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新;王薇;何法霖;钟堃;袁帅;刘佳丽;杜雨轩;王治国
目的 通过构建信息化闭环管理系统,实现“临床输血全过程”的实时监控.方法 依据我国现行临床输血相关文件及法律要求,将输血科工作与临床输血需求相结合,陕西省人民医院输血科联合西安天网软件技术公司开发完成临床用血闭环管理系统.结果 该软件实现了从血液入库到血袋销毁、从临床医生输血前评估到输血后评估等“临床输血全过程”、完整输血电子病历、完善临床用血三级审核制度以及建立临床用血统计分析模决等信息化闭环管理,实现了医院HIS系统、检验LIS系统以及输血科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实时准确采集和监管各环节数据,形成输血医疗全过程的闭环管理.结论 临床用血闭环管理系统对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临床用血意义重大.
作者:王文华;陈航;石紫云;谢昕昕;王曦;秦高平;杨帆;马婷;杨江存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血常规部分参数的变化意义.方法 以29例卵巢癌和3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得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A-125水平;依据病理对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分析NLR,1LMR,RDW,PLR及CA-125水平在不同分期中的差异;以是否为卵巢癌分组,对上述参数绘制ROC曲线.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NLR,LMR,RDW,PLR和CA-125水平分别为2.49±1.04 vs 1.46±0.45,4.48±1.56 vs 6.67±1.87,175.35±62.86 vs 127.11±41.99,(12.98±0.98)% vs (12.48±0.76)%,(355.9±369.73)U/ml vs (12.87±6.91)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979,4.879,3.477,2.188,5.082,均P<0.05);卵巢癌患者Ⅰ+Ⅱ期与Ⅲ+Ⅳ期上述各项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9,2.740,3.855,2.940,3.226,均P<0.05);NLR,LMR,RDW,PLR四参数及血清CA 125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判断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0.823,0.749,0.680和0.905.结论 部分血常规参数可辅助诊断良恶性卵巢肿瘤,且在卵巢癌临床分期的判断中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徐金良;杜丹丹;翟志敏;郭进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6σ质量标准对急诊实验室8台仪器的检测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督促实验室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选择8台仪器的46个检测项目为实验指标,以2017年上半年为质量改进前,下半年为质量改进后,收集8台仪器改进前的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的偏倚和相应月份的室内质量控制的变异系数,以CLIA'88允许总误差为质量目标,按公式计算出σ值,从而综合评价8台仪器的检测性能.通过计算质量目标指数(QGI)值,找出问题所在,并从“人、机、料、环、法”方面下手,进行质量改进.之后收集改进后的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的偏倚及相应月份的室内质量控制的变异系数,再次算出σ值,从而验证改进效果.结果 46个检测项目,质量改进前达到6σ以上的有27项,占58.7%;5v以上的有30项,占65.2%;4σ以上的有35项,占76.1%;3σ以上的有41项,占89.1%;2~3σ的有5项,占10.9%.通过计算QGI值得知,需要改进精密度的有8项,需要改进准确度的有8项,需要改进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有3项.改进后,除了NT-proBNP卫生部无第二次室间质评外,余45项,能够达到6σ以上的有34项,占75.6%;5σ以上的有38项,占84.4%;4σ以上的有40项,占88.9%;3σ以上的有44项,占97.8%;2~3σ的有1项,占2.2%.各阶段的σ值数量明显提高,质量改进已初见成效.结论 用6σ质量标准对仪器性能的综合评价能够促进实验室持续质量改进,能够为临床提供一份精准的检验报告,进而减少危急值的复检率,缩短报告的周转时间,大大提升了临床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史光华;刘连义;张庆;刘艳丽;安冉;刘鹏宇;姜慧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对PLT计数的影响,为实验室制定PLT复检规则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2017年3~8月期间的466例门诊检测血细胞计数及五分类患者EDTA抗凝血标本,检验结果分为三组:A组MCV≤65fi,B组65fl<MCV≤70fl,C组70fl<MCV≤75fl.采用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进行电阻抗法(PLT-I)和荧光核酸染色法(PLT F)血小板计数,将两种方法检测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PLT-I值=(322.8±109.1)×109/L,PLT-F值=(282.60±100.5)×109/L,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9,P<0.05);B组PLT-I值=(305.7±111.7)×109/L,PLT F值=(304.8±112.3)×109/L;C组PLT-I值=(292.2±84.4)×109/L,PLT-F值=(291.6±84.4)×109/L.结论 当存在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的情况下,即低MCV≤65fl时,电阻抗法(PLT-I)检测PLT结果,会引起PLT计数的假性增高.
