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何生
目的:研究抗着丝点抗体(ACA)与临床疾病及其它实验资料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近五年32043例抗核抗体(ANA)阳性结果中506例ACA阳性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实验资料.结果:ACA阳性仅占ANA阳性的1.58%(506/32043).据临床诊断将506例ACA阳性患者分为确诊组261例和非确诊组245例.在确诊组中自身免疫疾病患者204例(78.16%),非自身免疫疾病患者57例(21.84%).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46例(22.55%),雷诺氏症32例(15.69%),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14.71%),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27例(13.24%),结缔组织病19例(9.31%),干燥综合征19例(9.31%),局限型硬皮病14例(6.86%),多肌炎/皮肌炎6例(2.94%),其它疾病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骨关节炎、重叠综合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共计11例(5.39%);在57例非自身免疫疾病中,以肾脏疾病、癌症患者、肝脏疾病及肺部疾病为主,其分别为17例、9例、8例和8例.在245例非确诊组中,142例患者临床医生未提供临床信息,22例无症状病例在查体时检出ACA阳性,其占ACA阳性总数的4.35%.另81例具有明显临床症状,其中关节痛/肌痛19例(23.46%),面部红斑9例(11.11%),口眼干燥8例(9.88%),皮肤硬化8例(9.88%),发热5例(6.17%),血小板减少4例(4.94%),其它症状如蛋白尿、手指发绀、胸水、肝功异常等共计28例(34.57%).结论:单纯ACA阳性是ANA检测中较少见的一种荧光模型,其主要与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雷诺氏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局限型硬皮病及多肌炎/皮肌炎有明显相关关系;在非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ACA与肾脏疾病、癌症、肝脏及肺部疾病相关;ACA阳性患者临床症状从无到严重脏肾损伤,因此对其应严密监测,早期治疗,防止肝、肾进一步的损害;对于无症状的ACA阳性患者需进行前瞻性观察,以确定其转归.
作者:武永康;王兰兰;彭晓东;张瑞薇;孟宪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利用Adeasy 1系统,构建并鉴定人内皮抑素(hES)重组腺病毒.方法: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ASP-hES中将ASP-hES扩增,亚克隆至pAdTrack CMV穿梭质粒中,与pAdEasy 1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为腺病毒载体.线形化后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利用AdEasy系统上的绿色荧光蛋白鉴定病毒表达.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经PCR鉴定正确,病毒滴度为1×108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人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Ad-ASP-hES,为内皮抑素基因治疗新生血管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闫乃红;陈清英;曹桂群;王玲;张发强;夏庆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为病人实施肢体手术时,一般需要将肢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消毒.由于没有专用器械设备,所以需徒手将肢体抬高.这种操作劳动强度大,而且易造成肢体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损伤.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我们设计了肢体手术升降器.此肢体手术升降器操作方便、简单、轻便、快捷,非常适合肢体消毒的需要.因此,它深受手术医生和手术护士的欢迎.
作者:王桂闽;杨小蓉;李蓉;张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36岁,咽部不适、咽异物感,说话含糊不清2个月,无呼吸及吞咽困难,间接喉镜下见舌根部一类圆形肿物,约3×3×3.5cm大小,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血管纹理清晰可见,临床诊断会厌巨大囊肿.实验室检查:TSH9.710mU/l、FT3 8.22pmol/l、FT4 23.35 pmol/l.CT示舌根部见一类圆形占位,约3×3cm大小,平扫呈高密度,CT值82~137HU,增强后均匀强化,CT值102~187HU(图1、2),其边界清晰,向后突入口咽腔内,向下至舌骨水平,颈部未见甲状腺影像.核素显像舌根部区域有异常摄碘组织及摄99m锝组织显影,甲状腺床区未见甲状腺功能性组织显影(图3).影像诊断为舌根部异位甲状腺.
作者:徐胜生;肖家和;邓开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女,20岁.因停经5月,右下腹痛2天急诊入院.患者于5月前停经,在外院检查后诊断为早孕,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为持续性隐痛,无阴道流血、腹泻等不适,于外院行输液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既往史无特殊.
作者:罗婷;张波;杨纲;陈志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胸痛患者中冠心病的患病率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因胸痛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308例患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8例胸痛患者中130例诊断为冠心病,患病率42.21%.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66.16%,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病变血管以LAD为常见,占40.31%.分叉病变占非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的44.12%.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28例,其中一支血管闭塞的患者23例,两支5例.单支、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分别为64例、41例和25例,分别占冠心病患者的49.23%、31.54%和19.23%.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狭窄程度越重,其两支及多支血管病变以及合并左主干病变的发生率越高.101例(77.69%)冠心病患者需要行血运重建治疗.结论:冠心病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胸痛患者中首要病因.大多数冠心病患者需要行血运重建治疗.对住院胸痛患者,尤其对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老年男性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何元军;范中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脑垂体前叶嗜酸粒细胞分泌的一种非糖基化蛋白质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有22kd和20kd两种分子量形式.在体内以前者为主,约占循环GH的90%.初获得GH制剂主要作为激素替代疗法用于治疗儿童GH缺乏性侏儒症.后来对其的代谢研究表明,GH有节氮效应.
