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HSP90)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评价它们在子痫前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5例子痫前期孕妇分为轻度子痫前期组(轻度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重度组),另选择同期34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各组受试者均检测血清PCT,HSP90及hs-CRP水平,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清PCT表达水平分别为0.22±0.05,0.88±0.13和0.04±0.02 ng/ml,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73,P<0.01),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q=7.36,P<0.01)、轻度组(q=5.27,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清HSP90表达水平分别为1.10±0.16,2.7±0.26和0.38±0.15 ng/ml,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2,P<0.01),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q=6.34,P<0.01)、轻度组(q=4.4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清hs-CRP表达水平分别为17.50±2.90,63.00±12.20和3.90±0.90 mg/L,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9,P<0.01),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q=9.37,P<0.01)、轻度组(q=5.46,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子痫前期组血清中PCT,HSP90及hs-CRP表达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1,0.874,0.931,均P<0.01).结论 血清PCT,HSP90及hs-CRP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高度相关,可用于子痫前期的预测、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

    作者:吕艳关;王丽;赵玉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CD44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研究细胞黏附分子44(CD44)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5~2015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患者组织样品75例(均为女性)并分为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每组各25例.免疫组织化学法(I H C)检测CD44在各组患者肿瘤组织样品中的表达并以CD44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比较各组样品中的淋巴管生成情况.生物信息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结果 在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中,CD44的IHC评分结果分别为0.60±0.82,3.16±2.70和3.52±2.47,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CD44表达水平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52,P<0.0001).以CD44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可有效辅助三组样品的淋巴管生成计数.在乳腺良性肿瘤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淋巴结转移组和未伴淋巴结转移组中,淋巴管生成数分别为4.08±2.43,13.80±13.54和12.72±13.69,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生成数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4,P=0.0097).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也显示CD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较正常乳腺增加.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与CD44表达以及淋巴管的生成有关.CD44有望成为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的辅助鉴别诊断指标,同时其也可作为乳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

    作者:王倩;劳淑贞;朴金松;高蔚樱;赵凯;张东辉;谭小军;罗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影响TB-IGRA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影响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TB-IGRA)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 采用国产试剂盒及方法,选择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分析和比较,获得各影响因素结果.结果 人员操作、机体免疫、药物等方面的因素,均会对TB-IGRA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结论 TB-IGRA检测受多种因素影响,规范操作和全面分析原因可提高检测准确性.

    作者:吴晓康;周维肖;冯楠;张毅;雷珂;李丽华;刘泽世;许楠;耿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SAA和Lp-PLA2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淀粉样蛋白A(SAA)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为ACI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8月~12月间西京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ACI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2例作为对照(NC)组.采用散射比浊法进行SAA水平的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进行VEGF和Lp-PLA2的测定.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尤登指数评价各指标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ACI组SAA,Lp-PLA2和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t=3.501,4.943和5.724,均P<0.01).ACI组VEGF与Lp-PLA2,SAA呈正相关(r=0.417,0.434,均P<0.01).血清VEGF,SAA和Lp-PLA2辅助诊断ACI的佳诊断临界点分别为161.93 pg/ml,3.81 mg/L和185.11 ng/ml,灵敏度分别为93.55%,65.91%和43.10%,特异度分别为60.00%,93.75%和89.12%;联合检测以SAA和VEGF联合为优,优于单项检测及三项联合检测,SAA与VEGF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0.63%,特异度为97.73%,尤登指数0.88.结论 VEGF,SAA和Lp-PLA2在ACI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其表达对于AC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VEGF与SAA,Lp-PLA2呈正相关,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参与脑梗死的病理过程.SAA与VEGF联合检测对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学芳;霍豆;赵茜;吴永昌;秦爽;邢瑞青;彭道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体检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宜宾地区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与性别和年龄间的关系,探讨性别和年龄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筛查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横断面调查,收集2017年6月~2018年3月的体检者1510例,按年龄分为6组.应用日本爱科来(Arkray HA-8180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组HbA1c水平的差异,探讨HbA1c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与规律,计算糖尿病的患病率.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分析不同分析标准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HbA1c水平增加明显.在41~50岁年龄段,男性(6.15%±1.59%)明显高于女性(5.66%±0.99%),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病率的比较中,男性的患病率在41~50岁较31~40岁有明显的增加,从5.92%增加到21.09%,女性患病率的年龄段明显增加则是在51~60岁,从8.16%增加到23.62%,在70岁以下人群的年龄段中,男女均有差异.在总人群的统计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超过了16%,高危人群达到了23.31%.结论 HbA1c的水平与年龄、性别均有关,不同性别人群HbA1c水平呈现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其筛查糖尿病的准确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和前期患者的筛查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熙建;张夏;张婷婷;陈荷;唐灵通;谭同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葡萄糖、氯化钠及氯化铁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氯化钠及氯化铁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为其体外生物膜模型的构建提供实验优化条件.方法 LB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铁,使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27.75,55.51,83.26和111.01 mmol/L;氯化钠浓度分别为0,85.56,171.12,256.67和342.23 mmol/L;氯化铁浓度分别为0.77,1.54,3.09和6.17 mmol/L,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培养,以不加葡萄糖、氯化钠及氯化铁为对照组,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生物膜生成的量.结果 葡萄糖55.51 mmol/L组,氯化钠85.56 mmol/L及171.12 mmol/L组,氯化铁3.09 mmol/L组生物膜生成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36,0.017,0.041).结论 55.51 mmol/L葡萄糖,85.56 mmol/L及171.12 mmol/L氯化钠,3.09 mmol/L氯化铁会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生成,糖尿病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应注意控制血糖浓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不要输注氯化钠溶液,伤口避免用氯化钠溶液清洗,预防生物膜的生成.