作者:荆晶;胡恩亮;樊爱琳;郑善銮;郝晓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支气管灌洗液、胸腔积液及脑脊液的肺炎支原体(MP)MP-Ab-IgM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疑似MP感染的278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支气管灌洗液、胸腔积液及脑脊液标本,采用颗粒凝集的方法检测MP-Ab-IgM.结果 181例患儿(男孩104例,女孩77例)的不同标本中MP呈阳性反应.278例患儿均进行了血清标本检测,共检出阳性血清标本170例,总检出率为61.2%(170/278),144例同时进行了支气管灌洗液检测,检出阳性62例,检出率为43.1%(62/144);19例同时进行了胸腔积液标本检测,检出阳性13例,检出率为68.4%(13/19);15例同时进行了脑脊液标本检测,检出阳性1例,检出率为6.7%(1/15).各年龄组间检出率分别为:6个月~1岁组29.0%(9/31),~3岁组51.0%(25/49),~5岁组56.1% (23/41),~16岁组79.0%(124/157),6个月~1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与~5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16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1岁,~3岁,~5岁,~16岁四个年龄组中,同一患儿检测的不同类型MP-Ab IgM阳性标本,其对应结果为A:血清类(111例)7,21,13和70;B:血清-支气管灌洗液类(45例)0,2,5和38;C:血清+胸腔积液类(7例)0,1,2和4;D:血清+脑脊液(1例)0,0,0和1;E:血清+支气管灌洗液+胸腔积液类(6例)0,0,2和4;F:支气管灌洗液类(11)2,1,1和7.结论 MP感染多种多样,有低龄化趋势,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不同年龄组间血清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婴幼儿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重症患儿多发于年龄较大的患儿.
作者:于国慧;吕志勇;宋文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2014~2017年我国临床实验室血红蛋白A2(HbA2)和血红蛋白F(HbF)检测室内质控情况.方法 收集2014~2017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参评单位回报的室内质控信息,将变异系数与1/3TEa(6.67%)和1/4TEa(5%)标准进行比较,得到满足各标准实验室的比例,进而分析我国HbA2和HbF检测的室内质控情况.按照实验室使用的仪器不同进行分组,分别计算2017年H bA2和HbF不同仪器组在两种标准下的变异系数通过率.结果 HbA2项目84%以上的实验室精密度都能达到1/3TEa的标准,达到1/4TEa标准的实验室比例略有降低(70.83%~84.47%).HbF项目的结果除2015年外,当月和累积在控变异系数80%以上的实验室能达到1/3TEa标准,达到1/4TEa标准的实验室比例分布在68.42%~85.07%.2017年数据按仪器分组统计中,两个项目sebia capillarys 2仪器组和全自动血红蛋白分析仪伯乐Variant Ⅱ仪器组在两种标准下的变异系数通过率均达85%以上,精密度较好.结论 目前我国实验室HbA2和HbF检测的不精密度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尤其是HbF,实验室应继续加强室内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室内质控制度,提高检测水平.
作者:张志新;王薇;何法霖;钟堃;袁帅;刘佳丽;杜雨轩;王治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西格玛性能验证图评价某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血细胞分析检测项目中主要指标的检测性能,指导质量改进.方法 收集该机构2016年10月实验室血细胞分析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和2016年第二次全国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将该实验室的血细胞分析检测项目的室内控制累积变异系数作为不精密度(%)的估计值,将室间质评结果中的百分差值作为该实验室的偏倚(%)估计,采用卫生行业标准WS/T406-2012的允许总误差作为质量控制规范,用专业软件绘制该实验室的血细胞分析检测中主要八个项目的西格玛性能验证图.结果 白细胞计数的西格玛值达到了“δ≥6”水平,检验性能一流;血红蛋白的西格玛值位于“4≤δ<5”,检验性能良好;Hct,HCV和MCHC的西格玛值均在“3≤δ<4”,处于临界水平;而红细胞、血小板和MCH的西格玛值位于“2≤δ<3”水平,检验性能欠佳.结论 西格玛性能验证图可直观地反映该实验室对血细胞计数不同检测项目的检测性能水平,促进质量改进.
