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学在中医药中的地位和作用

席孝贤;贺新怀

关键词:免疫学, 中医药, 地位, 作用
摘要: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中医药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思想和现代免疫学密切相关,其临床应用更是如此.免疫学对中医药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都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乙型肝炎疗效.方法:对156例乙型肝炎进行中药治疗及严密观察随访.结果:本组156例病人,治愈率50.9%,有效率93.6%.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乙型肝炎较好,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并能使部分HbsAg阳性阴转.

    作者:夏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运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眩晕的临床体会

    眩晕在临床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对其病机从气血两虚、痰饮、阴虚阳亢、肝风内动等论治较多,但瘀血所致的眩晕,临床报道较少,笔者在临床曾遇到不少因瘀血所致者,每以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金柱;詹时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浅谈姜、桂、附的临床应用

    干姜、肉桂、附子是中医治疗里寒证的要药.三药配伍为用,药力强劲.而这三味药在治不同病位的里寒证时,又各有偏重.在辨证、定位明确的前提下,此三药的配伍比例应适当调整,灵活运用,分清主次.使三药的配伍应用更明确、更有效、更安全.

    作者:费万全;杨西茹;陈启平;费国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慢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由多种病因引起.是青壮年的多发病.常见临床表现如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浮肿及肾功能损害等.

    作者:滕燕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养阴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瘀血证临床观察

    Ⅱ型糖尿病(DM)中医以气阴两虚者为多,更有瘀血存在,经进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23)、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CDL)和血流变的测定,分析Ⅱ型糖尿病糖、脂肪、蛋白代谢与瘀血的关系,结果:气阴二虚之瘀血症均明显升高.提示在有效调节饮食、控制血糖、血脂、蛋白的同时给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祛瘀生新的治疗方法,可大限度的减缓DM患者的心、胸、肾和血管并发症,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高文友;汤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细菌的抗药性变异

    细菌和其它生物一样,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细菌的遗传物质即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时,细菌原有的性状就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细菌的变异.细菌的变异现象主要表现有:形态和结构的变异,毒力的变异和抗药性的变异.本文着重探讨细菌的抗药性变异.

    作者:孙义英;胡爱宜;郭生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古诗赏析

    一笑南宋·陆游半醉微吟不怕寒,江边一笑觉天宽.莫愁艇子急冲雨,何逊梅花频倚阑.①万事任从皮外去,百年聊作梦中观.②放翁纵老狂犹在,倒尽金壶烛未残.③[说明]此诗选自<陆游集>第一册第251页(剑南诗稿卷九).

    作者:炎继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论道地药材的起源与发展

    对道地药材的产生作了详细的论述,着重对其研究现状作了细致的分析,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资料.

    作者:苏天安;范少敏;雷国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金匮》治痛用药规律探讨

    <金匮>对痛证治疗用药有四个基本规律,即解表透邪止痛,善用桂枝、麻黄;温阳散寒止痛,善用附子、干姜;活血逐邪止痛,善用大黄;补虚养血止痛,善用芍药、当归、川芎.综合考察其痛证用药,出现率高的依次为:甘草、芍药、桂枝、附子、大黄.

    作者:张建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简析汤剂与中药制剂提取工艺

    汤剂是中药制剂中不可缺少的剂型之一,目前,我们制备的膏剂、糖浆剂、浓缩丸、浸膏片、颗粒剂等剂型,都是从汤剂煎煮工艺发展而来的,还有如回流、浓缩、蒸馏等工艺技术也是以汤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进行中药制剂提取工艺时候,注意汤剂煎煮制备的原理、特点及规律,对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付晓霞;魏刚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探索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采用能量合剂、茵陈三黄汤、鲁米那口服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264例.结果:总有效率92.8%.提示本方法有疏肝利胆及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效,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斌科;来亚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免疫学在中医药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中医药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思想和现代免疫学密切相关,其临床应用更是如此.免疫学对中医药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都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席孝贤;贺新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宫颈糜烂60例疗效观察

    从1999年8月1日至2001年8月31日,我院对60例门诊宫颈糜烂轻、中度患者进行中药局部治疗,效果显著.现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齐惠一;王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湿温诊治解惑

    湿温是温病中的特殊病种,在病因病机、证候表现和演变方面存在很多不易理解之处,辨证和治疗亦不如温热类温病清楚,本文就以上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以图对湿温有明确的.认识.

    作者:周永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抢救氧化乐果中毒一例

    近年来,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较多.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过程中,积极预防中间综合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房延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学》学习方法漫谈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很多,如归类记忆法、整理比较法,名称近似药区别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等.任学生如何使用,中药性效牢固记忆甚微,临证精选药物颇感困难.究其原因,是没有理解药物性能效用,没有掌握应用这些方法的诀窍.现将各种学习方法的具体使用做以介绍.

    作者:胡锡琴;赵联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32例

    以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各种心律失常32例,其中显效26例,有效6例,显效率81%,有效率100%.本方有滋阴养血,润燥复脉的功能.通过辨证加味,使本方适应范围和气血双补、阴阳两调和振奋机能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是治疗虚劳不足,心动悸,脉结代非常有效的方剂.

    作者:袁新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以消为补理脾助运治疗小儿厌食

    近年来我们在治疗小儿厌食病中打破以健脾扶正为主的常规,紧紧抓住食滞化热伤津这一主要矛盾,采取清热化滞、理脾助运的方法,疗效十分满意.

    作者:张洪昌;何秀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性眩晕58例

    我们从1996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性眩晕5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小平;马志芳;李翠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产生的机理刍议

    通过现代医学与祖国医学相结合,探讨肝脾肾对高脂血症产生的机理.

    作者:党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现代中医药杂志

现代中医药杂志

主管: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陕西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