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一)

邵广瑞

关键词:肝肿瘤, 影像学诊断, 肝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海绵状血管瘤, 胆管细胞, 转移性, 脂肪瘤, 原发性, 囊腺瘤, 囊腺癌, 淋巴瘤, 继发性, 肝腺瘤, 肉瘤, 肝脏, 肝癌
摘要:肝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是海绵状血管瘤,其他包括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囊腺瘤和脂肪瘤等.恶性肿瘤中常见的是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转移性)两种,其他比较少见的肝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肉瘤和胆管细胞囊腺癌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5例化脓性脊椎炎的误诊分析

    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化脓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影像学特别是MRI诊断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收集2000年4月~2003年2月期间我院经治的5例化脓性脊椎炎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MRI方面,找出其共性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沈均良;陈兴明;张家雄;何灿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

    目的:研究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共28个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特征相对照.结果:22例,病变均为单侧,单发19例,多发3例,处于哺乳期12例,哺乳后10例,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囊内低弱回声型;Ⅱ型,脂液分层型;Ⅲ型,囊内混合回声型;Ⅳ型,类实型.结论:超声检查对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作者:汤兵辉;王广珊;秦仕生;瞿伟;涂剑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干燥综合征的腮腺CT检查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中腮腺CT检查的价值.方法:对2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22例对照者行CT扫描.受检者年龄为35~68岁.在环齿关节水平对腮腺的密度和大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CT的典型表现为腮腺实质内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患者环齿关节水平腮腺内CT值高于15HU面积/同层腮腺总面积比值,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腮腺CT扫描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郭德安;杜青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HRCT在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系下呼吸道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以侵犯肺泡壁和肺间质为特征的慢性炎症.HRCT能在次级肺小叶水平显示肺的微细结构变化,为检查肺间质性病症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诊断的15例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变的HRCT表现和HRCT的诊断价值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罗旭东;王英;张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髓质海绵肾影像学诊断进展

    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以肾锥体部的集合管和乳头管先天性扩张为特征,是一种先天发育性肾髓质囊性病变,文献报道较少.早期报道多以X线检查为主,现总结其CT、MRI、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认识.

    作者:高红;徐文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彩超引导下穿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总结近4年来在彩超引导下穿刺介入技术经验,同时对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胡立新;丁乃晴;段明福;韩宗军;李杰;敬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6年第一期选择题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节囊内骨折的X线及MSCT诊断

    关节囊内骨折(intra-articular fracture,IAF)是关节创伤后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回顾性分析76例IAF患者的X线及MSCT检查资料,探讨关节囊内骨折MSCT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振龙;赵英杰;张鹏;方晓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医咳证分型与慢支、肺炎的关系及CT表现

    中医辨证论治中,呼吸系统疾病大都分为咳证或喘证,而咳证又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有慢支、肺炎等疾病,本文试从其CT表现统计分析病与证型关系,以了解其规律性.

    作者:赖清泉;李建南;陈世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前后的应用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以前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CDH),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多发于女性.现在国外普遍采用B超对高危新生儿及6月以下婴儿进行随访,以期作出早期诊断[1,2].对于6月以上DDH的诊断大多数情况下依靠一张骨盆平片即可,早期文献也讨论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本病的X线测量方法.但对于病变髋关节的轴向解剖和发育情况,平片所提供的信息较少.二维CT(two-dimensional CT,2DCT)在显示髋臼和股骨头以及髋关节的定量分析方面较平片有了质的飞跃[3].而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T,3DCT)可以客观反映髋关节的立体结构,对髋臼及股骨头进行分离重建,360°空间任意角度观察,它是在2DCT的基础上将整体与局部完美地结合,能更好地显示髋关节的解剖,给骨科医生直观的空间概念[4,5].

    作者:史延珍;潘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B型超声诊断坏疽性胆囊炎并胆囊壁夹层1例

    患者,女,58岁,突发右上腹痛4 h,自行服药无效,加重1 h来诊.体格检查:右上腹压痛明显,腹肌紧张,Murphy征阳性.实验室检查:T38.8℃,WBC15×109/L,尿常规(一),淀粉酶(一).B超检查(见图1):胆囊位置正常,体积增大,10.9 cm×4.3 cm×5.1 cm,胆囊壁黏膜层与肌层间呈分离状态,形成夹层,仅胆囊底部局部相连,胆囊颈、体部明显分离,黏膜层厚径0.2~0.4cm,整体呈皱缩状态,肌层及浆膜层厚径0.1~0.2 cm.

