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萍;侯书丽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治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38例骨科术后下肢DVT患者均经药物抗凝、溶栓治疗.其中12例中央型DVT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导管溶栓治疗,26例周围型DVT患者采用足背静脉推注溶栓药物治疗,7d为1个疗程.于溶栓治疗1、3、5、7d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血栓变化及消溶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溶栓治疗1、3、5、7d后分别有1例、8例、17例、27例血栓全部消溶、静脉管腔完全再通;1个疗程结束后,尚有11例血栓未完全消溶,血栓段深静脉部分再通.38例下肢DVT中,显效27例(71%),有效11例(29%),无效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实时监测下肢DVT治疗过程中血栓动态变化及消溶情况,客观评价溶栓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沈素红;李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RCP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证实为胆道闭锁的MRCP图像.所有患儿均行常规T2WI和MRCP序列扫描.结果:21例患儿均未见完整肝外胆道系统.7例胆囊瘪小,10例胆囊未成像,3例左右肝管成像,21例胆总管无成像.结论:肝外胆管在多序列或多方位图像上不显示是胆道闭锁的直接征象,小或无胆囊及肝门区片状高信号间接提示胆道闭锁.MRCP无创、无需对比剂,可多方位清晰显示肝内外胆道系统,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禄明;姜辉;孙百胜;纪丙军;郑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技术在腹盆腔调强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对腹盆腔肿瘤调强放疗患者采用负压真空袋固定,前3次放疗前利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行靶区部位扫描重建三维影像,与计划中的CT影像比对,获得两影像空间位置误差,经影像确认后予以校正,以后每周重复1次.用SAS统计软件系统处理数据.结果:负压真空袋固定的腹盆腔部患者均行影像引导校正;影像引导后复核显示,头脚方向误差为(-0.71±1.83)mm,前后方向为(0.21±1.71)mm,高于左右方向的(0.14±1.34)mm.结论:影像引导技术有助于提高负压真空袋固定的腹盆腔肿瘤摆位精度,减小摆位误差,并指导后续分次放疗的摆位.
作者:周明友;郑祖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MS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和随访证实创伤性肺假性囊肿患者的胸部CT和临床资料,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特征及邻近肺组织改变,分析肺假性囊肿的动态变化.结果:14例患者经MSCT检查共检出创伤性肺假性囊肿39个,其中单发6例,多发8例.病变呈单纯性含气囊肿26个,气液囊肿13个,未见单纯性含液囊肿.69.2%(27/39)的囊肿位于胸膜下区,其中13个邻近叶间胸膜,肺叶外周带胸壁下方10个,纵隔旁4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8个,不规则形11个.6个病灶内可见细线样分隔,5个病灶腔壁可见小尖角样突起,6个病灶囊腔旁可见细小裂隙样影.邻近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挫伤改变.所有患者于伤后4~85 d内进行复查,发现74.4%(29/39)的病灶不同程度缩小、吸收.结论: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明确胸部创伤病史,以及随访过程中病变的自愈趋势,可作出较准确诊断.
作者:陈佳;邹利光;杨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颅骨缺损是颅脑术后常见并发症,常因看护不当并发再次脑损伤,且颅内压改变的不适反应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故大部分患者在术后适当时间均需行颅骨修补[1].我院自2009年8月~2011年9月,采用三维钛板行颅骨缺损成形术32例,均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其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1~63岁,平均38.2岁.硬膜外血肿术后10例,硬膜下血肿术后6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术后8例,颅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5例,颅骨凹陷型骨折3例.单侧额颞颅骨缺损11例,单侧额颞顶颅骨缺损7例,单侧颞顶枕缺损5例,双侧额颞顶颅骨缺损2例,单侧额部缺损4例,单侧顶枕缺损3例.颅骨缺损大面积11 cm×13 cm,小面积4 cm×5 cm,平均8 cm×11 cm.颅骨缺损时间1~15个月,平均4.5个月.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恐惧、癫痫、偏瘫等症状体征.
作者:李海平;张代永;徐晨;张斌;王东;王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微循环改变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DR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NPR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R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视网膜睫状后短动脉(PCA)、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监测,同时检测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NDR组动脉频谱呈S1、S2、S3三峰双切迹,NPR组和PR组为S峰降低,波形圆钝呈半圆形,D峰低平、宽大;4组间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11.34,9.85,P<0.05);CRA的PSV、EDV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关系,CRA的RI与FB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DFI能监测眼底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评价眼底微循环的变化,早期发现糖尿病眼底病变.
