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液与2%利多卡因应用于上腹部手术时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王晓;王健;罗朝志

关键词:麻醉, 硬膜外, 利多卡因:丁卡因
摘要:目的:比较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液与2%利多卡因硬膜外腔麻醉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研究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液进行硬膜外腔注射(实验组)30例,2%利多卡因(对照组)30例,观察指标分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时效评定;阻滞高节段数;阻滞低节段数;VAS疼痛评分;肌松质量和镇痛效果的评定.术中不良反应以及生命体征的改变.结果: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液在麻醉时效、麻醉效能和麻醉效果上比2%利多卡因硬膜外腔麻醉,作用时间延长,麻醉平面扩大,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利多卡因复合0.25%丁卡因液在麻醉时效、麻醉效能和麻醉效果上优于2%利多卡因硬膜外腔麻醉.
华西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盂结石并鳞状细胞癌2例的临床病理观察

    肾盂结石并鳞状细胞癌有少量报告.我们遇到2例,病理上用不同部位多取块及间断切片观察,可见肾盂移行上皮鳞状化生、非典型增生及癌变并存,有助于解释鳞癌的发生及发展.2例术前临床上均无癌诊断.现将2例之临床、病理作如下分析.

    作者:唐文飞;刘杨;姚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41例有机磷中毒死亡病因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内科急症,临床上其死亡率占所有药物中毒之首.现将我院1989年8月~2002年8月4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死亡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周蓉;任继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与放射治疗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与放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介入治疗组和放射治疗组,每组38例;介入组进行两侧髂内动脉灌注和子宫动脉以及髂内动脉脏支栓塞术;放射治疗组运用60Co远距离治疗机和HZJ高计量率60Co后装机腔内照射交替治疗.结果:介入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手术根治、3年和5年生存率优于放射治疗组,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1).结论:中晚期宫颈癌的介入治疗效果优于放射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作者:赵玲;蒲志;柳先明;梁玉琳;朱海英;林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护理人员的职业损害与防护措施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工作繁重、紧张、琐碎及对有关职业损伤的防护宣传教育不够,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也比较淡薄,因各种因素引起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本文通过目前正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发放问卷调查表,分析其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与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有关的损伤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1].

    作者:杨玲;郭菊红;郑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探讨(附56例报道)

    目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一直是在手术与非手术之间循环,外科治疗的并发症多,从而增加了病死率.本研究探讨了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的非手术治疗即内科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及优越性.方法:本研究中的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加以中药辅助.结果:在本研究中的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中,6例发生了ARDS、左心衰2例、死亡2例.痊愈49例.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选择内科综合治疗,可避免手术造成的继发感染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从而减少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

    作者:陈霞;马江桦;陈旭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移植术后重症肝炎(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对肾移植患者存活的影响.方法:对1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为慢性重症肝炎,病原学检测均有乙肝病毒感染且病毒处于复制状态,7例于移植术前感染,5例于术后感染,其中2例同时合并丙肝病毒感染,均为移植术后感染.治疗按重症肝炎方案进行,12例患者死亡11例,好转1例,死亡率达91.1%.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肝炎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因此移植术前应了解患者有无病毒携带及病毒性肝炎,术后密切监测肝功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后及时诊治.

    作者:王丽春;李大江;滕芳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左氧氟沙星引起失眠2例

    可乐必妥系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其成分为左旋氧氟沙星,它对包括厌氧菌在内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临床上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感染.其药品说明书中描述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光敏、皮肤瘙痒等.目前我们收集到的可乐必妥不良反应均为失眠,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泽莲;管玫;潘晓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CEA术并发两例截瘫的教训

    由于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术(PCEA)镇痛确切,效果良好,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少.我院近两年PCEA术后曾出现两例截瘫,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井林;马性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POEMS综合征相关性肾病

    病史及临床表现:患者,男,47岁,因消瘦、色素沉着3年,四肢麻木、性功能减退2年,双下肢水肿半年入院.查体:全身皮肤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颌下腺、甲状腺及肝脏肿大,四肢末端痛觉减退,双手、足杵状指(趾).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尿蛋白(2+);血清免疫球蛋白电泳检查示IgA-λ型M蛋白血症.骨髓穿刺、活检示浆细胞占5.5%,可见异型的浆细胞.肾脏活检:光镜下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少数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呈节段性双轨;电镜检查示基质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空泡样变性,内皮下间隙增宽并见致密复合物沉积.治疗及随访:确诊POEMS综合征后,即给予强的松治疗.随访10月后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显好转.结论:POEMS综合征相关性肾病临床症状的轻重与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无相关关系,临床上易被忽视;组织学上以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样病变为主;其发病机理推测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慢性损伤有关;治疗上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良好.

    作者:冉兴无;李霞;张秀辉;杨立川;张杰;郭蔚;罗克舒;李秀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细胞粘附分子的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β2-intergrin,CD18)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CD54)、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CD106)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45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显著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以及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潘晓娟;毛咏秋;李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卵巢粘液性肿瘤细胞基质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卵巢粘液性肿瘤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卵巢粘液性囊腺瘤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在粘液性囊腺瘤中无表达,在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及粘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55.2%;MMP-9的表达与粘液性囊腺癌的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及术后复发和死亡有密切关系.2例交界性粘液囊腺瘤MMP-9阳性,同时这2例出现复发.结论:MMP-9表达与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可望作为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及粘液性囊腺癌的诊断和分级的客观指标,并协助临床估计预后.