    作者:刘玉峰;常丽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挫伤的MRI表现及意义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表现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内1 050名患者中的86例骨挫伤病例的MRI表现.结果:骨挫伤常伴有其他结构损伤,以股骨及胫骨外侧髁骨挫伤多见,其次为股骨及胫骨内侧髁骨挫伤;常伴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结论:MRI对骨挫伤及其他结构损伤的发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飞;高克勇;王晓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6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Toshiba Aqmlion M16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心脏冠状动脉粥样钙化进行前瞻性的扫描,旨在对冠状动脉的粥样钙化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评分.方法: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使CT在心脏处于舒张期时相进行扫描,同时利用ECG技术获得重建图像的数据.使用Toshiba Aquilion M16全身CT扫描机制造商日本东芝提供的专用测量软件(Agatstonscore)进行钙化评分.结果:应用此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CT扫描,96例能显示满意的冠脉钙化影像,27例显示欠佳,5例显示不满意.结论:当患者心率介于60次/min和80次/min之间时,在心电门控控制下所获得的冠脉影像为佳影像,并能做出准确的钙化评分.因此,无创特点使MSCT(multi slice CT)在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方面具备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作者:李银官;江飞;郑义浩;曹代荣;游瑞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脊椎弥漫性浸润病变的MRI分析

    脊柱系统的疾病种类很多,依据部位大体可以分为骨性脊椎、椎间盘及椎管内病变,且各部位疾病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用于脊柱系统的影像检查多以X线、CT、MRI为主,临床往往因为其他常见良性病变的X线或CT检查阳性表现而掩盖、疏忽了脊椎弥漫性浸润性病变.MRI用于脊柱系统检查具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点,可以同时显示椎体、椎间盘及椎管内病变,利于鉴别诊断.其次,MRI是目前公认骨髓检查佳方法,具有敏感性高、早期发现、良好的软组织对比、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及多层面成像等优点.因此,MRI应用于脊柱检查成为可靠的手段.

    作者:周桂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一)

    肝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是海绵状血管瘤,其他包括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囊腺瘤和脂肪瘤等.恶性肿瘤中常见的是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转移性)两种,其他比较少见的肝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肉瘤和胆管细胞囊腺癌等.

    作者:邵广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脑幕切迹疝CT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小脑切迹疝的CT早期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小脑切迹疝75例CT表现和临床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小脑切迹疝CT表现鞍上池、脚间池、环池、四叠池缩小变形或闭塞分别占52/75、52/75、47/75、20/75.中脑变形移位33/75,脑室系统扩张(侧、三脑室)7/7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26/75.临床分前疝、后疝、全疝、环疝,各占24/75、31/75、16/75、4/75.行脑定位抽吸术治疗27例,外科手术34例.结论:小脑切迹疝CT表现具有特征性,脑疝早期可无典型脑疝临床表现,而CT检查可早期诊断,且优于其他检查.

    作者:许开喜;邵凤扬;潘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颌窦胆脂瘤2例

    上颌窦胆脂瘤少见,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术前常易误诊,笔者遇到2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兵;汪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腺癌右眼球内转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肺癌常发生胸膜、肝、脑及骨骼转移,发生眼球内转移极为罕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O.046%[1],而发生于右眼者更为罕见.笔者遇到一例,现复习有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万何琴;周益群;阳义;刘海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实时超声在开颅术中对病灶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在35例开颅术中(掀开颅骨骨瓣后)进行了实时超声扫查病灶定位的临床应用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舫;董文尧;阎永;周瑸;戴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诊断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small intestine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简称SIPML)临床少见,占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20%~50%,而原发的小肠恶性肿瘤仅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6%~3.2%[1].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SIPML的CT表现,评价CT对SIPML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传旺;郭建榕;马小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