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烧伤疤痕挛缩畸形(附204例分析)

肖昌明;谷云岗

关键词:烧伤, 疤痕, 畸形
摘要:深度烧伤治愈后,常因疤痕挛缩致肢体畸形、功能障碍而严重影响病员工作与生活、美观等,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其形态和功能.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9年间共收治烧伤疤痕挛缩畸形的病人204例,施行各种整形手术221例次,术后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2例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性反应的分析

    青霉素过敏反应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其中急发型过敏性休克易起重视,因抢救及时,大多预后良好.相比之下,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性反应较少见,不易观察,时有发生,因此更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笔者从1998年至2002年共收集青霉素迟发型过敏性反应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大贵;刘克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减少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探讨(附180例报告)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常用手术方法.但是,前列腺位置深、血供丰富,手术并发症多.主要有出血、尿失禁、排尿困难、直肠损伤、尿外渗等.现将我院18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报告如下.

    作者:李扬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开塞露小剂量灌肠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

    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由于化疗药物引起胃肠紊乱,致使胃肠道的运动功能受到抑制[1],常常会引起排便不畅和便秘,严重者可出现肛裂,肛周感染和肛周脓肿.对此,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2年6月之间对发生便秘的32例患者采取小剂量开塞露灌肠,其临床效果明显,操作简单方便,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吴红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80例报告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亦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我科自2002年3月起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症病人80例,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体汽化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园;李栋滨;张茂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诊科护士长对实习护士带教探讨

    护士的临床实习是护士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临床带教老师是护士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带教老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好急诊科带教工作,是摆在护士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杨俊芬;赵云香;冯昌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鼻内镜手术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科1998年8月~2002年8月间经鼻内镜手术及中西药综合治疗的360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型治愈108例,好转12例;Ⅱ型治愈145例,好转30例,复发5例,无效6例,Ⅲ型治愈38例,好转12例,复发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8.3%.结论: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关键在于行鼻内镜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开放鼻窦窦口,达到引流通畅,并加强术后随访及应用中西药进行综合治疗,以减少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复发.

    作者:张薇;黎万荣;刘水明;谢红霞;巫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42例医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以及与使用抗菌药物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分析本院42例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与原发病、治疗性创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时间以及应用高效广谱抗菌药物时间有密切关系.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王利;张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英语语用信息领悟与学习者阅读能力培养

    语用学(prgmatics)是研究在不同语境中如何理解、运用语言的一门新兴的科学.在其跻身于语言学术之林的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语用学以其对深层次的信息的深刻揭示,对语言信息传输、接受机制的动态描述在语言学、哲学、信息传播学等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这些领域研究的进程.

    作者:朱万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动态测定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手臂静脉压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动态测定右心功能不全患者手臂静脉压(HVP)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自制测压装置对50例右心功能不全患者HVP进行动态测定.结果:患者HVP越高心功能NYHA分级越高,动态测定HVP指导患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控制时间短,静脉使用速尿总剂量小,电解质紊乱发生低.结论:HVP能反映右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其动态测定可指导右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胡燕;田巨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食管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患者男,67岁.进食梗噎感1月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平软,未扪及包块.常规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X线检查:胸部未见异常.食道钡餐检查:食道中段第7胸椎水平末见一充盈缺损影,长约5cm.粘膜皱襞排列规则,未见明确增粗、紊乱、中断现象.诊断:食道平滑肌瘤.胃镜检查距门齿26~29cm食道左侧壁可见一约3.0cm×1.0cm×1.0cm肿物.表面光滑,可见粘膜桥,质硬,活动度较好.诊断:食道平滑肌瘤.

    作者:马丽梅;曾林华;朱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和脑脊液胰岛素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脑脊液(CSF)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痴呆的关系.方法:对55例VD患者血浆、CSF胰岛素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RIAs)进行测定,并与72例有脑梗死无痴呆患者(CI组)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血管性痴呆组Hachinski缺血评分均>7分,痴呆的诊断均符合DSM-ⅢR(USA)痴呆标准并进行MMSE评分.结果:VD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对照比较显著性增高(P<0.01),而CSF胰岛素含量、CSF/血浆胰岛素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CSF/血浆胰岛素比值与患者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542,P<0.01).CI组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CSF/血浆胰岛素比值与VD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VD患者相对的CSF低胰岛素水平可能是参与导致血管性痴呆.