作者:李培英;田华;罗永科;杨欣;邵春晖;吕品;郭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腕部严重的一种损伤,占腕部损伤的3%~5%,若得不到早期治疗,将对腕关节功能造成较大影响[1],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此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1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27例,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0~54岁.8例摄腕关节普通X线片,19例摄CR片.陈旧外伤脱位15例,新鲜外伤脱位12例,再分别根据舟骨骨折近端与月骨关系各分为2组,结合腕部解剖结构对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机制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并探讨不同类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桂成;魏学庆;于代友;岳福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SWI是新发展的MRI序列,是以GRE T2* WI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对顺磁性物质拥有高度敏感性的序列,可对组织间磁场的细微不同进行放大,从而发现常规MRI不易发现的出血性改变.脑微出血是小血管病变的主要标志,脑微出血的检出对于出血性病变诊断与预后判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SWI序列对颅内微出血的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可为常规序列提供更多的补充信息,提高了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韩鹏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所致的乳头体(mammillary body,MB)体积变化趋势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AD神经影像项目正常、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AD患者的颅脑MRI资料各25例,重复测量MB体积2遍,取均值为测量体积,取双侧测量体积之和为测量总体积,后行标准化处理.对MCI、AD组按照侧别、性别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正常对照、MCI、AD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存在差异则进行两两比较.结果:MCI、AD组MB体积存在侧别差异,均为右侧大于左侧;3组MB体积均无性别差异.正常对照组、MCI组及AD组间MB体积、总体积有差异,3组间侧别MB体积亦有差异,均为正常对照组>MCI组>AD组.结论:MB体积萎缩出现于AD早期,与病变进程相一致,可作为AD早期较为敏感的脑体积变化指标,但特异性差;AD中MB受损呈非对称性,左侧萎缩较右侧明显.
作者:骈文婷;张敬;杨明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在静息和认知任务状态下丘脑及岛盖功能连接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BOLD-fMRI方法,检测16例健康志愿者在静息和2-back任务状态下的脑功能连接,将前额叶内侧皮层作为种子点,应用SPM2、AFNI及Matlab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处理,对2-back任务和静息状态行组内和组间2个水平的统计分析,统计阈值概率设定为P= 0.005(未校正).结果:与左侧丘脑前核相关的网络系统与默认网络一致,而丘脑背侧部属“任务正激活网络”,且受试者反应正确率与左侧丘脑背侧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2,P=0.04).“岛盖相关网络”与“默认网络”呈负相关,前者在静息状态相关性高于任务状态,其主要脑区包括双岛叶、双顶下小叶、双中央旁小叶、双颞上回、双海马旁回等.结论:人脑在静息和任务状态下脑区间的功能连接不同,表现为丘脑前核和丘脑背侧部的功能分化,及“岛盖相关网络”与“默认网络”在静息状态的功能拮抗.
作者:任华;张云亭;任奎;张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高血压是心血管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长期高血压将造成靶器官(心、脑、肾)结构改变和功能受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1].TCD有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病变的严重程度[2].现通过观察高血压患者TCD检查中的异常表现,探讨TCD检测高血压患者不同阶段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以期对临床高血压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作者:柴青;叶丽丽;柳琳;田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溶液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24例匀速口服1 500m12.5%等渗甘露醇溶液,后肌肉注射10 mg山莨菪碱,再服约1 000 ml 2.5%等渗甘露醇溶液,之后行16排CT 3期扫描,并行MPR、MIP.结果:根据解剖区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分析小肠和结肠充盈情况及病变显示情况.24例中CT诊断小肠、结肠病变共12例,小肠肿瘤3例(其中空肠低分化腺癌1例、小肠间质瘤2例),Crohn病5例,肠梗阻2例,胰腺癌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其余12例经临床随访证实均无器质性病变.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可清楚显示小肠肿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的部位、范围、强化特点及有无近端小肠梗阻等情况,也可显示肠壁内外及腹腔内其他脏器情况.结论:MSCT小肠、结肠双对比造影是诊断小肠、结肠疾病有价值的检查技术.
