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超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β-环糊精作为潜在的增溶剂和稳定剂,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溶解度、减少刺激性及掩盖不良气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虽然已有医药级β-环糊精,且价格适中,但是β-环糊精水溶解度低(1.85%,25℃; 5.62%,50℃;15.3%,70℃; 39.7%,90℃),包合药物增溶幅度有限;在其分子结构上氢键的存在,使其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存在溶血作用等缺点,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限制了环糊精进一步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于是人们开始了β-环糊精衍生物的研究.通过对β-环糊精羟丙基化,破坏了分子内氢键,使水溶性显著提高,毒性减小,同时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于药物释放、增加生物利用度和提高药物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作者:王兰;张芳侠;薛显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痰宽胸、理气化瘀、活血复脉类中药配伍治疗顽固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炙草三参汤(炙甘草、太子参、苦参、丹参、瓜蒌、桂枝、生地、甘松、茯苓、泽泻等)治疗顽固性早搏3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7.5%.提示:本方剂对早搏有益气宽胸,活血复脉的功效.
作者:马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气养心,活血通络类中药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采用圣愈汤加味(太子参、黄芪、熟地、白芍、川芎、当归、丹参等)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本病,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P<0.05;两组心电图疗效分别为84.48%、72.0%(P<0.05).提示:圣愈汤加味具有补气养心,活血通络之功.
作者:蔡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风中脏腑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肺部病变常常见到痰多气喘,壮热神昏等痰热蕴肺,肺失宣降的症状.此证往往是病情加重,趋于恶化的标志,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临床适时地运用宣肺降气法对于提高中医治疗中风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民;程广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针加体针透刺配合康复锻炼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取患肢对侧运动区,体针透刺上肢选肩髑透极泉,曲池透少海,下肢选伏兔透殷门,阴陵泉透阳陵泉等.针刺后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28例只采用康复训练方法.结果:治疗组31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提示:本方法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患者肌肉疼痛,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而且可以激活感觉功能,调整神经反射环路中各神经元的兴奋性,改善颅内血液循环及周围循环,恢复大脑皮层的功能.
作者:张丽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具有肝气郁结所引起的一些疾病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乜存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通络止痛类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疏肝解痉汤(柴胡、香附、川芎、细辛、白芷、白芍、元胡)治疗血管性头痛108例.结果:总有效率97.2%.提示: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解除痉挛是缓解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闫谊;张君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症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选用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症50例;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片治疗失眠症2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64%.提示: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舒乐安定片(P<0.01)值得推广.
作者:孙韶华;莫中周;李新平;武运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心脏失去代偿机能后,心肌收缩无力,心排出量下降,以致静脉系统瘀血和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或气喘不能平卧,咳嗽咯血,吐泡沫痰,紫绀、水肿、上腹胀满疼痛,肝大,恶心呕吐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常为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CHF6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晓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论治,每每动则以活血化瘀,或以益气养阴组方,此并非错误,但若仅局限于此,则对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极大的限制.笔者从事临床以来,从脾胃论治心血管疾病收效颇佳,今举几例.
作者:李勇;王桂珍;韩亚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阴部搔痒及肛门湿疹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20例阴部瘙痒及肛门湿疹进行地塞米松穴位注射和中药坐浴治疗.结果:120例总有效率100%.短用药3d,长16d,平均10.6d.提示:用穴位封闭法加中药坐浴治疗阴部瘙痒的作用机理是中西药物的化学作用与针刺激相互协同,通过经络、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作者:王宝旗;文亚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平肝熄风,祛痰开窍类中药配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天根地黄汤(天麻、葛根、熟地、半夏、钩藤、胆星、山药等)和对照组采用眩晕停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临床症状眩晕治疗前后对比虽无显著性差异,而眩晕发作次数及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ENG提示前庭功能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天根地黄汤对前庭功能的恢复有协助作用.
作者:查鹏洲;荣培红;刘荣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丹由丸剂改汤剂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采用天王补心丹(生地、人参、丹参、元参、茯苓、五味子、远志等)由丸剂改汤剂随证加减治疗52例.结果:总有效率94%.提示:滋阴补肾,养心安神是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任仲军;曹子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理和防治措施.方法:对服用通心络胶囊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详加整理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该药具有阻止凝血酶原对纤维蛋白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阻碍血液凝固,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因素.该药导致胃肠道反应,甚至出血与剂量大小及联合用药和服药前有胃、十二指肠病病史密切相关.
作者:杨广才;吴巧茸;卫力权;石亚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耳压,治疗面部黄褐斑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采用针刺面部皮损区、足三里、合谷、太冲等,配耳穴贴压取神门、心、肺、内分泌等;对照组30例只用耳穴贴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87%,P<0.01有显著性的差异.提示:本方法通过穴位局部刺激达到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消除黄褐斑.
作者:李晋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温阳补气类中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温阳复脉汤(人参、黄芪、附子、桂枝、麦冬、五味子等)治疗本病46例.结果:有效率91.3%.结论:本方具有补气温阳,通经复脉的作用,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毛文忠;梁汝钊;王玉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36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肌张力的作用,能有效恢复梨状肌的损伤.
作者:张新定;黄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豁痰通阳开郁降气类中药配伍治疗心肌供血不足(气郁型)的疗效.方法:采用开郁降气丸(瓜蒌、薤白、降香、檀香、当归、川芎等)治疗本病64例.结果:总有效率92%.提示:本方对本病有豁痰宽胸,降气活血之效,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预防或延缓心肌梗塞的形成.
作者:李相中;杨永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缺血性中风是指脑血管变窄或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因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外伤等引起,常遗留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等后遗症.自1999年以来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导致的肢体偏瘫,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霞;李燕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典型病例杨某,男,60岁,退休职工.2001-03-03初诊.病史:反复喘息10余年,复发1个月.患者10年前出现咳嗽、胸闷、喘息,每于冬季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为支气管哮喘,用多种抗生素及口服强的松、氨茶碱、舒喘灵、博利康尼等药,严重时静脉滴注过地塞米松.病情多次复发,且逐渐加重.现咳喘,动则喘息,胸闷不能仰卧,咯黄或白痰,咽干多饮,气短.查体:两肺底可闻及哮鸣音及水泡音,舌红、苔薄白,脉弦硬.
作者:刘月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