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2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分析

黄昌仁;董劲虎;詹书良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16例,根据入院时的病情,出血部位及血肿量,将病人分级分型,分别采用单纯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 +内 /外减压术,血肿穿刺尿激酶冲洗引流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生存病例按日常生活(ADL)能力分为五级; ADL1 28例, ADL2 53例, ADL352例, ADL4 37例,无 ADL5,死亡 46例.结论:根据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入院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适当的手术方式,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效果.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预处理与肾功能保护

    近年,随着肾移植以及一些复杂肾脏手术的开展,如何减少术中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损伤、降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率等成为泌尿外科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尝试应用低温和热缺血情况下使用药物来保护肾脏,但这些外源性保护措施在肾脏缺血、缺氧时间过长时,则变得十分有限,效果欠佳.

    作者:李霞;李著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鼻腔内窥镜下治疗筛窦囊肿18例

    筛窦囊肿临床上并非罕见,以往多采用鼻外径路手术治疗,手术损伤较大.近年来,由于鼻腔内窥镜的使用和技术发展,鼻内径路手术治疗成为可能.我院自1997年来在鼻腔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筛窦囊肿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晖;陈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一种对玻璃微吸管电极抛光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目的:对玻璃微电极尖端进行热抛光处理,以提高膜片钳实验中高阻抗封接的质量和成功率.方法:用双相可控硅增加电流方法,完成低电压高电流输出;利用普通显微镜加以改造,在同一平面内观察电极尖端和电热丝情况.结果:直流输出电压6V;直流输出电流0~20A;40×(物距1cm)物镜;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电极尖端平整、光滑.结论:利用简单的双相可控硅增流技术和对普通生物显微镜的改造,可以制做出用于玻璃微电极尖端热抛光的装置.

    作者:刘智飞;周文;曾晓荣;杨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了2000年1月~2001年7月本院收治的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28例病例.结果:≤7天93例,其高胆病因以围产因素占首位52.69%(49/93),其次依次为ABO溶血23.66%(22/93),母乳性黄疸11.83%(11/93),G-6-PD酶缺陷9.68%(9/93),感染2.15%(2/93);>7天35例,高胆原因依次为母乳性黄疸65.71%(23/35),感染性疾病34.29%(12/35).128例经过治疗,其中治愈107例,20例黄疸减轻,1例放弃.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宣传工作,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红;刘忠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迷路后行舌咽神经根切断术1例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右侧阵发性咽痛8年,加重1月,于2000年12月18日入院.患者于8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侧咽痛,呈阵发性发作,且在说话过多、吞咽、进食、刷牙及情绪激动时诱发.曾多次在本院门诊以舌咽神经痛进行对症治疗:用地塞米松加1%利多卡因在右侧舌根部及扁桃体下极进行封闭.第一次封闭缓解7个月,第二次封闭缓解5个月,第三次封闭缓解3个月,以后缓解期逐渐缩短.在4个月前行右侧扁桃体切除、茎突切短术,术后缓解3个月又复发.

    作者:白国荣;任正心;涂江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白三烯类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白三烯类(LTs)是花生四烯酸(AA)经5-脂氧酶(5-LO)代谢生成的一族脂类介质,广泛参与生物体的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哮喘、脑缺血再灌损伤、创伤和休克等[1].早在20世纪30年代,Kellaway和Feldberg就发现一种物质能导致豚鼠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他们称为慢反应物质(SRS),后将其命名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SRS-A),直到70年代才确知SRS-A由LTC4,LTD4和LTE4组成[2].

    作者:张峥;陈吉萍;曹家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应用补肾法促排卵的机制探讨

    据统计,所有不育症中女性内分泌问题约占20%~40%,持续性不排卵有15%~25%.不恰当排卵如小卵泡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等为15%~20%,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为3.5%~29%.由此可见,由于排卵障碍而致不孕所占比例较大[1].因此,对于这类疾病,首要任务就是恢复正常的排卵功能.近年来,中医药在应用补肾法促排卵助孕中逐显优势.因为,通过近30余年的实践,国内普遍认为排卵功能障碍,无排卵导致的不孕症在中医领域属肾虚[2].那么,补肾法促排卵的机理何在呢?笔者阅读了大量文献,归纳如下.

