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茺蔚子临证妙用

柯增华

关键词:益母草, 清肝明目, 目赤肿痛, 临床用药, 活血调经, 胡麻, 多种疾病, 头面部, 气作用, 茺蔚子, 治疗, 眼疾, 实践, 三角, 果实, 功能, 肝经, 多用, 别名, 案例
摘要:茺蔚子性味辛、甘,微寒,入肝经,为益母草之成熟果实,别名小胡麻、三角胡麻.其活血调经功能同益母草,有清肝明目,活血行气作用,临床多用于目赤肿痛或云翳等眼疾.笔者经数十年的临床用药实践,认为该药在治疗头面部多种疾病中也有独到之功用,效果诚佳.现举用药案例数则,以供同行参考.
陕西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玉屏风散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6例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87年4月成都会议,不同年龄每年上或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来决定.本组共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分布《3岁29例,3~5岁8例,5~7岁6例,》10岁3例,婴幼儿占63%.其中8例配合注射了两种球蛋白针300mg,每月1次,共3次.5例服用了黄芪精口服液10ml,1日2次.2例加用了转移因子针,每周1次,每次2mg,肌肉注射,连用5周,发病原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调护失宜或用药不当,少见风日等有关.治疗期间,若再次外感,适当加用抗生素或随症加减.

    作者:陈蓓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天麻钩藤饮治疗颈损伤病1例

    戾某,女,17岁,学生.1999年7月,坐车发生车祸,当时颈部疼痛,医院拍片检查颈椎部无异常,服药后将2年颈部无疼痛感.今年8月自觉项强背肩痛,手麻木,眩晕恶心,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心慌,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有时全身震颤.医院复查心电图、脑电图无异常,诊断:颈部损伤病.

    作者:张玉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医辨证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体会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人类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之一,全世界慢性HBV病毒感染者约3亿,其中绝大部分在亚洲地区.我国人群中慢性HBV携带者约占10%~15%,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每年发生肝硬变和肝细胞癌者分别占3%和1.5%.显然,积极治疗HBV感染,阻制其向肝硬变和肝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玉堂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药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恢复期190例

    目的:总结药针联合治疗脑血管痰病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治疗仪电兴奋刺激,毫针穴位强刺激,得气后留针30min,同时配合加味八珍汤口服.结果:电兴奋刺激改善脑供血,改善中风患者的高粘、高聚、高凝状态;药物益气活血通络,促进患者脑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总有效率达到82.6%.提示:本方法有益气活血通络,增强疗效的作用.

    作者:马振国;刘敏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柴胡四物汤加减治疗皮肤黑色素2例

    例1:成某,女,52岁,2000年5月15日初诊.主诉:近日发现颜面及颌下、小腹部皮肤紫灰发黑,确无搔痒,生气后明显加重,平日头晕,有高血压病史.舌脉,均为气郁血瘀之象.血样检查:血脂高.BP:19.2/11.9kPa.临床诊断:①皮肤色素沉着.②高血压.治法:以舒肝理气解郁为主.采用柴胡四物汤加减:生地30g,当归12g,赤芍、生山楂各15g,川芎、白芷、柴胡、五味子、防风、白茯苓、车前子(包)各10g,黄芩6g,土茯苓、茵陈各20g,生知母8g,生姜片3g,甘草4g.以本方5剂后,症状减轻,颜面色素沉着和头晕,均明显好转.

    作者:成晓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0例

    目的:探索针刺透穴治疗肩周炎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针刺条口透承山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0例,总有效率93.33%,与服用西药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此法治疗肩周炎有理气活血,舒筋活络的功效.

    作者:赵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60例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小19岁,大62岁,平均年龄30岁.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胀痛,嗳气,反酸,喜温喜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本组患者不仅有上述临床表现,并经胃镜诊断.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大鼠长期脾虚造模的舌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脾虚造模的舌扫描电镜变化.方法: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脾虚组,脾虚造模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时间26周.另取幼年Wistar大鼠为幼年组.观察舌扫描电镜象.结果:脾虚组与对照组比较,脾虚动物舌体丝状乳头角化上皮剥脱较明显,剥脱部位较高,丝状乳头表面纹理呈后移改变,同时细菌附着部位较低,细菌较暗,细菌间联系较疏松,幼年组动物舌丝状乳头表面比较光滑,角化上皮剥脱少,同时细菌附着部位向上延伸,细菌较亮,细菌间联系较紧密.结论:脾虚动物的舌象呈现出趋于舌体后部的变化.与幼年组也明显不同.