作者:蒋汉卿;李悦元;张明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CHD患者的血浆C-RP浓度,在CHD中,单支病变16例,双支以上病变24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结果:CHD组C-RP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水平比稳定型心绞痛组有明显升高(P<0.05),双支以上病变组C-RP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RP浓度与冠心病(CHD)和冠脉病变有关.
作者:唐川苏;罗贵全;席海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临床常见的综合症候群.血栓形成是其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发生率为20%[1],常见于静脉血栓形成,其中肾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2],脑血栓形成少见.
作者:付平;舒英;周莉;唐万欣;刘芳;胡章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氟西汀(fluoxetine)是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抑郁症、强迫症、神经性贪食症的治疗,过量服用氟西汀可致癫痫大发作[1~3],但治疗量的氟西汀致癫痫小发作的病例尚未见文献报道,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军然;王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极为常见.我院骨伤科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88例,其中经手术治疗64例(34%),效果良好.
作者:李越;杨光毅;王宏;舒云均;李志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从而影响心功能的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包括扩冠、减少心肌氧耗、抗血小板及抗凝等;血管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以及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但是,对于冠脉远端的弥漫性病变、严重的多支病变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因此,促进缺血心肌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健全和动脉血管的新生,即治疗性血管生成,逐渐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1].
作者:先红;陈玉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案.方法:总结用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Gamma钉的优缺点.结果:25例术后均一期愈合伤口,随访23例术后3月去拐行走,6.5月骨折愈合,13例在1后恢复伤前功能.结论:Gamma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具有闭合复位、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等特点,有利于老年病人的恢复.
作者:梅仕云;祝天全;梅雪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肿瘤的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胰腺癌模型,以血卟啉衍生物作为光敏剂,测定PDT治疗后,肿瘤组织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肿瘤区血管损伤状况进行研究.结果:PDT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DT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结构破坏.结论:氧化杀伤和血管损害是PDT治疗肿瘤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波;罗婷;刘卫平;邓依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中异常表现以及在早期诊断病情演变过程中的变化及EEG对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DEACMP患者进行EEG检查.结果:EEG的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α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明显,呈持续性或较长程出现,昏迷时间越长其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其改变越明显,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论:EEG对DEACM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小芳;聂本刚;黄素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巨大脑膜瘤的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26例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肿瘤全切率为73.1%,次全切率19.2%,大部切除率7.7%,术后18例病人症状明显缓解,3例症状加重,死亡1例,复发6例.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内脑膜瘤的唯一有效手段,当肿瘤巨大或位置深并与重要血管、神经、脑部结构粘连太紧时,应考虑次全切除,术后用放射治疗处理残余肿瘤.
作者:樊伟;李宗平;万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的单纯阑尾炎病人随机分组,分别在硬膜外腔注入磷酸地塞米松(地米组)、0.9%NS、0.75%布比卡因+地塞米松,观察三组病人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经过72小时观察,地米组、布比卡因+地塞米松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三组的高VAS评分、72h内出现>VAS 4分的病人的人数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地米组与布比卡因+地塞米松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应用地塞米松进行硬膜外腔注射能取得与应用局麻药配伍地塞米松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
作者:黎旭;王加乾;方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5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结果:9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12例首次发病者全部误诊,3例再发者中进行化疗的两例术后6、7年转移或复发,未进行化疗的1例术后2、6、7年复发3次.结论:其多以头痛为首发和主要症状,较难诊断,多需病理检查才能终确诊,手术全切为其佳选择,术后放疗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孙鸿;宋伟正;毛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YC-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针穿刺引流,部分侧脑室引流,结合生物酶技术液化血肿,达到清除血肿目的,并与内科治疗组对照分析.结果: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治疗,治愈好转4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30%.结论: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付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无瘤技术的配合,观察防止肿瘤细胞医源性扩散和局部种植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16例进行大肠癌根治的手术过程采取无瘤技术配合.结果:近期效果满意,随访3个月至一年未发现有腹腔种植.结论:通过无瘤技术的配合,有效地防止了癌细胞的医源性扩散,对提高病人的5年生存率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丽;钟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