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椎弥漫性浸润病变的MRI分析

周桂娅

关键词:脊椎, 弥漫性浸润病变, MRI分析
摘要:脊柱系统的疾病种类很多,依据部位大体可以分为骨性脊椎、椎间盘及椎管内病变,且各部位疾病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用于脊柱系统的影像检查多以X线、CT、MRI为主,临床往往因为其他常见良性病变的X线或CT检查阳性表现而掩盖、疏忽了脊椎弥漫性浸润性病变.MRI用于脊柱系统检查具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点,可以同时显示椎体、椎间盘及椎管内病变,利于鉴别诊断.其次,MRI是目前公认骨髓检查佳方法,具有敏感性高、早期发现、良好的软组织对比、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及多层面成像等优点.因此,MRI应用于脊柱检查成为可靠的手段.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髓质海绵肾影像学诊断进展

    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MSK)以肾锥体部的集合管和乳头管先天性扩张为特征,是一种先天发育性肾髓质囊性病变,文献报道较少.早期报道多以X线检查为主,现总结其CT、MRI、超声表现及鉴别诊断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认识.

    作者:高红;徐文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6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CT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ge,ICH)是一种常见的脑损伤.窒息、产伤、早产、原发性出血性疾病等均可引起新生儿ICH,是新生儿早期死亡或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 or CT)检查对本病及时诊断、估计愈后、观察疗效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我院68例新生儿ICH的临床表现、病因及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刘继鹏;周荣真;杨咏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

    目的:研究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共28个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特征相对照.结果:22例,病变均为单侧,单发19例,多发3例,处于哺乳期12例,哺乳后10例,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分为四种类型:Ⅰ型,囊内低弱回声型;Ⅱ型,脂液分层型;Ⅲ型,囊内混合回声型;Ⅳ型,类实型.结论:超声检查对乳汁潴留性乳腺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超声引导下针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作者:汤兵辉;王广珊;秦仕生;瞿伟;涂剑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B型超声诊断坏疽性胆囊炎并胆囊壁夹层1例

    患者,女,58岁,突发右上腹痛4 h,自行服药无效,加重1 h来诊.体格检查:右上腹压痛明显,腹肌紧张,Murphy征阳性.实验室检查:T38.8℃,WBC15×109/L,尿常规(一),淀粉酶(一).B超检查(见图1):胆囊位置正常,体积增大,10.9 cm×4.3 cm×5.1 cm,胆囊壁黏膜层与肌层间呈分离状态,形成夹层,仅胆囊底部局部相连,胆囊颈、体部明显分离,黏膜层厚径0.2~0.4cm,整体呈皱缩状态,肌层及浆膜层厚径0.1~0.2 cm.

    作者:刘玉峰;常丽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5例化脓性脊椎炎的误诊分析

    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得化脓性脊椎炎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影像学特别是MRI诊断就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收集2000年4月~2003年2月期间我院经治的5例化脓性脊椎炎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MRI方面,找出其共性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沈均良;陈兴明;张家雄;何灿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医咳证分型与慢支、肺炎的关系及CT表现

    中医辨证论治中,呼吸系统疾病大都分为咳证或喘证,而咳证又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主要有慢支、肺炎等疾病,本文试从其CT表现统计分析病与证型关系,以了解其规律性.

    作者:赖清泉;李建南;陈世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前后的应用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hip,DDH),以前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hip,CDH),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多发于女性.现在国外普遍采用B超对高危新生儿及6月以下婴儿进行随访,以期作出早期诊断[1,2].对于6月以上DDH的诊断大多数情况下依靠一张骨盆平片即可,早期文献也讨论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本病的X线测量方法.但对于病变髋关节的轴向解剖和发育情况,平片所提供的信息较少.二维CT(two-dimensional CT,2DCT)在显示髋臼和股骨头以及髋关节的定量分析方面较平片有了质的飞跃[3].而三维CT(three-dimensional CT,3DCT)可以客观反映髋关节的立体结构,对髋臼及股骨头进行分离重建,360°空间任意角度观察,它是在2DCT的基础上将整体与局部完美地结合,能更好地显示髋关节的解剖,给骨科医生直观的空间概念[4,5].

    作者:史延珍;潘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手术疗法中应用广泛的方法之一,但其远期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多项病理研究表明,TACE虽能使HCC肿瘤病灶大部分发生凝固坏死,但发生完全坏死者少见,多数病灶内仍可见残存的肿瘤细胞,从而成为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也严重影响了TACE远期疗效[1,2].HCC的残存及复发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其影响因素包括肿瘤增殖的活性增加、抗凋亡基因表达、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及新生血管生成、黏附因子、多药耐药基因及端粒酶异常表达等.本文就TACE对HC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和评价TACE疗效的影像学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徐辉;王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实时超声在开颅术中对病灶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在35例开颅术中(掀开颅骨骨瓣后)进行了实时超声扫查病灶定位的临床应用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舫;董文尧;阎永;周瑸;戴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脊椎弥漫性浸润病变的MRI分析

