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银香;杨少军
观察温阳散寒及活血祛瘀类中药配伍治疗阳虚血瘀型脉管炎.方法:采用自拟方温阳通脉汤(肉桂、丹参、黄芪等)治疗本病120例,并设对照组采用脉络宁、复方丹参针等治疗30例.结果:两组间治愈率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P<0.05,有显著差异.提示:本方具有温阳散寒,活血通脉的功能.
作者:王玉萍;李明道;李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小柴胡汤出自于《伤寒论》组成:柴胡18g,黄芩、党参各12g,制半夏、生姜、大枣各9g,炙甘草6g.方解:柴胡配黄芩清解半表半里,共为本方主药;半夏、生姜辅助主药以健胃止呕.党参补气,扶正以祛邪;炙甘草、大枣健脾和胃.
作者:何培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自2001年5月~2003年10月,运用自拟愈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保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内服中药辨证治疗,外敷金黄膏.结果:临床治愈152例,显效57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9%.提示: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宋鹤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活血通脉汤(丹参、红花、地龙、山甲、玄胡、苍术、黄柏、防己、乳香、川牛膝)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6例.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提示:本方对本病具有清热利湿、活血祛瘀、通脉消肿的功效.
作者:张继良;王东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冯兴华教授在继承传统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痹证从肝论治的新观点.本文谨就导师辨证治疗痹证的部分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作者:张显彬;冯兴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消肿活血定痛汤为主辨证治疗炎性外痔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消肿活血定痛汤以为主辨证治疗炎性外痔158例以清热燥湿、活血化瘀、养阴润肠、消肿止痛为法.结果:对炎性外痔采用消肿活血定痛汤为主辨证治疗,根据分型随证加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示:消肿活血定痛汤为主辨证治疗炎性外痔具有时间短、无痛苦、恢复快以及良好止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疏肝化痰,祛瘀散结类中药配伍内服,软坚祛瘀类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系用内服自拟疏肝化痰祛瘀方(青皮、郁金、土贝母、丹参等),外敷乳增消(穿山甲、木鳖子、红花、全蝎、蜈蚣等),治疗本病100例.结果:总有效率95%.提示:内外合治,相得益彰,疗效显著.
作者:吴士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同时根据中医理论配合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12例.结果:经手法整复后全部病例均达到解剖对位或近解剖对位.临床愈合时间为4-5周,经6个月-1年的随访,完全恢复106例,有6例出现后期肘内翻畸形.经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后恢复正常.提示: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中医手法整复及加强石膏外固定治疗,同时根据中医理论配合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对这种骨折的治疗以中医为主,西医为附,有效的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疗效,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巩四海;金善汝;张福琴;康汇;王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当归、白芍、川芎、泽泻、白术、茯苓组成,原方为妊娠腹痛而设,是张仲景治疗妇人病的一张名方,具有补血调肝、健脾利湿之功效.笔者灵活掌握运用于治疗肾病,疗效不凡,现举例如下.
作者:杨小翠;高友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氢溴酸高乌甲素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内服中药止痛壮骨丸、外敷中药止痛壮骨散,配合内服氢溴酸高乌甲素片,治疗膝骨关节炎52例.结果:临床治愈32例,好转20例,总有效率100%.提示:内服中药止痛壮骨丸、外敷中药止痛壮骨散,配合内服氢溴酸高乌甲素片,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邬强;邹越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生化、特点及治疗思路.方法:选取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以208例非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构成无显著性差异;隐证组肝功能损害以轻中度为主,非隐证型以中重度为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隐证组ALT、AST均低于非隐证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隐证组e抗原阳性比例较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HBV DNA定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偏轻,肝损害以轻中度为主,多处于免疫耐受期或免疫清除期的早期阶段,肝炎活动性较低,HBV高度复制.治疗上应注意辨舌、脉、体质,参考实验室指标,以补肾健脾解毒为主.
作者:张晓刚;吕志平;钟小兰;谭秦湘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丹参制剂对肥胖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500例肥胖的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对照组300例、丹参治疗组200例.治疗组术后第二天给予复方丹参滴丸预防性治疗6d,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丹参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P<0.01).提示:应用复方丹参滴丸缩短了脂肪液化手术切口的再愈合时间,复方丹参滴丸可提高肥胖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切口正常愈合率.
作者:姬宏宇;舒丽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们通过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基础,以及其中医临床特点,分析后得出结论,萎缩性胃炎以气虚血淤为主证.据此结合辨证分析、综合治疗,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陈允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消肿散结法治疗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74例.分别采用中药软膏、骨友灵搽剂治疗4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6%,对照组总有效率86.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消肿散结法是治疗骨质增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柴天川;邵海峰;王艳君;刘丽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眩晕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痰瘀阻络、肝阳上亢、肝肾亏虚、气血虚弱型分别以温胆汤、天麻钩藤饮、六味地黄丸、归脾汤加减)治疗眩晕型颈椎病110例,结果:总有效率93.1%.提示:治疗本病应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辨证施治.
作者:张快强;刘继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组穴交替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头体针三组方穴交替治疗.取穴:头针:语言一区、足运感区.体针:天突、内关、肺腧等;对照组30例.取穴,头针:运动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体针:肺腧、廉泉、增音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提示:头针促使大脑血流量加快,脑局灶症状的消除,以促进早日康复.针刺体穴以开窍利闭、降逆利膈、疏经通络、宣畅气机为主,从而使吞咽、语言的功能得到迅速恢复.
作者:任永新;杜敏;王素芳;李霞;李宏斌;黄列英;吴晨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取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等及阿是穴,采用温针灸.结果:总有效率96.7%.提示局部温针灸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脉、通络止痛的作用.
作者:曹银香;杨少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辩证分为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型、阴虚火旺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结果:本组60例中,总有效率93%.提示:辨证治疗是治疗失眠症的优选途径.
作者:李小波;白丽萍;米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传世,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多有卓见.对于内中风的论治更有独到见解,颇能指导临床,启迪后学.内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现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内中风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临证时参考.
作者:李恩庆;陈孝银 刊期: 2006年第05期