    作者:李瑜珍;郑琳;张惠媚;张春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阴乳腺癌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T细胞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水平与T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53例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CD+4/CD8+<1.4)TNBC患者为观察组,选择153例T细胞免疫功能正常(CD+4/CD8+≥1.4)的TNBC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病历资料信息,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itD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itD与TNBC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VitD对TNBC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观察组血清VitD(n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38±9.72 vs 31.12±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0).观察组血清VitD缺乏比例高于对照组(62.7%vs 39.2%,χ2=16.02,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VitD水平降低是TN-BC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472(1.488~4.051)].血清VitD ROC判断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AUC(95%CI)为0.828(0.764~0.92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4%和63.8%.结论 血清VitD水平降低与TNBC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发生有关,血清VitD有望作为早期判断TNBC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

    作者:周颖;常瑜;王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液D-D,NT-proBNP和TropⅠ联合检测在急性胸痛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血液D-二聚体(D-D),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超敏肌钙蛋白I(TropⅠ)三项指标在急性胸痛患者早期诊断中的鉴别意义.方法 以急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急诊患者109例,入院后立即静脉采血检测,经确诊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急性肺动脉梗死(APE)组28例和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组23例,同时随机分为联合检查组和常规检查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0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三组患者基本资料,D-D,NT-proBNP和TropⅠ水平值,联合检查组和常规检查组入院初步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 AMI,APE和AAD三组间年龄、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和血CK-M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D-D,NT-proB-NP,Trop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D-D值与AMI组比较,APE组和AA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NT-proBNP值与APE组比较,AMI组和A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TropⅠ值与AMI组比较,APE组和A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检测D-D,NT-proBNP,TropⅠ三种标志物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初步诊断准确率可达95.4%,而常规的心电图、血细胞检测、电解质及心肌酶谱等诊断胸痛患者,其准确率仅为89.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胸痛症患者,联合检测D-D,NT-proBNP和TropⅠ并结合病史能够有效的帮助医生进行快速、准确地作出早期诊断,从而减少误诊,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对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学庆;涂秀;纪泽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的患病状况,为该人群梅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2016年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毒感染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4~2016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共7459例,检出梅毒感染者57例,年平均感染率为0.76%,以隐形梅毒为主,占63.16%.女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0.98%vs 0.5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5,P<0.05).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的患病年龄段主要为21~40岁,占全部梅毒患者的43.86%,且以农村患者为主,占63.16%.女性不同年龄段精神分裂症患者梅毒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5,P<0.05),且城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3,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的年平均感染率基本持平,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为农村女性患者.因此,应加强农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梅毒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该类人群梅毒感染率.