    脊柱系统的疾病种类很多,依据部位大体可以分为骨性脊椎、椎间盘及椎管内病变,且各部位疾病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用于脊柱系统的影像检查多以X线、CT、MRI为主,临床往往因为其他常见良性病变的X线或CT检查阳性表现而掩盖、疏忽了脊椎弥漫性浸润性病变.MRI用于脊柱系统检查具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点,可以同时显示椎体、椎间盘及椎管内病变,利于鉴别诊断.其次,MRI是目前公认骨髓检查佳方法,具有敏感性高、早期发现、良好的软组织对比、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及多层面成像等优点.因此,MRI应用于脊柱检查成为可靠的手段.

    作者:周桂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脑幕切迹疝CT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小脑切迹疝的CT早期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小脑切迹疝75例CT表现和临床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小脑切迹疝CT表现鞍上池、脚间池、环池、四叠池缩小变形或闭塞分别占52/75、52/75、47/75、20/75.中脑变形移位33/75,脑室系统扩张(侧、三脑室)7/7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26/75.临床分前疝、后疝、全疝、环疝,各占24/75、31/75、16/75、4/75.行脑定位抽吸术治疗27例,外科手术34例.结论:小脑切迹疝CT表现具有特征性,脑疝早期可无典型脑疝临床表现,而CT检查可早期诊断,且优于其他检查.

    作者:许开喜;邵凤扬;潘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干燥综合征的腮腺CT检查

    目的:评价干燥综合征中腮腺CT检查的价值.方法:对21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和22例对照者行CT扫描.受检者年龄为35~68岁.在环齿关节水平对腮腺的密度和大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CT的典型表现为腮腺实质内多发结节状密度增高.患者环齿关节水平腮腺内CT值高于15HU面积/同层腮腺总面积比值,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腮腺CT扫描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郭德安;杜青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改变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的意义.方法:观察及对比200例乳腺增生病经中医治疗半年或1年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改变情况.结果:200例乳腺增生病经中医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196例,占98.0%;肿块缩小或消失167例,占94.9%;触及结节减少或消失193例,占96.5%;溢液减少或消失40例,占93.0%.X线影像:腺体密度减低172例,占86.0%;结节影减少或消失192例,占96.0%;团块影缩小或消失157例,占89.2%;导管影变细或消失117.例,占92.9%;腺体结构变清晰173例,占86.5%.结论: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乳腺钼钯X线摄片是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龚柳燕;刘凤梅;柴妤;佘响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肝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一)

    肝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良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是海绵状血管瘤,其他包括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脏囊腺瘤和脂肪瘤等.恶性肿瘤中常见的是肝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转移性)两种,其他比较少见的肝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肉瘤和胆管细胞囊腺癌等.

    作者:邵广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螺旋CT全胃肠道水造影加多脏器联合增强的方法及应用价值

    临床经常遇到需要多脏器检查的患者,例如症状不明显、病变部位判断困难的病例,先发现转移瘤的病例要继续寻找原发灶,肿瘤患者要了解转移情况,复合伤患者要了解多脏器损伤情况等,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等原因,需要多次CT检查或多种设备分别多次检查,既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又拖延确诊时间,延误治疗时机.探讨腹部螺旋CT全胃肠道水造影加多脏器联合增强检查的方法,一次增强获得腹部多脏器连续的影像信息,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洪生;王程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髓瘤2例误诊报告

    例1,男,69岁,左胸壁肿物,X线、CT扫描:左第4肋腋段膨胀,边缘尚光整,骨皮质变薄,内部密度均匀,无骨嵴及钙化影,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影像诊断为转移瘤.术中探查,肿瘤位于左胸壁,12 cm×8 cm×7 cm大小,质韧,累及第4肋骨.手术将第3、4、5肋骨及肋间肌完整切除.病理诊断为浆细胞源性肿瘤.

    作者:单文伟;刘文生;徐永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节囊内骨折的X线及MSCT诊断

    关节囊内骨折(intra-articular fracture,IAF)是关节创伤后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回顾性分析76例IAF患者的X线及MSCT检查资料,探讨关节囊内骨折MSCT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振龙;赵英杰;张鹏;方晓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彩超引导下穿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总结近4年来在彩超引导下穿刺介入技术经验,同时对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胡立新;丁乃晴;段明福;韩宗军;李杰;敬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R技术在尾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群所占人口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据我院门诊资料显示,肥胖女性较易发生尾骨骨折.由于尾骨体积较小,周围软组织较厚,进行尾骨侧位摄影时所成影像显示效果一般不尽如人意.随着CR技术的应用,目前情况大有改善.CR技术在成像后可以对图像进行各种调节,使感兴趣的部位得到优的显示.

    作者:霍勇军;王绍云;刘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5年第四期继续教育选择题答案及抽奖结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