    作者:何发毅;陈跃;黄河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直肠广基腺瘤经肛门切除分析

    我院自1994年3月以来,对36例直肠广基腺瘤采用经肛门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28例男性生殖器部位皮肤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器部位皮肤病的临床和治疗情况.方法:对228例男性生殖器部位皮肤病的发病情况、病种类型、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男性生殖器部位皮肤病的种类多且易误诊,治疗上根据皮损不同采用不同的药物.结论:注意男性生殖器部位皮肤病的鉴别,加强局部治疗,以清洁、干燥、暴露为原则.

    作者:杨西群;杜宇;陈德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46例Ⅲ度胫腓骨开放骨折的诊治体会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全身长干骨中常见的骨折,治疗上相当困难,尤其是Ⅲ度开放性骨折,如处理不当,会造成皮肤坏死、局部感染、骨外露、骨髓炎、慢性窦道、特异性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缺损、骨折不愈合或截肢等不良后果,终不同程度地影响肢体的功能.我科1993年~2003年10年间收治胫腓骨Ⅲ度开放骨折46例,一期手术内固定20例,外固定器治疗11例,跟骨牵引14例;二期行手术内固定6例,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现就这46例病人的诊治情况作如下报告.

    作者:郑晓斌;曹云江;徐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狭窄

    目的:通过气囊扩张治疗手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狭窄.方法:应用Germany ENDO-FLEX球囊扩张器在胃镜直视下,气囊加压逐渐扩张治疗食管-胃吻口合狭窄,压力达20~30PSI,病员感胸痛、胸胀为止,持续1~2分钟,间隔3分钟,反复1~2次.结果:治疗后本组12例病员吞咽困难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有效率100%,近期疗效好.结论:气囊扩张治疗手术后食管-胃吻合狭窄简单、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张仕泽;李蓉;胥雄阳;肖南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2100例胆囊结石的声像分析及意义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胆囊结石的超声特点,分析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探讨误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1994~2002年间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结石患者2100例,统计年龄和性别分布并进行声像分类.结果:①本地区胆囊结石患者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②10岁以下患儿发病率极低(0.2%),而4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明显增高;③将胆囊结石的声像分为典型声像和不典型声像(胆囊结石)两大类;④典型胆囊结石1475例中术后诊断符合率99.7%(1471/1475);不典型胆囊结石625例中术后诊断符合率98.6%(616/625).结论:①了解胆囊结石的成分和形态的多变性并辅以多切面、多体位扫查是提高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方法;②饮水后采用右前斜位并适当加压扫查法可以提高对胆囊颈部结石的检出;③稳定的声影是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晓梅;李明星;毛维;周静;周泽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烧伤疤痕挛缩畸形(附204例分析)

    深度烧伤治愈后,常因疤痕挛缩致肢体畸形、功能障碍而严重影响病员工作与生活、美观等,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来恢复其形态和功能.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9年间共收治烧伤疤痕挛缩畸形的病人204例,施行各种整形手术221例次,术后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肖昌明;谷云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粉碎穿刺微创清除高血压脑出血67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微创清除治疗.方法:用YL-1型粉碎穿刺针穿刺颅内血肿进行抽吸及注入血肿液化剂以清除血肿.结果:此法血肿清除率高,可降低患者病残率及死亡率.结论:用YL-1型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可推广.

    作者:廖兴平;唐协林;宋福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椎管内转移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报道手术治疗椎管内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脊柱后路减压、脊柱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手术、脊柱前路减压加内固定3种手术方法,治疗椎管内转移性肿瘤6例.结果:6例中肩部疼痛消失4例、减轻2例,不完全截瘫恢复正常1例,4例中括约肌功能恢复1例,未见内固定松动、畸形.结论:椎管内转移性肿瘤手术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在可能情况下延长生命.

    作者:李世军;王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进展

    传统诊断血吸虫病为可靠、经典的病原学方法,由于费工、费时、费力及疫区人群依从性逐年下降,收集粪便困难增加,同时随着防治规划的实施,疫区病人的感染度和人群感染率的明显下降,病原学方法的敏感性愈来愈低.粪检查出病原难度增大,为了寻找更敏感和较简便的方法来代替或补充病原学诊断方面的不足,自5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就开始进行了免疫诊断的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形成了皮试、尾蚴膜试验、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多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鉴定出10余种有较好诊断价值的抗原(包括同源和异源抗原),创立了多个检测系统(如循环抗体、循环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探索了皮内、血、尿等多个测试途径.这些成果在血吸虫病防治实践中都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免疫诊断的主要研究进展与探索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佘俊萍;王光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