作者:钱胜;李国华;陆纪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低心率下CT前瞻性心电触发Flash扫描与序列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伪影.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Flash扫描(A组)与序列扫描(B组)冠状动脉CT成像各80例患者,心率均≤70次/min.4级法评价2组图像质量,初步分析伪影特点及成因.结果:A、B2组可评价冠状动脉节段为98.37%和9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6,P=0.094);可评价患者为85.00%和9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8,P=0.035);平均节段质量评分为(1.295±0.60)分和(1.21±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1,P=0.010).A组的4级图像大部分分布于右冠中远段,多数出现在心率大于65次/min的患者中,均为心脏搏动伪影.B组4级图像散在分布于冠脉各段中,为呼吸及心脏搏动伪影.A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心率下Flash与序列扫描均可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序列扫描略优于Flash扫描;Flash扫描右冠状动脉中远段出现心脏搏动伪影概率大,序列扫描易产生呼吸及心律不齐所致伪影.
作者:格崤;佟海滨;丛冠宁;方继良;赵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X线造影表现,探讨X线造影检查的价值.方法:对5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X线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吻合口纵隔瘘31例,吻合口胸腔瘘18例,吻合口气管瘘3例,残胃胸腔瘘6例;单发瘘46例,多发瘘12例;瘘口直径小于3 mm者34例,3~6 mm者19例,大于6 mm者5例;术后3d内发生瘘者18例,术后4~15 d内发生瘘者37例,术后16~30 d内发生瘘者3例.结论:X线造影检查能清晰显示瘘口情况,为早期发现吻合口瘘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勇;薛玉富;朱世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影像资料.28例均行X线正侧位片检查,其中12例加行病变处切线位片检查,1 6例行CT检查,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 6例,1例累及双股骨远侧干骺端;胫骨近侧干骺端6例;腓骨近侧干骺端2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肱骨干2例.病灶位于病骨侧后缘20例;位于后缘8例.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灶X线正位片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密度透亮区,边缘多清晰、锐利,见硬化边;X线切线位片和CT图像示局部骨皮质凹陷缺损、病灶表浅、不深入髓腔、病灶表面未见骨壳.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通过X线正侧位片、切线位片和CT图像分析可明确诊断.
作者:张保付;南静;呼国庆;赵树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的高低频超声表现为间接超声征象在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7~47岁,平均32.3岁.24例均行后交叉韧带的高低频超声检查,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者20例,假阴性4例,符合率约83.33%.结论:高低频超声结合能较准确地显示后交叉韧带,并可作为间接征象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进行诊断.
作者:张素萍;侯书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6例乳腺分叶状肿瘤中,良性11例,交界性3例,恶性2例.乳腺X线表现为肿块10例,其中无钙化肿块9例,肿块伴钙化1例;类圆形3例,分叶状7例;边缘清晰4例,边缘模糊6例.乳腺X线表现为边缘模糊的团块状致密腺体影6例.乳腺X线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2.5%.结论:乳腺分叶状肿瘤在乳腺X线表现上不具特异性,终仍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
作者:王玉霞;李振龙;郑启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的MRI信号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GE Signa HDe 1.5 T超导型MR对经HIFU治疗前及术后1周内的83例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行平扫、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是否出现凝固性坏死及其血供变化,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83例经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117个肌瘤),术后病灶信号明显改变者106个,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血供明显减少.11个子宫肌瘤术前、术后MRI信号改变不明显,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血供未见明显改变.结论:MRI能够观察子宫肌瘤经HIFU治疗前后的信号和血供改变,是目前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佳手段.
作者:商增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层CTA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64层脑CTA检查,在HPXW 6600工作站上行VR、MPR、MIP、CPR.结果:64层CTA均能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后循环、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情况,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7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结论:64层CT利用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闭塞及狭窄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为诊断烟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良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方法:对超声明确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母亲孕前及孕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筛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9例,对孕妇进行回顾性问诊,母亲孕前孕期均有不良因素干扰病史,其中继发不孕7例,高龄孕妇4例,孕早期感冒2例,接触病毒、微生物或化学物质4例,母亲患有先天性疾病1例,中学生妊娠1例.结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十分重要,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控制或减少不良围产因素的影响对降低先心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福美;张国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