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王斌科;来亚萍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 茵陈三黄汤, 临床应用
摘要:探索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采用能量合剂、茵陈三黄汤、鲁米那口服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264例.结果:总有效率92.8%.提示本方法有疏肝利胆及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学》学习方法漫谈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很多,如归类记忆法、整理比较法,名称近似药区别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等.任学生如何使用,中药性效牢固记忆甚微,临证精选药物颇感困难.究其原因,是没有理解药物性能效用,没有掌握应用这些方法的诀窍.现将各种学习方法的具体使用做以介绍.

    作者:胡锡琴;赵联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谈姜、桂、附的临床应用

    干姜、肉桂、附子是中医治疗里寒证的要药.三药配伍为用,药力强劲.而这三味药在治不同病位的里寒证时,又各有偏重.在辨证、定位明确的前提下,此三药的配伍比例应适当调整,灵活运用,分清主次.使三药的配伍应用更明确、更有效、更安全.

    作者:费万全;杨西茹;陈启平;费国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针灸治疗口僻83例临床观察

    采用中药内服、外熏洗及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对83例口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证明本方案对口僻的治疗有很好疗效.

    作者:史彦斌;周君定;张洵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产生的机理刍议

    通过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相结合,探讨肝脾肾对高脂血症产生的机理.

    作者:党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以消为补理脾助运治疗小儿厌食

    近年来我们在治疗小儿厌食病中打破以健脾扶正为主的常规,紧紧抓住食滞化热伤津这一主要矛盾,采取清热化滞、理脾助运的方法,疗效十分满意.

    作者:张洪昌;何秀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论整体观念的免疫学意义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之一,它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种整体观的思想,不但与现代免疫学在认识方法上有共同之处,而且与现代免疫理论有许多关联,深入探讨整体观念的免疫学意义,对于深化中医理论的研究有积极作用.

    作者:孙理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两种测定纤维蛋白原方法的比较

    临床测定纤维蛋白原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凝固法.免疫透射比浊法系根据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抗血清结合生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浊度)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成正比来进行测定;而凝固法常用自动血凝仪测定,又分为演算法(clauss法)和衍化纤维蛋白原法.

    作者:马艳侠;张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古诗赏析

    一笑南宋·陆游半醉微吟不怕寒,江边一笑觉天宽.莫愁艇子急冲雨,何逊梅花频倚阑.①万事任从皮外去,百年聊作梦中观.②放翁纵老狂犹在,倒尽金壶烛未残.③[说明]此诗选自<陆游集>第一册第251页(剑南诗稿卷九).

    作者:炎继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运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眩晕的临床体会

    眩晕在临床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对其病机从气血两虚、痰饮、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等论治较多,但瘀血所致的眩晕,临床报道较少,笔者在临床曾遇到不少因瘀血所致者,每以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金柱;詹时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湿温诊治解惑

    湿温是温病中的特殊病种,在病因病机、证候表现和演变方面存在很多不易理解之处,辨证和治疗亦不如温热类温病清楚,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以图对湿温有明确的.认识.

    作者:周永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调肝法在妇科病中的应用

    调肝为治疗妇科病之主要法则之一,如应用得当,选方用药合宜,常收良效.文中介绍了作者在调肝诸方的指导下应用疏肝解郁法和养血柔肝法的体会.

    作者:钟挹秀;伍苏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六神丸临床新用

    六神丸为临床解毒疗咽之要药,其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近代研究发现六神丸可用于临床许多病证.如上消化道晚期肿瘤、白血病、心脏病、暴发性乙型脑炎呼吸衰竭、急性肾炎、病毒性疾病、蛲虫病、滴虫性阴道炎、疖肿、痱子、粉刺、牙痛、牙周病、乳牙牙髓失活等,效果良好,使用得当,可药到病除.

    作者:刘雪峰;逯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膝关节术后功能障碍治疗的体会

    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不仅取决于手术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术后的处理与治疗.应用中药外洗和正确功能锻炼,对防治术后并发症及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闵西芳;李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养阴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瘀血证临床观察

    Ⅱ型糖尿病(DM)中医以气阴两虚者为多,更有瘀血存在,经进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23)、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CDL)和血流变的测定,分析Ⅱ型糖尿病糖、脂肪、蛋白代谢与瘀血的关系,结果:气阴二虚之瘀血症均明显升高.提示在有效调节饮食、控制血糖、血脂、蛋白的同时给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的治疗方法,可大限度的减缓DM患者的心、胸、肾和血管并发症,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高文友;汤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改良白芥子涂法治疗喘证270例临床观察

    喘证临床常见,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皆归其属,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一些学者采用<张氏医通>中自芥子涂法,冬病夏治,取得了良好疗效,但方中麝香昂贵难求.笔者根据中医理论,改良药物组成和涂贴部位,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将资料完整的270例报告如下.

    作者:程秀英;李忠杰;赵利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论道地药材的起源与发展

    对道地药材的产生作了详细的论述,着重对其研究现状作了细致的分析,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资料.

    作者:苏天安;范少敏;雷国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32例

    以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各种心律失常32例,其中显效26例,有效6例,显效率81%,有效率100%.本方有滋阴养血,润燥复脉的功能.通过辨证加味,使本方适应范围和气血双补、阴阳两调和振奋机能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是治疗虚劳不足,心动悸,脉结代非常有效的方剂.

    作者:袁新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免疫学在中医药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中医药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思想和现代免疫学密切相关,其临床应用更是如此.免疫学对中医药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都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席孝贤;贺新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抢救氧化乐果中毒一例

    近年来,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较多.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过程中,积极预防中间综合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房延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金匮》治痛用药规律探讨

    <金匮>对痛证治疗用药有四个基本规律,即解表透邪止痛,善用桂枝、麻黄;温阳散寒止痛,善用附子、干姜;活血逐邪止痛,善用大黄;补虚养血止痛,善用芍药、当归、川芎.综合考察其痛证用药,出现率高的依次为:甘草、芍药、桂枝、附子、大黄.

    作者:张建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