    作者:王永周;王泽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双青黄芩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新型中药双青黄芩口服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证实其降温、抗感染作用,观察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例.治疗组采用双青黄芩口服液口服,对照组采用银黄冲剂口服.结果:双青黄芩口服液组治愈率为80.0%,与银黄冲剂组53.3%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双青黄芩口服液组为100.0%,与对照组96.7%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青黄芩口服液治疗上感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历风元;彭启灿;张仕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吻合器技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87例分析

    目的:提高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生存质量,避免永久性结肠造口,预防吻合口漏、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7例距肛缘6~10cm的直肠癌运用吻合器技术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及狭窄,随访63例,局部复发14例,死亡9例;37例术后排便功能不全,半年内逐渐恢复.结论:吻合器技术具有简单、安全、吻合可靠等特点,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成败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左怀全;徐亮;王元正;魏仁志;付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肝血管肉瘤1例

    患者,男,44岁,因上腹部隐胀不适1年,纳差、消瘦3月入院.既往病史无特殊.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中上腹轻度压痛,肝剑突下6cm可触及,质硬,无压痛,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乙肝标志物(-),肝功能Child-A级,血清AFP定性(-),定量<10ng/ml.腹部B超及CT检查均发现左肝6.0cm×5.0cm大小的实性包块.临床诊断考虑为原发性肝癌.剖腹探查见肝左外叶约有8.0cm×7.0cm×6.0cm大小包块,周界清楚,质软,右肝质地、色泽正常,无转移灶.即行规则左半肝切除术,完整切除包块.术后病理报告:左肝外叶血管肉瘤.

    作者:夏冬;贺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Isovist脊髓造影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的造影剂型、药物剂量、造影技术以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使用依索显〈Isovist〉脊髓造影100例资料和文献复习.结果:Isovist脊髓造影显示良好,操作简单,副反应轻.结论:Isovis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脊髓造影剂.

    作者:杨福兵;詹书良;朱德强;官明;李定君;顾应江;江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规律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为此,探讨AMI发病时间规律,为预防AMI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213例AMI患者的发病时间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有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

    作者:罗伯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潘生丁与阿昔洛韦联用治疗水痘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水痘是儿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现试用潘生丁与阿昔洛韦联用治疗水痘30例,与常规治疗方法(病毒唑与板兰根冲剂联用)比较,疗效观察如下.

    作者:何世娟;丁常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烧伤败血症血清蛋白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败血症血清蛋白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30例血培养确诊的烧伤败血症患儿血清蛋白水平.结果:烧伤败血症患儿血清蛋白异常率高达80.0%,均为降低.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同时降低和单纯球蛋白降低者预后较差.结论:测定小儿烧伤败血症的血清蛋白水平对病情与预后的估计有帮助.

    作者:廖毅;何晓川;郭力;夏德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学表现的异同,着重探讨CT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并结合文献复习MRI征象的病理意义.方法:对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的X线与CT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中混合型骨肉瘤5例,溶骨型2例,成骨型1例.X线观察骨肉瘤的大体表现优于CT,对观察骨肉瘤所形成的软组织改变、显示肿瘤骨及病变的细微结构,CT优于X线.结论:X线仍作为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对于观察骨肉瘤病灶的细微改变有重要价值,MRI对骨肉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东;韩福刚;王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应用点滴式保留灌肠与传统保留灌肠法的疗效对比

    我科近年来把复方中药点滴式保留灌肠作为治疗结肠炎、直肠炎的主要手段之一,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们将点滴式保留灌肠与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伟;代素辉;吴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乳腺癌哨兵淋巴结活检术的研究现状

    腋窝淋巴结状态(Axillary lymph nodes state ALNS)对乳腺癌的分期、预后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一直是判断ALNS的唯一方法[1].随着乳腺癌研究的深入,手术范围开始由大趋小,无谓的ALND,尤其是对T1、T2期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只能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而对生存期并无明显影响[2].由此,一种缩小手术范围,而不降低腋窝淋巴结分期准确性的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哨兵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应运而生.

    作者:吴斌;魏仁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0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与49例健康合格者对照,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有血管病变和无血管病变组,大血管病变组和微血管病变组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血管并发症组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均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与微血管并发症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及时作血液流变学检测并及早治疗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而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对于鉴别大血管与微血管病变无指导意义.

    作者:席玉蓉;杨奇;杨喜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脑梗塞危险因素.方法:将无糖尿病脑梗塞组、糖尿病无脑梗塞组、糖尿病脑梗塞组的糖化红血蛋白、血压、血脂、空腹胰岛素、纤维蛋白原、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脑梗塞组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纤维蛋白原、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脑梗塞组及糖尿病无脑梗塞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脑梗塞的发生与血压、血糖、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尿微量白蛋白、高胰岛素血症相关.

    作者:李爱平;邹黎;代承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同年龄组儿童ALP参考值的探讨

    目的:了解健康儿童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在各年龄组的正常值分布.方法:使用美国杜邦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出生后1月~15岁的儿童1680例,其中男性879例,女性801例,抽空腹静脉血进行ALP检测.结果:ALP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其中9~12岁ALP值高,1~3岁ALP值低.ALP测值有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此项研究得出ALP正常值变化曲线可向临床医师提供有用的参考.

    作者:沈宏家;王学华;谭同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