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胸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高虹;冯本英

关键词:开胸术后, 镇痛泵,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将2006年1月行开胸手术病人385例分为2组,开胸术后自愿使用自控镇痛泵患者203例为实验组,同期开胸术后常规哌替啶镇痛182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179例(88.2%),对照组镇痛有效87例(47.8%).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7.25小时.实验组术后10例(5.0%)出现恶心、呕吐,16例(8.0%)出现血压降低,14例(7.0%)出现尿潴留;对照组术后21例(11.5%)出现恶心、呕吐.28例(15.4%)出现血压降低,25例(13.7%)出现尿潴留.结论:开胸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是有效、实用的方法,有利于病人早期床上活动,有效咳痰,术后并发症少.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治疗胸壁结核7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胸壁结核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过去lO年手术治疗的73例胸壁结核痛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一次手术治愈69例(94.5%),其中切口延期愈合5例(6.8%),复发4例(5.5%),二次手术均治愈.结论:正确诊断、术前和术后正确的抗结核治疗以及彻底的病灶清除是治疗胸壁结核成功的

    作者:张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颅内肿瘤术后主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分析颅内肿瘤术后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探讨安全防护措施,旨在为相关护理过程中实行护理安全管理,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供参考.

    作者:郭蕾;甘朵;谢晓清;王静;杨智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616株临床分离菌菌群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出的细菌菌群和耐药性,为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手工方法分离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MIC)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分离出的2616株细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4.63%,革兰氏阴性菌占49.77%.常见的G+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球菌;常见的G-菌主要为大肠埃西菌、克雷伯菌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1.06%、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占52.1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占10.34%.结论:临床医生了解细菌菌群和耐药性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常洪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分娩镇痛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实施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为观察组,同期同条件100例未作无痛措施的产妇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进展、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达0~1级的为95例,占观察组的95%.催产素使用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均略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但出血量较大,分娩后应用帮助子宫收缩的药物,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张道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492例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状况,更好地进行儿童营养指导.方法:对2007年2月~10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1492例儿童进行钙、镁、铜、铁、锌五种微量元素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微量元素缺乏前三位的是,锌元素缺乏率为24.1%,铁元素缺乏率为23.0%,钙元素缺乏率为12.5%.结论: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锌、钵、钙的需求相对较大,易缺乏.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调整饮食结构,重视儿童健康发育,定期健康体检,争取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梁彬;刘玉林;陶代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04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情况,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成年住院病人20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易患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多发生于老年人.抗生素使用时间>7天.联合使用抗生素腹泻感染率较高.粪菌检以G+菌为主.给予微生态制剂、甲硝唑、万古霉素治疗大多有效.结论:如果病人使用抗生素期间或之后短时间内出现腹泻要考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关键措施.

    作者:代敏;李良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校园一卡通系统安全问题探讨

    校园一卡通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本校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和使用的经验的总结,对一卡通的核心数据的安全性、卡片的安全性和读/写卡器等终端设备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作者:黄蓉生;温川飙;高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门诊输液患儿家长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分析儿科门诊输液患儿家长的不同心理活动,针对求治心切,对护士的技术要求较高,紧张和焦虑,以及对安全需求增加等,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刘海燕;赵丽华;陈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穴位注射654-2治疗美尼尔综合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运用穴位注射药物治疗美尼尔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对39例美尼尔综合症患者给予足三里、翳风穴注射654-2治疗,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治疗的39例中,显效35例,有效4例,有效率100%,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足三里、翳风穴注射654.2治疗美尼尔综合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开胸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将2006年1月行开胸手术病人385例分为2组,开胸术后自愿使用自控镇痛泵患者203例为实验组,同期开胸术后常规哌替啶镇痛182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179例(88.2%),对照组镇痛有效87例(47.8%).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7.25小时.实验组术后10例(5.0%)出现恶心、呕吐,16例(8.0%)出现血压降低,14例(7.0%)出现尿潴留;对照组术后21例(11.5%)出现恶心、呕吐.28例(15.4%)出现血压降低,25例(13.7%)出现尿潴留.结论:开胸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是有效、实用的方法,有利于病人早期床上活动,有效咳痰,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高虹;冯本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8例颅内外多支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的观察与护理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新发卒中约200万例,其中由于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者占30%~41%[1].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置人术可降低有症状和无症状脑血管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逐渐被证实.我科于2006年3月~2007年6月共完成8例颅内、外多支动脉狭窄患者的支架置入治疗.通过加强术前和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彭梅;曾龙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LEEP刀治疗165例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检查确诊为宫颈糜烂的312例患者,治疗前随机分成LEEP刀组(治疗组)及激光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排液、术后出血量及治疗效果.结果:LEEP刀治疗组与激光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排液少,治愈率高,可送标本行病理检查.同时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

    作者:郑燕;扎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新生儿窒息抢救方法及护理

    目的:探讨经腹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新生儿窒息抢救方法及复苏后护理措施.方法:根据窒息程度,按复苏方案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急救复苏及护理.结果:轻度窒息经初期复苏后直接送产科病房lO例.4例重度窒息经抢救后送儿科治疗,1例在手术室复苏失败死亡.结论:熟练掌握复苏技能,加强复苏后的护理及监护,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吴世英;杨中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髋臼骨折183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冶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髋臼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进行评估.结果:本组183例,127例获得随访非手术组优良率76.7%,手术组优良率84.2%.结论: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张进;王伯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PLC测定粘膜溃疡含片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

    目的:建立粘膜溃疡含片中靛蓝、靛玉红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粘膜溃疡含片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甲醉-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5nm.结果:靛蓝在0.044μg~0.22μg.靛玉红0.00375μg~0.03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靛蓝、靛玉红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n=5).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粘膜渍疡含片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李楠;杨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内江地区临床医院成分输血现状与发展浅析

    目的:分析内江地区3年来成分输血应用情况,探求科学合理输血发展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07年12月内江地区医院临床用全血和成分血用量.结果:内江地区临床成分输血率达95.9%.其中红细胞制荆、浓缩血小板分别占成分用血量的59.6%和5.1%.结论:内江地区成分用血率有明显提高.尤以红细胞制品、浓缩血小板、血浆为明显.但在机采血小板、冷沉淀以及冷冻红细胞的研究方向需进一步努力.

    作者:陈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COPD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体会

    COPD是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出现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晚期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气肿,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慢性气道阻塞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似的临床表现.

    作者:吴艳;刘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地震致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地震致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5月12日.至5月22日共诊治的15例地震致FES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5例病人12例治愈,2例遗留后遗症,1例死亡.讨论:对地震致FFS早期预防重要,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发生FES以支持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与早期大剂量激素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有效治疗的方法.

    作者:王陶;王军;王伯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的影响.方法:选择236例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使用的认同率、正确操作率以及出错情况.结果2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荆使用的认同率、正确操作率明显提高(P<0.05),出错的人数咬护理干预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荆重要性的认识,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段艮芳;赵波;杨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冲击和常规泼尼松口服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57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例采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对照组28例用泼尼松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反应率分别为86.2%和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反应率分别为60.0%和3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疲具有长期反应好,用药时间短,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何光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