作者:梁婧;罗虎;李隆飞;罗环;常晓燕;王如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使用尿干化学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尿清蛋白(Alb)、使用尿干化学法和酶法检测尿肌酐(Cr)及尿清蛋白肌酐比(ACR)的结果一致性分析.方法 收集157例清晨第一次尿液样本,尿清蛋白使用尿干化学法和散射比浊法、尿肌酐使用尿干化学法和酶法分别进行测定.采用kappa检验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尿清蛋白kappa值为0.837 9(95%可信区间:0.718 1~0.957 7);尿肌酐kappa值为0.769 7(95%可信区间:0.665 2~0.874 2);尿清蛋白肌酐比kappa值为0.756 6(95%可信区间:0.628 6~0.884 6).结论 尿干化学法检测尿清蛋白,尿肌酐及ACR的结果和散射比浊法检测尿Alb,酶法检测尿Cr及ACR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以用于早期肾脏疾病的筛查以及CKD的分级中,初筛患者或长期病情维持过程中复查的监控手段.
作者:鲁作华;刘倩倩;赵晓静;陈聚盛;孙力;刘兴晖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江苏宿迁地区汉族人群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启动子区149C>T和579G>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癌(E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分析246例食管癌患者及240例健康对照者的DNMT3B启动子区149C>T和579G>T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在-149C>T位点中,食管癌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TT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9,P>0.05).在579G>T位点中,食管癌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TT与GT+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9,P>0.05).在年龄和性别分组中,两位点在食管癌组和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 =0.044~0.876,P值均>0.05).结论 DNMT3B基因启动子区149C>T和579G>T与食管癌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作者:邱巍;胡威;赵建江;陈素梅;刘东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在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的肺腺癌标本56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胸腔积液细胞块标本34例,肺活检标本401例,手术切除标本131例,采用ARMS法进行石蜡标本EGFR基因突变检测,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肺腺癌标本566例中,吸烟腺癌患者239例,非吸烟腺癌患者327例.吸烟患者中,EGFR突变率与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无明显关联(P>0.05),而与肺癌原发部位关系密切(P<0.05);非吸烟患者中,EGFR突变率与性别、年龄、标本类型及肺癌原发病灶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RMS法可有效应用于肺腺癌临床病理石蜡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吸烟是EGFR突变率的重要影响因子,且对左、右肺均有影响,但是对右肺的影响较大.
作者:李晓锋;刘希;张冠军;汪园园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制备β2微球蛋白(β2MG)质控血清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收集病人混合血清样本制备β2-MG质控物,并依据《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和ISO Guide 35标准对其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均匀性检验结果显示制备的2个浓度水平质控物样品内和样品间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99,2.091,均P>0.05).在室温条件下保存至少稳定5天(t=-1.76,-2.64,均P>0.05);4℃储存条件下至少稳定28天(t=-1.86,-2.44,均P>0.05);-20℃储存条件下至少稳定4个月(t=0.26,-2.68,均P>0.05);-80℃储存条件下至少稳定1年(t=-0.96,0.01,均P>0.05).结论 自制的β2微球蛋白质控血清制备方便,其均匀性、稳定性符合标准要求.
