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利琴;裴纪文;周数之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87年4月成都会议,不同年龄每年上或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来决定.本组共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分布《3岁29例,3~5岁8例,5~7岁6例,》10岁3例,婴幼儿占63%.其中8例配合注射了两种球蛋白针300mg,每月1次,共3次.5例服用了黄芪精口服液10ml,1日2次.2例加用了转移因子针,每周1次,每次2mg,肌肉注射,连用5周,发病原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调护失宜或用药不当,少见风日等有关.治疗期间,若再次外感,适当加用抗生素或随症加减.
作者:陈蓓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家之一,在他的临证过程中也很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他认为,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要对疾病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而不要在疾病面前消极悲观,拱手待毖.这是战胜疾病的心理前提.
作者:徐卫东;陈全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茺蔚子性味辛、甘,微寒,入肝经,为益母草之成熟果实,别名小胡麻、三角胡麻.其活血调经功能同益母草,有清肝明目,活血行气作用,临床多用于目赤肿痛或云翳等眼疾.笔者经数十年的临床用药实践,认为该药在治疗头面部多种疾病中也有独到之功用,效果诚佳.现举用药案例数则,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柯增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辨证运用此方,清湿热,散瘀毒,和肝胆,通络脉,治疗痔科疾患,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肛周脓肿初发期陈某,男,45岁.肛门旁肿痛3d,伴有口苦,心烦,小便短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肛门检查:左侧红肿压痛明显,波动感不明显.证属湿热蕴结肝胆下注魄门,治以清热泻火,化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作者:尹玉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0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系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及/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出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1].
作者:梁君昭;夏均青;刘文胜;刘文江;韩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研究葛根素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为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不同浓度的葛根素与内皮细胞孵育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度;用TNF-α和IL-1β诱导培养的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以葛根素处理后的内皮细胞,再用TNF-α和IL-1β诱导,采用CELL-ELISA法检测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表明,TNF-α和IL-1β可提高ICAM-1的表达;葛根素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且可抑制TNF-α和IL-1β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提示葛根素对防治脑血管病形成的影响因素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敏杰;刘勇;马琳;丁海燕;吕海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3年来,笔者临床用三参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5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58例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8~15岁6例,16~30岁21例,31~45岁28例,45岁以上3例;病程3~5月28例,6~8月19例,9~12月6例,1年以上5例.
作者:周永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口干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然而,在临床常出现无病因可究,治疗难以适从的局面,其中又以老年口于尤为普遍.患者常多方求医而罔效,于是病久迁延便可能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曾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口干症,收效良好,报首如下.
作者:李雯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采大鼠自体抗凝血注入脑内尾壳核区制成脑出血模型,观察凉血通瘀注射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结果表明,脑出血大鼠存在脑水肿,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降低;而凉血通瘀注射液能促进脑内血肿的吸收,减轻脑水肿程度.其机理可能与增强脑细胞膜离子泵活性、加速钙离子向细胞外转输、延缓钙离子内流有关.
作者:王长松;顾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药针联合治疗脑血管痰病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治疗仪电兴奋刺激,毫针穴位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min,同时配合加味八珍汤口服.结果:电兴奋刺激改善脑供血,改善中风患者的高粘、高聚、高凝状态;药物益气活血通络,促进患者脑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总有效率达到82.6%.提示:本方法有益气活血通络,增强疗效的作用.
作者:马振国;刘敏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在临床上试用中医辨证施治加心理疏导,结合西药对症治疗射频后心脏神经官能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振涛;朱沈;朱明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杨震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年,对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有其独到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三年,对其应用相火论的观点,以内生火热理论来阐述乙肝的发病机理,并将其分为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三类证候进行论治的经验,略述管窥之见,谬误之处,祈盼同道指正.
作者:李幸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戾某,女,17岁,学生.1999年7月,坐车发生车祸,当时颈部疼痛,医院拍片检查颈椎部无异常,服药后将2年颈部无疼痛感.今年8月自觉项强背肩痛,手麻木,眩晕恶心,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心慌,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有时全身震颤.医院复查心电图、脑电图无异常,诊断:颈部损伤病.
作者:张玉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文章就中医的痰瘀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痰瘀是导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主张治疗高血压应注重从痰瘀入手,以期达到不仅治证而且治病的目的.同时强调高血压病的预防也应从痰瘀作起,强调从青少年做起,以防生痰生瘀,防患与未然.
作者:职利琴;裴纪文;周数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本文从血管性痴呆的病位着手,结合五脏气机的生理病理变化,探讨了五脏气机失常与血管性痴呆的密切关系.
作者:李国辉;刘杏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例1:成某,女,52岁,2000年5月15日初诊.主诉:近日发现颜面及颌下、小腹部皮肤紫灰发黑,确无搔痒,生气后明显加重,平日头晕,有高血压病史.舌脉,均为气郁血瘀之象.血样检查:血脂高.BP:19.2/11.9kPa.临床诊断:①皮肤色素沉着.②高血压.治法:以舒肝理气解郁为主.采用柴胡四物汤加减:生地30g,当归12g,赤芍、生山楂各15g,川芎、白芷、柴胡、五味子、防风、白茯苓、车前子(包)各10g,黄芩6g,土茯苓、茵陈各20g,生知母8g,生姜片3g,甘草4g.以本方5剂后,症状减轻,颜面色素沉着和头晕,均明显好转.
作者:成晓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甘露消毒丹出自于《温热经纬》,又各普济解毒丹,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于、连翘、薄荷、白豆莞蔻、藿香组成.该方化浊利湿、清热解毒,笔者用之治疗各种杂病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张云程;张艳;张洋;张宏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针刺透穴治疗肩周炎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针刺条口透承山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0例,总有效率93.33%,与服用西药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此法治疗肩周炎有理气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
作者:赵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临床提供正品巴戟天.方法:通过药材性状性鉴别正品巴戟天以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依据.
作者:陈建;王丹青;贾玉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针刺双侧晕听区配合颈枕吊带法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提示:本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快,治愈率高,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胡大文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