    作者:廖琼;孙维纲;杨素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病毒新药阿地福韦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分布的疾病,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针对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特别重要.α-干扰素、拉米夫定的推出成为慢乙肝治疗学的重大进展.然而,α-干扰素副作用多,而经拉米夫定治疗后,HBV可出现选择性耐药性变异.新近研究成功的阿地福韦(adefovir,ADV)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变异株亦有抗病毒作用.本文对阿地福韦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胡国平;赵连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产金属酶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表型筛选

    目的:录求一种简便、实用、准确、可靠的实验方法用以筛查产金属酶的革兰阴性杆菌.方法:纸片扩散法.利用头孢他啶可与金属酶抑制剂(如2-巯基乙醇、EDTA、Cuc12、Hgc12等)协同作用,在体外抑制产金属酶细菌的生长,对20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筛选.结果:筛得一株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0.5%.结论:这种筛选产金属酶革兰阴性杆菌的方法简单实用,在监测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株爆发流行方面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康梅;陈慧莉;过孝静;孙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股骨带锁髓内钉固定的扩髓研究现状

    髓内钉固定治疗长骨骨折至少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扩髓技术曾是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革命性进展.

    作者:汪金平;杨天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效果、费用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并与肠外营养比较.方法:选择食管、贲门癌病人75例按序随机分成肠内营养(EN,n=30)、肠外营养(PN,n=23)及普通输液组(对照组,n=22),营养支持时间为8天,分别测定术前、术后第8天营养指标,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三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下降,以对照组为显.前白蛋白PN、EN组有显著升高(P<0.01).三组体重皆下降,以对照组为显(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以EN组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长.治疗费用PN明显高于EN.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临床疗效与PN相似,且比PN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在保护肠粘膜屏障、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住院费用等方面也更为优越.

    作者:杨绪全;汪翼;杨世兵;伍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4例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索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注药及(或)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价值.方法:4例患者包括晚期产后出血,4+月孕钳夹术后胎盘残留清宫术中大出血,足月孕产后子宫及双肺滋养细胞肿瘤,产后胎盘置入各1例,对4例患者均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栓塞剂为明胶海绵,除晚期产后出血1例外,其余3例均同时介入化疗.结果:4例患者栓塞术后出血立即停止,无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部分出血性疾病,在保守治疗困难的情况下应列为首选,其止血迅速、彻底,副作用小,不影响女性生理功能.

    作者:张科荣;范波;缪南东;邓进;林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法医学鉴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法医学鉴定在门诊经常遇到.腰椎间盘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其损伤形态有特征性.法医鉴定时尤其在外伤与病理性改变的关系认定上较为复杂.法医学鉴定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依靠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然而临床及影像学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多种释义.本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的进展,从腰椎间盘的生理特征、病理表现、损伤的机制等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法医学鉴定作较为详细的讨论.

    作者:陈阳;胡华子;廖志钢;刘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胃肠道肿瘤病人在围手术期受本身病变及手术应激的影响,存在着代谢障碍,多可并发营养不良,因此有必要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热量供给量125~167kJ(30~40kcal)/kg*d,蛋白质70~80g/d,热氮比约418~627kJ(100~150kcal):lg;脂肪应占总热量比例的30%~50%;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具有免疫药理作用的营养素谷氨酰胺(GLN)、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核苷酸等不仅能防治营养不良,还可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全身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作者:张明鸣;何涛;达明绪;钱昆;伍晓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人群接种多价肺炎球菌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与经济效益

    肺炎球菌一直是全球范围肺部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一位,被认为是人类的重要致病菌,波及范围极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估计,全世界每年至少100万人死于肺炎球菌肺炎;在美国每年约有40~50万人患肺炎球菌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美国、英国、芬兰等国家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肺炎发病率接近25‰,远高于青壮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断上升.在亚洲,肺炎球菌感染是某些国家重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在我国院外获得性肺炎中,肺炎球菌性肺炎可达46%~76%.疾病早期,细菌可侵犯淋巴道进入血流,约20%~30%的病例发生菌血症.老年人群由于免疫功能衰减,加之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是肺炎球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有研究表明,患有慢性疾病的肺炎球菌感染率是对照组的15倍,一旦感染,其死亡率急剧上升,至少为30%,70岁以上则达50%.

    作者:徐英;董碧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及氨甲喋呤静脉冲击与单用强的松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Graves眼病(GO)的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曾有使用地塞米松(D)、氨甲喋呤(MTX)、强的松(P)及硫唑嘌呤(A)的强化治疗方案(DMPA)的研究报道,但这方面研究较少.本文观察了我院1998年2月至2002年4月期间78例GO用DMPA治疗与69例GO单用强的松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光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华西医学杂志

华西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