作者:郝庆钦;高云;许友山;钱惠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住院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和IgA表达的相关性,筛选具有早期辅助诊断意义的抗体指标.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筛选出2015~2017年50例咽拭子RSV阳性的住院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M,IgG和IgA;同时以95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咽拭子RSV阳性患儿血清中IgM,IgG,IgA及三者同时出现阳性率分别为24.00%,60.00%,22.00%和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19,P<0.01);同一性别患儿的IgM,IgG和IgA阳性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6,P<0.01),不同性别在同一实验组或对照组中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05);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中未检出IgM,IgG和IgA,仅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检测到1例IgG,支气管肺炎及急性支气管炎中以IgG的检出率41.38%和23.53%高,且均未单独检测到IgA;<6个月年龄组患儿在7天和21天内均未检出IgM和IgA,1~5岁年龄组患儿在7天内产生IgM阳性率为50.00%高,且在21天内均能检出IgM,IgG和IgA,5~10岁年龄组患儿在7天内产生IgG和IgA的阳性率为100%和66.67%.结论 RSV特异性抗体IgM,IgG和IgA不能单独作为早期感染RSV的诊断指标,特异性抗体产生不受性别因素影响,上呼吸道感染RSV较难产生IgM,IgG和IgA,患儿年龄越小产生IgM和IgA的速度越慢,同时IgG存在母婴垂直传播且对机体无保护作用,RSV感染人体引起临床呼吸道症状可能与自身免疫力有关;IgA产生早且不单独出现.
作者:吴意;金娴;樊春卉;侯家兴;赵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2013~2016年四川省儿童患者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6年四川省耐药监测报告的儿童患者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感染数据,实验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率分析.结果 4年间,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为8.95%,2016年上升至16.66%;儿童卡他莫拉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为4.16%,2016年上升至6.34%.15 896株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2016年为71.6%;对头孢克洛的上升趋势更明显,由2013年的26.1%上升至2016年的59.5%,增幅为33.4%;对阿奇霉素不敏感率上升,由2013年的8.3%上升至2016年的25%,对头孢曲松、莫西沙星的不敏感率呈下降趋势,且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各年均高于90%.与分离自所有患者的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相比,分离自儿童患者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率更高,儿童分离株和总菌株对阿奇霉素的不敏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由2013年的8.3%,10.2%升至2016年的25%,22.1%.5 625株卡他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率高,大于9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逐年增高,由2013年的15.1%上升至59.1%.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率大于90%,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已上升至70%左右,不适于选用.儿童卡他莫拉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上升至59.1%,对其它测试药物耐药率变化较小.
作者:张琼芳;王芳;李睿;任然;吴波;辛力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功能性便秘患者胃分泌功能,明确有无胃肠轴激动.方法 研究纳入51例体检者为对照组,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为便秘组,检测各组清晨胃液pH值、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比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便秘组患者Hp阳性率、PGⅡ水平差畀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率:x2=0.031,P=0.861;PGⅡ:t=1.666,P=0.100),两组间胃液pH值,G-17和PGⅠ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H值:t=2.180,P=0.032;G-17:t=2.703,P=0.008;PGⅠ:t=7.388,P<0.001).结论 功能性便秘患者胃分泌功能亢进,提示功能性便秘患者可能存在胃肠分泌轴激动并促进胃酸分泌.
作者:汪照函;陈建勇;余志强;刘晖;罗斌;胡坚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贫血女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F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RA女性患者,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炎症感染及恶性肿瘤,纳入154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活动指标评估.同时选取6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根据贫血状态和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各组RA相关指标、铁代谢指标和并发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并发贫血患者较不并发贫血患者的体质指数低(BMI) (22.69±3.89 kg/m2 vs 24.51±3.61 kg/m2,t=-3.39,P<0.001),血清铁(Fe)[9.95(7.75) μmol/L vs 13.30(7.80) μmol/L,F=-1.98,P<0.001]、总铁结合力(TIBC) [21.75(18.55)μmol/L vs 31.40(15.60)μmol/L,F=-1.72,P=0.001]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RA活动度评分(DAS28)以及各项活动度指标都显著高于不并发贫血患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1~2.14,P<0.05),但是两组间sF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P=0.659).RA并发贫血的患者组,高sFt水平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升高[59(53)mm/h vs 29(43)mm/h,F=-4.35,P<0.001],并具有较高的血脂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也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并发贫血会加重患者病情,sFt可以用于辅助RA并发贫血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监控RA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微;张润清;于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血浆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水平变化.方法 119例(男32例,女87例,年龄57.75±12.04岁)于2015年3~6月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观察其在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3天血浆内皮细胞EPCR和TM的浓度变化.结果 ①血浆EPCR浓度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减低40.34%,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减低49.45%,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减低15.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63,均P<0.05);②血浆TM浓度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减低12.77%,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减低40.53%,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减低31.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87,均P<0.05).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3天内EPCR和TM水平进行性减低.
