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利琴;裴纪文;周数之
一般治疗胸痹、心悸此类病证,大多从瘀、虚、痰论治,益气养心,活血化瘀为常用之法.而河南中医学院高体三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善用经方治病,以柴胡之剂为主治疗许多心系证候每获良效.其用药规律:(1)原则上首应注意大便通畅与否,大便正常者以小柴胡汤为主;大便秘结或呈现一派实热证候者以大柴胡汤为主.(2)若心悸、气短者合生脉饮,胸闷窒痛者合《金匮要略》之橘枳姜汤及茯苓杏仁汤.
作者:赵玉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杨震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年,对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有其独到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三年,对其应用相火论的观点,以内生火热理论来阐述乙肝的发病机理,并将其分为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三类证候进行论治的经验,略述管窥之见,谬误之处,祈盼同道指正.
作者:李幸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脾虚造模的舌扫描电镜变化.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脾虚组,脾虚造模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时间26周.另取幼年Wistar大鼠为幼年组.观察舌扫描电镜象.结果:脾虚组与对照组比较,脾虚动物舌体丝状乳头角化上皮剥脱较明显,剥脱部位较高,丝状乳头表面纹理呈后移改变,同时细菌附着部位较低,细菌较暗,细菌间联系较疏松,幼年组动物舌丝状乳头表面比较光滑,角化上皮剥脱少,同时细菌附着部位向上延伸,细菌较亮,细菌间联系较紧密.结论:脾虚动物的舌象呈现出趋于舌体后部的变化.与幼年组也明显不同.
作者:陈小野;邹世洁;王震;王少军;李燕;窦志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人类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之一,全世界慢性HBV病毒感染者约3亿,其中绝大部分在亚洲地区.我国人群中慢性HBV携带者约占10%~15%,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每年发生肝硬变和肝细胞癌者分别占3%和1.5%.显然,积极治疗HBV感染,阻制其向肝硬变和肝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玉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家之一,在他的临证过程中也很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他认为,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要对疾病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而不要在疾病面前消极悲观,拱手待毖.这是战胜疾病的心理前提.
作者:徐卫东;陈全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常即常理、常规、常法,是辨证的常规性思维方法,反映了病证的一般规律,为病之本;变与常理、常规、常法相异,是辨证的变法性思维,揭示了病证的特殊变化,为本之变.知常即认识病证的一般规律,此乃正确施治之前题,不知常则无从识变.临证工作中,既要知常,又要识变,治常治变,心中了然,方能运筹帷幄.笔者思常识变治疗某些顽症,每多效验,今不揣冒昧,特录验案四则,以就正同道.
作者:黄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龙胆泻肝汤为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为清利肝胆经湿热良方.组成:龙胆草、栀子、柴胡、当归、生地、泽泻、木通、车前子、甘草等.近年来,笔者在治疗较多的肝胆病患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纠正房颤消除症状,改变心电图有一定的价值.现举例如下:
作者:张玉堂;朱富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研究葛根素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为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不同浓度的葛根素与内皮细胞孵育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度;用TNF-α和IL-1β诱导培养的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以葛根素处理后的内皮细胞,再用TNF-α和IL-1β诱导,采用CELL-ELISA法检测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表明,TNF-α和IL-1β可提高ICAM-1的表达;葛根素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且可抑制TNF-α和IL-1β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提示葛根素对防治脑血管病形成的影响因素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敏杰;刘勇;马琳;丁海燕;吕海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刺双侧晕听区配合颈枕吊带法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提示:本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快,治愈率高,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胡大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脑梗塞临床上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虽不经昏仆而反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的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如何在临床中正确应用中西医辨治此病,不失时机地抓住治疗机会,是缓解病情,减轻残废程度,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笔者近几年来从事中风病的诊治工作,对中风病分期辨证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斧正.
作者:孙占斌;刘培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文章就中医的痰瘀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痰瘀是导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主张治疗高血压应注重从痰瘀入手,以期达到不仅治证而且治病的目的.同时强调高血压病的预防也应从痰瘀作起,强调从青少年做起,以防生痰生瘀,防患与未然.
作者:职利琴;裴纪文;周数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治疗中祛邪与扶正的关系.认为肿瘤是正虚邪实的病理产物,因此提出祛邪与扶正是治疗肿瘤的两大基本法则,在治疗时要谨守病机,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
作者:杨成虎;郭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从血管性痴呆的病位着手,结合五脏气机的生理病理变化,探讨了五脏气机失常与血管性痴呆的密切关系.
作者:李国辉;刘杏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戾某,女,17岁,学生.1999年7月,坐车发生车祸,当时颈部疼痛,医院拍片检查颈椎部无异常,服药后将2年颈部无疼痛感.今年8月自觉项强背肩痛,手麻木,眩晕恶心,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心慌,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有时全身震颤.医院复查心电图、脑电图无异常,诊断:颈部损伤病.
作者:张玉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在临床上试用中医辨证施治加心理疏导,结合西药对症治疗射频后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振涛;朱沈;朱明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茺蔚子性味辛、甘,微寒,入肝经,为益母草之成熟果实,别名小胡麻、三角胡麻.其活血调经功能同益母草,有清肝明目,活血行气作用,临床多用于目赤肿痛或云翳等眼疾.笔者经数十年的临床用药实践,认为该药在治疗头面部多种疾病中也有独到之功用,效果诚佳.现举用药案例数则,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柯增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针刺透穴治疗肩周炎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针刺条口透承山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0例,总有效率93.33%,与服用西药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此法治疗肩周炎有理气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
作者:赵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系统论述了大气下陷证与病毒性心肌炎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认为大气下陷与VMC的发病相关,大气下陷证与VMC症状、体征相关,大气下陷证是VMC的一个常见证侯,益气升陷是治疗大气下陷证的基本法则,认为VMC患者的心功能变化与大气下陷证变化相应,是大气下陷证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价的客观依据之一.
作者:曹洪欣;朱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灸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阳白、太阳、下关、地仓等,配合激光照射治疗本病85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提示:用此法治疗具有调和气血,温经通络的功效.
作者:李建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药针联合治疗脑血管痰病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治疗仪电兴奋刺激,毫针穴位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min,同时配合加味八珍汤口服.结果:电兴奋刺激改善脑供血,改善中风患者的高粘、高聚、高凝状态;药物益气活血通络,促进患者脑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总有效率达到82.6%.提示:本方法有益气活血通络,增强疗效的作用.
作者:马振国;刘敏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