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辉
癫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病,表现为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并发猪羊叫声,移时苏醒.也有人表现为一过性精神恍惚、两目呆钝、肢体抽动等,发无定时.
作者:秦亮;温旺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穴,颈夹脊,大椎.结果:总有效率为96%.提示:针刺夹脊穴,通过督脉之别、督脉和膀胱经,使肩背部各经经气通畅,气血和顺,阴阳和调.
作者:冯革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参龙散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MTT法、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参龙散对SMMC-7721细胞系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应的机理.结果:不同浓度参龙散(0.5、5、50mg/ml)对SMMC-7721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中药物作用48h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16.8%、56.8%和67.4%;在中低剂量(0.5、5 mg/ml)时DNA凝胶电泳呈现梯形图谱,而高剂量时则呈现膜状条带;细胞周期检测显示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但有S期减少的倾向,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中药复方参龙散有确切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包括诱导的细胞凋亡和促坏死作用.
作者:宋文广;王毅峰;张志;赵良骐;王瑞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清热镇痉类中药配伍治疗痫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分组对照观察法,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药平痫汤(天麻、钩藤、石决明、川芎、代赭石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托吡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总有效率53.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在西药常规基础上联合使用平痫汤治疗痫证,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贾琦;张晓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辅以双侧风池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侧颈部入路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斜角肌前间沟接近法,注入0.5%盐酸利多卡因5ml,再于患者双侧风池穴各注入灯盏细辛注射液1ml和0.5%利多卡因0.5ml混合液.B组常规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93.3%,B组总有效率53.3%(P<0.05).提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星状神经节阻滞,辅以双侧风池穴位注射治疗血管性头痛,可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调节头部植物神经功能,使血管阻力降低,血管扩张,头痛缓解.
作者:段胜;郝巍;许志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配合益气固表类中药自拟鼻敏煎(药物组成:黄芪、防风、白术、辛荑、桂枝、蝉衣、五味子等)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128例成人变态性反应性鼻炎患者分别用微波热凝配合鼻敏煎(观察组)和用微波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治疗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微波热凝配合中药鼻敏煎治疗变态性鼻炎,疗效确切,标本兼治,且费用低廉,适宜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杨建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传统方止嗽散加减治疗急性气管炎94例的疗效.方法:采用止嗽散加减(桔梗、炙紫苑、炙百部、白前、陈皮、荆芥、炙甘草等)治疗急性支气管炎94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4.7%.提示:本方具有疏表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作者:吕登仕;王志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温经、疏肝、解郁类中药组成的乳结胶囊对乳腺增生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服乳结胶囊(黄芪、黄精、龟板、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郁金、香附、当归、川芎、桃仁、荔枝核),30d后,统计该药对肝郁痰凝型、冲任失调型和乳腺小叶增生、囊性增生、纤维病、乳痛证乳腺疾病的治疗效果,提示:乳结胶囊对乳腺增生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西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白虎汤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白虎汤加减(石膏、知母、当归、柴胡.白芍、生地、元参等)治疗银屑病40例,并严格忌食酸、辣、腥.结果:40例患者痊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提示:白虎汤加减治疗本病,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的功效.
作者:王宝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角膜炎的效果.方法:将72例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用内服中药,外点眼药水,观察组加用中药熏洗患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为79.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中药熏洗疗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病灶局部,达到疏泻导滞;退红消肿;收泪止痛的作用,治疗角膜炎效果显著.
作者:张春英;王小玲;祝艳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带状疱疹多见于中老年人,且疼痛症状往往更为剧烈.笔者近年来以自制枯黄散外敷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12例,均收到优良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蕾;邹先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地黄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T细胞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对确诊的80例ITP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地黄止血方治疗组和强的松对照组,分别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给药后,激素治疗组的有效率为47.5%,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中药治疗组中ITP患者CD3、CD4水平有明显提高,CD8水平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地黄止血方对ITP有良好的效果,其机制与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程纬民;曾清;韦常丽;杨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中医临证医学的经典,它包括现今流传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从它问世以来,深深影响着中医临床的各个学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学人.对仲景著作的整理,既往研究多注重文字的搜集整理、考证、校勘、注释和医案的汇编.本课题利用现代数据化信息研究技术,以《伤寒论》方剂为纲,从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入手,对《伤寒论》进行初步分类研究.
作者:辛智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精液不液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精液不液化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以化精汤(由生地、玄参、知母、麦冬、白芍、赤芍、丹参、浙贝、牡蛎、竹叶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3例,以知柏地黄汤治疗.30d为1疗程.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2.9%、82.9%,对照组分别为18.2%、60.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化精汤治疗精液不液化症疗效显著.
作者:江立军;李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对预防肺栓塞的作用.方法:30例均为下肢静脉血栓病史患者并经下肢静脉造影证实腘静脉以上血栓,植入永久滤器后观察随访,长随访3年.结果:30例在抗凝期间均未出现肺栓塞.提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配合中药内服在预防肺栓塞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岳黎明;畅辉;刘延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清热、利胆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消黄清解汤(金钱草、茵陈、茯苓、板蓝根、丹参等)治疗本病60例.结果:全部有效.提示:本方具有利湿退黄,疏肝清热,健脾和胃之功效.
作者:王云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院1998年8月~2005年6月救治2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例中毒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岁.全部因为腰腿疼和颈肩部疼痛口服乌头类中药中毒.其中14例服川、草乌煎药水,5例口服附子药酒,1例口服一枝蒿煎药水.3例进食过程中,7例进食后30 min,8例30~120 min内,2例120 min后出现中毒症状;从出现中毒症状到就诊时间15 min~4 h,平均1.6 h,0.5~2h内就诊者12例.
作者:张延军;王景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眩晕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痰瘀阻络、肝阳上亢、肝肾亏虚、气血虚弱型分别以温胆汤、天麻钩藤饮、六味地黄丸、归脾汤加减)治疗眩晕型颈椎病110例,结果:总有效率93.1%.提示:治疗本病应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作者:张快强;刘继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活血通脉汤(丹参、红花、地龙、山甲、玄胡、苍术、黄柏、防己、乳香、川牛膝)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6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提示:本方对本病具有清热利湿、活血祛瘀、通脉消肿的功效.
作者:张继良;王东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求运用桂枝汤治疗空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桂枝汤治疗本病52例.总有效率96.15%.提示:桂枝汤治疗空调病有理论和临床价值.
作者:张万水;陈利国;王越洪;黄运坤;王凤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