    作者:谭梅娟;李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补体C1 q和B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补体C1 q(C1 q)和B因子(BF)的水平,分析C1 q和BF与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55例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133例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T2DM)和15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C1q和BF水平,并测定各组的生化指标: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做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血管病变组与T2DM组、对照组比较,C1q和B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血管病变组和T2DM组与对照组比较,C1q和B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1q和BF均与Glu,HbA1c,TG,TC呈正相关(C1q:r=0.35,0.40,0.34,0.36;BF:r=0.29,0.38,0.28,0.26).结论 血清C1q和BF在T2DM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娟;毛达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腺病毒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分析

    目的 比较腺病毒(adeno virus,AD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腺病毒肺炎患儿(ADV组)3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RSV组)30例(入选依据:60例病毒感染患儿肺部听诊均可闻及中小湿啰音,肺部X线片有点状或片状阴影,临床诊断为肺炎,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关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且无其他病原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证据)以及健康体检儿童(健康组)35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56+NK细胞及CD3-CD19+B细胞的百分比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较,ADV组[(55.04±8.45)%vs(69.07±9.30)%,t=3.32,P=0.002]与RSV组[(60.90±11.12)%vs(69.07±9.30)%,t=2.43,P=0.004]的CD3+T细胞比例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ADV组[(21.26±6.16)%vs(26.97±7.63)%,t=1.87,P=0.04]与RSV组[(21.56±7.06)%vs(26.97±7.63)%,t=1.68,P=0.04]的CD3+CD8+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健康组相比,ADV组[(28.22±5.16)%vs(17.06±6.42)%,t=3.25,P=0.001]和RSV组[(29.14±10.96)%vs(17.06±6.42)%,t=2.79,P=0.009]的CD3-CD9+B细胞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13.54±5.95)%,t=2.01,P=0.03]及ADV组[(16.26±8.34)%,t=2.89,P=0.005]相比,RSV组的CD3-CD56+NK细胞亚群比例[(9.59±5.54)%]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病毒肺炎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病毒性肺炎患儿体内可能存在免疫应答紊乱.

    作者:付笑迎;秦慧;郎家庆;杨方华;马东礼;陈运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一例罕见AB亚型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一名献血者ABO血型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用血清学方法检测ABO和H抗原,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tion,PCR)检测其基因型,再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该献血员血清学检测为AB亚型,PCR结果为A2/Bw12,直接测序结果为A205/Bw12.结论 该献血员血型是一例比较罕见的AB双侧亚型.为保障输血安全,在该献血员不含抗体的情况下,其血液可以输注给配血相合的AB型患者.

    作者:李双玉;董磊;解金辉;赵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RI与ANG相互作用对BALB/C裸鼠人膀胱癌移植瘤生长转移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与血管生成素(ANG)相互作用对BALB/C裸鼠人膀胱癌(cloladder cancer)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及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BALB/C裸鼠人膀胱癌移植瘤模型,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不同的组合分为:BIU-87+ANG,BIU-87+RI,BIU-87+ANG+RI和BIU-87+空质粒组,每组接种6只BALB/C裸鼠.结果 接种后一周左右皮下有实体瘤生成,30天后处死BALB/C裸鼠,取出肿瘤并称取其重量.实验组BIU-87+RI和BIU-87+ANG+RI组比对照组的肿瘤重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HE染色观察显示实验组肺部转移结节明显比对照组少,BIU87+ANG组中p-mTOR,p-PI3K,p-Akt和p-GSK3β表达升高,BIU87+RI组和BIU-87+ANG+RI组表达下降.结论 RI与ANG相互作用抑制BALB/C裸鼠人膀胱癌移植瘤的生长转移,同时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磷酸化蛋白的水平.

    作者:刘玉林;黄晓楠;赵琪林;胥国强;赵明才;陈俊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厦门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YP2C19基因型与表型的分布研究

    目的 探讨厦门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CYP2C19基因型与表型的分布情况,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年4月~2018年4月厦门地区201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法检测CYP2C19*2,CYP2C19*3及CYP2C19*17基因,统计分析该地区基因型与表型的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其他地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YP2C19*2,CYP2C19*3及CYP2C19*17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7.21%,10.61%和0.99%,超快代谢型(ultrarapid metabolizer,UM)、快代谢型(extensive metabolizer,EM)、中间代谢型(interme-diate metabolizer,IM)和慢代谢型(poor metabolizer,PM)检出率分别为0.55%,35.35%,50.47%和13.63%.不同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厦门地区与南京、北京、武汉等地区及韩国、泰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连地区及西班牙、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厦门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CYP2C19基因型与表型分布有地区差异,且慢代谢型比例较高.

    作者:葛高顺;倪二茹;方宜臻;孟琦;郭奕昌;谢华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陕西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