    作者:陈小野;邹世洁;王震;王少军;李燕;窦志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甘露消毒丹的临床运用

    甘露消毒丹出自于《温热经纬》,又各普济解毒丹,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于、连翘、薄荷、白豆莞蔻、藿香组成.该方化浊利湿、清热解毒,笔者用之治疗各种杂病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张云程;张艳;张洋;张宏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柴胡治疗心系病证

    一般治疗胸痹、心悸此类病证,大多从瘀、虚、痰论治,益气养心,活血化瘀为常用之法.而河南中医学院高体三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善用经方治病,以柴胡之剂为主治疗许多心系证候每获良效.其用药规律:(1)原则上首应注意大便通畅与否,大便正常者以小柴胡汤为主;大便秘结或呈现一派实热证候者以大柴胡汤为主.(2)若心悸、气短者合生脉饮,胸闷窒痛者合《金匮要略》之橘枳姜汤及茯苓杏仁汤.

    作者:赵玉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充血性心力衰竭(C0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系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及/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出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1].

    作者:梁君昭;夏均青;刘文胜;刘文江;韩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米槁心乐滴丸药理学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米槁心乐滴丸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耐、缺氧作用,与该制剂用于防治胸痹心痛功效相吻合;米槁心乐滴丸灌胃给药测得LD50为4.8g(合生药55·5g)·kg-1;大鼠长期连续给药无毒理学意义,停药15d可逆性反应,表明了临床拟定的剂量15mg·kg-1是比较安全的.

    作者:赵金香;隋艳华;张英丰;龚莉;郭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清开灵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患儿男性,6岁.住院号:65652.乏力、纳差、尿黄1周于1998年10月20日入院.查体:T:36.6℃,R:21次/min,P:84次/min,神志清,精神差,巩膜、皮肤中度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脏右肋下3.5cm,质中、触痛阳性,脾脏肋下3.0cm,质中,无触痛,肝区叩击痛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肝功能:总胆红素70.68umol/L,直接胆红素38.76umol/L,丙氨酸转氨酶154单位,抗-HAV-IgM(+).

    作者:杨竹芳;孟卉秦;李子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龙胆泻肝汤举隅

    龙胆泻肝汤为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为清利肝胆经湿热良方.组成:龙胆草、栀子、柴胡、当归、生地、泽泻、木通、车前子、甘草等.近年来,笔者在治疗较多的肝胆病患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纠正房颤消除症状,改变心电图有一定的价值.现举例如下:

    作者:张玉堂;朱富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药灌肠治疗急危重症举隅及体会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采用中药灌肠救治急危重症,多收显效,列举验案,简介如下.1高热抽搐(中毒型痢疾)田某,男,4岁.1987年6月1日以突然高热,惊厥抽搐急诊入院.体温41℃,面色灰白,四肢厥冷.

    作者:李松林;秦东俊;高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三参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58例

    3年来,笔者临床用三参养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5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58例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8~15岁6例,16~30岁21例,31~45岁28例,45岁以上3例;病程3~5月28例,6~8月19例,9~12月6例,1年以上5例.

    作者:周永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茺蔚子临证妙用

    茺蔚子性味辛、甘,微寒,入肝经,为益母草之成熟果实,别名小胡麻、三角胡麻.其活血调经功能同益母草,有清肝明目,活血行气作用,临床多用于目赤肿痛或云翳等眼疾.笔者经数十年的临床用药实践,认为该药在治疗头面部多种疾病中也有独到之功用,效果诚佳.现举用药案例数则,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柯增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口干症的辨治体会

    口干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然而,在临床常出现无病因可究,治疗难以适从的局面,其中又以老年口于尤为普遍.患者常多方求医而罔效,于是病久迁延便可能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曾运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口干症,收效良好,报首如下.

    作者:李雯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杨震运用相火学说诊治乙肝经验举隅

    杨震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年,对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有其独到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三年,对其应用相火论的观点,以内生火热理论来阐述乙肝的发病机理,并将其分为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三类证候进行论治的经验,略述管窥之见,谬误之处,祈盼同道指正.

    作者:李幸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凉血通瘀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

    采大鼠自体抗凝血注入脑内尾壳核区制成脑出血模型,观察凉血通瘀注射液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结果表明,脑出血大鼠存在脑水肿,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降低;而凉血通瘀注射液能促进脑内血肿的吸收,减轻脑水肿程度.其机理可能与增强脑细胞膜离子泵活性、加速钙离子向细胞外转输、延缓钙离子内流有关.

    作者:王长松;顾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陕西中医杂志

陕西中医杂志

主管:陕西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陕西省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