作者:赵慧茹;王聪;苏玉;张会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筛查的适用性,同时了解宁夏地区丙肝的感染现状,为其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IA)检测的所有丙肝抗体(抗-HCV)数据共209 889例,依据美国《2003CDC实验室抗-HCV检测及结果报告指南》,将有反应性病例分为弱阳性(0.9≤S/CO值≤8.0)和阳性(S/CO值>8.0)两组;依据2015更新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完成急、慢性丙肝的确诊,采用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的曲线估计等分析丙肝确诊率及患丙肝人群的分布特征.结果 S/CO值>8.0组,丙肝确诊率达97.57%;0.9≤S/CO值≤8.0组,丙肝确诊率仅为2.05%.感染丙肝的人群,男女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32,P>0.05),21~6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儿童及老年人感染率较低(x2=254.901,P<0.01),院内各科室均有分布;假阳性人群主要为老年、儿童、孕妇及肿瘤患者,主要科室分布为产科、肿瘤科、儿科及口腔颌面外科.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CV适于丙肝临床筛查,但要注意其假阳性.应提高宁夏地区高发人群丙肝的检测,并注意院内感染的防治,不断完善对丙肝的筛查和监测体系.
作者:董璐艳;王菊英;苏明;魏军;李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基因启动子区-803A>T(rs290987)单核苷酸多态与汉族女性人群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57例乳腺癌患者和60例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syk基因启动子区-803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受试者血清SYK水平.结果 -803A>T多态T等位基因频率在乳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5.348,P=0.021).与AA基因型相比(TA+TT)基因型可显著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OR值为2.87,95% CI=1.27~6.49.乳腺癌组血清SY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33.278,P<0.01).结论 北京地区汉族女性人群SYK基因803位点基因型TA和TT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靳庆娥;苏建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D133-2在急性白血病病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对67例不同病程急性白血病(AL)进行CD133-2的检测.结果 AL组CD133-2的阳性率(52.4%)及表达率(23.9%±2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2.2%±3.9%);初治组、完全缓解期(CR)组及复发组CD133-2的阳性率分别为52.4%,0和40.0%,表达率分别为23.9%±21.5%,5.0%±6.0%和28.4%±25.6%,三组间的阳性率及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77,F=5.906,P<0.05).初治组及复发组的CD133-2阳性率及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R组.初治患者CD34+组的CD133-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组(40.5% vs 7.1%,x2=8.636,P<0.05),并且CD133-2-/CD34-组的CR率则明显高于CD133-2+/CD34+组(83.3% vs 33.3%,x2=6.078,P<0.05).结论 初治AL患者CD133表达与CD34相关;CD133/CD34共同高表达可能是AL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检测AL患者骨髓中CD133-2的表达可以作为预测复发及监测MRD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述文;姚红霞;饶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血清外泌体中CD69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对疾病病理过程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6年12月来长海医院就诊的35例AIP患者血清和同期就诊的35例健康个体血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以磁珠结合抗体的方法在流式细胞仪中检测血清中外泌体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两组之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以Pearson系数表示.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实验组血清中外泌体CD69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85.76±19.45 vs 17.01±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1,P<0.0001);实验组中CD69+的外泌体所占百分比与血清中IL-4,IFN-γ,TGF-β表达量呈正比(r=0.456,0.678,0.548,均P<0.05),CD69-的外泌体所占百分比与血清中IL-4,IFN-γ,IL-10,TGF-β呈反比(r=-0.589,0.399,-0.784,-0.657,均P<0.05).结论 CD69在外泌体的表达可能通过影响CD4+T细胞功能参与了AIP病程,是该病潜在的监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作者:李腾达;龙曙萍;黄元兰;刘鹏;张薇薇;郭杰;刘云;谷明莉;邓安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